第6章 進獻神物
重生朱標,我才是明太宗 作者:陸一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迴父皇,神物在兒子寢殿內。”
“好,你速去取來。然後到坤寧宮你娘那兒找咱。”朱元璋吩咐道。
“遵旨。兒子告退。”朱標得了旨意,深施一禮,便疾步向春和宮走去。朱元璋也帶著一眾侍從,向坤寧宮而去。
朱標迴到春和宮,屏退了隨行的內侍,獨自走進寢殿。他剛一進門就看到秦順跪在地上,撅著屁股,盯著地上那幾個土豆、紅薯,一動不動,便問:“順子,你幹嘛呢?我讓你看著神物,也沒讓你一直跪著啊。”
秦順跪著轉過身,答道:“太子殿下說這是神物,小的不敢不敬。”
“你小子可真夠實在的。快起來吧。”朱標有意去扶一下,可秦順連忙避開,掙紮著想站起身,怎奈跪得太久,雙腿早就麻了,完全站不得。
“你先坐地上吧,捶捶腿,一會兒就好了。”朱標坐在桌邊,拿過桌上的壺倒了兩杯水,拿起一杯一飲而盡,之前他話說得多了些,有點兒口渴。
約莫一盞茶的功夫,秦順站起身來,垂手侍立在朱標身邊。朱標把另一杯水遞給他,嚇得他又跪倒在地,連稱不敢。
“沒關係,喝口水吧。跪了這麽久,辛苦了。”
“謝...謝太子殿下!”秦順接過茶杯,激動得話都說不利索,雙手捧著,不敢下嘴。
“怕什麽,喝吧。一會兒帶上這些神物,隨我去坤寧宮。對了,以後你就叫順子吧”朱標微笑著說,邊說邊走出了寢殿。他知道封建社會禮教森嚴,以秦順的身份,根本不敢、也不能當著自己的麵吃喝,所以索性到殿外去等著。
正當朱標在心中琢磨一會兒去了坤寧宮如何應對的時候,秦順雙手捧著一個朱漆托盤走了出來,托盤上放著那幾個土豆和紅薯,恭敬地說:“太子殿下,神物在此。”
“好!去坤寧宮。”朱標吩咐一聲,當先而行。
話說坤寧宮正殿,朱元璋正在和馬皇後一起喝茶聊天。馬皇後聽說了天賜神物,非常好奇,她從沒聽說過畝產25石的糧食,不住地感慨天佑大明。
“若真如老大所說,那真是社稷之幸,天下蒼生之福啊!”朱元璋喝了口茶,說道。
“的確。上天垂憐,我大明百姓從此豐衣足食。”馬皇後點頭稱是。
“不過,妹子你說,上天偏偏托夢於老大,這是何意?斷句之法、高產糧食以及昨日標兒和咱說的怪夢,都是玄之又玄。咱才是天子,上天之子,難道咱不值得垂青?”
馬皇後聽到這話,感覺朱元璋是話裏有話,有點兒“怨天怨地”的意思,於是出言安慰:“臣妾以為不然。您是上天之子,那老大就是上天之孫,爺爺疼孫子,人之常情。而且,老大之所以得托夢於天,全賴陛下一統四海八荒之功,是上天對陛下的恩賜。更何況,老大也是將來的大明天子。陛下您何出幽怨之言?”
朱元璋見馬皇後的杯子空了,趕忙又續上一杯,笑道:“妹子說的是。標兒是太子,將來的皇帝,得到上天垂青也是應該。說實話,等標兒再長大些,咱想先讓他熟悉國事,進而監國理政。從咱舉大事起,十餘載夙興夜寐,不敢稍懈;而今標兒長大了,咱再教導他十來年,應該可以獨當一麵了。到那時,咱也老了,幹不動了,就天天陪著妹子你,一起過逍遙日子。那些個煩心事兒,都讓他去操心吧。”
馬皇後與朱元璋伉儷情深,攜手渡過了創業的艱難期,彼此恩愛如初。然而,自朱元璋稱帝以來,國事日繁,夫婦二人相處的時間越發少了。聞聽朱元璋此言,馬皇後一臉的幸福之色,還有點兒不好意思。
說話間,有內官入內稟報太子求見,朱元璋示意讓朱標進來。
“兒子恭請父皇母後萬安。”朱標雙手高舉托盤,跪下行禮。
“老大,起來吧。過來坐。”朱元璋指著旁邊的繡墩說道。
“老大啊,和你說過多少次了,到娘這兒,不用行大禮。過來喝茶。”馬皇後見朱標又行叩拜大禮,嘴上禁不住埋怨,手裏卻拿起茶壺給兒子倒了杯茶。
“兒子記住了。”朱標站起身來,笑嘻嘻地將托盤放在桌上,麵對著馬皇後落座。
自打朱標進門,朱元璋就盯上了托盤裏的土豆和紅薯,見朱標落座,便問:“老大,這就是你說的神物?看起來倒是很普通。”
朱標剛把茶水送到嘴邊,還沒來得及喝,趕忙放下杯子,迴道:“迴父皇,這就是神物。據仙人講,此物雖其貌不揚,但卻能養活億萬生民。”
“哦?”朱元璋拿起一個土豆,仔細端詳起來。
“老大,聽你父皇說,神物需先行培育才可推廣。這幾日我拾掇出一塊兒菜地,剛好可以派上用場。那仙人可傳授你種植之法?”馬皇後在一旁問道。
“娘,仙人傳授的種植之法,兒子銘記在心,不敢有失。”朱標拿起一個土豆,繼續說,“此二物,其一曰土豆,其二曰紅薯。種植土豆,需將其切為數塊兒,每塊兒留有一個芽點,栽於土中,覆以草木之灰,適量澆水,待長出秧苗則為養成,待約三四個月可熟,掘土取其根莖,即為土豆。而紅薯則不然,需先用這根莖狀紅薯培養出幼苗,再移至別處種植,待約四到六個月可熟,掘土取其根莖,即為紅薯。此二物種植不占良田,山地、沙地亦可,隻不過產量稍低而已。仙人還說,此物非天上有,而是來自萬裏海外,特賜予我大明,以示天恩。”朱標將種植之法仔仔細細地說了一遍。前世的他出生在農村,平時沒有少幫家裏幹農活兒,自然知道土豆、紅薯的種法。
“此二物種植時節因地而異,需溫度適宜才可。例如,北方、西北之地,開春三、四月份後方可種植,待成熟收獲後,視天氣情況,還可進行第二茬種植。”朱標繼續說,“另外,仙人還教授了一種製肥之法,但其涉及汙穢之物,恐有礙聖聽。兒子以為,直接將方法交予戶部官員施行也就罷了。”
“你爹我是苦出身,給地主放牛、收拾莊稼地,什麽苦沒吃過,什麽汙穢沒見過。還‘有礙聖聽’,別拽文了,快說!。”朱元璋見朱標還要賣關子,沒好氣地說。
“是,兒子遵命。此肥製法非常簡單,將人畜之糞便、尿液,與鍘碎的莊稼秸稈混合,再覆土成堆,靜置四到六個月可成。將掘開土堆,攪拌均勻,施在田地之中,可提高產量。此肥曰農家肥,即農民家自製的肥料。此肥僅旱地可用,且不可多用,過猶不及。兒子以為,此肥不宜在宮內試製,其味甚是難聞。”朱標不敢怠慢,一五一十地說了。
“好!農家肥好啊!”朱元璋讚道,轉而對馬皇後說:“妹子,此二物非同一般,若是推而廣之,利國利民。現如今就要勞煩你了。你平常就好侍弄莊稼,當沒有問題吧?”
“老大所說種植之法,臣妾已銘記在心,無甚疑難之處。陛下,就等著看結果吧。”
“好,此事就交由妹子全權負責。至於農家肥嘛,咱明天叫戶部管事兒的官員去東宮,標兒你直接交代他們去做就是了。先試製,看看效果。若是不錯,咱再下旨,推行天下。”朱元璋金口一開,這事兒就算定了。
“父皇明鑒。”朱標見此行的目標已順利達成,當下答應一聲便不再言語。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差點兒沒吐出來。這茶比起平時在春和宮裏喝的,更油膩,還有點兒酸、鹹。自魂穿以來,朱標算是領教了明朝的煮茶法,難喝得緊,所以他寧願喝水。這次嚐了馬皇後‘精心’準備的煮茶,更是打定主意推廣泡茶法,那才是飲茶的真理。朱標不動聲色,勉強咽下一口茶,放下杯子,敬而遠之。
神物種植之事議定,三人一時間好似沒了話題,自顧自地喝茶。朱元璋突然說:“對了,老大,適才在大本堂,你說的斷句標識一事,再給咱說一遍。”
朱元璋不提這事兒,朱標自己差點兒都忘了。此番一提,還省卻了他事後再提的麻煩,隨即迴答道:“迴稟父皇,兒子自讀書以來,時常覺得書上的一些句子十分晦澀難懂,若無先生指點,甚至不知道如何朗讀,更不用提通曉其意了。在大本堂,兒子發現,書上原本連在一起的句子,從先生口中讀出卻是抑揚頓挫,層次分明。顯然,先生定是知道如何斷句的,但是先生是如何知道的呢?大概也是和兒子一樣,由先生的先生教授的。那麽問題來了,為什麽寫書的人不在書上直接標明如何斷句呢?昨夜兒子夢遇仙人,以此問之。仙人就傳授了斷句之法。除了兒子今日所畫的四個符號外,還有七八個。”
“咱就知道是這樣。以你的學問,如何能知道此等斷句標識,定是他人傳授,沒想到又是天賜。哎!”朱元璋在大本堂的時候就猜到了一兩分,這會兒聽朱標說卻是出自仙人之口,有些無奈與不甘心。
“父皇為何歎氣?可是此等斷句之法並無用處?”朱標好奇地問。他自然不知道朱元璋因為自己獨受上天垂愛而羨慕不已,否則一定不會這麽嘴欠地追問。
“此法有大用,明日你將斷句之法的全部內容寫好呈上來,咱自會交付有司商議、酌定,形成律令,頒行天下。老大,此間沒你的事了,且退下吧。”朱元璋自是不能說老子對兒子羨慕嫉妒恨,隨便應了一句。
此時,朱標注意到便宜老爹興致全無,自己再待下去也沒意思,便不再多問,起身施禮告退。馬皇後也看出了端倪,對朱標囑咐了兩句注意身體,讓他迴去了。
“好,你速去取來。然後到坤寧宮你娘那兒找咱。”朱元璋吩咐道。
“遵旨。兒子告退。”朱標得了旨意,深施一禮,便疾步向春和宮走去。朱元璋也帶著一眾侍從,向坤寧宮而去。
朱標迴到春和宮,屏退了隨行的內侍,獨自走進寢殿。他剛一進門就看到秦順跪在地上,撅著屁股,盯著地上那幾個土豆、紅薯,一動不動,便問:“順子,你幹嘛呢?我讓你看著神物,也沒讓你一直跪著啊。”
秦順跪著轉過身,答道:“太子殿下說這是神物,小的不敢不敬。”
“你小子可真夠實在的。快起來吧。”朱標有意去扶一下,可秦順連忙避開,掙紮著想站起身,怎奈跪得太久,雙腿早就麻了,完全站不得。
“你先坐地上吧,捶捶腿,一會兒就好了。”朱標坐在桌邊,拿過桌上的壺倒了兩杯水,拿起一杯一飲而盡,之前他話說得多了些,有點兒口渴。
約莫一盞茶的功夫,秦順站起身來,垂手侍立在朱標身邊。朱標把另一杯水遞給他,嚇得他又跪倒在地,連稱不敢。
“沒關係,喝口水吧。跪了這麽久,辛苦了。”
“謝...謝太子殿下!”秦順接過茶杯,激動得話都說不利索,雙手捧著,不敢下嘴。
“怕什麽,喝吧。一會兒帶上這些神物,隨我去坤寧宮。對了,以後你就叫順子吧”朱標微笑著說,邊說邊走出了寢殿。他知道封建社會禮教森嚴,以秦順的身份,根本不敢、也不能當著自己的麵吃喝,所以索性到殿外去等著。
正當朱標在心中琢磨一會兒去了坤寧宮如何應對的時候,秦順雙手捧著一個朱漆托盤走了出來,托盤上放著那幾個土豆和紅薯,恭敬地說:“太子殿下,神物在此。”
“好!去坤寧宮。”朱標吩咐一聲,當先而行。
話說坤寧宮正殿,朱元璋正在和馬皇後一起喝茶聊天。馬皇後聽說了天賜神物,非常好奇,她從沒聽說過畝產25石的糧食,不住地感慨天佑大明。
“若真如老大所說,那真是社稷之幸,天下蒼生之福啊!”朱元璋喝了口茶,說道。
“的確。上天垂憐,我大明百姓從此豐衣足食。”馬皇後點頭稱是。
“不過,妹子你說,上天偏偏托夢於老大,這是何意?斷句之法、高產糧食以及昨日標兒和咱說的怪夢,都是玄之又玄。咱才是天子,上天之子,難道咱不值得垂青?”
馬皇後聽到這話,感覺朱元璋是話裏有話,有點兒“怨天怨地”的意思,於是出言安慰:“臣妾以為不然。您是上天之子,那老大就是上天之孫,爺爺疼孫子,人之常情。而且,老大之所以得托夢於天,全賴陛下一統四海八荒之功,是上天對陛下的恩賜。更何況,老大也是將來的大明天子。陛下您何出幽怨之言?”
朱元璋見馬皇後的杯子空了,趕忙又續上一杯,笑道:“妹子說的是。標兒是太子,將來的皇帝,得到上天垂青也是應該。說實話,等標兒再長大些,咱想先讓他熟悉國事,進而監國理政。從咱舉大事起,十餘載夙興夜寐,不敢稍懈;而今標兒長大了,咱再教導他十來年,應該可以獨當一麵了。到那時,咱也老了,幹不動了,就天天陪著妹子你,一起過逍遙日子。那些個煩心事兒,都讓他去操心吧。”
馬皇後與朱元璋伉儷情深,攜手渡過了創業的艱難期,彼此恩愛如初。然而,自朱元璋稱帝以來,國事日繁,夫婦二人相處的時間越發少了。聞聽朱元璋此言,馬皇後一臉的幸福之色,還有點兒不好意思。
說話間,有內官入內稟報太子求見,朱元璋示意讓朱標進來。
“兒子恭請父皇母後萬安。”朱標雙手高舉托盤,跪下行禮。
“老大,起來吧。過來坐。”朱元璋指著旁邊的繡墩說道。
“老大啊,和你說過多少次了,到娘這兒,不用行大禮。過來喝茶。”馬皇後見朱標又行叩拜大禮,嘴上禁不住埋怨,手裏卻拿起茶壺給兒子倒了杯茶。
“兒子記住了。”朱標站起身來,笑嘻嘻地將托盤放在桌上,麵對著馬皇後落座。
自打朱標進門,朱元璋就盯上了托盤裏的土豆和紅薯,見朱標落座,便問:“老大,這就是你說的神物?看起來倒是很普通。”
朱標剛把茶水送到嘴邊,還沒來得及喝,趕忙放下杯子,迴道:“迴父皇,這就是神物。據仙人講,此物雖其貌不揚,但卻能養活億萬生民。”
“哦?”朱元璋拿起一個土豆,仔細端詳起來。
“老大,聽你父皇說,神物需先行培育才可推廣。這幾日我拾掇出一塊兒菜地,剛好可以派上用場。那仙人可傳授你種植之法?”馬皇後在一旁問道。
“娘,仙人傳授的種植之法,兒子銘記在心,不敢有失。”朱標拿起一個土豆,繼續說,“此二物,其一曰土豆,其二曰紅薯。種植土豆,需將其切為數塊兒,每塊兒留有一個芽點,栽於土中,覆以草木之灰,適量澆水,待長出秧苗則為養成,待約三四個月可熟,掘土取其根莖,即為土豆。而紅薯則不然,需先用這根莖狀紅薯培養出幼苗,再移至別處種植,待約四到六個月可熟,掘土取其根莖,即為紅薯。此二物種植不占良田,山地、沙地亦可,隻不過產量稍低而已。仙人還說,此物非天上有,而是來自萬裏海外,特賜予我大明,以示天恩。”朱標將種植之法仔仔細細地說了一遍。前世的他出生在農村,平時沒有少幫家裏幹農活兒,自然知道土豆、紅薯的種法。
“此二物種植時節因地而異,需溫度適宜才可。例如,北方、西北之地,開春三、四月份後方可種植,待成熟收獲後,視天氣情況,還可進行第二茬種植。”朱標繼續說,“另外,仙人還教授了一種製肥之法,但其涉及汙穢之物,恐有礙聖聽。兒子以為,直接將方法交予戶部官員施行也就罷了。”
“你爹我是苦出身,給地主放牛、收拾莊稼地,什麽苦沒吃過,什麽汙穢沒見過。還‘有礙聖聽’,別拽文了,快說!。”朱元璋見朱標還要賣關子,沒好氣地說。
“是,兒子遵命。此肥製法非常簡單,將人畜之糞便、尿液,與鍘碎的莊稼秸稈混合,再覆土成堆,靜置四到六個月可成。將掘開土堆,攪拌均勻,施在田地之中,可提高產量。此肥曰農家肥,即農民家自製的肥料。此肥僅旱地可用,且不可多用,過猶不及。兒子以為,此肥不宜在宮內試製,其味甚是難聞。”朱標不敢怠慢,一五一十地說了。
“好!農家肥好啊!”朱元璋讚道,轉而對馬皇後說:“妹子,此二物非同一般,若是推而廣之,利國利民。現如今就要勞煩你了。你平常就好侍弄莊稼,當沒有問題吧?”
“老大所說種植之法,臣妾已銘記在心,無甚疑難之處。陛下,就等著看結果吧。”
“好,此事就交由妹子全權負責。至於農家肥嘛,咱明天叫戶部管事兒的官員去東宮,標兒你直接交代他們去做就是了。先試製,看看效果。若是不錯,咱再下旨,推行天下。”朱元璋金口一開,這事兒就算定了。
“父皇明鑒。”朱標見此行的目標已順利達成,當下答應一聲便不再言語。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差點兒沒吐出來。這茶比起平時在春和宮裏喝的,更油膩,還有點兒酸、鹹。自魂穿以來,朱標算是領教了明朝的煮茶法,難喝得緊,所以他寧願喝水。這次嚐了馬皇後‘精心’準備的煮茶,更是打定主意推廣泡茶法,那才是飲茶的真理。朱標不動聲色,勉強咽下一口茶,放下杯子,敬而遠之。
神物種植之事議定,三人一時間好似沒了話題,自顧自地喝茶。朱元璋突然說:“對了,老大,適才在大本堂,你說的斷句標識一事,再給咱說一遍。”
朱元璋不提這事兒,朱標自己差點兒都忘了。此番一提,還省卻了他事後再提的麻煩,隨即迴答道:“迴稟父皇,兒子自讀書以來,時常覺得書上的一些句子十分晦澀難懂,若無先生指點,甚至不知道如何朗讀,更不用提通曉其意了。在大本堂,兒子發現,書上原本連在一起的句子,從先生口中讀出卻是抑揚頓挫,層次分明。顯然,先生定是知道如何斷句的,但是先生是如何知道的呢?大概也是和兒子一樣,由先生的先生教授的。那麽問題來了,為什麽寫書的人不在書上直接標明如何斷句呢?昨夜兒子夢遇仙人,以此問之。仙人就傳授了斷句之法。除了兒子今日所畫的四個符號外,還有七八個。”
“咱就知道是這樣。以你的學問,如何能知道此等斷句標識,定是他人傳授,沒想到又是天賜。哎!”朱元璋在大本堂的時候就猜到了一兩分,這會兒聽朱標說卻是出自仙人之口,有些無奈與不甘心。
“父皇為何歎氣?可是此等斷句之法並無用處?”朱標好奇地問。他自然不知道朱元璋因為自己獨受上天垂愛而羨慕不已,否則一定不會這麽嘴欠地追問。
“此法有大用,明日你將斷句之法的全部內容寫好呈上來,咱自會交付有司商議、酌定,形成律令,頒行天下。老大,此間沒你的事了,且退下吧。”朱元璋自是不能說老子對兒子羨慕嫉妒恨,隨便應了一句。
此時,朱標注意到便宜老爹興致全無,自己再待下去也沒意思,便不再多問,起身施禮告退。馬皇後也看出了端倪,對朱標囑咐了兩句注意身體,讓他迴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