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父皇母後
重生朱標,我才是明太宗 作者:陸一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洪武二年,洪武二年……”,想到假托神明之事,朱標小聲嘀咕著,努力迴想這一年發生的大事兒。忽然,“啪”的一聲,朱標重重地拍了一下石桌。
“想起來了,鄂國公(追封開平王)常遇春,約莫六七月份,在軍中發病去世。現在朝中尚未有其病逝的消息,想來要麽是還在傳遞途中,要麽就是還沒發病。好,就這事兒了,先去給老朱打打預防針兒。”
一念及此,朱標起身大步朝寢殿走去,吩咐左右:“更衣,我要去見陛下。”一邊走著,朱標還時不時地甩甩左手。原來,剛才一激動拍桌子太用力,左手掌心都紅了。
簡單洗了洗臉,在幾名內侍的伺候之下,折騰了一炷香的功夫,朱標終於穿戴整齊。他頭戴烏紗折角翼善冠,身穿淡藍色圓領袞龍袍,腰纏玉帶,足穿皂靴。正所謂“人靠衣服馬靠鞍”,這身衣服一穿,朱標瞬間找到了當太子的感覺,舉手投足間都有一種威儀之感。二話不說,抬腳出離了寢宮,直奔乾清宮而去。
太子所居春和宮位於外朝三大殿奉天殿的右側。出了春和宮門,一轉身,朱標遠遠望見了一座座宮殿。其中最高的一座為重簷廡殿頂,在夕陽的映襯下,輝煌耀眼。
“那就是奉天殿啊,大明朝的核心所在。”朱標並沒有過多注目,嘀咕了一句,匆匆走過,直驅乾清門。
進了乾清門,殿外值守內侍官上前行禮,問明來意便去通稟。一會兒功夫,有內侍告知皇帝在乾清宮偏殿批閱奏折,讓朱標前去覲見。朱標當即向偏殿走去,甫入殿門,就看到正前方長條方案後的朱元璋正伏在案上寫東西,左手邊放著高高一摞的奏折,右手邊的則矮了許多,所剩無幾的樣子。
“兒臣,參見父皇。”朱標躬身行禮道。
“老大啊。你怎麽來了?不是讓你好好休息嘛!”朱元璋手中書寫不停,頭也沒抬地說道。
“迴稟父皇,兒臣已無大礙。適方才迴想起在昏迷之中做的一個怪夢,兒臣思忖,此夢恐非吉兆,特來向父皇稟告。”
“什麽夢?你大病初愈,坐著說吧。”朱元璋指了指旁邊的圈椅,示意朱標坐下。
朱標猶豫了一下,沒有坐,繼續說:“父皇,兒臣夢見我軍與北元軍廝殺的場麵,千軍萬馬,旌旗獵獵。兩軍衝鋒,刀光劍影之下,屍橫遍野,斷臂殘肢,血流成河......”
朱元璋盯著朱標,有點兒詫異,“老大,今兒是咋了?平時他對廝殺場麵可是有點兒犯怵,今兒卻侃侃而談,毫無懼色。”不由得放下了手中的筆,正了正身子,仔細聽著。
“持續了約莫一個時辰,兩軍殺得天昏地暗!戰罷,我軍大勝,斬敵數千,元軍向北敗退。”朱標沒有注意到朱元璋的動作,自顧自地講著。
“這是吉兆啊,我軍北伐大勝,好事兒。何怪之有?”聽到這兒,朱元璋不解地問道。
“父皇,兒臣覺得此夢奇怪之處有二。其一,兩軍對壘,雙日同天,各懸一邊。”
“哦?雙日同天,此景甚怪。”朱元璋詫異道。
“廝殺之中,雙日漸紅,似被血色所染。然待到我軍大勝,北元軍頭頂之日,其光漸暗,直至消失無蹤。兒臣以為,此乃元主命不久矣之兆,想必其大限就在一年之內。中華大地,天無二日,國無二主,天佑我大明。”
“那其二呢?”朱元璋聞言,不置可否,繼續問。
“其二,我軍得勝班師,途中突遇大風,吹斷了中軍大旗。兒臣以為,此事不吉。”
“中軍大旗?”朱元璋不禁追問,“你可看清領兵之人?”
“迴父皇,並未看清。夢中眾將士,身著我大明軍服,豎我大明旗幟,但麵目模糊不清,難以分辨。然在中軍大旗折斷之際,隱約見其上有一‘常’字。莫不是鄂國公常叔叔他......”朱標並未明言,話說到這兒就足夠了。鄂國公身故之事,朱標之前就想好了,不過在來乾清宮的路上,他又記起洪武三年元順帝嗝屁的事情,以及上個月的日食天象,便借此添油加醋一番。
聽到此處朱元璋怔了一下,未發一言,從長案後起身走下台階,來到朱標麵前,問道:“老大,此事你可曾對其他人說過?”
“兒臣自知此事非同一般,且夢中之事,神鬼莫測。因此,未曾向任何人提起。”朱標答道,又看了看眼前的便宜老爹。朱元璋身穿黑色五爪金龍圓領袍,頭戴明黃翼善冠,背手站立在他麵前。
“好。此事不可外傳,咱自會派人到北元和你常叔叔軍中確認。”
“遵旨。”朱標想了想又說,“父皇,兒臣以為,元主歸天必定再度引起元廷內部的鬥爭,那時正是我軍大舉北伐的良機,驅逐北元,一統天下。”
“若果真如此,確為良機。待得到確切消息之後,再議。”朱元璋點點頭,接著說,“好了,不說這些了,此事到此為止。老大,你今日突然暈厥,讓你母後憂心不已。既然來了,晚上咱們一起吃飯吧。跟咱走。”
“遵命。”朱標躬身一禮,朗聲迴答。
朱標跟隨在朱元璋身後一起前往坤寧宮。期間,朱元璋又叮囑他要注意身體,不可太過勞累,朱標點頭稱是。沒多久,二人便來到坤寧宮。宮內諸人大禮參拜,朱元璋徑直走進殿內,朱標緊隨其後。
“妹子,晚飯做好了沒?老大來了,今兒咱們一起吃。”朱元璋剛在漆麵圓桌旁的繡墩坐定,便問。
話音未落,從屏風後走出一位身著粗布衣服的婦人,雙手端著一個托盤,上麵放著幾個青花瓷碗。“老大,你怎麽不好好休息,又跑出來了。我剛做好了粥,正要著人給你送去。”馬皇後略帶責怪的語氣說。
“參見母後。兒臣身體好多了,怕母親擔憂,特來給您請安。”朱標不敢怠慢,忙上前施了一禮。
“沒事兒就好,坐下吃飯。”馬皇後放下托盤,拉過朱標把他摁坐在繡墩之上。
“妹子不用擔心,太醫不是說了嘛,老大是勞累過度。休息休息就好了。”朱元璋端過托盤中的一碗粥,放在眼前。
“還不都是你給安排的。說什麽太子要多學習治國之道、為人之本,還要給弟弟們做表率。你看把標兒給累的,要是標兒有個好歹,我跟你沒完。”馬皇後一麵沒好氣地責備朱元璋,一麵將托盤中的另一碗粥放在朱標麵前,另將幾碟小菜也擺在桌上。
朱元璋喝了一口粥,反駁道:“這怎麽又成了我的錯呢!老大身為太子,就是咱大明將來的皇帝,治國之道豈能不懂。我年輕的時候,給地主家幹活兒比他累多了,我現在不是也挺好的嘛。”朱元璋轉頭又對朱標說:“老大啊,你既要讀好書,又要有個好身體,知道嗎?以後你當了皇帝,批閱奏章,料理國事,可比讀書還要累啊!”
“你總是有理!反正不能讓標兒累著了。”馬皇後迴了一句,拿著托盤轉身進了後堂。
朱標剛要喝粥,聽到朱元璋語重心長的叮囑,立馬正身答道:“兒臣謹記父皇教誨。然父皇您也要注意身體,莫為國事累壞了龍體。大明朝全指望著您呢!”
朱元璋吃了一口小菜,笑道:“咱的身體可比你強多了。”隨即,他又放下筷子,歎了口氣:“國家新立,百廢待興,事情頗多,眼下讓老百姓吃飽飯才是頭等大事啊!當初為啥造反,活不下去了啊!”
“父皇開創大明江山,千古偉業,功蓋三皇,德比五帝。兒臣願為父皇分憂!”朱標趕緊馬屁送上。
“得了,咱知道自己的斤兩兒。讓天下的百姓安居樂業便是最大的德行。你還小,再多讀兩年書吧。有你替咱分憂的時候。好了,快吃吧。”
“我想早點兒替你分憂啊,老朱。不過,等到洪武十年,我就可以監國治政了,也不算太晚,時間還算充裕。”朱標心裏想著。
當下父子二人不再多言,吃起飯來。馬皇後熬的粥飯香濃鬱,做的小菜清爽開胃,朱標不一會兒就喝完了一碗粥,正想著再來一碗。恰逢馬皇後端著托盤迴來,朱標趕緊起身,小跑幾步來到馬皇後跟前,雙手握住托盤,“母後,您請安坐。這粥,兒臣來端。”
馬皇後見此一愣,會心一笑,隨即放了手,走到桌前坐下。
“陛下,標兒長大了,知道心疼人了。”
“妹子說的是,咱也覺得標兒懂事了很多。”
朱標將托盤放在桌上,將其上的一碗粥放在馬皇後麵前,另一碗放在自己座位前,隨口說:“讀書使人明理,孝敬父皇母後是天理。”
“很好!《孝經》雲‘夫孝,始於事親’。”朱元璋頷首稱讚,轉而對馬皇後得意地說道:“妹子你看到了吧,讀書有大用。”
馬皇後點頭稱是,滿臉的笑容,一個勁兒地讓朱標多吃。
“陛下,臣妾以為,標兒身邊缺個人。”馬皇後沒來由地說了一句。
“缺人?東宮伺候的內官不少啊,而且太子少師、少傅、少保、詹事等屬官咱也指定了最佳人選。妹子何出此言?”朱元璋一頭霧水。
馬皇後撲哧一笑,“臣妾說的是,標兒身邊缺一個貼心人,照顧他的人。陛下,得物色合適的兒媳人選啦。”
朱元璋聞言恍然大悟,扭頭打量了朱標幾眼,說:“妹子說的有理。標兒現在長大了,再過兩年便可大婚,是要著手準備了。”
朱標聽了二人的對話,感覺苗頭不對。他前世是個單身狗,女朋友沒談過一個,整個一戀愛白癡啊,這冷不丁的就要介紹對象成親,一臉懵。心想三十六計走為上,趕忙放下碗,插話道:“父皇母後,兒臣吃飽了,想迴去休息了。”說罷便站起身來。
朱元璋哈哈大笑,“你小子,又沒說馬上就成親,看把你給嚇得。好了,飯也吃過了,你且迴去休息吧。”
“老大,迴去吧,好好休息。”馬皇後叮囑道。
“兒臣告退。”朱標施了一禮,轉身走出了殿門。身後的朱元璋和馬皇後又說了些什麽,朱標也沒心思聽,估計是在討論誰家的姑娘年方幾何,是否婚配。
哎,可憐天下父母心!
“想起來了,鄂國公(追封開平王)常遇春,約莫六七月份,在軍中發病去世。現在朝中尚未有其病逝的消息,想來要麽是還在傳遞途中,要麽就是還沒發病。好,就這事兒了,先去給老朱打打預防針兒。”
一念及此,朱標起身大步朝寢殿走去,吩咐左右:“更衣,我要去見陛下。”一邊走著,朱標還時不時地甩甩左手。原來,剛才一激動拍桌子太用力,左手掌心都紅了。
簡單洗了洗臉,在幾名內侍的伺候之下,折騰了一炷香的功夫,朱標終於穿戴整齊。他頭戴烏紗折角翼善冠,身穿淡藍色圓領袞龍袍,腰纏玉帶,足穿皂靴。正所謂“人靠衣服馬靠鞍”,這身衣服一穿,朱標瞬間找到了當太子的感覺,舉手投足間都有一種威儀之感。二話不說,抬腳出離了寢宮,直奔乾清宮而去。
太子所居春和宮位於外朝三大殿奉天殿的右側。出了春和宮門,一轉身,朱標遠遠望見了一座座宮殿。其中最高的一座為重簷廡殿頂,在夕陽的映襯下,輝煌耀眼。
“那就是奉天殿啊,大明朝的核心所在。”朱標並沒有過多注目,嘀咕了一句,匆匆走過,直驅乾清門。
進了乾清門,殿外值守內侍官上前行禮,問明來意便去通稟。一會兒功夫,有內侍告知皇帝在乾清宮偏殿批閱奏折,讓朱標前去覲見。朱標當即向偏殿走去,甫入殿門,就看到正前方長條方案後的朱元璋正伏在案上寫東西,左手邊放著高高一摞的奏折,右手邊的則矮了許多,所剩無幾的樣子。
“兒臣,參見父皇。”朱標躬身行禮道。
“老大啊。你怎麽來了?不是讓你好好休息嘛!”朱元璋手中書寫不停,頭也沒抬地說道。
“迴稟父皇,兒臣已無大礙。適方才迴想起在昏迷之中做的一個怪夢,兒臣思忖,此夢恐非吉兆,特來向父皇稟告。”
“什麽夢?你大病初愈,坐著說吧。”朱元璋指了指旁邊的圈椅,示意朱標坐下。
朱標猶豫了一下,沒有坐,繼續說:“父皇,兒臣夢見我軍與北元軍廝殺的場麵,千軍萬馬,旌旗獵獵。兩軍衝鋒,刀光劍影之下,屍橫遍野,斷臂殘肢,血流成河......”
朱元璋盯著朱標,有點兒詫異,“老大,今兒是咋了?平時他對廝殺場麵可是有點兒犯怵,今兒卻侃侃而談,毫無懼色。”不由得放下了手中的筆,正了正身子,仔細聽著。
“持續了約莫一個時辰,兩軍殺得天昏地暗!戰罷,我軍大勝,斬敵數千,元軍向北敗退。”朱標沒有注意到朱元璋的動作,自顧自地講著。
“這是吉兆啊,我軍北伐大勝,好事兒。何怪之有?”聽到這兒,朱元璋不解地問道。
“父皇,兒臣覺得此夢奇怪之處有二。其一,兩軍對壘,雙日同天,各懸一邊。”
“哦?雙日同天,此景甚怪。”朱元璋詫異道。
“廝殺之中,雙日漸紅,似被血色所染。然待到我軍大勝,北元軍頭頂之日,其光漸暗,直至消失無蹤。兒臣以為,此乃元主命不久矣之兆,想必其大限就在一年之內。中華大地,天無二日,國無二主,天佑我大明。”
“那其二呢?”朱元璋聞言,不置可否,繼續問。
“其二,我軍得勝班師,途中突遇大風,吹斷了中軍大旗。兒臣以為,此事不吉。”
“中軍大旗?”朱元璋不禁追問,“你可看清領兵之人?”
“迴父皇,並未看清。夢中眾將士,身著我大明軍服,豎我大明旗幟,但麵目模糊不清,難以分辨。然在中軍大旗折斷之際,隱約見其上有一‘常’字。莫不是鄂國公常叔叔他......”朱標並未明言,話說到這兒就足夠了。鄂國公身故之事,朱標之前就想好了,不過在來乾清宮的路上,他又記起洪武三年元順帝嗝屁的事情,以及上個月的日食天象,便借此添油加醋一番。
聽到此處朱元璋怔了一下,未發一言,從長案後起身走下台階,來到朱標麵前,問道:“老大,此事你可曾對其他人說過?”
“兒臣自知此事非同一般,且夢中之事,神鬼莫測。因此,未曾向任何人提起。”朱標答道,又看了看眼前的便宜老爹。朱元璋身穿黑色五爪金龍圓領袍,頭戴明黃翼善冠,背手站立在他麵前。
“好。此事不可外傳,咱自會派人到北元和你常叔叔軍中確認。”
“遵旨。”朱標想了想又說,“父皇,兒臣以為,元主歸天必定再度引起元廷內部的鬥爭,那時正是我軍大舉北伐的良機,驅逐北元,一統天下。”
“若果真如此,確為良機。待得到確切消息之後,再議。”朱元璋點點頭,接著說,“好了,不說這些了,此事到此為止。老大,你今日突然暈厥,讓你母後憂心不已。既然來了,晚上咱們一起吃飯吧。跟咱走。”
“遵命。”朱標躬身一禮,朗聲迴答。
朱標跟隨在朱元璋身後一起前往坤寧宮。期間,朱元璋又叮囑他要注意身體,不可太過勞累,朱標點頭稱是。沒多久,二人便來到坤寧宮。宮內諸人大禮參拜,朱元璋徑直走進殿內,朱標緊隨其後。
“妹子,晚飯做好了沒?老大來了,今兒咱們一起吃。”朱元璋剛在漆麵圓桌旁的繡墩坐定,便問。
話音未落,從屏風後走出一位身著粗布衣服的婦人,雙手端著一個托盤,上麵放著幾個青花瓷碗。“老大,你怎麽不好好休息,又跑出來了。我剛做好了粥,正要著人給你送去。”馬皇後略帶責怪的語氣說。
“參見母後。兒臣身體好多了,怕母親擔憂,特來給您請安。”朱標不敢怠慢,忙上前施了一禮。
“沒事兒就好,坐下吃飯。”馬皇後放下托盤,拉過朱標把他摁坐在繡墩之上。
“妹子不用擔心,太醫不是說了嘛,老大是勞累過度。休息休息就好了。”朱元璋端過托盤中的一碗粥,放在眼前。
“還不都是你給安排的。說什麽太子要多學習治國之道、為人之本,還要給弟弟們做表率。你看把標兒給累的,要是標兒有個好歹,我跟你沒完。”馬皇後一麵沒好氣地責備朱元璋,一麵將托盤中的另一碗粥放在朱標麵前,另將幾碟小菜也擺在桌上。
朱元璋喝了一口粥,反駁道:“這怎麽又成了我的錯呢!老大身為太子,就是咱大明將來的皇帝,治國之道豈能不懂。我年輕的時候,給地主家幹活兒比他累多了,我現在不是也挺好的嘛。”朱元璋轉頭又對朱標說:“老大啊,你既要讀好書,又要有個好身體,知道嗎?以後你當了皇帝,批閱奏章,料理國事,可比讀書還要累啊!”
“你總是有理!反正不能讓標兒累著了。”馬皇後迴了一句,拿著托盤轉身進了後堂。
朱標剛要喝粥,聽到朱元璋語重心長的叮囑,立馬正身答道:“兒臣謹記父皇教誨。然父皇您也要注意身體,莫為國事累壞了龍體。大明朝全指望著您呢!”
朱元璋吃了一口小菜,笑道:“咱的身體可比你強多了。”隨即,他又放下筷子,歎了口氣:“國家新立,百廢待興,事情頗多,眼下讓老百姓吃飽飯才是頭等大事啊!當初為啥造反,活不下去了啊!”
“父皇開創大明江山,千古偉業,功蓋三皇,德比五帝。兒臣願為父皇分憂!”朱標趕緊馬屁送上。
“得了,咱知道自己的斤兩兒。讓天下的百姓安居樂業便是最大的德行。你還小,再多讀兩年書吧。有你替咱分憂的時候。好了,快吃吧。”
“我想早點兒替你分憂啊,老朱。不過,等到洪武十年,我就可以監國治政了,也不算太晚,時間還算充裕。”朱標心裏想著。
當下父子二人不再多言,吃起飯來。馬皇後熬的粥飯香濃鬱,做的小菜清爽開胃,朱標不一會兒就喝完了一碗粥,正想著再來一碗。恰逢馬皇後端著托盤迴來,朱標趕緊起身,小跑幾步來到馬皇後跟前,雙手握住托盤,“母後,您請安坐。這粥,兒臣來端。”
馬皇後見此一愣,會心一笑,隨即放了手,走到桌前坐下。
“陛下,標兒長大了,知道心疼人了。”
“妹子說的是,咱也覺得標兒懂事了很多。”
朱標將托盤放在桌上,將其上的一碗粥放在馬皇後麵前,另一碗放在自己座位前,隨口說:“讀書使人明理,孝敬父皇母後是天理。”
“很好!《孝經》雲‘夫孝,始於事親’。”朱元璋頷首稱讚,轉而對馬皇後得意地說道:“妹子你看到了吧,讀書有大用。”
馬皇後點頭稱是,滿臉的笑容,一個勁兒地讓朱標多吃。
“陛下,臣妾以為,標兒身邊缺個人。”馬皇後沒來由地說了一句。
“缺人?東宮伺候的內官不少啊,而且太子少師、少傅、少保、詹事等屬官咱也指定了最佳人選。妹子何出此言?”朱元璋一頭霧水。
馬皇後撲哧一笑,“臣妾說的是,標兒身邊缺一個貼心人,照顧他的人。陛下,得物色合適的兒媳人選啦。”
朱元璋聞言恍然大悟,扭頭打量了朱標幾眼,說:“妹子說的有理。標兒現在長大了,再過兩年便可大婚,是要著手準備了。”
朱標聽了二人的對話,感覺苗頭不對。他前世是個單身狗,女朋友沒談過一個,整個一戀愛白癡啊,這冷不丁的就要介紹對象成親,一臉懵。心想三十六計走為上,趕忙放下碗,插話道:“父皇母後,兒臣吃飽了,想迴去休息了。”說罷便站起身來。
朱元璋哈哈大笑,“你小子,又沒說馬上就成親,看把你給嚇得。好了,飯也吃過了,你且迴去休息吧。”
“老大,迴去吧,好好休息。”馬皇後叮囑道。
“兒臣告退。”朱標施了一禮,轉身走出了殿門。身後的朱元璋和馬皇後又說了些什麽,朱標也沒心思聽,估計是在討論誰家的姑娘年方幾何,是否婚配。
哎,可憐天下父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