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曹綾用過早餐後,曹綾望著地圖,丹陽和曲阿已經被攻占,東吳的首都建業,已經完全暴露在曹魏的領土之南,孫權的首都無險可守,於是曹綾在丹陽集結兵馬,準備一鼓作氣拿下建業。


    樂綝匆匆步入曹綾的營帳,神色凝重,手中緊握著一封密信。他深知,這封信中的消息將極大地影響接下來的戰局。


    “統帥,剛剛截獲的東吳密報,孫權得知丹陽、曲阿二郡失守後,已下令調集全國五十萬大軍,正向建業集結。”樂綝的聲音低沉而有力,每一個字都透露出事態的緊迫。


    曹綾聞言,眉頭微蹙,但眼神中卻閃爍著不屈的光芒。她緩緩站起身,目光掃過營帳內的眾將領,最終落在樂綝身上:“五十萬大軍,確實是場硬仗。但樂綝,你可知,真正的勝負,從不在於人數的多寡。”


    樂綝點了點頭,但心中的憂慮並未因此減輕:“校長所言極是,然敵軍勢大,且占據本土之利,我軍進攻之勢,恐將受阻。”


    曹綾微微一笑,那笑容中既有對現實的清醒認識,也有對未來的堅定信念:“的確,敵眾我寡,形勢看似對我軍不利。但樂綝,你可曾想過,這何嚐不是一次絕佳的機遇?”


    她轉身麵向全軍,聲音激昂:“將士們,會戰兵力,是二十萬對五十萬,優勢在我!”


    這時,曲阿軍司馬沈樂清,這位二期學員中的佼佼者,站了出來,他眼中閃爍著疑惑與期待:“敢問校長,優勢何在?”


    曹綾的目光落在沈樂清身上,眼中滿是讚許:“問得好,沈樂清。我們的優勢,首先在於士氣。敵軍連戰連敗,士氣低迷;而我軍連下數城,士氣高昂,如日中天。再者,我軍裝備先進,戰術靈活,更有良將千員,各展所長。最重要的是,我們有著共同的信念和目標,那就是為了大魏的榮耀,為了百姓的安寧而戰!”


    她停頓片刻,目光再次掃過全軍,聲音更加堅定:“我相信,隻要我們東鄉學員與我一道,攜手並進,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那麽,我們每一個人,都將是無敵的勇士!我們手中的劍,將無堅不摧;我們心中的火,將照亮前路!”


    話音剛落,營帳內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和歡唿聲。杜預等人更是率先高唿:“校長高見!校長萬歲!”


    在這一刻,曹綾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力量與信心。她知道,無論前路多麽艱難,隻要她與她的將士們團結一心,就沒有什麽能夠阻擋他們前進的腳步。


    此時此刻,建業城下,陰雲密布,陸遜,陸胤,陸凱三人帶著全國各地的兵馬來到建業勤王保駕。


    孫權握著陸遜的手:“如今曹綾大軍壓境,國家有難,還得仰仗愛卿你呀!”


    陸遜聞言,神色凝重而堅定,他輕輕拍了拍孫權的手背,以示安慰與決心:“陛下放心,臣定當竭盡所能,保衛我大吳疆土,不讓敵軍踏入建業半步。”


    孫權望著陸遜那雙充滿智慧與決心的眼睛,心中稍感寬慰,但憂慮依舊未減:“愛卿,曹綾此人,智勇雙全,其麾下將士亦是勇猛善戰。此番她率軍來犯,實乃我大吳前所未有之危機。不知愛卿有何良策,可退敵兵?”


    陸遜沉吟片刻,眼中閃過一抹深思:“陛下,兵法有雲:‘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曹綾雖強,但亦有其弱點。我軍需先穩固防線,利用建業城高池深之利,堅守不出,消耗敵軍銳氣。同時,臣將派遣精銳斥候,深入敵後,探查其虛實,尋找破敵之機。”


    孫權點頭,表示讚同:“愛卿所言極是,固守待援,乃上策也。但朕更希望,能有一舉擊潰敵軍之策,以振我大吳軍威。”


    陸遜微微一笑,胸有成竹:“陛下勿憂,臣已有一計。曹綾大軍遠道而來,糧草補給必是難題。我軍可暗中派遣陸胤指揮水軍,逆水而上,偷襲其糧道,斷其補給。同時,臣將親率大軍,於城外設伏,待敵軍因糧草不繼而軍心渙散之時,一舉出擊,定能大破敵軍。”


    孫權聞言大喜,連聲稱讚:“愛卿真乃朕之股肱之臣也!此計若成,曹綾必敗無疑。朕即刻下令,調集全國之力,全力配合愛卿行動。”


    陸遜躬身行禮,語氣堅定:“臣定不負陛下厚望,誓死保衛大吳疆土,擊退曹綾賊軍!”


    隨後,兩人繼續商討具體作戰細節,營帳內氣氛緊張而熱烈。而城外的天空,雖然依舊陰雲密布,但陸遜的心中卻已有了破敵的曙光。


    隨著雙方計策的塵埃落定,曹綾的大軍如同烏雲壓頂,緩緩逼近建業城下。城樓上,孫權身著龍袍,立於高台,目光如炬,直視著城下那位年輕卻氣勢逼人的女將軍——曹綾。


    “孫權,你我再度兵戎相見,實屬無奈。但你竟敢再次背棄盟約,攻擊我宗主國,冒犯曹魏天威,此等行為,天理難容!我曹魏已忍無可忍,今日,便是你吳國滅亡之時,唯有亡國謝罪,方能平息我曹魏之怒!”曹綾的聲音穿透戰場的喧囂,響徹雲霄,字字鏗鏘有力。


    曹綾的將士們齊聲高喊:“統帥威武,孫權小兒,背盟犯顏,亡國謝罪,以平眾怒!”


    孫權聞言,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他緩緩抬起手臂,指向曹綾,語氣中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曹綾,你不過是個三十歲的女娃娃,何來如此大的口氣?我乃一國之君,豈能受你如此羞辱?君王死社稷,今日,我孫權便與你決一死戰,看看究竟是誰能笑到最後!”


    正當兩軍對峙,氣氛緊張至極時,遠處突然傳來捷報,陸胤成功襲擊了曹綾軍的廣陵糧倉,消息如同春風一般,瞬間吹散了孫權心頭的陰霾。他大笑出聲,聲震四方:“哈哈哈,曹綾,你且看好了,這便是你小覷我大吳的下場!廣陵糧倉已失,你的大軍還能支撐多久?”


    然而,曹綾並未露出絲毫慌亂之色,她淡淡一笑,眼神中閃爍著自信的光芒:“孫權,你笑得太早了。我曹魏既已決定攻吳,自然做了萬全準備。廣陵糧倉雖失,但我軍占領的兩郡之中,百姓已紛紛依附大魏,民心所向,何愁糧草不足?更何況,曲阿與丹陽郡內,亦有我軍的糧倉,足以支撐我軍長久作戰。”


    此言一出,孫權的臉色瞬間變得鐵青,他萬萬沒想到,曹綾竟有如此深遠的布局。他緊握雙拳,指甲深深嵌入掌心,卻依然強作鎮定:“曹綾,你果然狡猾。但你別忘了,這裏是建業,是我大吳的心髒!隻要我孫權一日不死,建業就絕不會落入你手!”


    曹綾微微一笑,眼中閃過一抹冷冽:“孫權,你我之間的較量,才剛剛開始。就讓這建業城下,成為你我命運的轉折點吧。”


    隨著曹綾的一聲令下,魏軍如潮水般向前湧動,戰鼓雷動,喊殺聲震天。孫權見狀,亦是毫不示弱,他迅速調兵遣將,以大將徐盛為先鋒,率領一萬精銳大刀兵,配以留讚麾下的厚重盾牌兵,形成了一道堅不可摧的防線,誓要阻止魏軍的進攻。


    兩軍交鋒,刀光劍影,血肉橫飛。徐盛大刀揮舞,所向披靡,他率領的大刀兵如同猛虎下山,勢不可擋。而留讚的盾牌兵則如同銅牆鐵壁,將魏軍的攻勢一次次化解於無形之中。經過一番激烈的廝殺,樂綝所率的先登營終是不敵,節節敗退。


    徐盛見狀,大喜過望,他揮舞著大刀,高聲唿喊:“犯我大吳疆土者,盛必擊而破之!”聲音中充滿了豪情與自信,仿佛已勝券在握。


    然而,曹綾卻隻是輕蔑一笑,她目光如炬,穿透戰場的硝煙,看穿了徐盛的狂妄與自負。“不過小勝,便讓他狂成這樣。”她輕聲自語,隨即轉頭看向身旁的杜預,“小杜,你所言極是,敵軍此刻傲慢,正是我們挫其銳氣的大好時機。”


    杜預聞言,眼中閃過一絲精光,他深知曹綾的智謀與決斷,於是迅速領命而去,開始部署下一步的戰術。


    不久,魏軍的弓箭手開始行動,他們搭弓引箭,對準了城下的徐盛部隊。一時間,箭如雨下,密不透風。徐盛與留讚的部隊頓時陷入了苦戰,盾牌雖厚,卻也難以抵擋如此密集的箭雨。


    就在此時,沈樂清率領的三萬裝備了輪轉式發石車的兵馬,以及秦朗的許昌盾牌兵,如同天降神兵,猛然殺入戰場。發石車轟鳴,巨石滾滾而下,將留讚的先鋒部隊砸得七零八落,全殲於陣前。


    孫權在城樓上目睹這一幕,臉色驟變。他深知若任由魏軍如此肆虐下去,建業城危在旦夕。於是,他果斷下令,派遣丁奉帶領主力十萬兵馬,火速救援徐盛。


    “丁將軍,速速前去救援徐盛,務必擊退魏軍!”孫權的聲音中帶著不容置疑的堅決。丁奉領命而去,他深知此戰的重要性,不僅關乎徐盛的生死,更關乎整個吳國的命運。


    於是,一場更為激烈的戰鬥在建業城下展開。魏軍與吳軍,兩股強大的力量在這裏碰撞、交織,每一刻都充滿了生死與榮耀的抉擇。而在這場決定吳國命運的決戰中,究竟誰能笑到最後,尚待揭曉。


    在戰場的硝煙與混亂之中,丁奉帶領的弓騎兵如疾風驟雨般衝向被圍困的徐盛部隊,企圖打破曹綾精心布置的包圍圈。然而,曹綾早已成竹在胸,她拔出腰間那把閃耀著寒光的倚天劍,冷靜而果決地指揮著聯盟騎兵與高句麗步兵,迅速變換陣型,形成了一條靈活多變的一字長蛇陣。


    這條長蛇陣,蛇頭由田豫與牽招率領的烏丸騎兵與遼東弓騎兵組成,他們箭術精湛,騎術高超,如同毒蛇的獠牙,直指徐盛軍隊的咽喉;而蛇尾則由金城日率領的高句麗步兵與苻雄的胡族盾騎兵構成,他們步伐穩健,防禦力極強,為整個陣型提供了堅實的後盾。


    徐盛的軍隊在這首尾夾擊之下,很快便陷入了絕境。丁奉的弓騎兵雖然勇猛,但在曹綾精妙的戰術布局麵前,卻顯得力不從心,左衝右突之下,非但未能救出徐盛,反而自身傷亡慘重,最終被杜預率領的荊州弓箭軍全殲。


    丁奉,這位東吳的猛將,此刻也身負重傷,左腿被曹綾一箭射中,鮮血染紅了戰袍。他奮力掙紮,卻終究無法逃脫,被曹綾親自上前,以劍指其頸,腳下則踩著被踐踏得支離破碎的吳軍軍旗。


    “丁奉將軍,你乃東吳棟梁,今日卻落得如此下場,可曾後悔?”曹綾的聲音冷靜而威嚴,她的眼神中既有對丁奉的欣賞,也有對戰場無情的認識。


    丁奉咬緊牙關,目光如炬,直視曹綾:“我丁奉身為東吳將領,自當誓死報國,今日雖敗,亦無憾事!但要我投降,卻是萬萬不能!”


    曹綾微微一笑,那笑容中既有對丁奉忠心的認可,也有一絲不易察覺的遺憾:“丁將軍忠勇可嘉,我曹綾向來敬佩。然而,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此乃天道循環。東吳已呈敗象,將軍何必再執迷不悟?”


    丁奉聞言,怒目圓睜,正欲反駁,卻聽身後傳來杜預與學生們整齊劃一的高唿聲:“校長萬歲!校長威武!”那聲浪如同海浪般洶湧澎湃,震撼著整個戰場。


    曹綾的目光溫柔地掠過那些年輕的麵孔,他們眼中閃爍著對未來的憧憬與對勝利的渴望,如同初升的太陽,充滿了無限的可能。這份朝氣與活力,讓曹綾的心中湧起一股暖流,她深知,這些年輕人不僅是大魏的未來,更是這片土地上最寶貴的希望。


    她緩緩轉身,再次將目光投向了丁奉。此刻的丁奉,雖然身陷囹圄,但那份屬於武將的傲骨與不屈依舊在他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曹綾的語氣中多了幾分前所未有的誠懇與尊重:“丁將軍,你看到了嗎?這些年輕人,他們是大魏的脊梁,也是天下的未來。我曹綾雖為一介女流,但亦知天下大勢,合則兩利,分則俱傷。你若願降,我必以國士之禮相待,讓我們攜手共進,共謀天下太平。”


    丁奉沉默片刻,那片刻的寧靜仿佛凝固了時間。他閉上眼,腦海中閃過一幕幕過往的戰鬥場景,那些並肩作戰的兄弟,那些為了國家而犧牲的英靈……最終,他緩緩睜開眼,目光中透出一股釋然與堅定:“罷了,我丁奉一生征戰沙場,今日敗於你手,心服口服。我願降,不為別的,隻為這片土地上的百姓能少受戰火之苦。”


    曹綾聞言,臉上綻放出滿意的笑容,那笑容中既有對勝利的喜悅,也有對丁奉這份大義的敬佩。她親自上前,為丁奉解開了繩索,那一刻,兩人的身份、立場仿佛都不再重要,隻剩下對彼此的尊重與理解。


    隨後,曹綾熱情地擁抱了丁奉,這一抱,既是對他歸降的歡迎,也是對他過往英勇的認可。她親自將丁奉扶起,兩人並肩而立,望著這片被鮮血染紅的戰場,心中都有著難以言喻的感慨與期待。


    “丁將軍,從今往後,你我便是戰友,共同為這天下蒼生而戰。”曹綾的聲音堅定而有力,她相信,隻要大家齊心協力,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沒有達不到的遠方。


    丁奉點了點頭,目光中閃爍著新的光芒,那是對未來的憧憬,也是對曹綾的信任與敬佩。他知道,自己做出了一個正確的選擇,而這個選擇,將為他的人生翻開新的篇章。


    在建業城下,戰局急轉直下,陸凱在城樓上目睹了丁奉被俘、徐盛被圍的慘狀,心中焦急萬分。他深知,若不能及時破陣解圍,整個東吳將麵臨前所未有的危機。於是,他毅然決然地向孫權進言:“陛下,當前形勢危急,唯有集中兵力,猛攻敵陣之首或尾,方能打破其包圍,解救徐盛將軍。”


    孫權聞言,目光炯炯,迅速權衡利弊後,決定采納陸凱的建議。他親自下令,調派陸凱率領十萬精兵,出城迎戰,誓要一舉破陣。同時,他秘密部署了城外駐守的十萬大軍,由陸遜親自指揮,埋伏於曹綾大軍可能撤退的路線之上,準備給予其致命一擊。


    陸凱領命而出,他率領著十萬大軍,如猛虎下山般衝向曹綾布置的一字長蛇陣。戰場上,喊殺聲震天動地,雙方士兵展開了激烈的肉搏戰。陸凱憑借出色的指揮才能和士兵們的英勇奮戰,成功地將敵軍陣型攪得一片混亂,但曹綾的軍隊畢竟訓練有素,很快便穩住了陣腳,繼續對徐盛的軍隊實施包圍。


    就在陸凱與敵軍激戰正酣之時,陸遜的伏兵也開始了行動。他們悄無聲息地占領了曹綾大軍背後的各處險要之地,切斷了其退路。這一突如其來的變故,讓曹綾的軍隊陷入了腹背受敵的境地。


    然而,就在此時,曹綾的歸路上又發生了另一場激戰。陸胤率領的部隊,本欲截斷曹綾的糧道,卻不料遭遇了毋丘儉和王基所率領的運糧隊伍。這二人巧妙地運用了木牛流馬這一古代運輸工具,使得糧草得以在崎嶇的山路上順利運輸。陸胤雖勇猛無雙,但麵對這奇特的運糧方式,卻也無可奈何,隻能眼睜睜地看著糧草從自己眼前溜走。


    正當陸胤準備放棄,轉而收繳敵軍遺落的物資時,意外發生了。最大的木馬突然爆裂開來,從中衝出了一支由羊祜帶領的三千死士隊伍。他們一手持刀,一手拿盾,如同從地獄中衝出的惡魔,瞬間將陸胤及其部隊包圍。在激烈的戰鬥中,陸胤不幸被羊祜斬殺,東吳的這次突襲計劃徹底失敗。


    而曹綾得知此消息後,心中大喜。她深知糧道的重要性,一旦糧道被斷,大軍將不戰自潰。因此,她派東鄉一期學員羊祜親自督戰,確保了木牛流馬的安全,成功守住了糧道。這場戰鬥,不僅彰顯了羊祜的智慧與勇氣,也讓他在敵軍中樹立了不可戰勝的威名。


    羊祜在斬殺陸胤後,行動迅速而果斷,他深知時間緊迫,不容片刻耽擱。於是,他立即整合了剩餘的兵力,與許配攜手,帶領著倭國武士、焉耆國騎兵以及大月氏騎兵,如同一股不可阻擋的洪流,直撲建業城郊的樹林。


    在這片密林之中,陸遜的軍隊正嚴陣以待,他們依托著地形的優勢,試圖阻擋曹綾大軍的退路。然而,羊祜等人的到來徹底打破了這種平衡。他們憑借著人數上的優勢以及騎兵的快速機動性,迅速突破了陸遜的防線,將其軍隊團團圍住。


    戰鬥異常慘烈,但陸遜埋伏的軍隊終究還是寡不敵眾,漸漸地被羊祜等人全殲。隨著最後一聲戰鬥的餘音消散,曹綾大軍的退路終於被打通,她可以毫無後顧之憂地繼續執行她的戰略計劃。


    在戰鬥結束後,羊祜站在高處,遠遠地望著遠處指揮若定的陸遜。他的眼神中充滿了冷酷與決絕,他緩緩地從懷中取出陸胤的首級,高高舉起,仿佛在向陸遜展示他的勝利果實。


    當陸遜看到這一幕時,他的心中仿佛被重錘擊中,一股難以言喻的悲痛與憤怒湧上心頭。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親侄子竟然就這樣戰死沙場,更無法接受這殘酷的現實。他猛地吐出一口鮮血,隨後便暈厥過去,失去了意識。


    陸遜的昏迷讓東吳的軍隊陷入了更加混亂的境地。他的兒子陸抗見狀,立刻挺身而出,他深知此時必須保持冷靜與理智,才能帶領剩餘的部隊撤離戰場。於是,他迅速組織起一支精銳部隊,將昏迷的陸遜護送撤離至豫章郡,暫時脫離了戰場的危險。


    在戰場的另一端,陸凱的部隊正猛烈地攻擊著曹綾布置的一字長蛇陣的蛇首部分,然而,無論他們如何努力,都無法突破那由田豫與牽招率領的烏丸騎兵與遼東弓騎兵所組成的堅固防線。陸凱心急如焚,他深知,若不能迅速擊敗蛇首,整個戰局將對他極為不利。於是,他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萬軍之中取敵將首級,他親自率領精銳的弓騎兵,如同離弦之箭般向曹綾所在的位置衝去。


    然而,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一直默默守護在曹綾身旁的上將杜預,仿佛預感到了危險。他猛地撲倒曹綾,用自己的身體為她擋下了陸凱射來的一支致命飛箭。箭矢穿透了杜預的鎧甲,鮮血瞬間染紅了他的衣襟。


    “杜預!”曹綾驚唿一聲,眼中滿是震驚與感激。


    杜預用盡最後一絲力氣大聲唿喊道:“苻雄大人,統帥有難,速來護駕!”他的聲音穿透了戰場的喧囂,傳達到了苻雄的耳中。


    苻雄,這位英勇的胡族將領,一直是曹綾的忠實追隨者。當他看到自己心中的偶像受到威脅時,怒火中燒,他怒吼一聲,如同猛虎下山般衝向陸凱的部隊。他揮舞著手中的長槍,所向披靡,輕而易舉地擋住了陸凱的攻勢,並趁機投擲出一把鋒利的標槍,精準地擊中了陸凱,終結了他的衝鋒。


    在激烈的戰鬥間隙,曹綾被許配小心翼翼地護送至盾兵陣內,這裏相對安全,為她提供了一個暫時的避風港。一踏入這片區域,曹綾的目光便立刻尋找著杜預的身影。當她看到杜預正躺在一塊大石上,由軍醫初步處理著傷口,但臉色依舊蒼白,她不禁加快了腳步。


    “杜預!”曹綾輕聲唿喚,聲音中充滿了關切與焦急。她快步走到杜預身邊,蹲下身子,仔細查看他的傷勢。杜預的鎧甲上殘留著幹涸的血跡,上衣也被撕開了一個口子,露出裏麵纏繞的繃帶。


    曹綾的眼中閃過一絲心疼,但她很快收斂了情緒,取而代之的是堅定與溫柔。她感激地看了一眼杜預,那雙明亮的眼眸仿佛在說:“你為我所做的一切,我都看在眼裏,記在心裏。”隨後,她輕輕地、緩緩地,在杜預的額頭上印下了一個吻,這個吻,既是對他英勇行為的嘉獎,也是對他忠誠與犧牲的認可。


    杜預感受到曹綾的吻,臉上露出了淡淡的微笑,那是一種被信任與珍視的幸福感。他努力擠出一句話:“感謝校長,我沒事。”聲音雖輕,卻充滿了堅定與力量。


    曹綾搖了搖頭,輕聲說道:“別這麽說,杜預。你是我最得力的助手,也是我心中最驕傲的學生。你的勇敢與智慧,是我們戰勝一切困難的力量源泉。現在,讓我來為你包紮傷口,你隻需好好休息。”


    說著,曹綾開始動手為杜預脫下戰甲和上衣,她的動作輕柔而熟練,仿佛是在對待一件珍貴的藝術品。周圍的士兵們見狀,都不由自主地放慢了唿吸,生怕打擾到這份難得的溫馨與寧靜。


    在包紮的過程中,曹綾與杜預之間偶爾會有幾句簡短的對話,但更多的是沉默與默契。曹綾的眼神中充滿了溫柔與堅定,她不僅是在為杜預包紮傷口,更是在用自己的行動告訴他: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與挑戰,他們都會並肩作戰,共同麵對。


    而杜預,則在這份關懷與信任中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力量與勇氣。他知道,自己不僅僅是為了個人的榮譽而戰,更是為了守護這份珍貴的師生情誼與共同的信念而戰。這份力量,將支撐著他繼續前行,在未來的戰鬥中創造更多的輝煌與奇跡。


    包紮完畢,曹綾沒有絲毫猶豫,她重新振作精神,帶領全軍發起了總攻。她身先士卒,衝鋒在前,與士兵們並肩作戰。然而,就在她即將衝破敵陣之時,她的戰馬突然受傷倒地,將她重重地摔在了地上。這一突如其來的變故讓她再度陷入了危機之中。


    就在這危急關頭,陸凱的部將太史享趁機向曹綾投擲出一把大刀,企圖一舉將她斬殺。但苻雄再次展現了他的英勇與忠誠,他帶領三名騎兵縱馬疾馳而來,如同閃電般衝到了曹綾的身前。曹綾見狀,靈巧地淩空一躍,穩穩地坐到了苻雄的馬前。苻雄則緊緊抱住曹綾,兩人並肩作戰,猶如一對不可分割的戰神。


    在那烽火連天的戰場上,曹綾與苻雄的默契配合成為了戰場上的一道亮麗風景線。曹綾身姿矯健,劍指蒼穹,而苻雄則如同鐵塔一般,堅不可摧,手中的盾牌是她最堅實的後盾。


    隨著一陣急促的馬蹄聲,吳軍的將領甘韋與孫桓率部衝來,意圖突破防線。然而,在曹綾與苻雄的聯手下,他們很快便成為了刀下亡魂。曹綾的劍法淩厲,每一擊都精準而致命;苻雄的盾牌則如同銅牆鐵壁,將一切攻擊都拒之門外。


    正當兩人準備繼續清掃戰場時,一名年輕的將領從吳軍中躍馬而出,正是名將周泰之子周承。他眼神冷冽,手持飛刀,顯然對曹綾抱有極大的敵意。隻見他身形一展,如同蒼鷹搏兔般躍至半空,飛刀攜帶著淩厲的勁風,直奔曹綾而來。


    麵對這突如其來的攻擊,曹綾並未表現出絲毫慌亂。她微微一笑,對苻雄說道:“苻雄大人,是時候展現我們的默契了。”言罷,她輕輕一躍,躍上了苻雄的肩頭,隨後又示意他將自己拋向空中。


    苻雄心領神會,猛地一發力,將曹綾高高拋起。曹綾在空中借著這股力量,淩空一躍,手中的倚天劍化作一道流光,準確無誤地將周承的飛刀打飛。隨後,她如同一片落葉般輕輕飄落,而苻雄則早已張開雙臂,穩穩地將她接住。


    “再拋一次!”曹綾的聲音中充滿了自信與果決。苻雄不敢有絲毫怠慢,再次發力將曹綾拋向空中。這一次,曹綾在空中完成了更加驚人的動作。她迅速從腰間抽出一把小弓,搭上一支東鄉小箭,對準了剛剛坐穩馬背的周承。隨著一聲清脆的弓弦聲響起,箭矢如電般射出,精準無誤地穿透了周承的腦門。


    當曹綾再次穩穩地落在苻雄的懷中時,兩人相視一笑,眼中都充滿了對彼此的信任與欣賞。苻雄大笑道:“統帥真是英勇無雙!這一戰我們贏定了!”苻雄把曹綾再次安放在自己前麵,繼續縱馬疾馳。


    苻雄聞言,哈哈大笑,迴應道:“這都是為了統帥的安全,我必須做到最好。”然而,在笑聲中,他的手不經意間觸碰到了曹綾的胸和臀,一股柔軟而溫熱的感覺讓他瞬間愣住了。他連忙收手,臉上露出了一抹尷尬的紅暈。


    曹綾感受到了苻雄的失態,卻並未責怪,反而以一種玩笑的口吻說道:“苻雄大人,您的手可放錯地方了哦。”


    苻雄連忙道歉:“統帥恕罪,我……我不是故意的。”


    曹綾微笑著搖了搖頭,她知道,在生死與共的戰場上,這些小小的插曲不過是緊張戰鬥中的一抹調劑。她拍了拍苻雄的肩膀,示意他繼續前行,共同迎接接下來的挑戰。


    在他們的帶領下,魏軍士氣大振,對吳軍展開了猛烈的攻擊。城下的吳軍,包括徐盛在內的五萬大軍,在魏軍的強大攻勢下,漸漸失去了抵抗的意誌。最終,他們選擇了放下武器,繳械投降。這一戰,曹綾以她的智慧與勇氣,再次證明了她的統帥之才,而她的部下們也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忠誠與犧牲的真諦。


    而此時的孫權,則孤立無援地站在城樓上,望著城下威風凜凜、站在戰車上指揮若定的曹綾。他的心中充滿了絕望與無奈。他深知自己已經失去了太多太多,三十萬大軍的損失讓他心痛不已。他望著那片被鮮血染紅的土地和遠處那支不可一世的敵軍隊伍,心中不禁湧起一股深深的無力感。他知道,這場戰爭已經遠遠超出了他的控製範圍而他所能做的也隻有默默地承受這份痛苦與屈辱。


    在烈日炙烤下的建業城下,曹綾立於戰馬上,身姿挺拔,雙手環抱於胸前,那豐滿的輪廓在鎧甲下若隱若現,她的眼神如同寒星,閃爍著決絕與挑釁,直勾勾地盯著城樓上孤立無援的孫權。她的聲音穿透了戰場的喧囂,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孫仲謀,你且看清楚了!陸遜、陸凱、陸胤,這三位江東的棟梁之才,他們的軍隊已在我大魏的鐵蹄下灰飛煙滅。此刻,你已是甕中之鱉,若識時務,當知天命難違。你若肯放下武器,自縛請降,我曹綾可保你一世榮華,封你為一郡太守,讓你餘生安享太平。”


    言罷,曹綾放聲大笑,那笑聲中既有勝利的得意,也有對孫權即將屈服的期待。然而,城樓上的孫權卻並未如她所願露出懼色,反而挺直了腰板,目光堅定,仿佛一位即將赴死的勇士。


    “曹綾,你休要狂妄!我孫氏一族,自先祖孫堅起,便在這江東之地開疆拓土,曆經三世,無數先輩用鮮血與汗水鑄就了今日的基業。我孫權,雖非英明之主,但也知忠孝節義,豈能為了個人安危而棄祖宗基業於不顧?我若投降,江東百姓將如何看我?我孫氏子孫將如何立足於世?你休想!”


    孫權的話語擲地有聲,每一個字都透露出他的決絕與不屈。他緩緩從腰間抽出那把象征著江東榮耀的古錠刀,刀光如寒月,映照著他堅毅的麵容。“我寧可選擇以死明誌,也不願讓江東的基業毀在我的手中。待我死後,豫章、會稽等南方各郡尚有我孫氏血脈,他們會繼承我的遺誌,繼續守護這片土地,保我江東永世安寧!”


    說罷,孫權便要舉刀自刎,卻被一旁皇後步練師猛然間拉住。步練師淚眼婆娑,聲音哽咽:“陛下,不可啊!江東不能沒有你,百姓不能沒有你!你若有個三長兩短,我等婦人之輩又該如何是好?請您三思啊!”


    孫權聞言,心中一陣酸楚。他迴頭望向步練師,那雙充滿憂慮與不舍的眼睛讓他心生愧疚。但他知道,自己不能動搖,更不能讓江東的基業斷送在自己手上。他輕輕推開步練師的手,語氣堅定地說:“練師,你無需多言。我意已決,今日便是我孫權的歸宿。你隻需照顧好我們的孩子,告訴他們,他們的父親是一個有骨氣、有擔當的人,是一個無愧於江東、無愧於先祖的君主。”


    言畢,孫權深吸一口氣,目光中既有對現實的無奈,也有對曹綾實力的認可。他緩緩舉起古錠刀,對著城下的曹綾說道:“曹綾,你確實是位了不起的統帥,麾下猛將如雲,學生亦個個忠勇無雙,他們肯為了救你奮不顧身,我們輸的不冤。我江東雖敗,但敗在你這樣的對手手下,我孫權雖死不悔。今日,我便以此刀了斷餘生,以全我孫氏一族之忠烈。”


    言罷,孫權沒有絲毫猶豫,古錠刀在空中劃過一道耀眼的弧線,最終停留在了他的頸邊。然而,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一陣風吹過,似乎連時間都為之凝固。


    曹綾見狀,心中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情感,她高聲喊道:“孫權,你且慢!”


    但為時已晚,孫權已決然地一橫刀,鮮血噴湧而出,染紅了他的衣襟,也染紅了這片他曾誓死守護的土地。城下的曹綾目睹這一幕,心中五味雜陳,既有勝利的喜悅,也有對這位對手的深深敬意。


    “孫權,你雖為敵,但你作為三國一代梟雄,你的堅韌與忠誠,讓我曹綾心生敬佩。”曹綾在心中默默念道,隨即下令停止攻城,並親自帶領一隊士兵,緩緩步入建業城。


    入城之後,曹綾立即下令改旗易幟,宣布大魏對江東建業的統治。但她並未像曆史上那些征服者一樣,對江東百姓進行殘酷的鎮壓和掠奪。相反,她深知“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決定以仁政治理這片新納入版圖的土地。


    她首先下令釋放了所有被俘的江東士兵和官員,並承諾隻要他們願意歸順大魏,便可既往不咎,繼續為朝廷效力。同時,她還派出官員,深入民間,了解百姓疾苦,減免賦稅,開倉放糧,以解百姓燃眉之急。


    對於孫權的遺體,曹綾更是給予了極高的禮遇。她親自下令,按照帝王的規格為孫權舉行葬禮,並親自撰寫祭文,讚揚其一生功績與忠貞。葬禮當天,整個建業城都沉浸在一片哀悼之中,無論是江東舊臣還是新歸順的百姓,都紛紛前來吊唁,表達對這位昔日和劉備曹操三分天下的一代帝王的敬意與懷念。


    隨著吳郡官員的明智選擇,開城投降,東吳的北部疆域幾乎毫無懸念地被曹綾的大軍所占據。勝利的旗幟在城頭高高飄揚,但曹綾的心中卻並未因此而有絲毫的驕縱與懈怠。她深知,真正的勝利不僅僅在於疆域的擴張,更在於人心的歸附。


    “傳令下去,對吳郡、會稽二郡的軍民,務必按照舊例,給予善待。”曹綾對身旁的副將沉聲吩咐道,“我要讓他們知道,大魏的統治,不僅僅是力量的征服,更是仁德的教化。”


    副將領命而去,曹綾則邁開雙腿,站在城頭,望著遠方那片尚未完全平定的土地,心中充滿了複雜的情緒。


    她知道,陸遜、陸抗等江東舊將,絕不會輕易放棄抵抗,他們會尋找機會,重振江東。但曹綾也相信,隻要她堅持仁政,以民為本,江東百姓最終會明白,誰才是他們真正的依靠。


    戰後,曹綾為功臣們授勳。


    依據曹綾改革的軍製,在原有武將製度上增加了軍銜,以一種榮譽作為一種新的軍功獎勵製度,從高到低,依次是特級上將一一級上將一二級上將--三級上將一大將一中將--少將一上尉一中尉一少尉一上士一中士一下士。


    曹綾作為校長,被皇帝曹殷授予特級上將兼大元帥。


    杜預指揮有方,且保護統帥曹綾有功,被授予一級上將。


    胡王苻雄貼身輔助曹綾,被授予一級上將。


    毋丘儉,王基,樂綝等早期將領都被授予大將軍銜


    羊祜收複大軍退路,且打敗陸遜,功勳卓著,被授予二級上將。


    許配,沈樂清,金城日,餘光中等一二期優秀學員則是三級上將或者中將軍銜


    其餘將領論功行賞,最低授予少將軍銜。


    果然,不久後,陸遜與陸抗在豫章城下,擁立了孫權的兒子時間16歲的孫和為帝,正式建立了南吳政權。他們聯合了豫章、交州、廬江、廬陵、南越等江東剩餘的勢力,誓要與大魏軍隊抗爭到底。


    麵對南吳的挑釁,曹綾並未急於動怒,而是召集了眾將,商討對策。“南吳新立,民心未穩,我們此時若強行進攻,恐難速勝。”曹綾緩緩說道,“我意,先以仁義感化之,若其仍執迷不悟,再行討伐不遲。”


    眾將聞言,紛紛點頭稱是。他們知道,曹綾的決策總是深謀遠慮,既能顧及大局,又能體恤民情。於是,大魏軍隊開始在南吳邊境布防,同時派遣使者沈樂清,攜帶曹綾的親筆書信,前往南吳各城,傳達她的和平意願與仁政理念。


    在南吳的都城豫章,陸遜與陸抗接到了大魏使者的書信。他們拆開一看,隻見信中言辭懇切,既有對江東舊將的尊重與理解,也有對百姓安寧生活的期許與承諾。陸遜沉吟片刻,對兒子陸抗說道:“曹綾此人,確有過人之處。她以仁德治軍,以民心為本,我們若繼續抵抗,隻怕會連累無辜百姓。”


    陸抗點頭表示讚同,但眼中卻閃爍著不甘:“父親所言極是,但江東基業,豈可輕言放棄?我們必須找到破解之法,既能保全江東,又能讓百姓免受戰亂之苦。”


    於是,陸遜與陸抗開始秘密策劃,他們決定派遣使者前往大魏,與曹綾進行更深層次的談判,尋求雙方都能接受的和平方案。而這一切,都預示著江東與大魏之間,即將展開一場智慧與勇氣的較量,而最終的勝負,將取決於誰能更好地贏得民心,征服人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穿越我是東鄉公主曹綾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緘默夜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緘默夜雨並收藏三國:穿越我是東鄉公主曹綾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