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進展順利
穿越後周:從校長到聖宗 作者:funcklee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吳廷祚:“說起這個小學,中學和大學,我每次想到,都不得不佩服皇上的想法,所謂小學,就是學習一些基礎的東西,範圍廣,什麽都要學一些,不過學的都比較淺。從中學開始,就要選擇自己想要學什麽專業,不過也是學習的比較淺顯,如果想要學的更深,就需要前往大學進行學習。”
郭氏:“每個縣一個小學,每個州一個中學,汴京這裏有兩個大學,那如果想要到大學可就非常難了。”她一下就發現了問題。
吳廷祚點點頭,深表同意。
“是啊,非常不容易,每個階段能順利完成學業都不是很容易,更別說升到下一個階段了,就更難了,小學和中學雖然都是學習的基礎東西,但是內容卻非常難,我看了一下他們編寫出來的教材,很多我都不是很懂,更別說大學的了,我看了就感覺完全不懂了。”
“不過,根據皇上的旨意,如果順利完成學業,好處非常多,比如能順利完成小學的學業,皇家的那些工廠,商隊直接就能進去,隻要到了那裏麵,每月的俸祿可不少呢,如果是中學的學業順利完成了,不光可以進去,還直接可以成為官身,雖然是皇家的官,而且還可以到小學擔任教師,由朝廷發放俸祿。如果大學順利完成學業,如果想要當官,可以直接不用科舉,直接成為朝廷官員。”
聽完吳廷祚的描述,大家都在那裏嘖嘖稱奇,沒想到還有這個好處。
隨即,郭氏想到了自己的六個兒子,連忙問道:“老爺,大郎他們你看怎麽辦?現在沒有推官了,他們該如何辦?”
吳廷祚想了一下問道:“你們六個有什麽想法嗎?以後想要幹什麽?”
長子吳元輔想了一下說道:“父親,我現在隻有科舉一條路可走,而且根據這幾年的情況,我也有信心能在這次科舉中中舉,請父親放心。”
次子和三子也是同樣的想法。這幾人因為年齡較大,沒有從學校裏麵走的可能了,隻能走科舉這條路。
而四子、五子和六子則是不一樣,他也非常慶幸當初做的選擇,直到現在,吳廷祚還記得當初郭宗宜剛當上太子沒有多久,就在汴京開了學校,他立馬意識到這個學校不簡單,尤其是直到郭宗宜親自擔任校長,於是他果斷的將三個年齡小一點的兒子從私塾裏麵叫出來,送到學校裏麵學習去了,現在他們可以順利的通過學校這條路,或者是通過科舉做官。
現在凡是有點見識的,能接受新事物的人,都發現了學校這種新的教育體係的重要性,尤其是官員們,隻要有適齡的孩子,都會將其送到學校去學習,而不再是像以前那樣隻是請一個先生在家裏教授了。
有了官員子弟的帶頭加入,那些有錢的商人和地主們自然是趨之若附,積極跟上,也將自家的子弟送了過去,這也推動了整個學校建設的速度,也讓吳廷祚的工作輕鬆了很多,他現在已經將主要精力放在了所有學校的規範以及教材方麵了,這也是郭宗宜關注的重點,他可不想說是好好地辦一個學校,導致裏麵教授的東西亂七八糟的,甚至是和朝廷反著來的情況出現。
“你們都是文學大家,自認為熟讀經書,現在讓你們斷句都斷不明白嗎?”就在全國學校開展的時候,郭宗宜正對著國子監的那些所謂的文學大家發脾氣,隻因為給那些典籍斷句的問題,他都當場給他們說的很明白了,什麽標點符號怎麽用,怎麽斷句等等,說的非常詳細了,但是現在時間已經過去快十天了,他們連一本書的斷句都沒有弄完。
“範質,你說是怎麽迴事?”事情完成的不好,作為此次事情的負責人,以及內閣首輔,他自然要問清楚原因。
範質:“這,皇上,這斷句實在是不好斷,意見無法統一。”範質非常為難的向郭宗宜解釋道。
“不好斷?怎麽迴事?為什麽不好斷?”
範質有些不好迴答,原本他在接到郭宗宜的這個任務的時候,覺得應該沒有什麽問題,是一件很輕鬆的事情,很快就結束了,但是當他帶著國子監的博士們開始進行的時候,卻發現了其中的艱難之處,每個人的師承不一樣,斷句也不一樣,對於典籍裏麵的每一個語句的理解也都不一樣,甚至有些還是相互矛盾的,意思是完全相反的,導致每天都吵吵鬧鬧,大家都覺得自己學到的是對的,誰也說服不了誰,就這樣一直拖到了現在。
隨後,他很為難的向郭宗宜說明了情況,然後又舉了一些例子說明,郭宗宜這才知道這件事情的為難,也就沒有再次怪罪,但是這個事情還是需要解決的,尤其是現在這種情況,更加急需了,這可是事關思想的大問題,不解決就會出現好多問題,一個是思想無法做到大統一,另外一個就是事關教育普及的事情,沒有斷句,典籍學起來就比較困難,就需要口口相傳,無法做到後世的那種普世教育,就會導致走向老路,比如人為的通過斷句曲解意思,比如知識的壟斷等等,都是和郭宗宜的想法相反的。
現在郭宗宜的辦法有兩種,一種就是效仿漢武帝,再召開一次石渠閣論,另外一個就是效仿朱元璋,直接強製性的按照他的意思來斷句,最終思來想去,還是決定他自己要親自上陣才行,畢竟人都是有私心的,誰主導了這件事情,誰就能按照自己的想法統一思想,這恰好也是郭宗宜想要的。
“從明日開始,我帶著你們一起開始逐個為典籍斷句。”郭宗宜決定自己親自下場。
眾人一聽麵麵相覷,但是又無從反駁,畢竟以前那麽多典籍,都沒有斷句,因此衍生出來的意思也千奇百怪,各不相同,如果郭宗宜親自下場參與了,那以後這可能就是標準了。
但是他的這句話,也引起了一部分人的反對。
劉明宇,是國子監的一名博士,師從孔子直係後人,雖然孔家自從上次被郭宗宜親自打壓以後,再加之後麵的諸多政策,讓其影響力逐漸下降,但是仍然有眾多門徒為其奔波呐喊,是其忠實擁躉,而這個劉明宇就是其中之一,他從開始就不是很讚同為典籍斷句,現在聽到郭宗宜親自下場為典籍斷句,就更加反對了,一個是他從來沒有聽說郭宗宜師從哪位大家,感覺他的能力達不到,另外一個就是出於自己的私心了。
郭氏:“每個縣一個小學,每個州一個中學,汴京這裏有兩個大學,那如果想要到大學可就非常難了。”她一下就發現了問題。
吳廷祚點點頭,深表同意。
“是啊,非常不容易,每個階段能順利完成學業都不是很容易,更別說升到下一個階段了,就更難了,小學和中學雖然都是學習的基礎東西,但是內容卻非常難,我看了一下他們編寫出來的教材,很多我都不是很懂,更別說大學的了,我看了就感覺完全不懂了。”
“不過,根據皇上的旨意,如果順利完成學業,好處非常多,比如能順利完成小學的學業,皇家的那些工廠,商隊直接就能進去,隻要到了那裏麵,每月的俸祿可不少呢,如果是中學的學業順利完成了,不光可以進去,還直接可以成為官身,雖然是皇家的官,而且還可以到小學擔任教師,由朝廷發放俸祿。如果大學順利完成學業,如果想要當官,可以直接不用科舉,直接成為朝廷官員。”
聽完吳廷祚的描述,大家都在那裏嘖嘖稱奇,沒想到還有這個好處。
隨即,郭氏想到了自己的六個兒子,連忙問道:“老爺,大郎他們你看怎麽辦?現在沒有推官了,他們該如何辦?”
吳廷祚想了一下問道:“你們六個有什麽想法嗎?以後想要幹什麽?”
長子吳元輔想了一下說道:“父親,我現在隻有科舉一條路可走,而且根據這幾年的情況,我也有信心能在這次科舉中中舉,請父親放心。”
次子和三子也是同樣的想法。這幾人因為年齡較大,沒有從學校裏麵走的可能了,隻能走科舉這條路。
而四子、五子和六子則是不一樣,他也非常慶幸當初做的選擇,直到現在,吳廷祚還記得當初郭宗宜剛當上太子沒有多久,就在汴京開了學校,他立馬意識到這個學校不簡單,尤其是直到郭宗宜親自擔任校長,於是他果斷的將三個年齡小一點的兒子從私塾裏麵叫出來,送到學校裏麵學習去了,現在他們可以順利的通過學校這條路,或者是通過科舉做官。
現在凡是有點見識的,能接受新事物的人,都發現了學校這種新的教育體係的重要性,尤其是官員們,隻要有適齡的孩子,都會將其送到學校去學習,而不再是像以前那樣隻是請一個先生在家裏教授了。
有了官員子弟的帶頭加入,那些有錢的商人和地主們自然是趨之若附,積極跟上,也將自家的子弟送了過去,這也推動了整個學校建設的速度,也讓吳廷祚的工作輕鬆了很多,他現在已經將主要精力放在了所有學校的規範以及教材方麵了,這也是郭宗宜關注的重點,他可不想說是好好地辦一個學校,導致裏麵教授的東西亂七八糟的,甚至是和朝廷反著來的情況出現。
“你們都是文學大家,自認為熟讀經書,現在讓你們斷句都斷不明白嗎?”就在全國學校開展的時候,郭宗宜正對著國子監的那些所謂的文學大家發脾氣,隻因為給那些典籍斷句的問題,他都當場給他們說的很明白了,什麽標點符號怎麽用,怎麽斷句等等,說的非常詳細了,但是現在時間已經過去快十天了,他們連一本書的斷句都沒有弄完。
“範質,你說是怎麽迴事?”事情完成的不好,作為此次事情的負責人,以及內閣首輔,他自然要問清楚原因。
範質:“這,皇上,這斷句實在是不好斷,意見無法統一。”範質非常為難的向郭宗宜解釋道。
“不好斷?怎麽迴事?為什麽不好斷?”
範質有些不好迴答,原本他在接到郭宗宜的這個任務的時候,覺得應該沒有什麽問題,是一件很輕鬆的事情,很快就結束了,但是當他帶著國子監的博士們開始進行的時候,卻發現了其中的艱難之處,每個人的師承不一樣,斷句也不一樣,對於典籍裏麵的每一個語句的理解也都不一樣,甚至有些還是相互矛盾的,意思是完全相反的,導致每天都吵吵鬧鬧,大家都覺得自己學到的是對的,誰也說服不了誰,就這樣一直拖到了現在。
隨後,他很為難的向郭宗宜說明了情況,然後又舉了一些例子說明,郭宗宜這才知道這件事情的為難,也就沒有再次怪罪,但是這個事情還是需要解決的,尤其是現在這種情況,更加急需了,這可是事關思想的大問題,不解決就會出現好多問題,一個是思想無法做到大統一,另外一個就是事關教育普及的事情,沒有斷句,典籍學起來就比較困難,就需要口口相傳,無法做到後世的那種普世教育,就會導致走向老路,比如人為的通過斷句曲解意思,比如知識的壟斷等等,都是和郭宗宜的想法相反的。
現在郭宗宜的辦法有兩種,一種就是效仿漢武帝,再召開一次石渠閣論,另外一個就是效仿朱元璋,直接強製性的按照他的意思來斷句,最終思來想去,還是決定他自己要親自上陣才行,畢竟人都是有私心的,誰主導了這件事情,誰就能按照自己的想法統一思想,這恰好也是郭宗宜想要的。
“從明日開始,我帶著你們一起開始逐個為典籍斷句。”郭宗宜決定自己親自下場。
眾人一聽麵麵相覷,但是又無從反駁,畢竟以前那麽多典籍,都沒有斷句,因此衍生出來的意思也千奇百怪,各不相同,如果郭宗宜親自下場參與了,那以後這可能就是標準了。
但是他的這句話,也引起了一部分人的反對。
劉明宇,是國子監的一名博士,師從孔子直係後人,雖然孔家自從上次被郭宗宜親自打壓以後,再加之後麵的諸多政策,讓其影響力逐漸下降,但是仍然有眾多門徒為其奔波呐喊,是其忠實擁躉,而這個劉明宇就是其中之一,他從開始就不是很讚同為典籍斷句,現在聽到郭宗宜親自下場為典籍斷句,就更加反對了,一個是他從來沒有聽說郭宗宜師從哪位大家,感覺他的能力達不到,另外一個就是出於自己的私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