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榮聽了郭宗宜關於科舉的意見之後,也覺得非常有道理,說:“太子,你完了以後將你的意見寫下來,我們再行討論一下,還有沒有其他的,你繼續說。”


    郭宗宜聽了以後,繼續說:“父皇,諸位大臣,你們感覺真正在百姓那裏,盤剝他們最嚴重的是什麽人?他們最痛恨哪些人?”


    大家想了一會,魏仁浦說:“是那些貪官汙吏?”


    郭宗宜搖了搖頭,說:“不全是,他們其實痛恨最多的,是那些胥吏。”


    “胥吏?”郭榮有些不解。


    郭宗宜說:“是的,父皇,胥吏,其實在百姓中間,最坑害百姓的,最讓百姓痛恨的,也是最能讓朝廷失去民心的,就是那些胥吏。”


    郭榮不由得問:“為什麽?難道那些人比貪官汙吏還讓人痛恨?”


    郭宗宜說:“是的,父皇,尤其是那些世襲的胥吏,他們每代人都在當地官府裏麵擔任胥吏,對當地特別熟悉,無論是誰來當官,都必須依靠他們,才能管理好地方,如果他們不配合,那個官員的政令根本無法推行下去,所以每任官員都對那些人很優待,對於他們的貪汙行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而且他們的手段十分高超,可以說是祖傳手藝了,一般人根本發現不了。”


    “那麽他們為什麽會這麽做呢?這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隻要一當上胥吏,基本上一輩子就到頭了,沒有任何前途可言,而且,他們的俸祿,也是和當地的官府收入有關,當地官府收入高了,他們的收入也就水漲船高,所以他們會想盡一切辦法,來盤剝百姓,搞得百姓對此苦不堪言,而且還是一代代被胥吏一代代盤剝,根本無法逃脫。而官員則是不同,他們就算是為了政績,為了前途,都不會做的太過。”


    聽了郭宗宜的話,大家都點點頭,仔細想一想,還真是這樣,郭榮問:“那該如何解決?”


    郭宗宜說:“胥吏,無法升遷,後代無法科舉,他們是沒有任何前途可言,所以隻能依靠錢財滿足自己。”


    “如果要改變胥吏盤剝百姓的情況,就必須改變胥吏的現狀,首先是要讓胥吏有前途,流水不腐戶樞不蠹,所以胥吏也需要有升遷機製,有兩種方案,一種是給胥吏和官員一樣,定等級,讓他們或者是多少年一升,或者是設置一個政績,有了政績就升遷,比如可以從縣衙升任到州衙,從州衙升任到府衙,甚至最高可以升到朝廷來擔任處理具體事務的胥吏。”


    “第二種辦法,就是打通官吏之間的通道,讓胥吏可以通過政績以及表現,擢升為官員,哪怕是個九品的小官也好啊,這樣他們就有了盼頭。”


    “另外一點,就是需要改變胥吏的地位,他們現在的地位,竟然和那些商人、刑徒子弟並列,屬於不能參加科舉的人員,要知道,他們其實也算是我們朝廷延伸下去的管理者,地位怎可如此,就算是不比官員,也應該比一般人地位要高一些的,隻有給了他們希望,他們就會注意自身,給了他們前途,就會讓他們有所收斂,而不是一味的打壓,有時候越打壓,那他們盤剝的就越狠,手段就越隱蔽。”


    “最後一點,就是他們的俸祿,為什麽不能朝廷發?非要各地官府自己出錢養那些胥吏?或許大家會說朝廷沒有那麽多錢,但是總的俸祿是不變的,不過改變的就是將各地官府裏麵要給那些胥吏發的俸祿,經由朝廷的手,將其發放給胥吏,這樣就讓那些胥吏知道,他們是朝廷的人,是朝廷給他們發放俸祿的。”


    胥吏的事情重大,如果按照郭宗宜這麽改,那將是對千年的製度的一個巨大的改變,其中涉及到的問題非常多,或許以前,也有人發現了這些問題,但是一直以來都沒有解決,現在郭宗宜提出來了,而且將問題也說的很清楚,大家聽的很有道理,對此,都很為難。


    郭榮想了一下,說:“此事關係重大,我們需要再想一想,你繼續說。”


    郭宗宜也知道,所以就沒有再糾纏,繼續說:“另外我想說的是關於官員的問題,以前,通過科舉中舉的官員,我們都是挑選好的,進入翰林院,然後在裏麵升遷,而排名靠下的,下縣擔任縣令之職,我感覺這完全是本末倒置了,我們選官的目的,就是為了選出幫朝廷管理天下的人,而管理天下,是需要經驗的,沒有誰是天生就會這些的,而經驗從哪裏來?”


    “依靠讀書?依靠在翰林院熬資曆?這些都不可能,隻能依靠在下麵實際操作才行,所以我感覺,必須將新中舉的那些人,放到州縣擔任官職,擇其優者擔任縣令,而其他人則是擔任其他官職,讓他們積累經驗,如果連一縣之地都管理不好,就無法管理好一州之地,更加無法管理好整個國家。”


    “所以我建議,沒有擔任過縣令之職的人,不能擔任一州之刺史,沒有擔任過一州之刺史的人,無法擔任六部尚書,更不能擔任門下平章事、左右仆射等宰相之職,所有官員,必須從下麵一步步升遷上來。”


    “父皇,為什麽大多中舉的人無論如何都想要待在汴京,都不願意擔任縣令之職?這主要原因,就是因為隻要下去擔任縣令了,那基本上一輩子就在縣裏麵擔任縣令了,運氣好的,最多能在州府裏麵任職,根本無法再迴到汴京任職了,這才是最大的弊端。”


    “我認為,所有官職中,縣令的位置才是最主要的,他們是直麵百姓的,他們也是最了解百姓的,所以我們要讓他們必須要有前途,我建議所有縣令,在任職三年或者五年以後,必須來汴京任職,或在六部,或在翰林,或在五府等地,等結束以後,再從其中挑選最優者,擔任一州之刺史,也就是說,州刺史,必須從最優秀的縣令裏麵挑選,而且縣令,刺史,必須異地任職。”


    眾人驚訝的看著在那裏說的滔滔不絕的郭宗宜,他的話有很多顛覆以前認知的地方,但是不可否認,大多都是一針見血,說到了最關鍵的地方,弊端,解決方法,都有了,而且都非常有道理,這些原先都是大家司空見慣的現象,但是被郭宗宜說出來,才發現這些東西竟然有這麽大的危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後周:從校長到聖宗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funcklee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funcklee並收藏穿越後周:從校長到聖宗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