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還是在昨天的地方,還是昨天那些人,大家齊坐一堂,商議郭榮的改革計劃。


    郭榮說:“昨日的計劃,大家都看了,你們感覺有沒有什麽地方不太合適,或者是什麽地方需要增加減少的,都可以提出來。”


    大家都剛開始沉默了一會,不知道其他人是怎麽想的,郭宗宜雖然有很多話要說,但是其他大臣都是比他年齡大的,比他經驗豐富的,原本他還想著聽聽其他人的看法,然後再度完善自己的想法,可是等了好一會,都沒人說話。


    最終,郭榮看了一圈,最後將眼睛盯到了郭宗宜的頭上,說:“太子,你先說吧。”


    郭宗宜說:“父皇,你的計劃總的來說是合適的,但是有些小的地方,我感覺還是需要重新考慮一下。”


    郭榮的眼睛看著郭宗宜,想要知道他說些什麽。


    然後郭宗宜說:“父皇,我感覺這裏首先需要改的,就是一個官員選拔製度,我感覺我們必須堅持科舉,這是唯一的最公平的方式了,如果讓推薦人了,那就會出現隋唐之前的那種察舉製度,到時候基本上誰推薦的人,就是誰的人了,我們是要為朝廷選拔官員,而不是為某些官員選拔他的人,而且這樣也會出現整個朝堂都是那種裙帶關係,最終會分成幾大派係,讓朝堂陷於內鬥之中。”


    郭榮和幾個宰相聽了郭宗宜的分析以後,全部點點頭,尤其是郭榮,更是感到欣慰,他沒想到郭宗宜想的這麽深刻,這麽有遠見,而這些弊端,也是他沒有想到的,他也是想著現在基層官員非常缺少,急需要補充那些官員。


    他也看過一些史書,發現在以前,都是有很多大賢隱居山野,如果能將他們請出來,那對於自己的朝堂治理,也非常有幫助,如果能找到一個諸葛亮,那就這一切都值了,但現在想想,那都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郭宗宜說的沿用以前的科舉製度,才是真正最公平的製度,也是能選出來真正屬於朝廷的人,而不是某些人的裙帶關係。


    郭宗宜繼續說:“父皇,還有一點你沒有寫到,那就是科舉應該哪些人考,考什麽的問題。”


    郭榮說:“這有什麽問題嗎?不就是和唐朝時候一樣的考法嗎?”


    郭宗宜說:“父皇,我認為不妥,唐朝時候,據我了解,他們是從各地官學裏麵選出優秀的人,也就是用鄉貢的辦法選出應該考試的人員,然後一起參加每年的科舉,但是這就讓能參加的人範圍變小了,而且哪些人可以考試,完全取決於各地官學裏麵的博士,這樣難免有遺漏之處。”


    “另外一個弊端,就是能上得起官學的,交得起釋奠禮、束修禮及鄉飲酒禮的人,都是那些地主,官員世家等人的子弟,導致普通百姓根本沒有參加的機會,最終導致朝廷官員永遠是那幾家的人。”


    “我認為,隻有讓所有百姓,無論窮和富,無論官與民,都必須輪換起來,每個人都可以經過自己的努力,實現一個階層的跨越,而不是永遠的階級固化,成為一潭死水。隻有流動起來的活水,才能人人安居樂業。”


    郭榮聽到這裏以後,連說了幾個“好”字,如果一個人沒有了向上的通道,那他就完全沒有了追求,也就成了一個不穩定的人。


    郭宗宜繼續說:“我們再說唐朝科舉的內容,他們的科舉,有秀才、明經、開元禮、三傳、史科、進士、童子科、明法、算學、書學等內容可以讓他們任意選擇,表麵上看,每個人的選擇都很多,但是這是不合適的。”


    郭榮問:“這有什麽不合適的?”


    郭宗宜說:“我們科舉的最終目的,是為朝廷選官員的,應該是一個合格的官員需要什麽知識,我們就考什麽知識,而不是所謂的詩詞歌賦,經義理解之類的。”


    郭榮聽了以後,感覺非常有道理,於是他問:“太子,對於這方麵,你有沒有什麽意見?”


    郭宗宜說:“我感覺要解決什麽人可以參加科舉的這個問題,有兩種辦法,一種就是讓所有人都能上了官學,無論他是什麽身份,當然,如果要科舉,還是要先進行一個身份甄別的,比如三代之內有犯罪的,本人有不良嗜好的等等,當然,這有一個前提,就是裏麵要所有的費用全免才行,要不然,還是有人交不起費用,上不了官學。”


    郭榮有些為難的說:“可是,這費用實在是有些大了。”


    郭宗宜說:“是的,父皇,朝廷暫時還無法負擔起這個費用,如果以後能負擔起,再讓所有人都能上學識字。所以我們就需要用第二種方法了。”


    郭榮說:“第二種方法?是什麽?”


    郭宗宜說:“第二種方法,就是不要什麽官學推薦,直接從縣,到州,最後到朝廷,逐級考核,隻要報名的都可以參加考核,無論有沒有上過官學,都可以,而且官學也沒有了任何推薦的權利,裏麵的學生,也必須通過考試,才能參加上一級的選拔考試。”


    郭榮好奇的說:“那這沒有上官學的人,如何能比得過那些官學的學生呢?這效果不是一樣的嗎?”


    郭宗宜說:“父皇,這裏還是有不一樣之處的,如果有了這個製度,那麽,很多家庭,就會為了當官,全力培養一個人,哪怕其他人多吃一點苦也沒關係,因為他們有了跨越階級的希望。現在全國這麽多人,總是會有一些天才的,他們或許不需要經過官學的學習,也會比其他人學的更好,哪怕是有一個人實現階級跨越,那也是成功的。”


    大家聽了郭宗宜說了這麽久,也都明白他的意思,就是不能讓窮的人永遠窮下去,富的人永遠富下去,官員的家庭永遠是官員,百姓就永遠是百姓,要讓階級流動起來。


    王溥問道:“太子殿下,臣有一個疑問,雖然各級可以讓所有人都參加科舉,但是總有親疏遠近的區別,如果考官在閱卷的時候,有作弊的情況怎麽辦?”


    郭宗宜胸有成竹的說:“我們可以用糊名和眷抄的辦法解決,也就是說考試結束以後,將名字那麵糊起來,大家就不知道是誰的試卷了,而且在閱卷之前,可以讓專門的人抄一遍,再閱卷,也可以防止有的人通過筆記知道是誰的卷子的情況。”


    大家一聽,也不得不為郭宗宜的考慮周全感到佩服,如果這樣的話,真的就很少有人能作弊了,也更能顯示公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後周:從校長到聖宗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funcklee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funcklee並收藏穿越後周:從校長到聖宗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