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此次出征漠北,必敗!
大明:等待老朱死亡的我成了帝師 作者:三蛋撻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咕嘟!
帳外,朱元璋忍不住咽了口唾沫。
一張布滿褶皺的臉,就差貼在營帳上了。
此刻,他已隱隱陷入韓秋的節奏當中。
出征漠北,一舉掃蕩北元王庭,他想將大明的未來,畢功其於一役!
讓子孫後代,永不再受蒙元的襲擾!
所以,此仗至關重要。
贏了自然是好事,可一旦輸了,其後果不堪設想!
什麽社稷崩塌,江山倒覆,都不是沒有可能的!
朱元璋也明白這個道理,所以把大明的軍隊,打造的兵強馬壯。
為的就是,一舉消滅北元。
可如今,韓秋卻說此戰會敗,令朱元璋不得不重視起來!
營帳內,韓秋端起茶碗,輕抿一口後,悠然說道:
“帶兵打仗,不是擂台比拚,光有一身的蠻力是不夠的。”
“為將者,不僅要膽大心細,還要有非凡的膽識以及統籌全局的能力,這樣才能統禦大軍,深入腹地,將蒙元一舉消滅!”
“所以,兵強馬壯,隻是一個增強勝率的因素,並不能起到決定性的作用,懂嗎?”
朱棣聽的是雲裏霧裏。
沉思了好一會兒,才堪堪抬起頭,腆笑道:
“韓師,你的意思我懂,就是要有一個好的主帥嘛。”
“一將無能,累死三軍,可有一個好的統帥,卻勝過百萬大軍。”
“這點韓師無需擔心,此次出征漠北,我們的統帥正是徐大將軍,有他在,不愁指揮調度的問題。”
一番話,讓帳外偷聽的朱元璋連連點頭。
他承認,雙方交戰,兵力的強弱並不是左右戰局的關鍵。
真正的關鍵在於,雙方統帥的指揮與調度。
一個好的統帥,知道進退,明白左右翼的進攻與包抄,更知道什麽時候出兵輔佐兩翼能讓大軍保持住原有衝勢,
這些都很關鍵!!
而放眼整個大明,能做到這地步的,也隻有寥寥幾人。
恰巧,大將軍徐達便是這其中之一。
朱元璋絲毫不懷疑徐達的統兵能力。
當初征戰陳友諒,剿滅張士誠,若沒有徐達的輔佐,恐怕他朱元璋早就成了刀下亡魂了!
徐達,就是大明的李靖,是他朱元璋的軍神!
就在他沉浸自己的洋洋得意中時,營帳內,韓秋卻是猛地一拍桌道:
“不好意思,我擔心的正是徐達這個點!”
噗!
聽到這話,正在喝牛乳茶的朱棣當時就噴了。
他眼睛瞪的老圓,就仿佛一臉的不可置信般。
這徐達是誰。
在軍中可是威望最高的存在!
就連常遇春大將軍,都不如他!
可以說,徐達在這些軍中之人的眼裏,是被奉為神明的存在!
要是被旁人聽到,你質疑徐大將軍的軍事能力,還不得被其他袍澤給撕成碎紙?!
幸虧,營帳內除了一個人下人外,再無其他人。
而這名下人,是朱棣府上的侍衛,嚴格來說,他不屬於軍中之人。
朱棣瞄了四周,確定沒人之後,這才如釋重負的吐出一口濁氣,道:
“韓師,你這話我可就不敢苟同了啊。”
“徐大將軍早年跟隨陛下,東征西戰,立下過無數赫赫戰功。”
“大明能有如今的天下,徐大將軍的功勞,是首屈一指的存在。”
“不說別的,徐大將軍在軍中吃的鹽,或許都比我倆吃的飯多,你質疑誰,也不能質疑他啊!”
帳外的朱元璋,欣慰的點了點頭:
“臭小子,終於肯說句人話了。”
見老父親露出欣慰的目光,朱標趕緊就坡下驢:
“父皇,四弟的腦子一直都很靈光,在對待事物認知這方麵,是很有天賦的。”
“就是有些孩子心性,還請父皇不要見怪。”
朱元璋冷不丁一迴頭,陰沉著臉,沒好氣道:
“咱給他介紹媳婦兒有錯?偏要跑來參軍。”
“你瞧他都多大了,成天就知道跟他老子對著幹,這叫孩子心性?這分明就是逆子!”
“徐家大丫頭,哪兒不好?婚事都訂下了,他非得讓咱下不來台才高興?!”
朱元璋越說越來氣。
一提起朱棣,那話就像泛濫的黃河水般,滔滔不絕。
本來想替四弟美言幾句的朱標,此刻,也隻好閉上嘴,任由老父親劈頭蓋臉的謾罵。
幸虧,軍中環境嘈雜,再加上朱元璋一直壓低著聲音。
營帳內的兩人,這才沒有察覺。
事實上,一個在認真講課,一個在認真聽講,心思也完全不在外麵。
“我承認,徐達吃的鹽比我吃的飯都多,可兩者有必然的聯係嗎?”
韓秋搖了搖頭,嗤聲道:“說出這樣的話,證明你對戰場有多麽的無知。”
“韓師,你為何這麽說?”朱棣一臉不服氣的說道:“我雖然從小頑劣,不讀四書五經,可我喜歡研究兵法啊。”
“喜歡研究兵法?就你?”韓秋投去質疑的目光,問道:“那我問你,拋開兵仙韓信外,西漢時期,軍功最為卓著的五人,分別是誰。”
朱棣不假思索道:“衛青,李廣,李陵,霍去病,周亞夫。”
說完,他還一臉的小得意。
似乎在說,這麽簡單的題,是難不住他的。
見此,韓秋嘴角微揚,挑釁似的問道:“所以,這五人當中,誰的軍功最卓著?”
朱棣:“霍去病,封狼居胥,氣吞萬裏如虎。”
“很好,誰的軍功最差?”韓秋繼續問道。
“飛將軍李廣,五入大漠,迷路三次,剩下兩次也是無功而返,一生從未封侯。”
朱棣越說越得意,似乎覺得韓秋出的題,都難不住他。
不過,按照慣例,一個人裝逼越狠,被打臉的就越慘。
果不其然,韓秋接下來的問話,令朱棣當場石化在了原地。
“所以,李廣活了多少歲?”
“103歲。”
“冠軍侯霍去病呢?”
朱棣:“....”
帳外,朱元璋忍不住咽了口唾沫。
一張布滿褶皺的臉,就差貼在營帳上了。
此刻,他已隱隱陷入韓秋的節奏當中。
出征漠北,一舉掃蕩北元王庭,他想將大明的未來,畢功其於一役!
讓子孫後代,永不再受蒙元的襲擾!
所以,此仗至關重要。
贏了自然是好事,可一旦輸了,其後果不堪設想!
什麽社稷崩塌,江山倒覆,都不是沒有可能的!
朱元璋也明白這個道理,所以把大明的軍隊,打造的兵強馬壯。
為的就是,一舉消滅北元。
可如今,韓秋卻說此戰會敗,令朱元璋不得不重視起來!
營帳內,韓秋端起茶碗,輕抿一口後,悠然說道:
“帶兵打仗,不是擂台比拚,光有一身的蠻力是不夠的。”
“為將者,不僅要膽大心細,還要有非凡的膽識以及統籌全局的能力,這樣才能統禦大軍,深入腹地,將蒙元一舉消滅!”
“所以,兵強馬壯,隻是一個增強勝率的因素,並不能起到決定性的作用,懂嗎?”
朱棣聽的是雲裏霧裏。
沉思了好一會兒,才堪堪抬起頭,腆笑道:
“韓師,你的意思我懂,就是要有一個好的主帥嘛。”
“一將無能,累死三軍,可有一個好的統帥,卻勝過百萬大軍。”
“這點韓師無需擔心,此次出征漠北,我們的統帥正是徐大將軍,有他在,不愁指揮調度的問題。”
一番話,讓帳外偷聽的朱元璋連連點頭。
他承認,雙方交戰,兵力的強弱並不是左右戰局的關鍵。
真正的關鍵在於,雙方統帥的指揮與調度。
一個好的統帥,知道進退,明白左右翼的進攻與包抄,更知道什麽時候出兵輔佐兩翼能讓大軍保持住原有衝勢,
這些都很關鍵!!
而放眼整個大明,能做到這地步的,也隻有寥寥幾人。
恰巧,大將軍徐達便是這其中之一。
朱元璋絲毫不懷疑徐達的統兵能力。
當初征戰陳友諒,剿滅張士誠,若沒有徐達的輔佐,恐怕他朱元璋早就成了刀下亡魂了!
徐達,就是大明的李靖,是他朱元璋的軍神!
就在他沉浸自己的洋洋得意中時,營帳內,韓秋卻是猛地一拍桌道:
“不好意思,我擔心的正是徐達這個點!”
噗!
聽到這話,正在喝牛乳茶的朱棣當時就噴了。
他眼睛瞪的老圓,就仿佛一臉的不可置信般。
這徐達是誰。
在軍中可是威望最高的存在!
就連常遇春大將軍,都不如他!
可以說,徐達在這些軍中之人的眼裏,是被奉為神明的存在!
要是被旁人聽到,你質疑徐大將軍的軍事能力,還不得被其他袍澤給撕成碎紙?!
幸虧,營帳內除了一個人下人外,再無其他人。
而這名下人,是朱棣府上的侍衛,嚴格來說,他不屬於軍中之人。
朱棣瞄了四周,確定沒人之後,這才如釋重負的吐出一口濁氣,道:
“韓師,你這話我可就不敢苟同了啊。”
“徐大將軍早年跟隨陛下,東征西戰,立下過無數赫赫戰功。”
“大明能有如今的天下,徐大將軍的功勞,是首屈一指的存在。”
“不說別的,徐大將軍在軍中吃的鹽,或許都比我倆吃的飯多,你質疑誰,也不能質疑他啊!”
帳外的朱元璋,欣慰的點了點頭:
“臭小子,終於肯說句人話了。”
見老父親露出欣慰的目光,朱標趕緊就坡下驢:
“父皇,四弟的腦子一直都很靈光,在對待事物認知這方麵,是很有天賦的。”
“就是有些孩子心性,還請父皇不要見怪。”
朱元璋冷不丁一迴頭,陰沉著臉,沒好氣道:
“咱給他介紹媳婦兒有錯?偏要跑來參軍。”
“你瞧他都多大了,成天就知道跟他老子對著幹,這叫孩子心性?這分明就是逆子!”
“徐家大丫頭,哪兒不好?婚事都訂下了,他非得讓咱下不來台才高興?!”
朱元璋越說越來氣。
一提起朱棣,那話就像泛濫的黃河水般,滔滔不絕。
本來想替四弟美言幾句的朱標,此刻,也隻好閉上嘴,任由老父親劈頭蓋臉的謾罵。
幸虧,軍中環境嘈雜,再加上朱元璋一直壓低著聲音。
營帳內的兩人,這才沒有察覺。
事實上,一個在認真講課,一個在認真聽講,心思也完全不在外麵。
“我承認,徐達吃的鹽比我吃的飯都多,可兩者有必然的聯係嗎?”
韓秋搖了搖頭,嗤聲道:“說出這樣的話,證明你對戰場有多麽的無知。”
“韓師,你為何這麽說?”朱棣一臉不服氣的說道:“我雖然從小頑劣,不讀四書五經,可我喜歡研究兵法啊。”
“喜歡研究兵法?就你?”韓秋投去質疑的目光,問道:“那我問你,拋開兵仙韓信外,西漢時期,軍功最為卓著的五人,分別是誰。”
朱棣不假思索道:“衛青,李廣,李陵,霍去病,周亞夫。”
說完,他還一臉的小得意。
似乎在說,這麽簡單的題,是難不住他的。
見此,韓秋嘴角微揚,挑釁似的問道:“所以,這五人當中,誰的軍功最卓著?”
朱棣:“霍去病,封狼居胥,氣吞萬裏如虎。”
“很好,誰的軍功最差?”韓秋繼續問道。
“飛將軍李廣,五入大漠,迷路三次,剩下兩次也是無功而返,一生從未封侯。”
朱棣越說越得意,似乎覺得韓秋出的題,都難不住他。
不過,按照慣例,一個人裝逼越狠,被打臉的就越慘。
果不其然,韓秋接下來的問話,令朱棣當場石化在了原地。
“所以,李廣活了多少歲?”
“103歲。”
“冠軍侯霍去病呢?”
朱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