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佶有些好奇的接過蔡京的劄子,翻開後不由得吃驚。蔡京給趙佶送上了一份厚禮,各種書畫、古玩,還有金玉器皿,金銀之物。趙佶粗略的計算了一下,最少也有好幾萬貫了。
趙佶有些吃驚,蔡京作發運使還不到一年,就能向自己進獻數萬貫的財物,他自己恐怕也沒在裏麵少撈。趙佶佯裝不知,驚訝道:“卿這是何意?”
蔡京笑道:“官家,臣執掌六路發運,各州縣監司,總有些上貢之物,臣還可以節省運費。臣知道官家喜好金石字畫,故而加意搜求,還有些許金銀等物,官家賞賜後宮娘子們也方便啊!”
趙佶在心裏為蔡京點了一個讚,懂事,上路子。趙佶當然知道蔡京是什麽樣的人,給自己一萬貫,他不得撈個五萬貫嗎,以為我們蔡大人是什麽人啊。
趙佶不由得想起蔡京在晚年被貶時的那闕西江月:八十一年住世,四千裏外無家。如今流落向天涯。夢到瑤池闕下。玉殿五迴命相,彤庭幾度宣麻。止因貪此戀榮華。便有如今事也。
不知道我們蔡發運如今怎麽想的。但是趙佶很清楚,蔡京如今就一個要求,就是要求進步。麵對蔡京的厚禮,趙佶說不心動那是假的,就這些字畫金石,放到後世恐怕就是幾個小目標啊。但是趙佶現在對這些興趣確實不大,對蔡京說道:“卿為六路發運,位至重也!昔日薛向坐此位,以蔭官為宰執,成為美談,卿居此位,計相可待也!”
沒辦法,還得繼續給我們蔡大人畫餅,蔡京聽趙佶這麽說,趕緊說道:“臣願為官家效死!”趙佶笑道:“卿又不是武臣,吾用的是卿的智謀。”
得到趙佶的勉勵,蔡京十分高興,趙佶趁機問道:“卿在東南,文章錦繡之地,可有才華出眾的人推薦?”
蔡京當即向趙佶推薦了葉夢得,這位也是大才子,他的叔祖父是名相葉清臣,年僅十九歲就考中進士,是著名的吳中才子。現任丹徒令,趙佶即位之初,就曾經向趙佶上疏,討論治亂興亡得失,其中有一段話趙佶至今記憶深刻。
葉夢得說道:““自古帝王為治,廣狹大小,規模各不同,然必自先治其心者始。今國勢有安危,法度有利害,人材有邪正,民情有休戚,四者,治之大也。若不先治其心,或誘之以貨利,或陷之以聲色,則所謂安危、利害、邪正、休戚者,未嚐不顛倒易位,而況求其功乎?”
雖然葉夢得的看法此時還比較稚嫩,但是在趙佶心中還是對葉夢得留下很深刻印象。畢竟前世自己最喜歡辛詞,在葉夢得任東安撫製置大使,兼知建康府,辛棄疾在其手下任官,頗多唱和之作,辛棄疾在自己的詞作中對葉夢得是大加讚譽,跟舔狗舔自己女神一樣。
辛棄疾曾經寫過一闕西江月:堂上謀臣帷幄,邊頭猛將幹戈。天時地利與人和。燕可伐與曰可。此日樓台鼎鼐,他時劍履山河。都人齊和《大風歌》。管領群臣來賀。與葉夢得多有唱和,故而趙佶對他印象很好,畢竟能夠在靖康之變後執掌江東,與女真人直麵,光是這份勇氣就不凡了。
趙佶問道:“葉夢得如今任丹徒令,卿以為居何職得當?”
蔡京說道:“葉夢得才高而年少,若驟至高位,對他非是好事,臣以為不若將其調至發運司,加以曆練,有功績後再行提拔。”
趙佶點點頭說道:“那就將其調至發運司,任個發運司判官看看吧!今歲製科之年,蔡卿可有要舉薦的才子?”
蔡京說道:“臣於杭州,得見兄弟三人,雖未登第,然其兄弟之才,不亞於大蘇小蘇學士,他年可為我大宋的一樁美談。”
蔡京這麽說,倒讓趙佶提起了興趣,要知道蔡京的才學確實不一般,能被他青眼相待的,絕非等閑之輩。趙佶問道:“不知何方才俊,能入蔡卿的法眼?”
蔡京說道:“臣遇成都府宇文粹中、宇文虛中、宇文時中兄弟,才學不凡,見識超群,確非等閑之輩,青年才俊,臣見過不少,這兄弟三人,可謂出乎其類者也!”
趙佶在心中暗暗讚歎,蔡京雖然是奸佞,但是見識確實不凡,這三兄弟後來確實都是大宋的柱國之臣,尤其是宇文虛中,經曆可謂傳奇。
宇文虛中在童貫幕府中隨童貫一道伐遼,發現宋軍戰鬥力低下,女真人野心膨脹,上表指責主帥掩蓋財用不足、士兵缺乏訓練、裝備短缺的情況,並反對背棄澶淵之盟,而是要以契丹為藩籬抵禦金、夏;後來又上疏表示主帥非人,建議趁耶律淳之死退兵、與天祚帝議和,並預言\"中國之禍未有寧息之期也\"。此外他還寫信給王黼、鄭居中,以及宇文粹中、趙野,懇求粹中及趙野勸說王黼。
但是此時宋廷已經被收複燕雲衝昏了頭腦,哪裏聽得進去這些諫言。果不出宇文虛中所料,金人滅遼之後,立即南下。宇文虛中受命指揮西軍防禦,靖康元年正月,由於西軍尚未到達,於是虛中在開封東南的拱州、亳州、宿州一帶收攏何灌、梁方平部潰兵,得二萬餘人,並重新啟用已經致仕的李邈,令其統領這些部隊沿汴河前往京城。同時大張旗鼓宣稱陝西援兵高達五十萬(實際隻有十九萬),鄭州附近的金兵得知後便撤出各個小寨、聚於一處,如此開封往西的道路才終於暢通 。
西軍抵達後,宇文虛中又受命與金人議和,先前往城內的都亭驛會見金使王汭,提出議和。隨後宇文虛中脫下甲服、朝章,令隨從張蓋揚鞭,高唿\"宇文大資\"而出城,冒鋒刃而進敵營,與女真主帥完顏宗翰折衝樽俎。
二月七日,宇文虛中第三次奉命出使金營,催促金軍歸師。完顏宗望開始承諾四月退兵,宇文虛中堅持談判,從辰時至申時,終於使宗望同意在二月十日退兵。二月十日,虛中任送餞使,監視金軍撤離。金軍撤軍時,虛中與宗望相見,談及三鎮,虛中泣下不言,宗望見狀變了臉色,問:\"兩朝和好,樞密卻不喜,莫是有不好底公事?\"虛中答:\"太宗影殿在太原,上皇祖陵在保州,皇帝怎麽忍心割棄。\"宗望說:\"這事有商量。\"虛中立即讓宗望留下書信,答應三鎮之事還可再議 。之後金國東路軍便撤軍北去 。
可以說宇文虛中在第一次女真南下的過程中,表現的允文允武,可圈可點,超過了大部分大宋官僚。但是金兵剛剛退卻,宇文虛中就在政治鬥爭中失敗。完顏宗望退兵後,宇文虛中依然擔心河東粘罕帶領的西路軍,於是與二種及姚古商議防備策略如加強河北塘濼工事、招募河東陝西難民為軍等,希望樞密院施行,但樞府同儕皆言:\"我輩在朝,金人必不來,何必設備禦?\"虛中反駁稱:\"主和者不肯設備,主戰者不量力以喪師,輕視敵人如兒女子,豈不誤國?\"唐恪等人嫉妒虛中功勞,於是發動台諫彈劾虛中\"挾奉使之功洋洋然甚有德色\" ,又稱此前虛中所退之軍不是金人而是河北盜匪雲雲 。
虛中自覺孤立無援,於是自請外放,於靖康元年三月三日降任青州 。欽宗暗中派人賜虛中金帶、茶藥、錦綺,宇文虛中又說青州與金人隔海相望,且盜匪橫行,應當加強防備。又建議在京郊新建立騎兵一萬,保衛都城。政敵聽說後,進一步彈劾虛中,使他在二十五日貶為宮祠職務。何粟為確保虛中人亡政息,將虛中的防禦計劃全部付之一炬,而虛中所起用的宿將如孫安節等也都被閑置 。
宇文虛中被貶至韶關編管,陰差陽錯的躲過了靖康之變,建炎元年十月,宋高宗尋求能夠大臣出使金國、迎迴二帝 ,宇文虛中應詔。建炎二年二月複職為資政殿大學士,任祈請使,楊可輔任祈請副使,劉誨為通問使,王貺為通問副使。天會七年,眾宋使準備迴國,虛中說:\"奉命北來祈請二帝,二帝未還,虛中不可歸。\" 金人在此前已扣下王倫、朱弁等宋使 ,而虛中也被完顏宗翰扣留在雲中(今山西大同)的左副元帥府,而其他使節都得以歸國。金人多次任命虛中出任偽齊官員,但虛中每次都力辭不就 。
在雲中期間,宇文虛中多次向宋廷通報各種情報,因此當王倫於天會十年(宋紹興二年)歸宋時,說:\"虛中奉使日久,守節不屈。\"於是宋廷命令福州官府照顧虛中家人,又任命其子宇文師瑗為福建路轉運判官 。紹興四年七月,賜宇文虛中家人錢千緡,任命宇文師瑗為福建提刑,但因為師瑗資曆太淺,於是改為主管台州崇道觀。紹興五年七月,賜宇文虛中家人福建官田田十頃 。紹興七年宋廷又派遣王倫出使金國,並賞賜虛中以金帛 。
被扣留在金國長達五年後,宇文虛中迫不得已接受了金人的官職。在金國,宇文虛中與韓昉具掌詞命,金人冊封宋高宗為皇帝的詔命就是宇文虛中所撰。天眷間,累官翰林學士、知製誥,兼太常卿,封河南郡國公;以書寫《太祖睿德神功碑》,進階為金紫光祿大夫。金朝的官製、祿格、封蔭、諡諱等製度都是宇文虛中依照唐宋規章來製定的 ,因此金人將他稱作\"國師\" 。
宇文虛中成為大宋臥底在金國的最高級別間諜。金人每次想要南侵,宇文虛中便勸阻他們,說江南荒僻,不值得為此費財勞人。又發現東北之士都憤恨國土淪喪、身陷異國,於是暗中以信義結盟,金人沒有發覺 。但是不怕對手強,就怕隊友坑,此時大宋是秦檜當政。
金朝移文南宋、索其家屬北遷。宇文師瑗上書拒絕,稱虛中曾托王倫帶話,說\"若敵人來取家屬,願以沒賊\"。但秦檜擔心虛中在金國阻撓和議,於是把他的家人全部送到金國 。最終導致了他的悲劇結局。
皇統六年(宋紹興十六年),宇文虛中被告謀反後滅族。關於他具體因何被滅族,有各種不同的說法,但是有一點可以確定,就是宇文虛中的身份暴露了,其中最悲壯的說法是:宇文虛中死於政變失敗:紹興十五年,宇文虛中謀挾淵聖(宋欽宗)南歸,為人告變。虛中急發兵直至金主帳下,金主幾不能脫,事不成而誅。
反正宇文虛中的死和秦檜是脫不了幹係的,南宋太學生程宏圖在紹興三十一年十月二十九日的奏章中批評秦檜政策,其中稱宇文虛中死於秦檜告密:\"宇文虛中有反虜之謀,計策已就,乃以諭檜,檜意忌其功在已上,既匿不上聞,私遣首者告之虜酋,遂致宇文族誅,使中原忠義之士南響吞聲,而憤其絕望於我也。\"
據說宇文虛中全家死於火刑,老幼百口同日受火刑,雖在白天行刑,但煙霧遮天蔽日,使得天色漆黑如夜 。宇文虛中時年六十八 。有這樣仗義死節,忍辱負重的臣子,宋廷卻不能保全,這樣的朝廷,又怎麽能讓人為之效命呢?
前世讀到此處,曾作一聯:讀史直到傷心處,淚自奔騰似水流!宇文虛中這樣的臣子,趙佶這次一定要大用,趙佶相信他能成為和李綱、宗澤一樣的擎天之柱。
趙佶當即吩咐道:“宇文兄弟既有才能,卿就當具表直薦,令其參加製科,不日卿識人之明,天下皆知矣!說不定以後,天下士子以卿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權衡!”
趙佶決定給蔡京加一把火,令梁師成取一柄如意賜予蔡京說道:“吾在東京以待卿爾!”
蔡京被趙佶的大餅吃的都撐了,趕緊流著眼淚謝恩,趙佶上前將蔡京扶起來,說道:“卿且自去,不日即當宣麻矣!”我們蔡大人就像在樊樓吃醉了酒一樣,紅著臉拿著這柄如意,趙佶令梁師成親自送蔡京出宮。
趙佶有些吃驚,蔡京作發運使還不到一年,就能向自己進獻數萬貫的財物,他自己恐怕也沒在裏麵少撈。趙佶佯裝不知,驚訝道:“卿這是何意?”
蔡京笑道:“官家,臣執掌六路發運,各州縣監司,總有些上貢之物,臣還可以節省運費。臣知道官家喜好金石字畫,故而加意搜求,還有些許金銀等物,官家賞賜後宮娘子們也方便啊!”
趙佶在心裏為蔡京點了一個讚,懂事,上路子。趙佶當然知道蔡京是什麽樣的人,給自己一萬貫,他不得撈個五萬貫嗎,以為我們蔡大人是什麽人啊。
趙佶不由得想起蔡京在晚年被貶時的那闕西江月:八十一年住世,四千裏外無家。如今流落向天涯。夢到瑤池闕下。玉殿五迴命相,彤庭幾度宣麻。止因貪此戀榮華。便有如今事也。
不知道我們蔡發運如今怎麽想的。但是趙佶很清楚,蔡京如今就一個要求,就是要求進步。麵對蔡京的厚禮,趙佶說不心動那是假的,就這些字畫金石,放到後世恐怕就是幾個小目標啊。但是趙佶現在對這些興趣確實不大,對蔡京說道:“卿為六路發運,位至重也!昔日薛向坐此位,以蔭官為宰執,成為美談,卿居此位,計相可待也!”
沒辦法,還得繼續給我們蔡大人畫餅,蔡京聽趙佶這麽說,趕緊說道:“臣願為官家效死!”趙佶笑道:“卿又不是武臣,吾用的是卿的智謀。”
得到趙佶的勉勵,蔡京十分高興,趙佶趁機問道:“卿在東南,文章錦繡之地,可有才華出眾的人推薦?”
蔡京當即向趙佶推薦了葉夢得,這位也是大才子,他的叔祖父是名相葉清臣,年僅十九歲就考中進士,是著名的吳中才子。現任丹徒令,趙佶即位之初,就曾經向趙佶上疏,討論治亂興亡得失,其中有一段話趙佶至今記憶深刻。
葉夢得說道:““自古帝王為治,廣狹大小,規模各不同,然必自先治其心者始。今國勢有安危,法度有利害,人材有邪正,民情有休戚,四者,治之大也。若不先治其心,或誘之以貨利,或陷之以聲色,則所謂安危、利害、邪正、休戚者,未嚐不顛倒易位,而況求其功乎?”
雖然葉夢得的看法此時還比較稚嫩,但是在趙佶心中還是對葉夢得留下很深刻印象。畢竟前世自己最喜歡辛詞,在葉夢得任東安撫製置大使,兼知建康府,辛棄疾在其手下任官,頗多唱和之作,辛棄疾在自己的詞作中對葉夢得是大加讚譽,跟舔狗舔自己女神一樣。
辛棄疾曾經寫過一闕西江月:堂上謀臣帷幄,邊頭猛將幹戈。天時地利與人和。燕可伐與曰可。此日樓台鼎鼐,他時劍履山河。都人齊和《大風歌》。管領群臣來賀。與葉夢得多有唱和,故而趙佶對他印象很好,畢竟能夠在靖康之變後執掌江東,與女真人直麵,光是這份勇氣就不凡了。
趙佶問道:“葉夢得如今任丹徒令,卿以為居何職得當?”
蔡京說道:“葉夢得才高而年少,若驟至高位,對他非是好事,臣以為不若將其調至發運司,加以曆練,有功績後再行提拔。”
趙佶點點頭說道:“那就將其調至發運司,任個發運司判官看看吧!今歲製科之年,蔡卿可有要舉薦的才子?”
蔡京說道:“臣於杭州,得見兄弟三人,雖未登第,然其兄弟之才,不亞於大蘇小蘇學士,他年可為我大宋的一樁美談。”
蔡京這麽說,倒讓趙佶提起了興趣,要知道蔡京的才學確實不一般,能被他青眼相待的,絕非等閑之輩。趙佶問道:“不知何方才俊,能入蔡卿的法眼?”
蔡京說道:“臣遇成都府宇文粹中、宇文虛中、宇文時中兄弟,才學不凡,見識超群,確非等閑之輩,青年才俊,臣見過不少,這兄弟三人,可謂出乎其類者也!”
趙佶在心中暗暗讚歎,蔡京雖然是奸佞,但是見識確實不凡,這三兄弟後來確實都是大宋的柱國之臣,尤其是宇文虛中,經曆可謂傳奇。
宇文虛中在童貫幕府中隨童貫一道伐遼,發現宋軍戰鬥力低下,女真人野心膨脹,上表指責主帥掩蓋財用不足、士兵缺乏訓練、裝備短缺的情況,並反對背棄澶淵之盟,而是要以契丹為藩籬抵禦金、夏;後來又上疏表示主帥非人,建議趁耶律淳之死退兵、與天祚帝議和,並預言\"中國之禍未有寧息之期也\"。此外他還寫信給王黼、鄭居中,以及宇文粹中、趙野,懇求粹中及趙野勸說王黼。
但是此時宋廷已經被收複燕雲衝昏了頭腦,哪裏聽得進去這些諫言。果不出宇文虛中所料,金人滅遼之後,立即南下。宇文虛中受命指揮西軍防禦,靖康元年正月,由於西軍尚未到達,於是虛中在開封東南的拱州、亳州、宿州一帶收攏何灌、梁方平部潰兵,得二萬餘人,並重新啟用已經致仕的李邈,令其統領這些部隊沿汴河前往京城。同時大張旗鼓宣稱陝西援兵高達五十萬(實際隻有十九萬),鄭州附近的金兵得知後便撤出各個小寨、聚於一處,如此開封往西的道路才終於暢通 。
西軍抵達後,宇文虛中又受命與金人議和,先前往城內的都亭驛會見金使王汭,提出議和。隨後宇文虛中脫下甲服、朝章,令隨從張蓋揚鞭,高唿\"宇文大資\"而出城,冒鋒刃而進敵營,與女真主帥完顏宗翰折衝樽俎。
二月七日,宇文虛中第三次奉命出使金營,催促金軍歸師。完顏宗望開始承諾四月退兵,宇文虛中堅持談判,從辰時至申時,終於使宗望同意在二月十日退兵。二月十日,虛中任送餞使,監視金軍撤離。金軍撤軍時,虛中與宗望相見,談及三鎮,虛中泣下不言,宗望見狀變了臉色,問:\"兩朝和好,樞密卻不喜,莫是有不好底公事?\"虛中答:\"太宗影殿在太原,上皇祖陵在保州,皇帝怎麽忍心割棄。\"宗望說:\"這事有商量。\"虛中立即讓宗望留下書信,答應三鎮之事還可再議 。之後金國東路軍便撤軍北去 。
可以說宇文虛中在第一次女真南下的過程中,表現的允文允武,可圈可點,超過了大部分大宋官僚。但是金兵剛剛退卻,宇文虛中就在政治鬥爭中失敗。完顏宗望退兵後,宇文虛中依然擔心河東粘罕帶領的西路軍,於是與二種及姚古商議防備策略如加強河北塘濼工事、招募河東陝西難民為軍等,希望樞密院施行,但樞府同儕皆言:\"我輩在朝,金人必不來,何必設備禦?\"虛中反駁稱:\"主和者不肯設備,主戰者不量力以喪師,輕視敵人如兒女子,豈不誤國?\"唐恪等人嫉妒虛中功勞,於是發動台諫彈劾虛中\"挾奉使之功洋洋然甚有德色\" ,又稱此前虛中所退之軍不是金人而是河北盜匪雲雲 。
虛中自覺孤立無援,於是自請外放,於靖康元年三月三日降任青州 。欽宗暗中派人賜虛中金帶、茶藥、錦綺,宇文虛中又說青州與金人隔海相望,且盜匪橫行,應當加強防備。又建議在京郊新建立騎兵一萬,保衛都城。政敵聽說後,進一步彈劾虛中,使他在二十五日貶為宮祠職務。何粟為確保虛中人亡政息,將虛中的防禦計劃全部付之一炬,而虛中所起用的宿將如孫安節等也都被閑置 。
宇文虛中被貶至韶關編管,陰差陽錯的躲過了靖康之變,建炎元年十月,宋高宗尋求能夠大臣出使金國、迎迴二帝 ,宇文虛中應詔。建炎二年二月複職為資政殿大學士,任祈請使,楊可輔任祈請副使,劉誨為通問使,王貺為通問副使。天會七年,眾宋使準備迴國,虛中說:\"奉命北來祈請二帝,二帝未還,虛中不可歸。\" 金人在此前已扣下王倫、朱弁等宋使 ,而虛中也被完顏宗翰扣留在雲中(今山西大同)的左副元帥府,而其他使節都得以歸國。金人多次任命虛中出任偽齊官員,但虛中每次都力辭不就 。
在雲中期間,宇文虛中多次向宋廷通報各種情報,因此當王倫於天會十年(宋紹興二年)歸宋時,說:\"虛中奉使日久,守節不屈。\"於是宋廷命令福州官府照顧虛中家人,又任命其子宇文師瑗為福建路轉運判官 。紹興四年七月,賜宇文虛中家人錢千緡,任命宇文師瑗為福建提刑,但因為師瑗資曆太淺,於是改為主管台州崇道觀。紹興五年七月,賜宇文虛中家人福建官田田十頃 。紹興七年宋廷又派遣王倫出使金國,並賞賜虛中以金帛 。
被扣留在金國長達五年後,宇文虛中迫不得已接受了金人的官職。在金國,宇文虛中與韓昉具掌詞命,金人冊封宋高宗為皇帝的詔命就是宇文虛中所撰。天眷間,累官翰林學士、知製誥,兼太常卿,封河南郡國公;以書寫《太祖睿德神功碑》,進階為金紫光祿大夫。金朝的官製、祿格、封蔭、諡諱等製度都是宇文虛中依照唐宋規章來製定的 ,因此金人將他稱作\"國師\" 。
宇文虛中成為大宋臥底在金國的最高級別間諜。金人每次想要南侵,宇文虛中便勸阻他們,說江南荒僻,不值得為此費財勞人。又發現東北之士都憤恨國土淪喪、身陷異國,於是暗中以信義結盟,金人沒有發覺 。但是不怕對手強,就怕隊友坑,此時大宋是秦檜當政。
金朝移文南宋、索其家屬北遷。宇文師瑗上書拒絕,稱虛中曾托王倫帶話,說\"若敵人來取家屬,願以沒賊\"。但秦檜擔心虛中在金國阻撓和議,於是把他的家人全部送到金國 。最終導致了他的悲劇結局。
皇統六年(宋紹興十六年),宇文虛中被告謀反後滅族。關於他具體因何被滅族,有各種不同的說法,但是有一點可以確定,就是宇文虛中的身份暴露了,其中最悲壯的說法是:宇文虛中死於政變失敗:紹興十五年,宇文虛中謀挾淵聖(宋欽宗)南歸,為人告變。虛中急發兵直至金主帳下,金主幾不能脫,事不成而誅。
反正宇文虛中的死和秦檜是脫不了幹係的,南宋太學生程宏圖在紹興三十一年十月二十九日的奏章中批評秦檜政策,其中稱宇文虛中死於秦檜告密:\"宇文虛中有反虜之謀,計策已就,乃以諭檜,檜意忌其功在已上,既匿不上聞,私遣首者告之虜酋,遂致宇文族誅,使中原忠義之士南響吞聲,而憤其絕望於我也。\"
據說宇文虛中全家死於火刑,老幼百口同日受火刑,雖在白天行刑,但煙霧遮天蔽日,使得天色漆黑如夜 。宇文虛中時年六十八 。有這樣仗義死節,忍辱負重的臣子,宋廷卻不能保全,這樣的朝廷,又怎麽能讓人為之效命呢?
前世讀到此處,曾作一聯:讀史直到傷心處,淚自奔騰似水流!宇文虛中這樣的臣子,趙佶這次一定要大用,趙佶相信他能成為和李綱、宗澤一樣的擎天之柱。
趙佶當即吩咐道:“宇文兄弟既有才能,卿就當具表直薦,令其參加製科,不日卿識人之明,天下皆知矣!說不定以後,天下士子以卿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權衡!”
趙佶決定給蔡京加一把火,令梁師成取一柄如意賜予蔡京說道:“吾在東京以待卿爾!”
蔡京被趙佶的大餅吃的都撐了,趕緊流著眼淚謝恩,趙佶上前將蔡京扶起來,說道:“卿且自去,不日即當宣麻矣!”我們蔡大人就像在樊樓吃醉了酒一樣,紅著臉拿著這柄如意,趙佶令梁師成親自送蔡京出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