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眾臣子們表情都有些凝重,他們都是知兵的,大宋禁軍什麽情況,他們心裏最清楚。現在的大宋禁軍,除了西軍之外,沒什麽有戰鬥力的部隊打仗的不行,吃空餉的第一,尤其是河北,幾次大水,兵籍重造,裏麵的貓膩多了去了。


    還有就是宋遼兩國明確約定,不準在邊境增修堡寨,就是怕宋軍把整個宋遼邊境要塞化,當然契丹人也太看得起大宋了,大宋有這本事,早就把要塞修到幽州城下去了。趙佶在地圖上掃視著,整個北部邊防,說白了,河北平原都在契丹人的兵鋒下。


    沿邊的雁門山-大茂山-白溝一線如三關與真定、廣信軍、安肅軍、保定、雄州等地是宋遼接觸的一線,也是如今要加強的要點。而後就是以大名府為整個河北的後方,支援前線和作為後勤集散地,重新構建河北邊防。


    一眾管軍武帥也都是眉頭緊鎖,現在原來的塘泊防線已經破產,現在要全部推倒重來,重整整個河北邊防,談何容易?


    章惇說道:“官家,當務之急,是對河北禁軍加以整頓,修繕沿邊城池,等守具,鼓勵邊民屯田。”趙佶問道:“諸位可在河北沿邊任職過,了解河北沿邊情況?”一眾臣子都搖搖頭,除了蔡卞外,他們都沒有在河北沿邊任職的經曆,蔡卞在文臣中算是知兵的,但是對於沿邊到底應該怎麽守禦,他也沒有好的辦法。


    狄詠說道:“龍衛神衛四廂都指揮使何灌,武舉出身,何灌擔任府州、火山軍巡檢的官職。遼國人經常越過邊境來取水,何灌親自發告劃定邊界,禁止遼國人前來。遼國人忿怒地興兵進犯。何灌迎著敵軍高高地向上射箭,每射必,有時射中山崖,箭頭都能沒入到岩石之中。敵軍大驚,把他當做神人,遲疑徘徊了好久,終於退縮離去了。


    後來在西軍、河北、河東都任職過,確實是宋軍中難得的熟悉契丹的大將,趙佶於是吩咐道:”傳何灌到垂拱殿來。”梁師成立刻去辦。


    不一會何灌就到了垂拱殿,看到趙佶、章惇、蔡卞和一眾管軍武臣,何灌有些詫異,向著趙佶和諸位大臣行禮後,趙佶問道:“卿嚐與契丹交涉,又久在河北、河東,熟知邊情,可為吾解說之。”


    何灌想了想說道:“官家,河東、河北形勢不同也,河東有地利,且太原雄城,官家隻要妥為經營,善保代、豐二州及岢嵐軍,整頓河東禁軍,加強麟府路作為河東側翼,一來是震懾西賊,二來是一旦河東有警,迅速馳援太原,河東隻要保有太原,河東可以無憂矣!”


    趙佶想想也確是這個道理,後世靖康之變時,完顏宗翰率兵攻太原,童貫棄城還京,獨留王稟與張孝純守城。王稟統領宣撫司兵,與太原知府張孝純率全城軍民死力護城,宗翰攻太原二百五十餘日不破,\"悉為王稟隨機應變,終不能攻\",\"王總管\"之名遂傳遍太原。惟援兵久久不至,太原人疲馬乏,城內糧食所剩無幾,苦苦堅守九個月,終於被金兵城攻破,孝純被俘,王稟自率殘兵與金軍巷戰,身中數十槍,攜長子王荀投汾河而死,以身殉國。


    這時的太原府,早就不是隋唐時期的堅城了,當年的晉陽城,在太宗皇帝削平北漢時被宋軍決水灌城,後太宗皇帝為奪太原龍氣,平毀晉陽城,令潘美重修太原城,到王稟堅守太原時,已經殘破。並州城內居民不足兩萬餘人,在張孝純、王稟率領下,在並州土城之內,築起重城,土城之外,挖掘戰壕,百姓十五歲以上,六十歲以下,皆發給武器,分派地段,晝夜守城,城中存糧實行軍事管製,不分貧富,均按人頭每日供應。北宋時由潘美修築的並州古城,周長僅十裏,南北為雲路街至後小河,東西是橋頭街抵水西門。


    就是這樣一座城,賊兵日滋,太原城已經被完顏宗翰的西路軍圍困了八個月。王稟與子王荀率領軍民堅決抵抗,誓死保衛太原城。王稟身先士卒,在城牆上每日往來馳驅,凡是告急之處,王稟均親臨支援,並州父老甚至城外金兵,都知道王總管英名。自春初至夏、又從夏又至秋末,金兵前後九次攻城,九次都被王稟擊退。堅守太原二百五十餘天。


    要不是朝廷懦弱,不敢重兵解太原之圍,完顏宗翰能否拿下太原,還是個問題,所以何灌所言不虛,隻要太原在手,河東無憂矣!河東的重點就是太原府,隻要宋軍保有太原府,足以扼賊兵鋒,唯一可慮的就是河北。


    何灌說道:“官家,河北之要,在於糧食也。現今河北殘破,百姓減少,土地產出尚且不能養活百姓,官家若編練禁軍,修築城砦,所需糧秣自何轉運?故而欲守河北,先開屯田,庶幾軍不乏食,城砦等事,則可以緩緩而行,且河北許多地方皆“斥鹵不可耕”。土地不適合種植莊稼,但“宜於畜牧”。北部的滄、瀛、深、冀、邢、洺等州以及大名府界的西北,均有許多“泊澱不毛”之地。其典型如深州“其地鹻鹵,不可藝植”,冀州“其地產瘠鹵,人不跟著”。不能耕種,但是諸牧監多在此路。鎮寧監、真定監等馬監,飼養馬、驢、駝等牲畜,以供軍需。”


    蔡卞也說道:“河北出產海鹽,用以榷稅,足夠三軍之用。”


    趙佶問道:“按舊製,河北諸路屯駐禁軍,廂軍幾何?”


    章惇答道:“國初時,河北為天下精兵屯駐之所,河北廂禁軍馬、義勇民兵四十七萬七千騎,其中禁軍廂軍三十萬一千餘人。如今十不足二三矣。”


    趙佶說道:“既如此,河北現有多少可墾之田?”


    蔡卞說道:“官家,河北之地,四方不及千裏,而緣邊廣信、安肅、順安、雄、霸州之間,盡為塘水,民不得耕者十八九。若皆屯墾,每歲可得糧數十萬石,京東轉運之費,可以減省泰半。還有鹽場,足矣濟河北兩路及京東路,且可以與契丹榷場貿易。”


    趙佶說道:“樞密院、三司、政事堂商量,將在河北興建水利,屯墾田地還有鹽場開發,禁軍廂軍士卒征募,擬成劄子,送吾批閱後明發台諫及諸路監司,予以考成!”


    一眾臣子們告退,趙佶一個人在垂拱殿繼續批閱奏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宣和軼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休息的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休息的雲並收藏宣和軼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