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多保忠正在韋州城翹首以待。
自從簽署和議,仁多保忠就在等待韋州的榷場開放,他需要榷場取得的稅收購買所需要的各種物資,也急需從從大宋取得各種物資,為此多次遣人致書秦鳳路經略安撫使司和陝西諸路宣撫使司,詢問何時能夠開放大宋商賈來西夏交易,得到的答複都是此事不歸他們管,榷場之事歸提舉榷場管。
仁多保忠無奈,隻得再次致書提舉榷場高達,請求他派員商量榷場之事,前幾天終於收到迴信,高達派遣入內內侍省都知童貫前來商量此事,仁多保忠大喜,派遣弟弟仁多洗忠親自去迎接,他還以為童貫真的是來和他商量開榷場的事,滿心歡喜的在韋州等待童貫來。
對於童貫,他了解不多,隻知道他是李憲的徒弟,對於李憲他也是打過交道了,雖然是個太監,但是倒不遜於戰將,敢打敢殺,果斷狠辣比之一般的西軍將領還要強得多,往往讓西夏軍隊不知所措,對於他的徒弟,仁多保忠還是有幾分興趣的。
仁多洗忠親自率兵在韋州城外迎接童貫,仁多洗忠見了童貫的排場,不由得咋舌驚歎,在前麵為童貫探路的是秦鳳路的硬探,然後是一營精騎護衛著童貫,和一般的宋廷文官或者太監出行乘坐馬車不同,童貫竟然親自騎馬,童貫體貌魁梧,穿戴講究,腮下生有胡須,皮骨堅硬如鐵,不像宦官。
仁多洗忠連忙打馬上前問道:“尊駕可是童都知?”
童貫的親隨說道:“好教將軍得知,這位是我大宋入內內侍省都知、管勾皇城司公事童貫童大人!”
仁多洗忠趕緊說道:“下官仁多洗忠,奉家兄之命,前來迎接童都知。”
童貫點點頭說道:“如此煩勞將軍引路!”
仁多洗忠這才領著童貫進入韋州,一路上仁多洗忠都在觀察童貫,他實在是不像太監,不管是大宋的太監還是西夏的太監,他仁多保忠見的多了,可是像童貫的這樣的他還是第一次見,不像個太監,倒像個武將,童貫身著常服,頭戴軟腳璞頭,腰佩長劍,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宋軍的經略安撫使呢!
來到統軍使衙門,仁多保忠剛一見童貫也是吃了一驚,這也不像太監啊!莫不是仁多洗忠接錯人了,但是童貫拿出自己的官憑和自己寫給高達的信,仁多保忠也隻能相信他是個太監了。仁多保忠說道:“煩勞童都知原來,實在是抱歉非常,隻因宋夏榷場本開在韋州,如今大宋一側的榷場都已經開始貿易了,但是敝國榷場還遲遲未開,治下生民嗷嗷待哺,眼看就要入秋,我們急需上國的糧食等物,還望上國垂憐,早日開放大宋商賈到韋州交易。”
童貫笑笑:“重開榷場本是兩國和議之中約定好了之事,本當依約辦理,但是貴國似乎已經忘了兩國和議的內容,故而高提舉特遣本官前來,提醒貴國要按時履約了!隻要貴國按時履約,榷場立馬可開。”
仁多保忠問道:“還請童都知明示,我國還有什麽條款沒有履約,若確是我國沒有履約,本將能處理的,自當立即處理,若是本將不能處理的,也會當即奏報興慶府,請我國國主處理。”
童貫看著仁多保忠笑道:“仁多將軍果然是貴人多忘事啊,貴國與我大宋承諾,每歲貢馬五千,而今已經入秋了,不知貴國馬匹,現在何處啊?”
仁多保忠有些尷尬的笑笑說道:“童都知說笑了,本將不過一邊鄙之將,兩國之間的這些大事,當然是國相他們才知道,某確是不知此事,不過既然高提舉遣童都知來問,容本將遣人飛報興慶府,問過我國主後再迴複都知可也?都知可暫留幾日,韋州雖地處偏僻,但是我兄弟二人,願傾所有,以供都知。”
童貫笑笑說道:“將軍說笑了,將軍既然要詢問興慶府,某自然要在此等待,高提舉還要某帶迴去準確消息呢。”童貫說著取出一個小匣子,遞給仁多保忠說道:“初次見麵,些許禮物,還請仁多將軍笑納,就當某叨擾這幾日的川資吧!”
仁多保忠笑道:“童都知真是多禮,這可令本將受之有愧,卻之不恭了!”仁多保忠喚過仁多洗忠吩咐道:“去安頓好童都知和一眾大宋官兵,某立刻去信興慶府,一旦有消息,立刻告知童都知!”
童貫起身說道:“如此就叨擾仁多將軍了!”童貫在仁多洗忠的帶領下自去休息,仁多保忠拿著童貫送的禮物來到書房,準備給李乾順上書,問及此事,要是宋廷因為西夏不貢馬,又斷絕榷場,甚至重啟戰端,可怎生是好啊!仁多保忠剛準備提筆開始寫奏疏,突然迴想起童貫將匣子遞給他時,童貫似笑非笑的表情,似乎這匣子裏有什麽好東西一樣。
仁多保忠打開匣子,裏麵是一柄金如意,雖然不重,但是勝在小巧,倒是一件挺有意思的小玩意,仁多保忠笑笑,正準備把這匣子放到一邊去時,如意壓著的一封信吸引了仁多保忠的目光,仁多保忠取出這封信,瞳孔猛地一縮,趕緊將信取出,藏起來,慢慢踱步出來,手拿著盒子說道:“童都知送的這金如意,倒是十分精巧,送給夫人把玩去吧!”有親兵取來,去送給後院的侍女。
仁多保忠迴到書房坐下,緩緩的打開書信,是仁多楚清的字跡,他們一起長大,對方的字跡熟悉的不得了,仁多楚清在信中隻是說自己被大宋皇帝調至熙河路擔任兵馬都監,聽說他也擔任統軍使了,請高提舉向他帶一封信,他在大宋一切都好,還問道現在仁多氏怎麽樣了,仁多保忠如今怎麽樣了,自己走後李乾順有沒有為難於他。
仁多保忠將信藏好,不由得眉頭緊皺,童貫此來,怕是別有用心啊!這封信要是被有心人知道,報於興慶府,本就懷疑自己的李乾順恐怕當時就要對自己動手,仁多保忠先不動聲色,向興慶府上書,說明童貫此來的目的,他想晾一下童貫,看看他到底什麽意思。
自從簽署和議,仁多保忠就在等待韋州的榷場開放,他需要榷場取得的稅收購買所需要的各種物資,也急需從從大宋取得各種物資,為此多次遣人致書秦鳳路經略安撫使司和陝西諸路宣撫使司,詢問何時能夠開放大宋商賈來西夏交易,得到的答複都是此事不歸他們管,榷場之事歸提舉榷場管。
仁多保忠無奈,隻得再次致書提舉榷場高達,請求他派員商量榷場之事,前幾天終於收到迴信,高達派遣入內內侍省都知童貫前來商量此事,仁多保忠大喜,派遣弟弟仁多洗忠親自去迎接,他還以為童貫真的是來和他商量開榷場的事,滿心歡喜的在韋州等待童貫來。
對於童貫,他了解不多,隻知道他是李憲的徒弟,對於李憲他也是打過交道了,雖然是個太監,但是倒不遜於戰將,敢打敢殺,果斷狠辣比之一般的西軍將領還要強得多,往往讓西夏軍隊不知所措,對於他的徒弟,仁多保忠還是有幾分興趣的。
仁多洗忠親自率兵在韋州城外迎接童貫,仁多洗忠見了童貫的排場,不由得咋舌驚歎,在前麵為童貫探路的是秦鳳路的硬探,然後是一營精騎護衛著童貫,和一般的宋廷文官或者太監出行乘坐馬車不同,童貫竟然親自騎馬,童貫體貌魁梧,穿戴講究,腮下生有胡須,皮骨堅硬如鐵,不像宦官。
仁多洗忠連忙打馬上前問道:“尊駕可是童都知?”
童貫的親隨說道:“好教將軍得知,這位是我大宋入內內侍省都知、管勾皇城司公事童貫童大人!”
仁多洗忠趕緊說道:“下官仁多洗忠,奉家兄之命,前來迎接童都知。”
童貫點點頭說道:“如此煩勞將軍引路!”
仁多洗忠這才領著童貫進入韋州,一路上仁多洗忠都在觀察童貫,他實在是不像太監,不管是大宋的太監還是西夏的太監,他仁多保忠見的多了,可是像童貫的這樣的他還是第一次見,不像個太監,倒像個武將,童貫身著常服,頭戴軟腳璞頭,腰佩長劍,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宋軍的經略安撫使呢!
來到統軍使衙門,仁多保忠剛一見童貫也是吃了一驚,這也不像太監啊!莫不是仁多洗忠接錯人了,但是童貫拿出自己的官憑和自己寫給高達的信,仁多保忠也隻能相信他是個太監了。仁多保忠說道:“煩勞童都知原來,實在是抱歉非常,隻因宋夏榷場本開在韋州,如今大宋一側的榷場都已經開始貿易了,但是敝國榷場還遲遲未開,治下生民嗷嗷待哺,眼看就要入秋,我們急需上國的糧食等物,還望上國垂憐,早日開放大宋商賈到韋州交易。”
童貫笑笑:“重開榷場本是兩國和議之中約定好了之事,本當依約辦理,但是貴國似乎已經忘了兩國和議的內容,故而高提舉特遣本官前來,提醒貴國要按時履約了!隻要貴國按時履約,榷場立馬可開。”
仁多保忠問道:“還請童都知明示,我國還有什麽條款沒有履約,若確是我國沒有履約,本將能處理的,自當立即處理,若是本將不能處理的,也會當即奏報興慶府,請我國國主處理。”
童貫看著仁多保忠笑道:“仁多將軍果然是貴人多忘事啊,貴國與我大宋承諾,每歲貢馬五千,而今已經入秋了,不知貴國馬匹,現在何處啊?”
仁多保忠有些尷尬的笑笑說道:“童都知說笑了,本將不過一邊鄙之將,兩國之間的這些大事,當然是國相他們才知道,某確是不知此事,不過既然高提舉遣童都知來問,容本將遣人飛報興慶府,問過我國主後再迴複都知可也?都知可暫留幾日,韋州雖地處偏僻,但是我兄弟二人,願傾所有,以供都知。”
童貫笑笑說道:“將軍說笑了,將軍既然要詢問興慶府,某自然要在此等待,高提舉還要某帶迴去準確消息呢。”童貫說著取出一個小匣子,遞給仁多保忠說道:“初次見麵,些許禮物,還請仁多將軍笑納,就當某叨擾這幾日的川資吧!”
仁多保忠笑道:“童都知真是多禮,這可令本將受之有愧,卻之不恭了!”仁多保忠喚過仁多洗忠吩咐道:“去安頓好童都知和一眾大宋官兵,某立刻去信興慶府,一旦有消息,立刻告知童都知!”
童貫起身說道:“如此就叨擾仁多將軍了!”童貫在仁多洗忠的帶領下自去休息,仁多保忠拿著童貫送的禮物來到書房,準備給李乾順上書,問及此事,要是宋廷因為西夏不貢馬,又斷絕榷場,甚至重啟戰端,可怎生是好啊!仁多保忠剛準備提筆開始寫奏疏,突然迴想起童貫將匣子遞給他時,童貫似笑非笑的表情,似乎這匣子裏有什麽好東西一樣。
仁多保忠打開匣子,裏麵是一柄金如意,雖然不重,但是勝在小巧,倒是一件挺有意思的小玩意,仁多保忠笑笑,正準備把這匣子放到一邊去時,如意壓著的一封信吸引了仁多保忠的目光,仁多保忠取出這封信,瞳孔猛地一縮,趕緊將信取出,藏起來,慢慢踱步出來,手拿著盒子說道:“童都知送的這金如意,倒是十分精巧,送給夫人把玩去吧!”有親兵取來,去送給後院的侍女。
仁多保忠迴到書房坐下,緩緩的打開書信,是仁多楚清的字跡,他們一起長大,對方的字跡熟悉的不得了,仁多楚清在信中隻是說自己被大宋皇帝調至熙河路擔任兵馬都監,聽說他也擔任統軍使了,請高提舉向他帶一封信,他在大宋一切都好,還問道現在仁多氏怎麽樣了,仁多保忠如今怎麽樣了,自己走後李乾順有沒有為難於他。
仁多保忠將信藏好,不由得眉頭緊皺,童貫此來,怕是別有用心啊!這封信要是被有心人知道,報於興慶府,本就懷疑自己的李乾順恐怕當時就要對自己動手,仁多保忠先不動聲色,向興慶府上書,說明童貫此來的目的,他想晾一下童貫,看看他到底什麽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