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一個清臒老者迴來了,時光在他身上留下了深刻的痕跡,當年離開東京城的那個意氣風發的年輕人早就不在了。隻有巍峨的城牆依舊。
人們有些好奇,這個老者為何站在安上門外,望著城門失聲痛哭,而且大蘇、小蘇兩位相公居然都陪伴著他,也不知道是何方神聖。
蘇軾拍了拍老者的肩膀說道:介夫(鄭俠字),迴來就好迴來就好啊!老者拭去眼淚,笑笑說道:讓子瞻兄、子由兄見笑了,實在是失態了。
蘇轍笑道:介夫,苦盡甘來矣!官家聽聞介夫之名,授以館閣貼職,已有大用之意,介夫可以一展抱負了。明日吾就代介夫請官家召見。
趙佶得知鄭俠已經抵京後,也是非常激動,流民問題亟待解決,國家興修水利、開發荊湖都需要大量的人口,這些流民在北方生計艱難,而且極易為禍,但是在南方的話,尚且可以分得一塊土地,勉強糊口,趙佶不願如章惇、呂惠卿說得那樣動用禁軍去驅趕他們,大宋的禁軍的軍紀,比囚犯好不了多少。
蘇轍替鄭俠請見,趙佶立刻準允,在垂拱殿召見鄭俠。對於鄭俠,趙佶是既敬重又忐忑,對於他這樣敢於為民請命的人,趙佶是十分敬重的,但是又怕他們凡事抓著大道理不放,就像明朝那幫言官禦史一樣,無腦開噴,你絕對吃不消的。
鄭俠進殿來,恭恭敬敬的行禮唱名:臣端明殿學士鄭俠請見。
趙佶立刻說道:鄭卿請起,鄭卿飽受風霜,備嚐艱辛,吾甚為痛惜!如今任卿館閣,欲用卿之才也。蘇相,可將情況告知鄭卿?
蘇轍昨日已經將召見他的緣由詳細告訴鄭俠了,鄭俠已經思考了一夜,此時趙佶發問,鄭俠說道:官家,蘇相昨日已經此事緣由告知臣了,臣以為呂計相所言,過於操切了!
對於鄭俠這個答案,趙佶一點都不意外,鄭俠怎麽可能讚同呂惠卿的意見,趙佶急需問道:若任卿為體量安撫使,招募流民去荊湖墾荒,還有治河,卿以為當如何做?
鄭俠問道:官家既然想招募流民,可知道流民分幾種嗎?
這話倒讓趙佶有些摸不著頭腦裏,凡是失地無著的,不都是流民嗎?還分幾種嗎?趙佶問道:吾實不知,還請鄭卿為吾解惑。
鄭俠說道:官家,大凡農民失地,或遭遇天災,不得已逃離本鄉本土,即為流民矣。成為流民後,無非幾條路可走,一來是入城成為雇工或者奴仆,不過雇工要家世清白,有擔保,奴仆的話,一般都會買小孩,所以這條路,對於流民來講,大部分是很難走通這個路徑的。二是租賃土地耕種,說實話,河北、京東等地,地狹人稠,又災害頻仍,哪裏還有土地給他們耕種。三是徹底淪為流民,四處流浪,身強力壯者,有可能被招募入禁軍,更多的自然是淪為盜匪,為非作歹,至於其中老弱,那就不忍言了。
趙佶問道:那以卿之見,這些流民,應當如何區處?
鄭俠說道:官家,臣以為已經在城內做工或者有其他生計者,就不必管他了,隻要能自謀生路,朝廷就不必去管他,若是朝廷強行將其遷移,反而不美。
趙佶點點頭,這個分類處理,還是很得趙佶認可的,朝廷最喜歡幹的事情,就是強奸民意,反正什麽事都是朝廷為你好,強行遷移百姓這些事情,州縣官吏都幹的出來的,他們才不管什麽百姓如何,隻要能討好上級,他們是不會管什麽後果的,大不了換個地方當官罷了。最後激起民變,又都是狗皇帝的錯。
趙佶說道:鄭卿所言,吾深知矣,但是對於那些生計無著的流民,又該如何區處呢?
鄭俠說道:對於那些在城市荒野乞討、流浪的,應該著州縣官吏收容起來,加以分辨,若是還有家屬,當令其團圓,若是確係無著無親這,按男女分開,遣送至荊湖路,酌情分給土地,地方官府安排婚配等。對於嘯聚山林,為非作歹的,臣和呂計相的看法一樣,調遣禁軍捕拿,青壯有罪者送去治河,其餘人等,遣送去荊湖開荒,還有就是招募河北、京東等處的貧民,發給例物行糧等,令其到荊湖開荒,隻要官家允諾,給予土地,五年不起科,我想十萬流民旦夕可招募起來的。
趙佶笑道:卿成竹在胸,吾無憂矣!之前計相言用兵,吾恐激起民變,故而未予采納,今日聽卿之言,深感慶幸矣!
鄭俠笑道:計相說得也並非沒有道理,部分流民,匪氣已深,若無雷霆手段,恐難懾服,需要禁軍參與,方可震懾宵小,免使之為亂,隻是計相一概動用禁軍,有些不教而誅了,有違聖人仁恕之道。
趙佶到沒想到鄭俠對呂惠卿倒是不低,要知道,當年打擊鄭俠最狠的就是呂惠卿,趙佶笑道:吾聞當日貶斥卿最狠的就是計相了,卿不記仇?
鄭俠笑道:當日之事,臣有些操切了,且王荊公曾言,新黨諸人,惟呂惠卿、章惇、曾布最有才能,以臣觀之,呂惠卿最有才也,其次章惇、再次曾布,至於蔡京等輩,一庸才也!
趙佶倒是沒想到鄭俠對呂惠卿評價這麽高,笑道:有卿為吾操持此事,吾無憂矣!這樣,加卿樞密直學士、樞密院都承旨、大理少卿、右諫議大夫賜金魚袋,河北、京東等處體量安撫使,勾當流民、清軍等事,假節鉞如故。趙佶寫好詞頭,令梁師成送內製草詔。
鄭俠告退,趙佶心頭一塊石頭才落地,流民人數眾多,稍不注意,就會激起大亂,像鄭俠這樣剛直有清名,且素有名望的大臣,老成持重的處理此事,讓他才能放心。
趙佶不由得開心極了,不由得隨口唱起來:最撩人春色是今年,少甚麽低就高來粉畫垣。原來春心無處不下懸。是睡荼蘼抓住裙釵線,恰便是畫似人心向好處牽。
梁師成聽見了,連忙問道:官家,可是要去劉娘子那裏?
趙佶笑道:你這廝,倒是靈敏!背著手向後宮走去了。
人們有些好奇,這個老者為何站在安上門外,望著城門失聲痛哭,而且大蘇、小蘇兩位相公居然都陪伴著他,也不知道是何方神聖。
蘇軾拍了拍老者的肩膀說道:介夫(鄭俠字),迴來就好迴來就好啊!老者拭去眼淚,笑笑說道:讓子瞻兄、子由兄見笑了,實在是失態了。
蘇轍笑道:介夫,苦盡甘來矣!官家聽聞介夫之名,授以館閣貼職,已有大用之意,介夫可以一展抱負了。明日吾就代介夫請官家召見。
趙佶得知鄭俠已經抵京後,也是非常激動,流民問題亟待解決,國家興修水利、開發荊湖都需要大量的人口,這些流民在北方生計艱難,而且極易為禍,但是在南方的話,尚且可以分得一塊土地,勉強糊口,趙佶不願如章惇、呂惠卿說得那樣動用禁軍去驅趕他們,大宋的禁軍的軍紀,比囚犯好不了多少。
蘇轍替鄭俠請見,趙佶立刻準允,在垂拱殿召見鄭俠。對於鄭俠,趙佶是既敬重又忐忑,對於他這樣敢於為民請命的人,趙佶是十分敬重的,但是又怕他們凡事抓著大道理不放,就像明朝那幫言官禦史一樣,無腦開噴,你絕對吃不消的。
鄭俠進殿來,恭恭敬敬的行禮唱名:臣端明殿學士鄭俠請見。
趙佶立刻說道:鄭卿請起,鄭卿飽受風霜,備嚐艱辛,吾甚為痛惜!如今任卿館閣,欲用卿之才也。蘇相,可將情況告知鄭卿?
蘇轍昨日已經將召見他的緣由詳細告訴鄭俠了,鄭俠已經思考了一夜,此時趙佶發問,鄭俠說道:官家,蘇相昨日已經此事緣由告知臣了,臣以為呂計相所言,過於操切了!
對於鄭俠這個答案,趙佶一點都不意外,鄭俠怎麽可能讚同呂惠卿的意見,趙佶急需問道:若任卿為體量安撫使,招募流民去荊湖墾荒,還有治河,卿以為當如何做?
鄭俠問道:官家既然想招募流民,可知道流民分幾種嗎?
這話倒讓趙佶有些摸不著頭腦裏,凡是失地無著的,不都是流民嗎?還分幾種嗎?趙佶問道:吾實不知,還請鄭卿為吾解惑。
鄭俠說道:官家,大凡農民失地,或遭遇天災,不得已逃離本鄉本土,即為流民矣。成為流民後,無非幾條路可走,一來是入城成為雇工或者奴仆,不過雇工要家世清白,有擔保,奴仆的話,一般都會買小孩,所以這條路,對於流民來講,大部分是很難走通這個路徑的。二是租賃土地耕種,說實話,河北、京東等地,地狹人稠,又災害頻仍,哪裏還有土地給他們耕種。三是徹底淪為流民,四處流浪,身強力壯者,有可能被招募入禁軍,更多的自然是淪為盜匪,為非作歹,至於其中老弱,那就不忍言了。
趙佶問道:那以卿之見,這些流民,應當如何區處?
鄭俠說道:官家,臣以為已經在城內做工或者有其他生計者,就不必管他了,隻要能自謀生路,朝廷就不必去管他,若是朝廷強行將其遷移,反而不美。
趙佶點點頭,這個分類處理,還是很得趙佶認可的,朝廷最喜歡幹的事情,就是強奸民意,反正什麽事都是朝廷為你好,強行遷移百姓這些事情,州縣官吏都幹的出來的,他們才不管什麽百姓如何,隻要能討好上級,他們是不會管什麽後果的,大不了換個地方當官罷了。最後激起民變,又都是狗皇帝的錯。
趙佶說道:鄭卿所言,吾深知矣,但是對於那些生計無著的流民,又該如何區處呢?
鄭俠說道:對於那些在城市荒野乞討、流浪的,應該著州縣官吏收容起來,加以分辨,若是還有家屬,當令其團圓,若是確係無著無親這,按男女分開,遣送至荊湖路,酌情分給土地,地方官府安排婚配等。對於嘯聚山林,為非作歹的,臣和呂計相的看法一樣,調遣禁軍捕拿,青壯有罪者送去治河,其餘人等,遣送去荊湖開荒,還有就是招募河北、京東等處的貧民,發給例物行糧等,令其到荊湖開荒,隻要官家允諾,給予土地,五年不起科,我想十萬流民旦夕可招募起來的。
趙佶笑道:卿成竹在胸,吾無憂矣!之前計相言用兵,吾恐激起民變,故而未予采納,今日聽卿之言,深感慶幸矣!
鄭俠笑道:計相說得也並非沒有道理,部分流民,匪氣已深,若無雷霆手段,恐難懾服,需要禁軍參與,方可震懾宵小,免使之為亂,隻是計相一概動用禁軍,有些不教而誅了,有違聖人仁恕之道。
趙佶到沒想到鄭俠對呂惠卿倒是不低,要知道,當年打擊鄭俠最狠的就是呂惠卿,趙佶笑道:吾聞當日貶斥卿最狠的就是計相了,卿不記仇?
鄭俠笑道:當日之事,臣有些操切了,且王荊公曾言,新黨諸人,惟呂惠卿、章惇、曾布最有才能,以臣觀之,呂惠卿最有才也,其次章惇、再次曾布,至於蔡京等輩,一庸才也!
趙佶倒是沒想到鄭俠對呂惠卿評價這麽高,笑道:有卿為吾操持此事,吾無憂矣!這樣,加卿樞密直學士、樞密院都承旨、大理少卿、右諫議大夫賜金魚袋,河北、京東等處體量安撫使,勾當流民、清軍等事,假節鉞如故。趙佶寫好詞頭,令梁師成送內製草詔。
鄭俠告退,趙佶心頭一塊石頭才落地,流民人數眾多,稍不注意,就會激起大亂,像鄭俠這樣剛直有清名,且素有名望的大臣,老成持重的處理此事,讓他才能放心。
趙佶不由得開心極了,不由得隨口唱起來:最撩人春色是今年,少甚麽低就高來粉畫垣。原來春心無處不下懸。是睡荼蘼抓住裙釵線,恰便是畫似人心向好處牽。
梁師成聽見了,連忙問道:官家,可是要去劉娘子那裏?
趙佶笑道:你這廝,倒是靈敏!背著手向後宮走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