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迴說到,唐軍終於開始輪換。
對麵的歸義軍倒下一個補上一雙,完全是不顧生死。
你要說是平常,沙州漢子也未必就有這麽勇,這不是擺明沒活路了麽。
反正要死,殺一個夠本,弄死兩個賺一個,都跟爺爺一起下地獄去吧。
這幫夯貨不分好歹地來跟唐軍拚命,可就是苦了王可王隊頭。
王可大腦是一片空白,隻憑著本能,憑著平日訓練,不斷地將手中的長槊前刺。哪怕雙臂越發沉重,哪怕已有了脫力的跡象,也不敢絲毫停滯。
在這緊要關頭,生與死,真的就隻在一念之間。
身後已在大喊“輪換”,但是王可恍若未聞,仍在刺,刺,刺。
直到身邊擠上一個新麵孔,湊在王可耳邊大喊,他才反應過來可以撤了。
王可也不敢就走,而是緊咬鋼牙,繼續攢刺不停,同時吆喝身邊的隊友逐步有序撤退,將位置逐步空給新來的友軍。
待本隊全部撤離一線,王隊頭才猛地發力,借著刺倒當麵之敵閃身後撤,完全讓出了站位。順手還將地上的一個傷兵拖起,揪著後脖領子拉到最後。
王隊頭也是救人心切,隻顧著拉人快走,卻不料拽著這兵前領口子勒了咽喉,憋得直吐舌頭翻白眼,好懸沒給兄弟憋死。
全隊與敵軍完全脫離接觸,王可這才有功夫清點人手。
本隊滿編五十人,參戰五十人,這才開頭,就死了十一個,傷了八個。
眨眨眼的功夫,減員將近兩成。
邊上其他輪換下來的隊伍也在收攏人員清點損失,情況差相仿佛。
前線已由友軍接管,軍士們手忙腳亂地為傷兵包紮止血。不管活不活得下來,先搶救一下再說。觸目所及,有四肢中槍的,有胸腹淌血的,有腸穿肚爛的,有臉上流膿的,各有各的傷情,各有各的慘狀。
王可將大槍扔在地上,恨恨道:“虧了。”
是虧了。
丈八的步槊是唐軍標配,今天一交手,卻發現對麵歸義軍的大槍更狠,普遍竟比他們手裏的家當還長出一二尺來。
休小看這一二尺的差別,足足差了一個臂長啊,等於這邊大槍捅過去還紮不到人家,對麵的槍尖已頂在胸口了。
戰陣之上,這些許差距往往就是生與死的分別。
別看唐軍也都有重甲在身,但是大槍隻要紮正了,照樣腸穿肚爛。
也就是站在地上兩邊頂牛,方寸之間發力困難,再加上互相幹擾,想要紮正了破甲比較不易。不過,歸義軍這幫老少殺才全不白給,就仗著這一二尺的槍長,拚死了欺負唐軍的槍短,並且同樣擋拆配合嫻熟,紮得唐軍鮮血淌得一地。
常捷軍,這還是頭次在戰陣上吃了槍短的虧。
來不及感傷,執旗手搭涼棚看看後麵的將旗變換,高唿:“隊頭,快撤。”
聞令,王可咬著牙將步槊拾起,叫一聲:“撤!”
活著的隊員們將傷兵抬起就走,屍體卻隻能先扔在地上,待戰後再來收斂。
假如還有機會的話。
接敵前退在後麵的七、八、九、十、十一、十二這六個大隊,此時已丟了強弩,抱著陌刀上來肉搏,與十五隊等撤下來的隊伍錯身而過。
十五隊折損頗重,抬著傷兵快速後退。
郭雀兒當先領路,王隊正與軍法官等四人則在最後斷後掩護。
是的,唐軍的隊頭,講究的就是一個衝鋒要在前,斷後也得上。
剛頂上去的幾個大隊同樣已是死傷一片。
撤退的軍令下達,這幫兄弟是完全顧不得倒在地上的同袍,抬腿就跑,力圖與敵軍快速脫離接觸。
新來的六個大隊拚命掩護友軍後撤,奈何七八尺長的陌刀太短。軍士們撥擋對麵大槍的進攻還能有些作用,想要傷敵實在難為,也被歸義軍欺負得夠嗆。
他們隻能拚命揮刀幹擾對麵大槍的進擊,勉強招架,無力還擊。
曹家大公子曹元德親在中軍指揮。
他從弟弟的口裏聽了許多唐軍剽悍的傳說,又得知迴鶻才與唐軍做了一場,幹淨利落地丟了五千鐵人,是以方才站在陣前還對唐軍頗有畏懼。
未料一交手,隻撐了片刻,唐軍竟吃不住勁,撤了?
小夥子欣喜若狂,忙令軍隊追擊。
“殺!”難不成這就贏了?
向死而生?
浮屠保佑?
爺爺也是天選之子?
歸義軍端著兩丈多長的大槍開始追擊。
曹元德這一陣壓得唐軍後退,左邊慕容歸盈那一陣進展同樣順利。
慕容歸盈領著四千鐵人,麵前則是橫山都的黨項漢子。
要說咱衡山都的賣相當真不差,身高七尺的長人就不止一個,人人身長力大,體健如牛。不,都跟老狗熊也似。他們身負重甲,在擊破嗢末人的戰鬥中真是大放異彩啊。
可惜今天也碰了大釘子。
無他,手中陌刀太短呐!
陌刀太短啊!
盡管黨項漢子們舍生忘死,前赴後繼,怎奈何確實是技能相克,再加上這個戰技之嫻熟亦差些火候,勉強支撐而已,想要還手就是癡心妄想嘍。
常捷軍雖說損失大點,好歹還頂住不少時候,亦造成對麵歸義軍死傷不小。橫山都則是一交手便落在下風,十分被動。
但是這些黨項男兒真也硬氣,有股子狠勁兒。
嗯,就是一股子悍勇,狠戾。
哪怕死傷枕籍,隻要沒有得到軍令,這些漢子們便愣是咬牙死戰。
他們被擠壓,被推搡,被歸義軍迫得結節倒退,就是不見潰亂。甚至有殺紅了眼的,任由長槍穿腹而過也不認慫,任那長槊在體中拉扯,也要撲上去,將敵人與自己一起埋葬。
換一個時空,這些黨項漢子還有一個響當當的名頭,橫山步跋子。
誠然不虛!
遠見唐軍中央一陣後退,在後指揮的曹仁貴也有些意外。至少在他想象中,大唐王師不該這樣膿包。可恨視野受限,曹大帥隻能勉強分辨己方正自層層推進,卻無法看到戰場的全貌。
烏母主可汗不知何時來到了他的身邊,語氣破為激動地說:“唐軍,這是要敗了麽?”
語氣是真激動。
自從李承嗣突襲甘州以來,唐兒的威脅就似一朵烏雲,一座大山,蓋在頭頂,壓在心頭。有多少次午夜驚醒,夢中盡是被唐兒追殺的窘迫與恐懼。
但是,所有這些,他無人述說,也不敢外露絲毫。
唐軍摧枯拉朽般拿下涼州,幹淨俐落地報銷了他的五千鐵人,更讓烏母主對唐軍有著深深的忌憚。
片刻之前,眼見龍家大太子死得這個脆生,駭得烏母主大可汗幾欲遁走。
如此壓抑絕望之中突然看到唐軍在節節敗退,這讓幾次想要轉身逃跑的大可汗情何以堪呐。
幸虧沒走,否則,可不是要大勝擦肩而過了?
這一瞬間,烏母主大可汗感覺勝利已在向他招手。
但是,曹仁貴可沒有這麽樂觀。
因為他懂步兵。
與迴鶻可汗互望一眼,曹仁貴明明白白將自己心中的迷惘寫在臉上。
能不迷茫麽,唐兒居然先撤了?
那盔明甲亮,那雄姿勃發,還曆曆在目,唐兒竟是銀樣鑞槍頭?
玩了半輩子鷹的曹仁貴覺得很不可思議。
然而此時也容不下他猶豫。
必須要做些什麽。
但是,就此全軍壓上?
兩個各懷鬼胎的合作者,一時又都下不了這個決心。不約而同地二人目光轉迴前方,都打算看看情況再說。
曹仁貴心裏在想,若唐軍真敗了,歸義軍該如何保全自身。
烏母主心曰,若唐軍真是敗了,那也不在乎早這一時半刻。
歸義軍多死一些,他不心疼。
烏母主大可汗甚至眼角餘光找到了阿咄欲的身影,開始琢磨是否讓弟弟怎麽插歸義軍兩刀?可是這幾千人在此,也不好殺呀。
至於放這幾千歸義軍迴去?嘿嘿,絕無可能。
老匹夫薛霸帶著隊伍越撤越快,一雙眼睛卻在死死盯著中軍的將旗。
為指揮方便,唐軍搭起高台一座,雖有些顫顫巍巍,反正此時沒有垮塌。
立在將台上麵的五色牙旗、諸般令旗,正在高高飄揚,醒目非常。
不單是薛霸在看,邊上的老蔡將軍也盯著這裏。
三都麵前的是迴鶻鐵人,這跟歸義軍真不是一迴事。尤其此前不久才狠殺了一場,蔡將軍打起來不說閑庭信步吧,那也是遊刃有餘、得心應手。
可是,方才後方傳令,蔡海江也同薛霸一樣立刻帶隊後退。
蔡將軍邊跑邊在心裏默計腳步,約摸走了百步左右,忽然,令旗又變。
“止步!迴擊。”
三都的令旗立刻擺動,傳騎飛速在陣間穿梭。
二都薛霸的令旗也幾乎同時改變。
隊副郭雀兒眼尖,看到令旗變動,忙一腳刹車站住,高喊:“整隊,整隊。”
各陣軍士紛紛停下,傷員都被堆在一邊,迅速以隊為單位集結迴身。
跑在最後的各隊人馬動作稍慢,但是十五隊以及他們身側的一共六個大隊已在各自隊頭的帶領下,毅然決然地迴身殺去。
是的,唐軍今天又玩了一把誘敵深入。
王可與友軍錯身而過,正與追來的歸義軍迎麵相遇。
不過此刻的局麵卻與方才大不相同。
追擊途中,起先歸義軍還能勉強維持陣列,但是跑了一百多步,前後左右就不免有些散亂。別小看這百多步,身上扛著幾十斤鐵衣,懷裏抱著十斤的大槍,可不是無擔一身輕啊。
對,剛剛還拚殺了許久呢。
歸義軍再與唐軍相接,已是前後脫節,隊形不整。
二都的武夫們就抓住這個短暫的時機,挺著長槍猛紮,迅速形成局部優勢。
三都更是從容,將暈暈乎乎追上來的迴鶻崽子徹底殺了個懵登轉向。
在後待機的友軍也已增援上來,唐兒排著整齊的陣型,將不論是歸義軍還是迴鶻兵都壓得漸顯混亂。
隨行的騎兵也適時出動。
方才兩軍交接,這些伴隨而行的騎軍沒有機會發揮,撤退時則是他們走得更快,提前拉開了衝鋒的距離。此時,以戰騎在前,陷騎次之,遊騎在後,唐騎再不留任何餘力。
老牧民烏羅出自赤烈部。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隨著別都魯那輩牧人老的老,死的死,軍中崗位也在陸續星火傳遞。烏羅本已是一都之主,隻因此次西征,左龍虎軍與常捷軍混編重組,這才被安排進三都帶領騎兵。
其實是有點屈就了。
前麵交手是步軍拚命,他們騎軍沒有戲份,隻負責伴隨前進,聞令撤退。
此時迴身一擊至關重要,烏羅親領著五十戰騎在前開路,隻見他右臂高擎,左手前托,一杆大槍被他舉過頭頂,槊鋒向下,左刺右戳,率眾從歸義軍的當麵突入,斜插進去,片刻就將軍陣打穿。
陣前釣魚,唐軍故技爾。
不久前才耍了嗢末一把,可惜就是好用。
一線的士兵站在地上,隻能看到眼前的敵軍退卻。生死之間,哪有功夫分辨真偽?便是陣中的將領礙於阻隔,一般也搞不清楚狀況。
當然,這賤招也不是誰都能用。
盡管歸義軍從張義潮時期就號稱恢複漢統,也確實在許多方麵做出了表率,但是,他們畢竟陷蕃日久,不可避免地沾染了吐蕃的許多習慣。
比如,他們的大槍師承吐蕃,就比唐軍慣用的要長。
比如,前隊戰死後隊頂上的這股悍勇,也很有當年吐蕃人的風範。
但凡事有利就有弊。
比如,吐蕃軍隊從來玩不了唐軍這麽花的微操作,於是,陷蕃百年的歸義軍也沒有點開這項技能。甚至在他們的腦海裏,想沒想過都很難說。
同樣遭災的,還有跟在歸義軍身後瘋跑的一千迴鶻崽子。
歸義軍與唐軍大槍對戳的時候,他們是絕不上去幫忙。等到發現前麵節節勝利,這幫蠢貨就來勁了。眼見歸義軍開始追擊,這幫迴鶻英雄們也人人發足狂奔,想要衝上去也搶一口。
於是,正在乘勝追擊的迴鶻英雄們就被唐騎果斷開膛,腸子肚子流淌一地。
大唐鐵騎血染鐵衣,一往無前。
“殺!”
皇帝持刀強,一一上秦王。
問賊勇勇勇,擬欲向前湯。
大唐的武夫,往早數幾千年是前無來者,當代戰力天花板。
甚至在向後再看上千年中,大唐的武夫們也是一座曆史的巔峰,是後世那些不肖子孫們難以逾越、隻能仰望的巔峰。
大唐的武夫不但裝備華麗,不但戰技嫻熟,更重要的是他們胸中有一團火,有一腔血,有一股睥睨天下的豪邁。
他們,是華夏的脊梁。
此時,這脊梁還在,還沒有斷。
後世有雲,國恆以弱喪,而漢以強亡。
其實,大唐,又何嚐稍遜強漢?
用馬槊,用橫刀。
用華麗的明光鎧。
用高大壯碩的唐馬。
三百年來,大唐的武夫們教會這個世界一個道理:
大唐,就是這天下當之無愧的父親。
三百年來,大唐的武夫們並不曾真的滑落。
……
崩潰,總是這樣來得毫不經意。
隨著唐騎的短促突擊,歸義軍與迴鶻人的鐵人徹底陷入混亂。
王可已將脫力,但是聽到鼓角大作,他仍然咬著牙,帶領全隊僅存的軍士奮力反擊。
他的動作早已變形,但是對麵的歸義軍更加不堪。
片刻之前,歸義軍還在與他們奮死搏殺,甚至一度壓得他抬不起頭。
此刻,對麵的軍陣卻已完全喪失了組織,有掉頭逃跑的,有彷徨無措的。
可能還在疑惑,怎麽就敗了?
唐軍自覺地保持著陣型,仍以各大隊為單位有序壓迫。
王可與邊上兩個隊伍自然而然地結合在一起,近百鐵人相互掩護著,向前,向前,向前!
我們的隊伍向太陽,腳踏著祖國的大地……
哎呀,串台了。
騎士們在目力可及之處反複穿插。
郭雀兒抱著陌刀也撲上來。
小夥子明顯氣力有些不濟,卻毫不畏懼,緊緊追在歸義軍的身後。
殺!
殺!
殺!
唐軍最先陷入混亂的黨項兵也重新找到了方向。
他們本來已被歸義軍壓得節節後退,可是忽然之間歸義軍的軍心就亂了。
別誤會,陣前後退誘敵,這種高難度項目是萬萬不會讓黨項人表演的,他們能站住陣腳不崩潰就可以啦。
曹仁貴打錯了主意。
他以為歸義軍能夠迅速壓垮黨項羌然後側擊,可惜衡山都竟如此頑強,硬生生以劣勢兵力頂住歸義軍的猛擊。哪怕邊上的常捷軍後退誘敵,沒有得到撤退命令,這些黨項漢子們也是咬緊了後槽牙在死頂。
縱然無力反擊,至少沒有立刻崩潰。
而一旦側翼的歸義軍開始潰亂,尤其當唐騎開始突陣,還占著上風的慕容歸盈卻率先破了膽子。
唐騎從側向闖入,如鐵犁,將原本有序的歸義軍翻得七零八落。
與敵同死的勇氣已經蕩然無存,慕容歸盈竟在唐騎麵前棄軍而走。
於是,歸義軍無可避免地徹底亂了。
橫山都立刻反擊。
哪怕不如邊上的漢兒般井然有序,橫山都的黨項漢子們好歹也在各級將校的唿喝下重整了陣型,繼而舞起陌刀,盡情劈砍。
陌刀,古之斬馬劍也。
其實,陌刀不過是七八尺的一柄鋼刀,從來不是什麽無敵的武器。
真正無敵的,是大唐的武夫,是大唐的男兒。
……
對麵的歸義軍倒下一個補上一雙,完全是不顧生死。
你要說是平常,沙州漢子也未必就有這麽勇,這不是擺明沒活路了麽。
反正要死,殺一個夠本,弄死兩個賺一個,都跟爺爺一起下地獄去吧。
這幫夯貨不分好歹地來跟唐軍拚命,可就是苦了王可王隊頭。
王可大腦是一片空白,隻憑著本能,憑著平日訓練,不斷地將手中的長槊前刺。哪怕雙臂越發沉重,哪怕已有了脫力的跡象,也不敢絲毫停滯。
在這緊要關頭,生與死,真的就隻在一念之間。
身後已在大喊“輪換”,但是王可恍若未聞,仍在刺,刺,刺。
直到身邊擠上一個新麵孔,湊在王可耳邊大喊,他才反應過來可以撤了。
王可也不敢就走,而是緊咬鋼牙,繼續攢刺不停,同時吆喝身邊的隊友逐步有序撤退,將位置逐步空給新來的友軍。
待本隊全部撤離一線,王隊頭才猛地發力,借著刺倒當麵之敵閃身後撤,完全讓出了站位。順手還將地上的一個傷兵拖起,揪著後脖領子拉到最後。
王隊頭也是救人心切,隻顧著拉人快走,卻不料拽著這兵前領口子勒了咽喉,憋得直吐舌頭翻白眼,好懸沒給兄弟憋死。
全隊與敵軍完全脫離接觸,王可這才有功夫清點人手。
本隊滿編五十人,參戰五十人,這才開頭,就死了十一個,傷了八個。
眨眨眼的功夫,減員將近兩成。
邊上其他輪換下來的隊伍也在收攏人員清點損失,情況差相仿佛。
前線已由友軍接管,軍士們手忙腳亂地為傷兵包紮止血。不管活不活得下來,先搶救一下再說。觸目所及,有四肢中槍的,有胸腹淌血的,有腸穿肚爛的,有臉上流膿的,各有各的傷情,各有各的慘狀。
王可將大槍扔在地上,恨恨道:“虧了。”
是虧了。
丈八的步槊是唐軍標配,今天一交手,卻發現對麵歸義軍的大槍更狠,普遍竟比他們手裏的家當還長出一二尺來。
休小看這一二尺的差別,足足差了一個臂長啊,等於這邊大槍捅過去還紮不到人家,對麵的槍尖已頂在胸口了。
戰陣之上,這些許差距往往就是生與死的分別。
別看唐軍也都有重甲在身,但是大槍隻要紮正了,照樣腸穿肚爛。
也就是站在地上兩邊頂牛,方寸之間發力困難,再加上互相幹擾,想要紮正了破甲比較不易。不過,歸義軍這幫老少殺才全不白給,就仗著這一二尺的槍長,拚死了欺負唐軍的槍短,並且同樣擋拆配合嫻熟,紮得唐軍鮮血淌得一地。
常捷軍,這還是頭次在戰陣上吃了槍短的虧。
來不及感傷,執旗手搭涼棚看看後麵的將旗變換,高唿:“隊頭,快撤。”
聞令,王可咬著牙將步槊拾起,叫一聲:“撤!”
活著的隊員們將傷兵抬起就走,屍體卻隻能先扔在地上,待戰後再來收斂。
假如還有機會的話。
接敵前退在後麵的七、八、九、十、十一、十二這六個大隊,此時已丟了強弩,抱著陌刀上來肉搏,與十五隊等撤下來的隊伍錯身而過。
十五隊折損頗重,抬著傷兵快速後退。
郭雀兒當先領路,王隊正與軍法官等四人則在最後斷後掩護。
是的,唐軍的隊頭,講究的就是一個衝鋒要在前,斷後也得上。
剛頂上去的幾個大隊同樣已是死傷一片。
撤退的軍令下達,這幫兄弟是完全顧不得倒在地上的同袍,抬腿就跑,力圖與敵軍快速脫離接觸。
新來的六個大隊拚命掩護友軍後撤,奈何七八尺長的陌刀太短。軍士們撥擋對麵大槍的進攻還能有些作用,想要傷敵實在難為,也被歸義軍欺負得夠嗆。
他們隻能拚命揮刀幹擾對麵大槍的進擊,勉強招架,無力還擊。
曹家大公子曹元德親在中軍指揮。
他從弟弟的口裏聽了許多唐軍剽悍的傳說,又得知迴鶻才與唐軍做了一場,幹淨利落地丟了五千鐵人,是以方才站在陣前還對唐軍頗有畏懼。
未料一交手,隻撐了片刻,唐軍竟吃不住勁,撤了?
小夥子欣喜若狂,忙令軍隊追擊。
“殺!”難不成這就贏了?
向死而生?
浮屠保佑?
爺爺也是天選之子?
歸義軍端著兩丈多長的大槍開始追擊。
曹元德這一陣壓得唐軍後退,左邊慕容歸盈那一陣進展同樣順利。
慕容歸盈領著四千鐵人,麵前則是橫山都的黨項漢子。
要說咱衡山都的賣相當真不差,身高七尺的長人就不止一個,人人身長力大,體健如牛。不,都跟老狗熊也似。他們身負重甲,在擊破嗢末人的戰鬥中真是大放異彩啊。
可惜今天也碰了大釘子。
無他,手中陌刀太短呐!
陌刀太短啊!
盡管黨項漢子們舍生忘死,前赴後繼,怎奈何確實是技能相克,再加上這個戰技之嫻熟亦差些火候,勉強支撐而已,想要還手就是癡心妄想嘍。
常捷軍雖說損失大點,好歹還頂住不少時候,亦造成對麵歸義軍死傷不小。橫山都則是一交手便落在下風,十分被動。
但是這些黨項男兒真也硬氣,有股子狠勁兒。
嗯,就是一股子悍勇,狠戾。
哪怕死傷枕籍,隻要沒有得到軍令,這些漢子們便愣是咬牙死戰。
他們被擠壓,被推搡,被歸義軍迫得結節倒退,就是不見潰亂。甚至有殺紅了眼的,任由長槍穿腹而過也不認慫,任那長槊在體中拉扯,也要撲上去,將敵人與自己一起埋葬。
換一個時空,這些黨項漢子還有一個響當當的名頭,橫山步跋子。
誠然不虛!
遠見唐軍中央一陣後退,在後指揮的曹仁貴也有些意外。至少在他想象中,大唐王師不該這樣膿包。可恨視野受限,曹大帥隻能勉強分辨己方正自層層推進,卻無法看到戰場的全貌。
烏母主可汗不知何時來到了他的身邊,語氣破為激動地說:“唐軍,這是要敗了麽?”
語氣是真激動。
自從李承嗣突襲甘州以來,唐兒的威脅就似一朵烏雲,一座大山,蓋在頭頂,壓在心頭。有多少次午夜驚醒,夢中盡是被唐兒追殺的窘迫與恐懼。
但是,所有這些,他無人述說,也不敢外露絲毫。
唐軍摧枯拉朽般拿下涼州,幹淨俐落地報銷了他的五千鐵人,更讓烏母主對唐軍有著深深的忌憚。
片刻之前,眼見龍家大太子死得這個脆生,駭得烏母主大可汗幾欲遁走。
如此壓抑絕望之中突然看到唐軍在節節敗退,這讓幾次想要轉身逃跑的大可汗情何以堪呐。
幸虧沒走,否則,可不是要大勝擦肩而過了?
這一瞬間,烏母主大可汗感覺勝利已在向他招手。
但是,曹仁貴可沒有這麽樂觀。
因為他懂步兵。
與迴鶻可汗互望一眼,曹仁貴明明白白將自己心中的迷惘寫在臉上。
能不迷茫麽,唐兒居然先撤了?
那盔明甲亮,那雄姿勃發,還曆曆在目,唐兒竟是銀樣鑞槍頭?
玩了半輩子鷹的曹仁貴覺得很不可思議。
然而此時也容不下他猶豫。
必須要做些什麽。
但是,就此全軍壓上?
兩個各懷鬼胎的合作者,一時又都下不了這個決心。不約而同地二人目光轉迴前方,都打算看看情況再說。
曹仁貴心裏在想,若唐軍真敗了,歸義軍該如何保全自身。
烏母主心曰,若唐軍真是敗了,那也不在乎早這一時半刻。
歸義軍多死一些,他不心疼。
烏母主大可汗甚至眼角餘光找到了阿咄欲的身影,開始琢磨是否讓弟弟怎麽插歸義軍兩刀?可是這幾千人在此,也不好殺呀。
至於放這幾千歸義軍迴去?嘿嘿,絕無可能。
老匹夫薛霸帶著隊伍越撤越快,一雙眼睛卻在死死盯著中軍的將旗。
為指揮方便,唐軍搭起高台一座,雖有些顫顫巍巍,反正此時沒有垮塌。
立在將台上麵的五色牙旗、諸般令旗,正在高高飄揚,醒目非常。
不單是薛霸在看,邊上的老蔡將軍也盯著這裏。
三都麵前的是迴鶻鐵人,這跟歸義軍真不是一迴事。尤其此前不久才狠殺了一場,蔡將軍打起來不說閑庭信步吧,那也是遊刃有餘、得心應手。
可是,方才後方傳令,蔡海江也同薛霸一樣立刻帶隊後退。
蔡將軍邊跑邊在心裏默計腳步,約摸走了百步左右,忽然,令旗又變。
“止步!迴擊。”
三都的令旗立刻擺動,傳騎飛速在陣間穿梭。
二都薛霸的令旗也幾乎同時改變。
隊副郭雀兒眼尖,看到令旗變動,忙一腳刹車站住,高喊:“整隊,整隊。”
各陣軍士紛紛停下,傷員都被堆在一邊,迅速以隊為單位集結迴身。
跑在最後的各隊人馬動作稍慢,但是十五隊以及他們身側的一共六個大隊已在各自隊頭的帶領下,毅然決然地迴身殺去。
是的,唐軍今天又玩了一把誘敵深入。
王可與友軍錯身而過,正與追來的歸義軍迎麵相遇。
不過此刻的局麵卻與方才大不相同。
追擊途中,起先歸義軍還能勉強維持陣列,但是跑了一百多步,前後左右就不免有些散亂。別小看這百多步,身上扛著幾十斤鐵衣,懷裏抱著十斤的大槍,可不是無擔一身輕啊。
對,剛剛還拚殺了許久呢。
歸義軍再與唐軍相接,已是前後脫節,隊形不整。
二都的武夫們就抓住這個短暫的時機,挺著長槍猛紮,迅速形成局部優勢。
三都更是從容,將暈暈乎乎追上來的迴鶻崽子徹底殺了個懵登轉向。
在後待機的友軍也已增援上來,唐兒排著整齊的陣型,將不論是歸義軍還是迴鶻兵都壓得漸顯混亂。
隨行的騎兵也適時出動。
方才兩軍交接,這些伴隨而行的騎軍沒有機會發揮,撤退時則是他們走得更快,提前拉開了衝鋒的距離。此時,以戰騎在前,陷騎次之,遊騎在後,唐騎再不留任何餘力。
老牧民烏羅出自赤烈部。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隨著別都魯那輩牧人老的老,死的死,軍中崗位也在陸續星火傳遞。烏羅本已是一都之主,隻因此次西征,左龍虎軍與常捷軍混編重組,這才被安排進三都帶領騎兵。
其實是有點屈就了。
前麵交手是步軍拚命,他們騎軍沒有戲份,隻負責伴隨前進,聞令撤退。
此時迴身一擊至關重要,烏羅親領著五十戰騎在前開路,隻見他右臂高擎,左手前托,一杆大槍被他舉過頭頂,槊鋒向下,左刺右戳,率眾從歸義軍的當麵突入,斜插進去,片刻就將軍陣打穿。
陣前釣魚,唐軍故技爾。
不久前才耍了嗢末一把,可惜就是好用。
一線的士兵站在地上,隻能看到眼前的敵軍退卻。生死之間,哪有功夫分辨真偽?便是陣中的將領礙於阻隔,一般也搞不清楚狀況。
當然,這賤招也不是誰都能用。
盡管歸義軍從張義潮時期就號稱恢複漢統,也確實在許多方麵做出了表率,但是,他們畢竟陷蕃日久,不可避免地沾染了吐蕃的許多習慣。
比如,他們的大槍師承吐蕃,就比唐軍慣用的要長。
比如,前隊戰死後隊頂上的這股悍勇,也很有當年吐蕃人的風範。
但凡事有利就有弊。
比如,吐蕃軍隊從來玩不了唐軍這麽花的微操作,於是,陷蕃百年的歸義軍也沒有點開這項技能。甚至在他們的腦海裏,想沒想過都很難說。
同樣遭災的,還有跟在歸義軍身後瘋跑的一千迴鶻崽子。
歸義軍與唐軍大槍對戳的時候,他們是絕不上去幫忙。等到發現前麵節節勝利,這幫蠢貨就來勁了。眼見歸義軍開始追擊,這幫迴鶻英雄們也人人發足狂奔,想要衝上去也搶一口。
於是,正在乘勝追擊的迴鶻英雄們就被唐騎果斷開膛,腸子肚子流淌一地。
大唐鐵騎血染鐵衣,一往無前。
“殺!”
皇帝持刀強,一一上秦王。
問賊勇勇勇,擬欲向前湯。
大唐的武夫,往早數幾千年是前無來者,當代戰力天花板。
甚至在向後再看上千年中,大唐的武夫們也是一座曆史的巔峰,是後世那些不肖子孫們難以逾越、隻能仰望的巔峰。
大唐的武夫不但裝備華麗,不但戰技嫻熟,更重要的是他們胸中有一團火,有一腔血,有一股睥睨天下的豪邁。
他們,是華夏的脊梁。
此時,這脊梁還在,還沒有斷。
後世有雲,國恆以弱喪,而漢以強亡。
其實,大唐,又何嚐稍遜強漢?
用馬槊,用橫刀。
用華麗的明光鎧。
用高大壯碩的唐馬。
三百年來,大唐的武夫們教會這個世界一個道理:
大唐,就是這天下當之無愧的父親。
三百年來,大唐的武夫們並不曾真的滑落。
……
崩潰,總是這樣來得毫不經意。
隨著唐騎的短促突擊,歸義軍與迴鶻人的鐵人徹底陷入混亂。
王可已將脫力,但是聽到鼓角大作,他仍然咬著牙,帶領全隊僅存的軍士奮力反擊。
他的動作早已變形,但是對麵的歸義軍更加不堪。
片刻之前,歸義軍還在與他們奮死搏殺,甚至一度壓得他抬不起頭。
此刻,對麵的軍陣卻已完全喪失了組織,有掉頭逃跑的,有彷徨無措的。
可能還在疑惑,怎麽就敗了?
唐軍自覺地保持著陣型,仍以各大隊為單位有序壓迫。
王可與邊上兩個隊伍自然而然地結合在一起,近百鐵人相互掩護著,向前,向前,向前!
我們的隊伍向太陽,腳踏著祖國的大地……
哎呀,串台了。
騎士們在目力可及之處反複穿插。
郭雀兒抱著陌刀也撲上來。
小夥子明顯氣力有些不濟,卻毫不畏懼,緊緊追在歸義軍的身後。
殺!
殺!
殺!
唐軍最先陷入混亂的黨項兵也重新找到了方向。
他們本來已被歸義軍壓得節節後退,可是忽然之間歸義軍的軍心就亂了。
別誤會,陣前後退誘敵,這種高難度項目是萬萬不會讓黨項人表演的,他們能站住陣腳不崩潰就可以啦。
曹仁貴打錯了主意。
他以為歸義軍能夠迅速壓垮黨項羌然後側擊,可惜衡山都竟如此頑強,硬生生以劣勢兵力頂住歸義軍的猛擊。哪怕邊上的常捷軍後退誘敵,沒有得到撤退命令,這些黨項漢子們也是咬緊了後槽牙在死頂。
縱然無力反擊,至少沒有立刻崩潰。
而一旦側翼的歸義軍開始潰亂,尤其當唐騎開始突陣,還占著上風的慕容歸盈卻率先破了膽子。
唐騎從側向闖入,如鐵犁,將原本有序的歸義軍翻得七零八落。
與敵同死的勇氣已經蕩然無存,慕容歸盈竟在唐騎麵前棄軍而走。
於是,歸義軍無可避免地徹底亂了。
橫山都立刻反擊。
哪怕不如邊上的漢兒般井然有序,橫山都的黨項漢子們好歹也在各級將校的唿喝下重整了陣型,繼而舞起陌刀,盡情劈砍。
陌刀,古之斬馬劍也。
其實,陌刀不過是七八尺的一柄鋼刀,從來不是什麽無敵的武器。
真正無敵的,是大唐的武夫,是大唐的男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