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鬥軍。
天寶年間,朔方以西,大唐設有隴右、河西、安西、北庭四鎮,近二十萬雄兵,曾北製草原,西壓大食,向南,至天寶末,已全曲黃河九曲之地,再努一把力,就能殺進高原,將吐蕃犁庭掃穴了。
大鬥軍,正是甘、涼之間的一處重要軍城,作為支點,守護著河隴之地。
如今,這裏駐紮著另一支唐軍。
他們是從幽燕之地跋涉而來的大唐精銳,是新一代的漢家子弟。
迴鶻人一萬主力西去動靜可是不小,很難密不透風。
都是千年的老狐狸,誰給誰講聊齋?小屠子很快就偵知了迴鶻人的動向,並將情況報往了涼州。
鄭大總管聞訊,判定是西邊出了狀況,迴鶻人著急穩定後院去了。大總管與一幫老夥計商量,盡管計劃是明春發動,情況有變也不必刻舟求劍,既然迴鶻主力有部分不在,亦可出兵試探看看。
打仗嘛,講究的就是一個因時製宜。哪怕不成,也能熟悉道路、磨合隊伍。
畢竟,嗢末、六穀蕃眾歸附日短,需要多加考驗。
行營遂定計來一把投石問路。
骨幹就是常捷軍三都,匹配上忠武都二千騎、銀鞍都千騎並毅勇都五百騎,總計六千三百步騎,此為主力。
另有嗢末、六穀蕃各二千,並奚兵五百隨征。
匯合了駐紮在前麵的常捷軍一都,總兵力萬餘,浩浩蕩蕩沿焉支山北麓向刪丹王城挺進。
考慮到涼州新得不久,需要老屠子看家鎮壓宵小,同時,考慮到需要多給兒子機會曆練,此陣以小屠子為主將,老馬匪和郭屠子去為兒子保駕護航。
宋瑤部並橫山軍已經抵達涼州,正在休整。
涼州留守諸軍隻需做好準備,隨時接應前方。
收攏了甘、涼,唐軍獲得駿馬不少,武德充沛,二三百裏地旦夕可達。
作戰數月,甘州哪裏有水,哪裏有山,各條道路小屠子已完全了然於胸,再不是初來乍到的愣小子了。
唐軍前出五十裏,緣焉支山北麓下營。
次日晨,斥候來報,有迴鶻大軍靠近,至少二萬餘步騎,但肯定沒有四萬。
小屠子聞言十分歡喜,前陣子他人少,麵對迴鶻人的大隊隻有避開鋒芒,打得十分憋屈,不得伸展。這次總算爸爸點頭,讓他帶了過萬大軍來浪,迴鶻崽子又這般配合,那還不得狠殺一場?
哈哈。
八月末,河西的正午固然依舊酷烈,但清晨已是秋寒露重。
小屠子吃罷早餐,一麵聽取斥候稟報敵軍動向,一麵仔細整理甲械。
這是他跟隨爸爸多年養成的好習慣。
甲葉必須完好,每條皮帶都要檢查到位,弓矢得親自驗看,刀槊亦要打磨鋒利,不許半分馬虎。
辰時末,即後世早上九點左右,迴鶻兵已在西北二十裏左右集結妥當。
小屠子遂傳令,諸軍出戰。
唐軍依次出營。
常捷軍等經製之軍,都是訓練有素的精銳,有條不紊,整整齊齊。
奚兵因常年跟隨唐軍作戰,也算有模有樣。
但是,嗢末與六穀蕃部還是水平不行,這個畫風就比較難看。
好在這幫家夥此次主要承擔輔兵雜役的角色,今天上陣,小屠子也沒指望他們能有啥驚豔的表現。
能搖旗呐喊打個醬油,別添亂,追殺潰軍能幫把手,小屠子就知足嘍。
常捷軍的二都與三都是此戰中堅中的中堅,並列兩陣擺在中央,此五千餘步騎是為中軍。
忠武都並嗢末四千騎在右,是右軍。其中,忠武都的甲騎是小屠子最信任的武力擔當,也是今天突陣的騎兵主力,迴鶻人若敢給機會,他們就將果斷側擊,搗爛迴鶻人的左翼。
當然,若迴鶻人的中軍有隙可乘,他們也不介意幫他超度。
十三郎的銀鞍都以及六穀蕃並奚兵四千五百騎居左,為左軍。對這個十三叔嘛,實話實說,別亂來就行,小屠子並沒有對他寄予厚望。
什麽?六穀蕃?別逗,看看跟著打秋風吧。
毅勇都的五百騎依舊是散布周圍,偵察戰場,避免意外。
這是老馬匪王大寨主曾經帶過的英雄團隊,看這支老部隊散在四周,一如數十年前般認真可靠,大寨主微微頷首,表示滿意。
這是唐軍。
再來說說迴鶻英雄這一邊。
唐軍來犯,聽說不過萬餘,禦弟哥哥阿咄欲信心滿滿,盡起王城三萬精銳而來,準備給哥哥排憂解難,親自拿下這不知天高地厚的唐兒。
雙方各自都占領了小丘列陣,方便觀戰指揮。
經過觀察,阿咄欲分明發現對麵雖然人也不少,可是真正的唐軍其實有限,更有很多嗢末、蕃人湊數。
掐指一算,禦弟哥哥感覺迴鶻人的兵力優勢很大啊。
真不是阿咄欲無知者無畏。
李承嗣西征時,阿咄欲便曾經見識過唐軍的彪悍。但是盡管在李承嗣身上吃過虧,前陣子兩方小規模廝殺也沒占到便宜,但阿咄欲真心並不覺著迴鶻勇士就比唐軍遜色。
之前李承嗣打到刪丹,那是被人打了突襲吃虧。彼時,盡管場麵上難看了一些,但是阿咄欲多次出陣,亦不少斬獲。而且說破大天,當時還是迴鶻人勝了。
最近則是唐人狡詐。他們隻敢偷襲迴鶻部眾,鮮少與迴鶻人正麵對抗,幾次吃虧,也都是迴鶻人中了圈套吃悶虧。
今天,雙方是成列而戰,己方又有兵力優勢巨大,阿咄欲感覺沒理由不贏。
……
阿咄欲的自信,並非全無道理,小屠子立馬高坡,也得承認迴鶻人的陣營明顯比嗢末等部強了太多。
對麵的迴鶻騎士可不是衣衫襤褸的叫花子,哪怕他們不如唐軍這樣豪橫,至少視線以內的都是甲士。
小屠子手搭涼棚細細觀瞧,那形製依稀有環鎖甲,亦有劄甲乃至明光鎧。遙指對麵中軍一部,小屠子問道:“王叔,那是戰騎麽?”
戰騎,在唐軍一般就是指的就是具裝甲騎。
老馬匪定睛瞧了片刻,道:“呦,還真是。”
沒想到向來寡言的郭教練也來發言,道:“迴鶻雖以輕騎為主,然亦有突騎。之前與李承嗣交戰,想是輕騎吃虧不小,故有此安排。”
郭屠子的祖宗就是大唐邊將,被捉到草原開枝散葉。老郭生在草原,長在草原對迴鶻人是知之甚深,小屠子與老馬匪都很信服。
便見郭教練又微微搖頭,道:“李承嗣損兵不少,所失甲具隻怕都便宜了彼輩。不過,迴鶻人騎射慣了,嘿嘿,未必就用得好突騎。”老郭的馬鞭指指點點,“相傳吐蕃崩壞前,迴鶻與吐蕃相爭常落下風,多由此故。”
為了西進,行營上下也做了很多準備功課,對於吐蕃,迴鶻,焉耆等等,都沒少下功夫。老郭這樣陳說,小屠子、老馬匪也都微微點頭,表示同意。
十三郎史懷仙將軍這陣子神清氣爽,心情不錯。
經數月打磨,咱史大將軍整頓了幾批新人,終於重塑了銀鞍都的威名。
此前,小屠子在甘州四處擄掠,十三叔可沒少出力。要說這魏兵啊,還是能打的,尤其在有好處的時候。所以,在迴鶻人身上找到了自信的魏兵老油條們就比較積極,此次出征,銀鞍都也拚湊了二百戰騎、四百陷騎並四百遊騎跟來。
打出了信心的史將軍就來湊趣:“嘿嘿,突騎,並非換身皮便成地。”
小屠子看著看著又揉揉眼睛:“怎麽還有鐵甲步人?”而且,好像也是用的步槊?這情況還比較新鮮,之前主要見了迴鶻的騎兵,個人技藝其實不差,裝備也拿得出手,隻是被唐軍挖坑吃了些虧。
這步兵麽?還真沒見過。
這迴郭屠子也有點尷尬。
其實完全是他們孤陋寡聞了。作為大唐當年的第一打手,唐朝爸爸曾經手把手教了迴鶻人用步兵。在額爾齊斯河大戰,曾經就是一萬迴鶻鐵甲步人結槍陣,硬抗西突厥突兵衝鋒數輪,奠定勝局。
隻是後來迴鶻汗國崩潰,流落到山北那邊的迴鶻部落一盤散沙,一地雞毛,很不成器,這項技藝也就不會玩了。而郭屠子恰恰是在漠北草原那邊生活,所以對這些情況就不大了解。
兩軍相距仍有兩裏,都已披甲完畢。
多難曆練,尤其是最近獨當一麵,小屠子性情有了極大的改變。麵對數萬迴鶻大軍,小屠子也不緊張,以刀尖在地上簡單畫了雙方陣圖,指指點點道:“賊兵將戰騎居中,是欲中央突破,兩翼包抄,此乃迴鶻故技。
哼,還有鐵甲步人。
嘿嘿,爺爺便遂了他意。”說著,用刀尖劃了三條直線,竟是打算不玩花哨,直接全軍出擊,當麵擊破胡兒之意,全不將這數萬胡兒放在眼中。
說迴鶻人還行,那是跟嗢末、六穀蕃這等菜雞相比。
跟唐軍比?嘿嘿,還差得遠。
對常捷軍,老馬匪更是信心滿滿。
這絕非王義老將軍狂妄自大,而是在代北實踐檢驗過,在河西嗢末、蕃賊身上也都應驗了的。迴鶻人?又不是沒打過。在安邊時,他們就沒少抄掠迴鶻人的帳篷。對,兀部,赤列部,這不都是迴鶻遺種麽。
也就那樣。
看兩個老將都沒意見,小屠子便即下令,全軍向前壓迫。
“嗚——!”
“咚,咚,咚咚。”
伴隨令旗揮舞,傳騎四出,雄渾的鼓角聲開始在草原上空迴響。
旌旗獵獵,萬餘唐軍緩緩前行。
傳騎飛奔而去,將主帥的將令傳達到各都將領。
大唐勇士牆列而進,氣勢恢宏,真是鐵衣映寒輝。
好吧,其實也有不和諧之處。
別看了,就是說你嗢末與六穀蕃眾。
他們最近主要是發揮地頭蛇的功用,一來領路,二來誘敵,本來底子就差,唐軍也沒工夫操練他們。於是,今日陣戰,就屬這兩陣最為混亂。
排陣時,特意將他們排在兩邊,防的就是他們亂跑亂動。
咳,這走得栽栽歪歪,著實讓小屠子大皺眉頭。
還是欠練啊。
……
王可站在隊伍的最前排,不過他今天是站在了步兵的陣線裏。
這是怎麽迴事?
本來他是騎兵不假,但這次西征,郭教練搞搞新花樣,來了個全軍大輪崗。普通士兵也就罷了,軍官想升遷就必須在騎兵、步兵乃至輜重、工匠等各部門輪一圈。並且,輪轉期間是降一二級任職,待考核合格才能升遷。
王可積功已是副將,隻因為還想進步,就被輪到常捷軍二都做步兵。又因他沒幹過步兵,所以被下放到第十五大隊做隊頭,連自己一共管著五十個兵。
按軍律,隊頭要站在第一個,衝鋒要帶頭,後撤得墊後。
弟兄們跟我上!這並非後世的先進經驗,至少在唐軍,這是基本操作。
而且主將陣歿,從者皆死,本來也是唐軍的優良傳統。認真說起來,朱三哥的所謂跋隊斬,也並不是什麽新發明。
隻不過呢,安史之亂以後大唐亂得一批,很多規矩都不講了。
世風日下,風氣敗壞。
總之,王隊正就孤零零站在了常捷軍二都十五大隊的第一個。
在他身後,是扛著隊旗的旗手與左、右護旗手共計三人。
再其後,共計有五排四十五名隊員,成梯形排列,首排七人,每排多一人,至第五排為十一人。
站在最後的是負責執行戰場紀律的副隊頭,抱著陌刀背著弩,就看誰敢逃跑。
唐軍率先發動,禦弟哥哥阿咄欲感覺被烙鐵燒了腚,登時就竄了。
一兩年前唐軍突至刪丹城下,阿咄欲曾臨危受命率兵迎敵。彼時唐兒便是每陣必先出手,一副不將迴鶻兒郎放在眼裏的做派,他就感覺很受侮辱。
如今唐軍又是如此?
是可忍孰不可忍。
禦弟哥哥恨恨一揮手,也將大軍壓上。
做了上百年的唐協軍,迴鶻人對唐人也算知之甚深。不就是仗著馬好甲好特別有錢麽,可是迴鶻也今非昔比啦。
上次唐軍一路敗走,就是迴鶻人實力的體現。
那一戰,禦弟哥哥他們得了鐵甲數千,收獲可謂不小。
迴鶻本就廣蓄軍資,養了多年,這三萬大軍絕非兩年前渾渾噩噩被人欺負的模樣嘍。別的不講,就這五千鐵甲步人,阿咄欲自忖就不比唐兒遜色。
禦弟哥哥早想好了,三萬人堆上去,壓也壓死唐兒,讓你玩得花。
麵對唐軍,迴鶻人確實夠膽,同樣全軍壓上,兩翼的騎兵緩緩拉開陣仗。
這是就準備一波流幹了?
小屠子準確地把握了敵軍的意圖,手心亦不免有些發熱。過萬將士,生死可就是在他一念之間啊。
略略觀察了敵陣,左右兩路應該都是騎兵衝突,但是中路麽……
胡兒這是想玩步騎協同麽?
小屠子牙根咬了又咬,心曰,好,想玩,爺爺就陪你耍耍。
傳騎飛速馳下高坡,同時旗鼓變換。
“變陣,變陣,聽我口令!”王可王隊頭剛剛走了五十步停步整頓,便聽見副隊頭郭雀兒在後頭扯起嗓子吆喝變陣。
趁著整頓的空檔,王可隊頭連忙仔細辨明了旗號,左右確認了位置。
他們這個十五大隊,是重甲步槊手,即鐵甲長槍兵,或稱鐵甲步人。本來,他們是在陣中的第三排,前麵第一排是六個大隊的弩手兼陌刀手,第二排是六個大隊的弓箭手兼刀盾兵。
等到再次起行,唐軍的陣型就開始變化。
其中,第一排六個大隊的弩手兼陌刀手開始向裏靠攏,每三個大隊,以一前兩後組成一個三角形的組合,前後兩重。也就是前麵成了兩個三角形的軍陣,每陣一百五十人。都是身披重甲,持陌刀,負勁弩。
原在第二排的弓手亦如是。六個大隊形成兩個三角形的組合,每陣一百五十人。亦身披鐵甲,持長弓,負刀盾。
配合陣型調整,本來站在第三排的王可率部加速,跟在左側第十三、十四兩個大隊身後,趨前站到了前麵弩手的左側。
就在行進中,二都已經迅速完成了橫陣向縱隊的變陣。
天寶年間,朔方以西,大唐設有隴右、河西、安西、北庭四鎮,近二十萬雄兵,曾北製草原,西壓大食,向南,至天寶末,已全曲黃河九曲之地,再努一把力,就能殺進高原,將吐蕃犁庭掃穴了。
大鬥軍,正是甘、涼之間的一處重要軍城,作為支點,守護著河隴之地。
如今,這裏駐紮著另一支唐軍。
他們是從幽燕之地跋涉而來的大唐精銳,是新一代的漢家子弟。
迴鶻人一萬主力西去動靜可是不小,很難密不透風。
都是千年的老狐狸,誰給誰講聊齋?小屠子很快就偵知了迴鶻人的動向,並將情況報往了涼州。
鄭大總管聞訊,判定是西邊出了狀況,迴鶻人著急穩定後院去了。大總管與一幫老夥計商量,盡管計劃是明春發動,情況有變也不必刻舟求劍,既然迴鶻主力有部分不在,亦可出兵試探看看。
打仗嘛,講究的就是一個因時製宜。哪怕不成,也能熟悉道路、磨合隊伍。
畢竟,嗢末、六穀蕃眾歸附日短,需要多加考驗。
行營遂定計來一把投石問路。
骨幹就是常捷軍三都,匹配上忠武都二千騎、銀鞍都千騎並毅勇都五百騎,總計六千三百步騎,此為主力。
另有嗢末、六穀蕃各二千,並奚兵五百隨征。
匯合了駐紮在前麵的常捷軍一都,總兵力萬餘,浩浩蕩蕩沿焉支山北麓向刪丹王城挺進。
考慮到涼州新得不久,需要老屠子看家鎮壓宵小,同時,考慮到需要多給兒子機會曆練,此陣以小屠子為主將,老馬匪和郭屠子去為兒子保駕護航。
宋瑤部並橫山軍已經抵達涼州,正在休整。
涼州留守諸軍隻需做好準備,隨時接應前方。
收攏了甘、涼,唐軍獲得駿馬不少,武德充沛,二三百裏地旦夕可達。
作戰數月,甘州哪裏有水,哪裏有山,各條道路小屠子已完全了然於胸,再不是初來乍到的愣小子了。
唐軍前出五十裏,緣焉支山北麓下營。
次日晨,斥候來報,有迴鶻大軍靠近,至少二萬餘步騎,但肯定沒有四萬。
小屠子聞言十分歡喜,前陣子他人少,麵對迴鶻人的大隊隻有避開鋒芒,打得十分憋屈,不得伸展。這次總算爸爸點頭,讓他帶了過萬大軍來浪,迴鶻崽子又這般配合,那還不得狠殺一場?
哈哈。
八月末,河西的正午固然依舊酷烈,但清晨已是秋寒露重。
小屠子吃罷早餐,一麵聽取斥候稟報敵軍動向,一麵仔細整理甲械。
這是他跟隨爸爸多年養成的好習慣。
甲葉必須完好,每條皮帶都要檢查到位,弓矢得親自驗看,刀槊亦要打磨鋒利,不許半分馬虎。
辰時末,即後世早上九點左右,迴鶻兵已在西北二十裏左右集結妥當。
小屠子遂傳令,諸軍出戰。
唐軍依次出營。
常捷軍等經製之軍,都是訓練有素的精銳,有條不紊,整整齊齊。
奚兵因常年跟隨唐軍作戰,也算有模有樣。
但是,嗢末與六穀蕃部還是水平不行,這個畫風就比較難看。
好在這幫家夥此次主要承擔輔兵雜役的角色,今天上陣,小屠子也沒指望他們能有啥驚豔的表現。
能搖旗呐喊打個醬油,別添亂,追殺潰軍能幫把手,小屠子就知足嘍。
常捷軍的二都與三都是此戰中堅中的中堅,並列兩陣擺在中央,此五千餘步騎是為中軍。
忠武都並嗢末四千騎在右,是右軍。其中,忠武都的甲騎是小屠子最信任的武力擔當,也是今天突陣的騎兵主力,迴鶻人若敢給機會,他們就將果斷側擊,搗爛迴鶻人的左翼。
當然,若迴鶻人的中軍有隙可乘,他們也不介意幫他超度。
十三郎的銀鞍都以及六穀蕃並奚兵四千五百騎居左,為左軍。對這個十三叔嘛,實話實說,別亂來就行,小屠子並沒有對他寄予厚望。
什麽?六穀蕃?別逗,看看跟著打秋風吧。
毅勇都的五百騎依舊是散布周圍,偵察戰場,避免意外。
這是老馬匪王大寨主曾經帶過的英雄團隊,看這支老部隊散在四周,一如數十年前般認真可靠,大寨主微微頷首,表示滿意。
這是唐軍。
再來說說迴鶻英雄這一邊。
唐軍來犯,聽說不過萬餘,禦弟哥哥阿咄欲信心滿滿,盡起王城三萬精銳而來,準備給哥哥排憂解難,親自拿下這不知天高地厚的唐兒。
雙方各自都占領了小丘列陣,方便觀戰指揮。
經過觀察,阿咄欲分明發現對麵雖然人也不少,可是真正的唐軍其實有限,更有很多嗢末、蕃人湊數。
掐指一算,禦弟哥哥感覺迴鶻人的兵力優勢很大啊。
真不是阿咄欲無知者無畏。
李承嗣西征時,阿咄欲便曾經見識過唐軍的彪悍。但是盡管在李承嗣身上吃過虧,前陣子兩方小規模廝殺也沒占到便宜,但阿咄欲真心並不覺著迴鶻勇士就比唐軍遜色。
之前李承嗣打到刪丹,那是被人打了突襲吃虧。彼時,盡管場麵上難看了一些,但是阿咄欲多次出陣,亦不少斬獲。而且說破大天,當時還是迴鶻人勝了。
最近則是唐人狡詐。他們隻敢偷襲迴鶻部眾,鮮少與迴鶻人正麵對抗,幾次吃虧,也都是迴鶻人中了圈套吃悶虧。
今天,雙方是成列而戰,己方又有兵力優勢巨大,阿咄欲感覺沒理由不贏。
……
阿咄欲的自信,並非全無道理,小屠子立馬高坡,也得承認迴鶻人的陣營明顯比嗢末等部強了太多。
對麵的迴鶻騎士可不是衣衫襤褸的叫花子,哪怕他們不如唐軍這樣豪橫,至少視線以內的都是甲士。
小屠子手搭涼棚細細觀瞧,那形製依稀有環鎖甲,亦有劄甲乃至明光鎧。遙指對麵中軍一部,小屠子問道:“王叔,那是戰騎麽?”
戰騎,在唐軍一般就是指的就是具裝甲騎。
老馬匪定睛瞧了片刻,道:“呦,還真是。”
沒想到向來寡言的郭教練也來發言,道:“迴鶻雖以輕騎為主,然亦有突騎。之前與李承嗣交戰,想是輕騎吃虧不小,故有此安排。”
郭屠子的祖宗就是大唐邊將,被捉到草原開枝散葉。老郭生在草原,長在草原對迴鶻人是知之甚深,小屠子與老馬匪都很信服。
便見郭教練又微微搖頭,道:“李承嗣損兵不少,所失甲具隻怕都便宜了彼輩。不過,迴鶻人騎射慣了,嘿嘿,未必就用得好突騎。”老郭的馬鞭指指點點,“相傳吐蕃崩壞前,迴鶻與吐蕃相爭常落下風,多由此故。”
為了西進,行營上下也做了很多準備功課,對於吐蕃,迴鶻,焉耆等等,都沒少下功夫。老郭這樣陳說,小屠子、老馬匪也都微微點頭,表示同意。
十三郎史懷仙將軍這陣子神清氣爽,心情不錯。
經數月打磨,咱史大將軍整頓了幾批新人,終於重塑了銀鞍都的威名。
此前,小屠子在甘州四處擄掠,十三叔可沒少出力。要說這魏兵啊,還是能打的,尤其在有好處的時候。所以,在迴鶻人身上找到了自信的魏兵老油條們就比較積極,此次出征,銀鞍都也拚湊了二百戰騎、四百陷騎並四百遊騎跟來。
打出了信心的史將軍就來湊趣:“嘿嘿,突騎,並非換身皮便成地。”
小屠子看著看著又揉揉眼睛:“怎麽還有鐵甲步人?”而且,好像也是用的步槊?這情況還比較新鮮,之前主要見了迴鶻的騎兵,個人技藝其實不差,裝備也拿得出手,隻是被唐軍挖坑吃了些虧。
這步兵麽?還真沒見過。
這迴郭屠子也有點尷尬。
其實完全是他們孤陋寡聞了。作為大唐當年的第一打手,唐朝爸爸曾經手把手教了迴鶻人用步兵。在額爾齊斯河大戰,曾經就是一萬迴鶻鐵甲步人結槍陣,硬抗西突厥突兵衝鋒數輪,奠定勝局。
隻是後來迴鶻汗國崩潰,流落到山北那邊的迴鶻部落一盤散沙,一地雞毛,很不成器,這項技藝也就不會玩了。而郭屠子恰恰是在漠北草原那邊生活,所以對這些情況就不大了解。
兩軍相距仍有兩裏,都已披甲完畢。
多難曆練,尤其是最近獨當一麵,小屠子性情有了極大的改變。麵對數萬迴鶻大軍,小屠子也不緊張,以刀尖在地上簡單畫了雙方陣圖,指指點點道:“賊兵將戰騎居中,是欲中央突破,兩翼包抄,此乃迴鶻故技。
哼,還有鐵甲步人。
嘿嘿,爺爺便遂了他意。”說著,用刀尖劃了三條直線,竟是打算不玩花哨,直接全軍出擊,當麵擊破胡兒之意,全不將這數萬胡兒放在眼中。
說迴鶻人還行,那是跟嗢末、六穀蕃這等菜雞相比。
跟唐軍比?嘿嘿,還差得遠。
對常捷軍,老馬匪更是信心滿滿。
這絕非王義老將軍狂妄自大,而是在代北實踐檢驗過,在河西嗢末、蕃賊身上也都應驗了的。迴鶻人?又不是沒打過。在安邊時,他們就沒少抄掠迴鶻人的帳篷。對,兀部,赤列部,這不都是迴鶻遺種麽。
也就那樣。
看兩個老將都沒意見,小屠子便即下令,全軍向前壓迫。
“嗚——!”
“咚,咚,咚咚。”
伴隨令旗揮舞,傳騎四出,雄渾的鼓角聲開始在草原上空迴響。
旌旗獵獵,萬餘唐軍緩緩前行。
傳騎飛奔而去,將主帥的將令傳達到各都將領。
大唐勇士牆列而進,氣勢恢宏,真是鐵衣映寒輝。
好吧,其實也有不和諧之處。
別看了,就是說你嗢末與六穀蕃眾。
他們最近主要是發揮地頭蛇的功用,一來領路,二來誘敵,本來底子就差,唐軍也沒工夫操練他們。於是,今日陣戰,就屬這兩陣最為混亂。
排陣時,特意將他們排在兩邊,防的就是他們亂跑亂動。
咳,這走得栽栽歪歪,著實讓小屠子大皺眉頭。
還是欠練啊。
……
王可站在隊伍的最前排,不過他今天是站在了步兵的陣線裏。
這是怎麽迴事?
本來他是騎兵不假,但這次西征,郭教練搞搞新花樣,來了個全軍大輪崗。普通士兵也就罷了,軍官想升遷就必須在騎兵、步兵乃至輜重、工匠等各部門輪一圈。並且,輪轉期間是降一二級任職,待考核合格才能升遷。
王可積功已是副將,隻因為還想進步,就被輪到常捷軍二都做步兵。又因他沒幹過步兵,所以被下放到第十五大隊做隊頭,連自己一共管著五十個兵。
按軍律,隊頭要站在第一個,衝鋒要帶頭,後撤得墊後。
弟兄們跟我上!這並非後世的先進經驗,至少在唐軍,這是基本操作。
而且主將陣歿,從者皆死,本來也是唐軍的優良傳統。認真說起來,朱三哥的所謂跋隊斬,也並不是什麽新發明。
隻不過呢,安史之亂以後大唐亂得一批,很多規矩都不講了。
世風日下,風氣敗壞。
總之,王隊正就孤零零站在了常捷軍二都十五大隊的第一個。
在他身後,是扛著隊旗的旗手與左、右護旗手共計三人。
再其後,共計有五排四十五名隊員,成梯形排列,首排七人,每排多一人,至第五排為十一人。
站在最後的是負責執行戰場紀律的副隊頭,抱著陌刀背著弩,就看誰敢逃跑。
唐軍率先發動,禦弟哥哥阿咄欲感覺被烙鐵燒了腚,登時就竄了。
一兩年前唐軍突至刪丹城下,阿咄欲曾臨危受命率兵迎敵。彼時唐兒便是每陣必先出手,一副不將迴鶻兒郎放在眼裏的做派,他就感覺很受侮辱。
如今唐軍又是如此?
是可忍孰不可忍。
禦弟哥哥恨恨一揮手,也將大軍壓上。
做了上百年的唐協軍,迴鶻人對唐人也算知之甚深。不就是仗著馬好甲好特別有錢麽,可是迴鶻也今非昔比啦。
上次唐軍一路敗走,就是迴鶻人實力的體現。
那一戰,禦弟哥哥他們得了鐵甲數千,收獲可謂不小。
迴鶻本就廣蓄軍資,養了多年,這三萬大軍絕非兩年前渾渾噩噩被人欺負的模樣嘍。別的不講,就這五千鐵甲步人,阿咄欲自忖就不比唐兒遜色。
禦弟哥哥早想好了,三萬人堆上去,壓也壓死唐兒,讓你玩得花。
麵對唐軍,迴鶻人確實夠膽,同樣全軍壓上,兩翼的騎兵緩緩拉開陣仗。
這是就準備一波流幹了?
小屠子準確地把握了敵軍的意圖,手心亦不免有些發熱。過萬將士,生死可就是在他一念之間啊。
略略觀察了敵陣,左右兩路應該都是騎兵衝突,但是中路麽……
胡兒這是想玩步騎協同麽?
小屠子牙根咬了又咬,心曰,好,想玩,爺爺就陪你耍耍。
傳騎飛速馳下高坡,同時旗鼓變換。
“變陣,變陣,聽我口令!”王可王隊頭剛剛走了五十步停步整頓,便聽見副隊頭郭雀兒在後頭扯起嗓子吆喝變陣。
趁著整頓的空檔,王可隊頭連忙仔細辨明了旗號,左右確認了位置。
他們這個十五大隊,是重甲步槊手,即鐵甲長槍兵,或稱鐵甲步人。本來,他們是在陣中的第三排,前麵第一排是六個大隊的弩手兼陌刀手,第二排是六個大隊的弓箭手兼刀盾兵。
等到再次起行,唐軍的陣型就開始變化。
其中,第一排六個大隊的弩手兼陌刀手開始向裏靠攏,每三個大隊,以一前兩後組成一個三角形的組合,前後兩重。也就是前麵成了兩個三角形的軍陣,每陣一百五十人。都是身披重甲,持陌刀,負勁弩。
原在第二排的弓手亦如是。六個大隊形成兩個三角形的組合,每陣一百五十人。亦身披鐵甲,持長弓,負刀盾。
配合陣型調整,本來站在第三排的王可率部加速,跟在左側第十三、十四兩個大隊身後,趨前站到了前麵弩手的左側。
就在行進中,二都已經迅速完成了橫陣向縱隊的變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