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唐王在此,定要引吭高歌。
比如,陳湯的那篇千古奇文。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好吧,陳湯說這話,是在遠在夷播海也就是喀爾巴什湖附近的大宛國一帶,而涼州並不遠,但是,對於新生的大唐來說,其實也很貼切。
這是大唐真正地迴歸河西。
這是大唐迴歸河西第一槍。
當然,鄭大總管沒有這個文化修養,唱不出這些酸詞。可是大總管的鐵蹄堅強刀鋒狠,已讓嗢末的土酋們沉浸式體驗了一把什麽叫做人頭消消樂。
仿佛是刻在靈魂中的那種恭順被喚醒,麵對威風凜凜的隴右道行軍大總管,兩位大肉票率先拜曰:“大總管但請行令,莫敢不從。”
眾土酋亦紛紛顫聲曰:“爺爺,仆等莫敢不從。”
鄭大總管略略滿意地。撫掌曰:“善哉,善哉。
不過,某還要聽其言,觀其行。
出征在即,為免你等家眷為迴鶻、蕃賊所掠,爺爺行行好,放開涼州左近草場,且將部眾遷來安置。既已重歸王化,部民當登錄戶口,正好一體辦了。
待討平逆蕃,也好分配牧場,農田,財貨。”
眾頭人聞言,交頭接耳,一時無言。
雖然來前就知道要求編戶齊民,但隻要不是死到臨頭,大夥兒就不免心存僥幸,大多打著蒙混過關的主意。
又不是沒有糊弄過。
土酋們覺著,這次損失固然不小,倘若能從六穀蕃、迴鶻人身上迴一把血,保不齊還能因禍得福呢。
六穀蕃與迴鶻完了,這河西可不就隻剩他們嗢末橫著走麽?
可是,唐人這麽搞,還玩個屁?
部眾資財受製於人,這就是被人攥了命根子。等部中丁壯再跟著人家混一段日子,嚐到甜頭,誰還拿他們這些頭人蘸醬吃?
見眾人竟敢猶豫,一向體察上意的老馬匪將刀鞘往地一頓,跳出來大罵:“怎麽,還有二心不成?”
王義老將軍本色出演,手扶刀柄,惡狠狠道:“要爺爺親自幫你等遷移家眷麽?”說著將鋼刀拔出一半,將耀眼的光斑在幾人臉上晃過,又“嗆啷啷”收迴,驚得土酋虎軀又是一輪顫,兩腿猛抖,竟真有人尿了。
小屠子這個乖兒子亦挺身而出,學了王叔的造型,將刀鞘在地上“咚咚”猛搗,道:“大總管一片好心,怎麽?敬酒不吃吃罰酒麽?”
在涼州地麵,如今小屠子也算響當當一號人物。
北到休屠澤,西至焉支山,都飄揚著他的傳說。
威風抖得舒爽,戲精上體的小屠子用力表演,道:“哼,休動歪心。速速遣人遷來部眾,種地者授田,畜牧者分給草場。
編戶齊民,不容置疑。
你等也不要走了,五日後發兵。”
小屠子說罷一揮手,上來甲士許多,兩人夾一個,轉眼就將眾土酋恭恭敬敬請走歇息去了。
老老小小,爺們兒就沒打算跟這些土鱉客氣。
涼州百廢待興,處處缺人呐!
前麵捉得嗢末俘虜正在奮力修城,後麵還得讓其開渠、挖溝,要興修水利,要修理道路,要建房,要種田,要放牧,要立工坊,要……
總之,涼州,安頓十來萬人毫無壓力。
當然,鄭大總管可不會將十幾萬嗢末都堆在一處,那樣肯定是要出事的。讓這幫混蛋抱團在此,究竟涼州是誰的涼州?劉三哥早就做好了計劃,這幫家夥,一部遷往靈州,一部遷去甘州,還要李三再多弄些漢人過來。
換血。
想要長治久安,河西必須換血。
去年底到今年初,李老三在河南跟朱梁打了幾仗。梁軍野戰小搓,但是守著城寨相連,唐軍一時也無突破之法。於是遣元行欽率偏師渡過大河,去淄、青、鄆、兗攪風攪雨。
也不怎麽,就是抄當年朱三哥的作業。別管是兩條腿的三條腿的還是四條腿的,隻要是喘氣的,統統遷走。
不喘氣的也不要客氣,能搬走都搬走。
所以,如今李老三手上的人口很充裕。
哦,傳說梁將謝彥章被賀瑰殺了。
很神奇的一件事,前線主帥之一,被另一個主帥之一說殺就殺了。
內訌?搞不清楚,很混亂。
太遠太遠,管不了了。
總而言之,要多搞人口過來。
顯然,這些計較嗢末人就不必知道了。
真說起來,還是嗢末人矯情了,可能嗢末畢竟不是純種的草原漢子吧。
按照草原規矩,打敗了,生死就該勝利者抉擇,天理如此。嗢末這幫家夥可能自視過高,總想嚐試可否玩個例外,還想要掙紮一下。
可惜呐,鄭大總管並不打算對他們高看一眼。
……
嗢末人跪了,六穀蕃就有點傻眼。
怎麽情況?
不是要合兵夾擊唐人麽,怎麽嗢末人就先上了?
聽說唐人有大批牛羊即將過境,熱逋論還尋思去掏一把。沒想到等了幾日,唐人趴在新泉軍城就是不挪窩,然後卻等到嗢末人投降的噩耗。
這是噩耗中的噩耗啊。
亂了亂了。
全亂套了。
嗢末集兵涼州?
不用想,這是要當唐協軍,給大唐帶路啊。
準備拿他們六穀部開刀呀這是。
這沒什麽難想的。
草原人嘛,誰不知道誰呀。
賣友求個榮算啥?
何況認真說下來,六穀部與嗢末也未必是友。
雖然不在現場,但是結果顯而易見。若不是被殺慘了,就嗢末人那個德行,絕不可能就這麽降了。
可是你嗢末降了,現在六穀部兵力也不占優,怎麽打?
原本準備衝出來幹一票的老土酋就很迷茫。
很迷茫啊。
……
其實呀,這些英雄們就是吃了沒文化沒見識的虧,不知道世上無難事,隻要肯放棄的真理。
你看,嗢末人先前糾結,鄭大總管現在明明白白幫他安排了。
挺好嘛。
六穀蕃如此糾結,慈悲為懷的鄭大總管也不打算讓小夥伴們過於為難。
六月廿五日。
留下常捷軍三都、鄆兵和一千河西黨項騎士守涼州老巢,鄭大總管由一萬嗢末大軍在前開路,雄師浩浩蕩蕩向南,直奔洪源穀而來。
據說,六穀蕃人的大軍就堆在這裏頭!
什麽?你問大總管怎麽知道?
別問,就是知道。
嗢末諸酋豪也都被鄭大總管帶在身邊。
大軍依然交給兒子跟老馬匪他們折騰,老屠子就來鎮鎮場子看看戲。
閑來無事,鄭大總管就喜歡把李思忠幾個大頭頭叫來聊天解悶,至於一群小酋長麽,全都丟給小屠子他們看著使用。
怎麽?你以為大唐爺爺收這些小弟,是咱爺們兒拚死拚活沒命幹,給這些土酋打天下分好處嗎?
笑話。
做小弟,當然要有做小弟的覺悟。
什麽?
好處?
就這些賊膽包天的混蛋,鄭大總管沒剁了他們喂狗就很可以了。
嗢末人作前軍,率先進穀。
後麵跟著黨項狗腿子。
唐軍列陣於最後。
麵對來勢洶洶的唐軍,六穀部不敢出來浪戰,決心退守山穀。
問題是洪源穀的地形過於友好,幾乎都是緩坡河穀,還非常水草豐盛……
沒辦法,六穀蕃聚兵,這不也得找個好地方才能排得開啊。
三千嗢末打頭,二千橫山軍繼續,後麵才是五千唐軍主力。
其實是三個錯落的大陣。
嗢末是中軍,麵南,頂在最前頭。
橫山軍在右後側,麵南,占據了西麵半山坡。
唐軍在左後側,當然也是麵南,位置最靠後,占據著東麵的山坡。
一聲令下,雙方就在山穀裏展開廝殺。
吐蕃崩潰以後,要說河西諸部都很不成器。
比如,嗢末與六穀部說是相愛相殺許多年,其實就是菜雞互啄的典範。
都是亂糟糟的隊伍。
都是破銅爛鐵皮袍子。
兩邊軟綿綿的箭雨來來去去,在那互相砍了半天,除了地上躺倒許多倒黴蛋,竟能鬥個勢均力敵?
也對,若非如此,這兩家怎麽能在涼州掐了幾十年還沒分出個高低。
此戰的前敵指揮是小屠子,老馬匪們也隻是陪在身邊做個專家顧問。
小屠子一向都是豬突猛進的勇將,突然要他指揮步騎協同……
小夥子還很不適應。
站在山坡高處看了半天,小屠子搔搔頭道:“王叔,讓橫山都上去吧?”
爸爸讓他來,目的很明確,就是想讓他練練手。
大總管說了,畢竟是要接班的,隻做個猛將可不成。之前看老爺子指揮若定,好像都挺容易,可是真輪到自己動手,哪怕是麵對六穀蕃這種小妖怪,小屠子仍覺有些緊張。
陣戰,與鐵騎衝鋒可不一迴事。
為將與為帥指揮更不是一迴事。
領兵衝鋒,很多時候有股子血勇就行。至於手底的功夫麽,嘿嘿,隻要衝上去,弄不死敵人還弄不死自己嗎?
玩笑玩笑。
領兵衝鋒,隻需顧著眼前。說實話,一般情況根本啥也來不及想,就是拚的一個平日訓練與一腔血勇。
統兵指揮,則要顧慮全局。全軍生死都在自己一念之間,這心裏的壓力,其實大不相同的。
王義與鄭守義其實同年,也是五十多的人了。老馬匪的長子已在常捷軍站穩了腳,次子跟著小屠子跑腿,三子跟在身邊,四子在朔州看家業,五子則在李老三的講武堂學習。
嗯,這些年王大將軍確實是沒少生。
河西諸州,鄭大總管早有承諾,老兄弟們最少一家一個州,保證安排好。天大地大,不怕安排不下。
西征之戰,就是毅勇軍的交班之戰。
老馬匪嘿嘿一笑,道:“你是主帥。”竟是多一個字都不說。
再看邊上老鐵匠親舅舅,看圓臉屠子郭教練,一個個皆目視遠方,無人願意開口,小屠子隻好繼續耐心觀察片刻。
這麽一看吧,咳,嗢末人是真不行!
感覺這麽下去實在不是個事,又搔搔頭,小屠子終於下令讓橫山都頂上去。
涼州一戰,橫山軍的黨項老鄉體會了唐軍的彪悍,如今都為早早投靠感到自豪,感到驕傲。
嘿嘿,早跪晚跪,早晚要跪。
如果打不過,投降要趁早,這可是至理名言。
所以,爺爺跪得早,這不是恥辱,這是資曆,是光榮。
魏東城當初招募這批黨項兵時也很用心,別的不說,軍中六七尺高的長人比比皆是,許多都是跟鄭二有一拚的長人。
從前部裏窮,這般漢子都是光著腳板滿山跑。
如今做了唐軍,套上了鐵甲,踩上了皮靴,拿起大唐的陌刀長弓,這些衡山上下來黨項勇士搖身一變,這就是大唐的精銳了!
著幾十斤鐵甲,上山下板如履平地。
與這些天生的山裏人相比,便是常年操練的常捷軍戰士亦頗覺不如。
橫山都從右翼上去,直接就與頂過來的蕃人相遇。
黨項人用不慣丈八的大槍,七八尺的斬馬刀卻很順手。身披重甲,隻要微微低頭,對麵軟綿綿的弓箭便無可奈何。掄起大刀猛劈狠戳,蕃人們紛紛做了兩段,鮮血狂噴,肚腸流下滿山。
橫山漢子一出手,立刻壓得蕃人節節敗退。
……人馬俱披鎖子甲,其製甚精,周體皆遍,唯開兩眼,非勁弓利刃之所能傷也。軍令嚴肅,每戰,前隊皆死,後隊方進。其戰,必下馬列行而陣,死則遞收之,終不肯退……
吐蕃人的輝煌,終究是遠去了呀。
六穀蕃人,並非百年前的老祖宗。
打嗢末,橫山都就打出了風格,打出了信心。
狗仗人勢嘛,豈不威風更凜凜?何況還是穿了鐵項圈開了掛的。
麵對橫山都的強力一擊,蕃賊左陣迅速潰散,餘眾亦開始崩壞。
若在從前,此時此刻,小屠子就應該腳踩七彩祥雲,身披身披金甲戰衣,將那賊虜殺個七進七出,殺個稀裏嘩啦。可恨今天他身負重任不好走,隻好強忍著,把一雙小黑手來迴猛搓,涎水吞了又吞。
邊上小鄭看哥哥手癢又糾結,戳了草原兄弟一把,使個眼色。
如今,鄭家小哥幾個都是跟在小屠子身邊曆練,不能動手,鄭虎子哥同樣心癢難耐。都是老黑的種,都很迷戀那風馳電掣的感覺啊。
得了兄弟鼓勵,虎子哥湊上前道:“哥呀,我看蕃賊真是要亂,並非詐敗。”
小夥子一句話就擊破了小屠子的心防,衝老馬匪說一句:“王叔,交給你了。”小屠子著急忙慌套了甲,又戴上鐵盔放下兜鍪,上馬提槊去也。
忠武都的一千騎就在這山坡頂上整裝待發。
這是老丈杆子盧八哥一手帶起來的隊伍,如今做了小屠子的親信,注定還要繼續輝煌。
對麵,有一陣蕃兵端著長槍防著這裏。此時因其左軍潰亂,中軍不穩,這些蕃賊也明顯軍心蕩漾,一個個都在左顧右盼,隻等著有人帶頭逃跑。
千騎卷平岡呐。
唐騎居高臨下,如奔雷,如洪流。
小屠子一個衝突就將六穀蕃砸得金星亂冒,哪還曉得南北西東。
但見有那前後三騎,小鄭在左,虎子哥在右,小屠子居中。
三條大漢。
三條大槍。
後麵又是若幹甲騎追隨。
或使槊,或投槍,或用弓,亦有那滑頭的藏於人後。
鐵騎殺進殺出,轉眼已從蕃人陣中斜衝而過,隻留下四下奔潰的蕃兒。
一如當年。
幾個老夥計目光相接,都似看到了往昔的自己。
……
醉裏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
八百裏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
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
可憐,白發生……
比如,陳湯的那篇千古奇文。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好吧,陳湯說這話,是在遠在夷播海也就是喀爾巴什湖附近的大宛國一帶,而涼州並不遠,但是,對於新生的大唐來說,其實也很貼切。
這是大唐真正地迴歸河西。
這是大唐迴歸河西第一槍。
當然,鄭大總管沒有這個文化修養,唱不出這些酸詞。可是大總管的鐵蹄堅強刀鋒狠,已讓嗢末的土酋們沉浸式體驗了一把什麽叫做人頭消消樂。
仿佛是刻在靈魂中的那種恭順被喚醒,麵對威風凜凜的隴右道行軍大總管,兩位大肉票率先拜曰:“大總管但請行令,莫敢不從。”
眾土酋亦紛紛顫聲曰:“爺爺,仆等莫敢不從。”
鄭大總管略略滿意地。撫掌曰:“善哉,善哉。
不過,某還要聽其言,觀其行。
出征在即,為免你等家眷為迴鶻、蕃賊所掠,爺爺行行好,放開涼州左近草場,且將部眾遷來安置。既已重歸王化,部民當登錄戶口,正好一體辦了。
待討平逆蕃,也好分配牧場,農田,財貨。”
眾頭人聞言,交頭接耳,一時無言。
雖然來前就知道要求編戶齊民,但隻要不是死到臨頭,大夥兒就不免心存僥幸,大多打著蒙混過關的主意。
又不是沒有糊弄過。
土酋們覺著,這次損失固然不小,倘若能從六穀蕃、迴鶻人身上迴一把血,保不齊還能因禍得福呢。
六穀蕃與迴鶻完了,這河西可不就隻剩他們嗢末橫著走麽?
可是,唐人這麽搞,還玩個屁?
部眾資財受製於人,這就是被人攥了命根子。等部中丁壯再跟著人家混一段日子,嚐到甜頭,誰還拿他們這些頭人蘸醬吃?
見眾人竟敢猶豫,一向體察上意的老馬匪將刀鞘往地一頓,跳出來大罵:“怎麽,還有二心不成?”
王義老將軍本色出演,手扶刀柄,惡狠狠道:“要爺爺親自幫你等遷移家眷麽?”說著將鋼刀拔出一半,將耀眼的光斑在幾人臉上晃過,又“嗆啷啷”收迴,驚得土酋虎軀又是一輪顫,兩腿猛抖,竟真有人尿了。
小屠子這個乖兒子亦挺身而出,學了王叔的造型,將刀鞘在地上“咚咚”猛搗,道:“大總管一片好心,怎麽?敬酒不吃吃罰酒麽?”
在涼州地麵,如今小屠子也算響當當一號人物。
北到休屠澤,西至焉支山,都飄揚著他的傳說。
威風抖得舒爽,戲精上體的小屠子用力表演,道:“哼,休動歪心。速速遣人遷來部眾,種地者授田,畜牧者分給草場。
編戶齊民,不容置疑。
你等也不要走了,五日後發兵。”
小屠子說罷一揮手,上來甲士許多,兩人夾一個,轉眼就將眾土酋恭恭敬敬請走歇息去了。
老老小小,爺們兒就沒打算跟這些土鱉客氣。
涼州百廢待興,處處缺人呐!
前麵捉得嗢末俘虜正在奮力修城,後麵還得讓其開渠、挖溝,要興修水利,要修理道路,要建房,要種田,要放牧,要立工坊,要……
總之,涼州,安頓十來萬人毫無壓力。
當然,鄭大總管可不會將十幾萬嗢末都堆在一處,那樣肯定是要出事的。讓這幫混蛋抱團在此,究竟涼州是誰的涼州?劉三哥早就做好了計劃,這幫家夥,一部遷往靈州,一部遷去甘州,還要李三再多弄些漢人過來。
換血。
想要長治久安,河西必須換血。
去年底到今年初,李老三在河南跟朱梁打了幾仗。梁軍野戰小搓,但是守著城寨相連,唐軍一時也無突破之法。於是遣元行欽率偏師渡過大河,去淄、青、鄆、兗攪風攪雨。
也不怎麽,就是抄當年朱三哥的作業。別管是兩條腿的三條腿的還是四條腿的,隻要是喘氣的,統統遷走。
不喘氣的也不要客氣,能搬走都搬走。
所以,如今李老三手上的人口很充裕。
哦,傳說梁將謝彥章被賀瑰殺了。
很神奇的一件事,前線主帥之一,被另一個主帥之一說殺就殺了。
內訌?搞不清楚,很混亂。
太遠太遠,管不了了。
總而言之,要多搞人口過來。
顯然,這些計較嗢末人就不必知道了。
真說起來,還是嗢末人矯情了,可能嗢末畢竟不是純種的草原漢子吧。
按照草原規矩,打敗了,生死就該勝利者抉擇,天理如此。嗢末這幫家夥可能自視過高,總想嚐試可否玩個例外,還想要掙紮一下。
可惜呐,鄭大總管並不打算對他們高看一眼。
……
嗢末人跪了,六穀蕃就有點傻眼。
怎麽情況?
不是要合兵夾擊唐人麽,怎麽嗢末人就先上了?
聽說唐人有大批牛羊即將過境,熱逋論還尋思去掏一把。沒想到等了幾日,唐人趴在新泉軍城就是不挪窩,然後卻等到嗢末人投降的噩耗。
這是噩耗中的噩耗啊。
亂了亂了。
全亂套了。
嗢末集兵涼州?
不用想,這是要當唐協軍,給大唐帶路啊。
準備拿他們六穀部開刀呀這是。
這沒什麽難想的。
草原人嘛,誰不知道誰呀。
賣友求個榮算啥?
何況認真說下來,六穀部與嗢末也未必是友。
雖然不在現場,但是結果顯而易見。若不是被殺慘了,就嗢末人那個德行,絕不可能就這麽降了。
可是你嗢末降了,現在六穀部兵力也不占優,怎麽打?
原本準備衝出來幹一票的老土酋就很迷茫。
很迷茫啊。
……
其實呀,這些英雄們就是吃了沒文化沒見識的虧,不知道世上無難事,隻要肯放棄的真理。
你看,嗢末人先前糾結,鄭大總管現在明明白白幫他安排了。
挺好嘛。
六穀蕃如此糾結,慈悲為懷的鄭大總管也不打算讓小夥伴們過於為難。
六月廿五日。
留下常捷軍三都、鄆兵和一千河西黨項騎士守涼州老巢,鄭大總管由一萬嗢末大軍在前開路,雄師浩浩蕩蕩向南,直奔洪源穀而來。
據說,六穀蕃人的大軍就堆在這裏頭!
什麽?你問大總管怎麽知道?
別問,就是知道。
嗢末諸酋豪也都被鄭大總管帶在身邊。
大軍依然交給兒子跟老馬匪他們折騰,老屠子就來鎮鎮場子看看戲。
閑來無事,鄭大總管就喜歡把李思忠幾個大頭頭叫來聊天解悶,至於一群小酋長麽,全都丟給小屠子他們看著使用。
怎麽?你以為大唐爺爺收這些小弟,是咱爺們兒拚死拚活沒命幹,給這些土酋打天下分好處嗎?
笑話。
做小弟,當然要有做小弟的覺悟。
什麽?
好處?
就這些賊膽包天的混蛋,鄭大總管沒剁了他們喂狗就很可以了。
嗢末人作前軍,率先進穀。
後麵跟著黨項狗腿子。
唐軍列陣於最後。
麵對來勢洶洶的唐軍,六穀部不敢出來浪戰,決心退守山穀。
問題是洪源穀的地形過於友好,幾乎都是緩坡河穀,還非常水草豐盛……
沒辦法,六穀蕃聚兵,這不也得找個好地方才能排得開啊。
三千嗢末打頭,二千橫山軍繼續,後麵才是五千唐軍主力。
其實是三個錯落的大陣。
嗢末是中軍,麵南,頂在最前頭。
橫山軍在右後側,麵南,占據了西麵半山坡。
唐軍在左後側,當然也是麵南,位置最靠後,占據著東麵的山坡。
一聲令下,雙方就在山穀裏展開廝殺。
吐蕃崩潰以後,要說河西諸部都很不成器。
比如,嗢末與六穀部說是相愛相殺許多年,其實就是菜雞互啄的典範。
都是亂糟糟的隊伍。
都是破銅爛鐵皮袍子。
兩邊軟綿綿的箭雨來來去去,在那互相砍了半天,除了地上躺倒許多倒黴蛋,竟能鬥個勢均力敵?
也對,若非如此,這兩家怎麽能在涼州掐了幾十年還沒分出個高低。
此戰的前敵指揮是小屠子,老馬匪們也隻是陪在身邊做個專家顧問。
小屠子一向都是豬突猛進的勇將,突然要他指揮步騎協同……
小夥子還很不適應。
站在山坡高處看了半天,小屠子搔搔頭道:“王叔,讓橫山都上去吧?”
爸爸讓他來,目的很明確,就是想讓他練練手。
大總管說了,畢竟是要接班的,隻做個猛將可不成。之前看老爺子指揮若定,好像都挺容易,可是真輪到自己動手,哪怕是麵對六穀蕃這種小妖怪,小屠子仍覺有些緊張。
陣戰,與鐵騎衝鋒可不一迴事。
為將與為帥指揮更不是一迴事。
領兵衝鋒,很多時候有股子血勇就行。至於手底的功夫麽,嘿嘿,隻要衝上去,弄不死敵人還弄不死自己嗎?
玩笑玩笑。
領兵衝鋒,隻需顧著眼前。說實話,一般情況根本啥也來不及想,就是拚的一個平日訓練與一腔血勇。
統兵指揮,則要顧慮全局。全軍生死都在自己一念之間,這心裏的壓力,其實大不相同的。
王義與鄭守義其實同年,也是五十多的人了。老馬匪的長子已在常捷軍站穩了腳,次子跟著小屠子跑腿,三子跟在身邊,四子在朔州看家業,五子則在李老三的講武堂學習。
嗯,這些年王大將軍確實是沒少生。
河西諸州,鄭大總管早有承諾,老兄弟們最少一家一個州,保證安排好。天大地大,不怕安排不下。
西征之戰,就是毅勇軍的交班之戰。
老馬匪嘿嘿一笑,道:“你是主帥。”竟是多一個字都不說。
再看邊上老鐵匠親舅舅,看圓臉屠子郭教練,一個個皆目視遠方,無人願意開口,小屠子隻好繼續耐心觀察片刻。
這麽一看吧,咳,嗢末人是真不行!
感覺這麽下去實在不是個事,又搔搔頭,小屠子終於下令讓橫山都頂上去。
涼州一戰,橫山軍的黨項老鄉體會了唐軍的彪悍,如今都為早早投靠感到自豪,感到驕傲。
嘿嘿,早跪晚跪,早晚要跪。
如果打不過,投降要趁早,這可是至理名言。
所以,爺爺跪得早,這不是恥辱,這是資曆,是光榮。
魏東城當初招募這批黨項兵時也很用心,別的不說,軍中六七尺高的長人比比皆是,許多都是跟鄭二有一拚的長人。
從前部裏窮,這般漢子都是光著腳板滿山跑。
如今做了唐軍,套上了鐵甲,踩上了皮靴,拿起大唐的陌刀長弓,這些衡山上下來黨項勇士搖身一變,這就是大唐的精銳了!
著幾十斤鐵甲,上山下板如履平地。
與這些天生的山裏人相比,便是常年操練的常捷軍戰士亦頗覺不如。
橫山都從右翼上去,直接就與頂過來的蕃人相遇。
黨項人用不慣丈八的大槍,七八尺的斬馬刀卻很順手。身披重甲,隻要微微低頭,對麵軟綿綿的弓箭便無可奈何。掄起大刀猛劈狠戳,蕃人們紛紛做了兩段,鮮血狂噴,肚腸流下滿山。
橫山漢子一出手,立刻壓得蕃人節節敗退。
……人馬俱披鎖子甲,其製甚精,周體皆遍,唯開兩眼,非勁弓利刃之所能傷也。軍令嚴肅,每戰,前隊皆死,後隊方進。其戰,必下馬列行而陣,死則遞收之,終不肯退……
吐蕃人的輝煌,終究是遠去了呀。
六穀蕃人,並非百年前的老祖宗。
打嗢末,橫山都就打出了風格,打出了信心。
狗仗人勢嘛,豈不威風更凜凜?何況還是穿了鐵項圈開了掛的。
麵對橫山都的強力一擊,蕃賊左陣迅速潰散,餘眾亦開始崩壞。
若在從前,此時此刻,小屠子就應該腳踩七彩祥雲,身披身披金甲戰衣,將那賊虜殺個七進七出,殺個稀裏嘩啦。可恨今天他身負重任不好走,隻好強忍著,把一雙小黑手來迴猛搓,涎水吞了又吞。
邊上小鄭看哥哥手癢又糾結,戳了草原兄弟一把,使個眼色。
如今,鄭家小哥幾個都是跟在小屠子身邊曆練,不能動手,鄭虎子哥同樣心癢難耐。都是老黑的種,都很迷戀那風馳電掣的感覺啊。
得了兄弟鼓勵,虎子哥湊上前道:“哥呀,我看蕃賊真是要亂,並非詐敗。”
小夥子一句話就擊破了小屠子的心防,衝老馬匪說一句:“王叔,交給你了。”小屠子著急忙慌套了甲,又戴上鐵盔放下兜鍪,上馬提槊去也。
忠武都的一千騎就在這山坡頂上整裝待發。
這是老丈杆子盧八哥一手帶起來的隊伍,如今做了小屠子的親信,注定還要繼續輝煌。
對麵,有一陣蕃兵端著長槍防著這裏。此時因其左軍潰亂,中軍不穩,這些蕃賊也明顯軍心蕩漾,一個個都在左顧右盼,隻等著有人帶頭逃跑。
千騎卷平岡呐。
唐騎居高臨下,如奔雷,如洪流。
小屠子一個衝突就將六穀蕃砸得金星亂冒,哪還曉得南北西東。
但見有那前後三騎,小鄭在左,虎子哥在右,小屠子居中。
三條大漢。
三條大槍。
後麵又是若幹甲騎追隨。
或使槊,或投槍,或用弓,亦有那滑頭的藏於人後。
鐵騎殺進殺出,轉眼已從蕃人陣中斜衝而過,隻留下四下奔潰的蕃兒。
一如當年。
幾個老夥計目光相接,都似看到了往昔的自己。
……
醉裏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
八百裏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
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
可憐,白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