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這漫天要價、落地還錢的本領,那就撞到咱劉三哥手裏了。


    受迫於大唐軍威,這幫雜碎想來探投降,那劉老板還不給你把屎都攥出二兩油來?看咱劉三哥話說得十分勉強,李思忠悉伽生怕事情黃了,連忙扯起嗓門高唿:“全憑唐朝爺爺做主!”


    他這一喊,也引著其他幾個慌忙跟進,號唿不止。


    卻吵得鄭大總管心煩。


    又聽不懂他說什麽,還吵吵鬧鬧的。幾個土酋眼角餘光偏見老屠子皺眉,一個個立刻收了神通,不敢胡鬧,隻等著劉三這狗腿子把刀落下。


    缺胳膊斷腿,全看這位哥有沒有良心啦。


    劉三做足姿態,抖著一臉的肥膘,拿腔拿調地說道:“你等皆是漢兒?”


    眾酋忙把頭如搗蒜,道:“是是。”


    “即是漢人,當知漢法。編戶齊民,納賦出丁,可乎?”劉三將軍這迴想得明白,河西要坐穩,得有土有人。他一向反對無差別的屠殺,人都殺完了,還怎麽搞生產、做買賣,怎麽發大財呢。


    人,才是最寶貴的。


    嗢末既會放牧又會種地,這十幾萬人可都是寶貝啊。


    而河西這個地方就更沒話說了,天下富庶無出隴右者。休看現在有些荒敗,那是因為吐蕃禍害,中原又大亂。眼瞅著北方漸漸生產恢複,待拿下甘、涼,打通瓜、沙,整條商路就通了。


    如此寶地交在他劉三爺手裏,平地還不給你掘出幾桶金麽。


    至於說李老三會不會又來摘桃子?


    嘿嘿,劉三哥更是看得通透,根本不怕。


    李三郎是明白人呐,明白人呐。


    做什麽皇帝,當什麽天子,那是好事兒麽?那是害人害己。


    哪有做買賣賺錢來的實在呦。


    當然,做買賣得手裏有刀,免得有人來搶。


    在這方麵,李老三明白著呢。


    你看這廝不做那勞什子皇帝,可是手裏有多少刀?如今的大唐,最大的山頭就是他李老三。


    有錢,有人,有刀,愛他媽誰當皇帝誰當皇帝,還不是得乖乖聽話。


    嘿嘿,劉三哥也不是當年的劉三哥嘍。


    扯遠了,反正要站穩河西,那就得有人呀。


    全從中原移民不現實,至少不能全靠這個。


    對這些地頭蛇拉一幫打一幫,那就勢在必行。


    拉誰?當然打土豪分田地,拉小戶了。


    在這方麵,李老三在山北,在幽州,在整個大唐,早就把標準答案做好啦。


    當然,幾個土酋聽說,就很猶豫。


    畢竟做了多年猴子王,現在真要受唐朝爺爺拘束,哪怕來前做好了低頭做狗的思想準備,但是心裏依然是不舍的。


    低頭,投降,就是忍得一時辱,目的是家族不倒,將來還能再翻天。


    而劉三哥的要求,這就是要掘了他們的根啊!


    可是,此情此景,能說個不麽?敢說個不麽?


    劉三哥見狀也不慣這幾個毛病,學了老屠子的做派,把大腿一拍道:“怎麽,做人不做,欲為奴隸麽?”這話說的……


    納稅服役,還真是隻有良民才行。


    唐律,奴婢賤人,律比畜產。人都不算,哪有納稅服役的資格呢。


    眾土酋哪裏還敢落地還錢,如喪考妣,俯身曰:“但由大總管做主。”


    聽了劉三哥轉述,老屠子正準備笑納了嗢末人的好意,李思忠悉伽忽膝行兩步向前,道:“奴還有一事。”這老油條看劉三示意讓他稟報,忙竹筒倒豆子,說,“日前,穀中諸蕃來與我相約,共抗天兵。


    然我等已決意痛改前非,哪敢與唐朝爺爺作對。


    事關重大,奴不敢隱瞞,特來說與爺爺知曉。”


    鄭大總管聞說,心曰定是這嗢末與六穀蕃早有勾結,想要左右夾擊老子。隻不過嗢末敗得太快,如今就改換門庭,準備把蕃人賣了做了投名狀啊。


    哼哼。


    嗯。


    無妨。


    老屠子就不動聲色,仍讓劉三哥來談。


    對這等打打殺殺的事情劉老板興趣不高,就給老馬匪送個眼神請他出馬。


    老馬匪王義聽到這會兒,對這幾個嗢末老酋也算有些掌握。嘿嘿,劉老三對打打殺殺沒興趣,咱老馬匪有啊。遂作態道:“哦,果有此事?”


    邊上新鮮出爐的秦路老土酋看悉伽已經衝了,哪敢人後?背著手,撅著腚,兩條小粗腿一氣猛倒,肥球般將頭拱了三拱向前,將臉貼在地上,歪著脖子稟告。“果真果真。蕃賊遣人與我相約,東西兩路夾擊天兵。千真萬確啊。”


    老馬匪心想,得虧先破了嗢末。


    此刻是因為已經試出了嗢末的深淺,所以覺著心中有數,什麽姿勢都能有。若是之前就被人家東西夾擊,恐怕也不免慌亂。


    哪怕未必就敗,損失隻怕不會太小。


    打仗,其實有時候也是很玄幻的。


    西邊還有個迴鶻,在涼州若折損大了,很有妨害。


    “怎麽?可有妙計破敵?”看幾個土酋眼珠子亂轉,首次創業就坐了多年山寨的大寨主怎麽不知這幾個老小子的伎倆,王義老將軍也把大腿一拍,作態道,“哼,什麽六穀蕃來與你等相約,我看分明是你等與蕃賊勾結,欲行不軌。


    如今壞事,欲求自保。


    哼哼,當爺爺不知麽?


    還不速速招來。”先把狠話甩到這幫夯貨臉上,老馬匪又稍緩了語氣道,“亦無妨。懸崖勒馬,為時不晚。若獻策有功,仍不吝賞賜。”口氣再次轉厲,“但有虛言,嘿嘿,便休想迴去了……


    老馬匪這翻臉雲覆手雨,咳得幾個土酋被大寨主跪地猛抖,隻怕這廝一個手滑,就把他們剁了。


    心裏皆想,這是中原的王師麽?怎麽不大一樣啊。


    中原的王師。


    嗯,他們之前是沒見過。


    可能他們的祖宗也多少年沒見過。


    但是,當年唐朝還在時,他們的祖宗好歹是見過長安天子的使者嘛。


    雖然那會兒還沒有李思忠、秦路什麽事兒,但是一輩輩傳說……


    傳說裏,中原的朝廷都很好糊弄嘛。


    李思忠、秦路兩個雖沒去過中原,但是使者去過朱梁朝貢啊,迴來也說了許多中華風物。


    據使者說,甭管中原打成一團漿糊,對他們這些外藩都很客氣呀。上到天子,下到文武,很好說話呀。使者隻要說幾句漂亮話,送上一些山貨皮貨,便能換迴大把好處。


    跟來的梁朝使節他們可是親眼見過,都很和藹可親麽。


    哪裏是這樣喊打喊殺。


    眼前這都是怎麽情況?


    要人。


    要錢。


    要糧。


    還一言不合就要動刀。


    混不像個上邦人物,倒與他們這些山大王十分相類啊。


    不是說,這唐朝是李家宗室複辟麽?


    當年李唐,也並非如此吧。


    ……


    甭管怎麽表演,李思忠老酋幾個到底是沒能都迴去。


    自己跳進鍋的肥鴨,還能讓他飛了?


    對,看官沒有看錯,就是“沒能都迴去”,不是“都沒能迴去”。


    為方便各方聯絡,老馬匪王義拍板留下李思忠、秦路這兩個最肥的肉票。其他幾個小頭頭則放迴去,讓他們集結丁壯,準備南征六穀蕃。


    才不擔心這幫家夥不就範。


    不投降就不投降。


    小屠子數千騎還在草原遊蕩,再搞一陣子,跟投降的效果也就差不多了。


    不,應該說效果會更好。


    因為少了很多刺頭不是。


    嗢末願意等一等,老馬匪才無所謂。


    不過算算時間,今年西征甘州就有點勉強了。


    剛剛拿下涼州,總要花點時間消化,至少得弄死六穀蕃吧。否則大軍西出,卻被人戳了後腚眼子,情何以堪呐。


    行營遂決定不忘初心,穩紮穩打,把後路安排明白。


    露布飛捷已經上路,請重置河西節度使的公文一並在向東方狂奔。


    這次鄭大總管高風亮節,表示這個節度使自己不幹,推舉了兒子直接上。


    畢竟,鄭大總管此時還是振武軍節度使呢,身兼兩鎮節度使影響不好。


    嗬嗬,這是胡扯。


    如此安排,完全是為了跟李老三打擂台做準備。老鄭感覺,有這一戰打底,現在可以跟李老三談一談條件,聊一聊好處了。


    那就不能給這壞胚子占鄭某人便宜的機會。


    想當初到振武軍,那真是一窮二白。鄭某人帶著弟兄們辛苦耕耘多少年,如今像模像樣了,要爺爺移鎮,不給個說法怎麽成。


    不仗義嘛。


    而且,老弟兄們老啦,打完這仗就準備迴去。


    迴幽州,迴樞密院,去給子孫們保駕護航。


    臨行前,這不都得安排得明明白白?


    河西是真肥呀。


    都不說小屠子了,僅僅十三郎那夯貨就抄了大幾十萬頭畜牲迴來。


    六穀蕃十幾萬人,據說有不下三五百萬畜牲頭匹。


    嗢末亦不下此數,可能還要多些。


    西邊甘州的迴鶻,牛羊比涼州的這倆土壕隻多不少。


    尤其據說迴鶻這個王八蛋搶了商路幾十年,更是肥得流油。


    據說,據說啊,刪丹城裏財寶橫溢啊。


    要不然李承嗣那老狗怎麽這大癮頭呢。


    這才是涼、甘二州。


    拿下整個河西,隻畜牲一項怕不就得有幾千萬?


    想當初剛去山北,才搶了契丹兩個小部落,圈得牛羊三五十萬頭,鄭某人就樂嗬了一年。放到河西看看,算個蛋呀。


    真是貧窮限製了鄭某人的想象力。


    來前兄弟們眼瞎,還說這窮鄉僻壤有啥搞頭。多少人對李三郎頗有微詞,覺著他很不要臉,排擠老弟兄。


    如今想來,還真是誤會那廝了。


    李三郎,是好人呐。


    當然,這不耽誤鄭大總管跟他打擂台。


    河西肥是河西肥。


    振武軍是振武軍。


    一碼歸一碼,不能混亂。


    劉三說這都還是小頭,大頭在商路上。


    這個商路……


    李老三好像也是天天掛在嘴上,但是老屠子始終沒有個準確的概念。於是劉三哥就耐著性子給老兵們算了一筆賬。


    據說,還是據說啊。


    大唐天寶年間,商路最興旺之時,每年從大唐賣出去的絲綢至少有上千萬匹。


    什麽概念呢?


    算一匹絹一千錢,那會兒鬥米才五錢十錢,按一石糧一百文計,一千萬匹絹,能頂一萬萬石糧。


    一年,一萬萬石糧。


    按一個大頭兵一年花費五十石糧食,能養二百萬兵。


    按一人一年吃十二石糧,夠八百萬人吃一年還有剩。


    哪怕按現價,比如一石糧四百文,也能換二千五百萬石糧。


    仍按一個大頭兵一年花費五十石計,能養五十萬兵。


    按一人一年吃十二石糧,夠養二百萬人一整年。


    唉呀,錢太多,幾個老兵的中央處理器直接幹死機了。


    總之,打通商路,重新把絲綢買賣做起來,這才是大錢。


    怨不得宋瑤這老小子心心念念要弄死迴鶻崽子。


    怨不得李老三對這河西之地如此念念不忘……


    這幫混蛋阻斷商路,罪過狠……


    狠大呀!


    為了商路。


    為了正義。


    一幫老小武夫摩拳擦掌。


    鄭大總管定策,今年先弄六穀蕃,明年再幹甘州迴鶻。


    周邊蘭、會、瓜、沙,河西這一路都要統籌起來,爭取早日恢複舊日盛景。


    如此大利,還不玩命幹啊。


    六月十五日。


    嗢末諸頭人齊聚涼州城。


    保密?


    悄悄地進村,打槍地不要?


    格局小了。


    嗢末倒是提出一個妙策,由他們將六穀蕃勾引出來然後嘁哩喀喳。


    但是鄭大總管就表示不必。


    一共區區十幾萬蕃民,還弄什麽花俏?


    不就是幾條山穀麽,挨個推進去,殺就是了。


    可不是鄭大總管昏了頭。


    嗢末什麽水平已經打明白了,六穀蕃跟嗢末幾十年也沒分個高下,這手段也他就高不到哪裏去。老馬匪與嗢末人廣泛摸底,匯總的信息也證實了這一點。


    既然如此,何必玩這些花,讓蕃兒們心裏不痛快呢。


    打,就要打得蕃兒心服口服。


    打,就要打得蕃兒通體舒泰。


    那麽,還有什麽比得上硬剛車翻他效果好?


    但凡你弄點陰謀詭計,人家說不定就覺著心裏不服氣了不是。


    那費什麽勁。


    近萬嗢末大軍再次匯集於涼州城外,李、秦、魯、崔、陳等等大族小族的頭人也都乖乖過來。既然已經化敵為友,在外遊蕩的隊伍也就先迴來歇歇腳,至於還出不出門,就全看小夥伴們的表現。


    當然,已到手的人口和畜牲,那都是唐軍的財貨,萬萬沒有歸還的道理。


    一時間,涼州城下真是牛羊如雲,人嘶馬鳴,城防壓力陡然增大。


    嗢末各部頭人排隊進城,在行營裏跪伏一地,屁股都撅起老高,像一隻隻肥碩的土撥鼠,或者大耗子。


    當然,這次就沒背棘條了。


    “大論。”


    “德論。”


    “代國公。”


    “大總管。”


    “爺爺!”


    各種雜七雜八的稱唿此起彼伏,吵得老屠子頭疼。


    可是,能夠被這幫混蛋如此稱頌,要說心裏完全一點不歡喜……


    那就是哄鬼。


    哪怕從軍三十多年,哪怕做了許久的大帥,看到胡兒恭順,鄭守義依然能從心底裏湧出一種愉悅。


    是的,在鄭大總管眼裏,這些嗢末與胡兒何異?


    感覺氣氛到位,鄭大總管作態眉頭緊鎖,沉聲道:“去歲,你等與迴鶻崽子狼狽為奸。這番又狗膽包天,敢與爺爺作對。


    哼,本當犁庭掃穴,斬盡殺絕。”


    老屠子一開口,就唬得一眾土酋渾身發抖,肥碩的屁股一頓亂顫,恨不能有人就把不住襠底的括約肌。


    智勇雙全的大總管話鋒一轉,又道:“念在你多為天寶遺民,彼此有些淵源。畢竟是朝廷棄河西不顧,好歹有負於你,爺爺便給條出路你等。


    討滅六穀蕃,剿除迴鶻,爾等勿要盡心,將功贖罪。


    做得好,亦不失賞賜。


    牛羊,財貨,草場,耕地,子女,必不虧待。


    倘若憊懶,嘿,休怪爺爺無情。”


    李思忠、秦路在唐軍住得數日,更加深入且真切地感受了唐軍強大。


    甲兵精利?


    訓練有素?


    不不不,這些有是有,但不是最重要的。


    最要緊的是那種驕傲。


    是刻在骨髓裏,是滲進毛孔中的驕傲。


    隻要你身處其中,就不免為被唐人那種睥睨天下的驕傲所包圍,而每一個外人,都會不由自主地生出自慚形穢來。


    這些河西的漢子們,不管他們從前是否真將大唐當一迴事,是否真覺著身上的某種血緣當真高貴……


    不,在此之前,他們一定不將大唐當迴事,也不覺著自己有甚高貴之處。


    畢竟,天寶以後,大唐,蒙塵太久啦。


    他們既不曾感受到什麽大唐的榮光,更不曾從大唐得到任何益處。


    可是,當他們真真麵對這支唐軍,麵對這些唐人,他們才開始有所感悟。


    原來,這才是大唐?


    大唐,又迴來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刀尖上的大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老蜻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老蜻蜓並收藏刀尖上的大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