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張戰術圖,網友複原的唐軍縱隊進攻戰術圖。


    老張都操刀子拚了,親兵衛隊那還遲疑?也一個個果斷下馬結陣,護在張德身邊,陪著他挺槊玩命。


    咱張將軍的技藝是相當純熟,雖然老些,氣血有點不足,過了巔峰,但畢竟底子不差。就看這老漢張德高喊一聲“殺”,那大槍就戳倒了一敵。


    身邊衛士生怕老張歿了,忙將他團團護起,不再給他表演的機會。


    要麽就說這兵慫慫一個,將慫慫一窩呢。


    反過來說也通。


    兵勇勇一個,將勇勇一軍。


    五十多的張大帥敢不要命,渾水摸魚開始打滑頭仗的軍士們也似乎都重新找到了感覺,紅著眼開始狠殺。


    張德身邊這數百親兵是平盧軍精英中的精英,又是養精蓄銳的生力軍,此時投入戰團倒真的起到了關鍵作用,堪堪又將戰線穩住。


    但是,隻靠這幾百人將梁軍逆襲壓垮也是妄想。


    畢竟,對麵劉鄩也很努力。


    李樞密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對於右翼的戰況他是時刻關注。


    既然張德勉力支撐住了,他也就暫時放下這邊不想。


    真不是李老三黑心不顧張德的死活,實在是戰鬥打到這份上,已經是刺刀見紅要分生死了。


    此時此刻,拚得就是一口氣。


    就看誰更有韌性,就賭誰撐不住先垮掉。


    銀槍軍自始至終奮戰在第一線,半天下來終於漸露疲態。李樞密確認劉鄩的親兵已經全部投入戰鬥,也終於下令教練軍出擊。


    這個教練軍,雖然名字沒換,其實內容有些不同。


    從前,這教練軍是大李統一培訓新兵用的,對軍官的教育有是有,但不占主流。而李老三的這個教練軍則主要是與講武堂相配合,主要負擔為全軍培養基層軍官的重任。


    在教練軍,不但教授戰技,還有帶兵、治軍。這方麵,李老三的輔軍已有一套成熟經驗,如今隻是放在教練軍發揚光大而已。


    二十年來,李老三將能搜集到的各將門秘籍匯編起來,去偽存真,去粗取精,教授學員。他身邊這三千人,就是第一期即將畢業的精英,出去都是要做基層甚至中層軍官使用的。


    而這場戰鬥,就是他們的畢業典禮。


    三千將士號令統一,在各級軍將的帶領下通過陣間的通道,突入敵軍。


    全體將士發奮努力,端著步槊、陌刀,披著重甲,與梁軍殊死搏殺。


    同樣的刀刀見血,一般的槍槍入肉。


    友軍已拚了全力,鄭守義感覺自己也不能再這樣幹看著了。


    但對麵王彥章就這麽大大方方地防著自己,鄭大帥感覺硬衝上去意思不大呀。他朦朦朧朧看到,張德的戰騎不要命般衝進去也沒掀起太大的浪花。


    真不是鄭某人膽慫,實在是……


    梁軍,不是塞外的胡兒啊。


    可是戰鬥打到此時也容不得鄭守義再猶豫。


    進,壓垮了梁軍,就是一場大勝,全取河北指日可待。


    敗,被梁軍壓垮,吃下這場敗仗,盧龍能否保住都很難說。


    他們在塞內的精銳都在這裏,敗了,河北就門戶大開啦。屆時,不光是梁軍會乘勢北伐,成德也說不準要反手插他們一刀。


    居然又是一場決戰!


    奶奶地。


    本來就是吃下萬多梁軍的事,怎麽又成了一場生死決戰?


    而且,似乎眼前比柏鄉還要兇險。


    在柏鄉,好歹還有趙軍帶跑了一半梁軍精銳。雖然趙軍被打得哭爹喊娘,雖然半路加入的牛犇與王鎔被打的骨斷筋折,可是鄭守義陪在先遼王身邊,好歹是可進可退比較從容。


    現在呢?


    他鄭守義倒是能撤下來,但是,覆巢之下哪有完卵啊。


    鄭某人捶了成德那麽多次,王鎔那小白臉能不翻臉搞他一把麽?


    既能吃口肥肉,還能向朱梁納個投名狀。


    何樂而不為?


    要不要,爺爺走了算了,把李老三……


    不不不不不。


    覆巢之下沒有完卵,沒有完卵呐。


    鄭大帥牙根咬了又咬,終於是下定決心,高叫一聲:“下馬!”


    說罷,老黑率先落下地。


    好嘛,老黑也準備下馬地鬥了。


    將小屠子叫來,鄭守義向前一指,道:“在此等著,若爺爺撕開了空擋,你便往李老三那邊衝。隻要幫他擊潰了梁賊中軍便大功告成。


    但是,爺爺隻給你五百騎。”說著又指著兒子對二舅哥道,“你等跟住了他,若是這蠢貨有個閃失,我剁你八塊喂狗!”


    反正狠話先撂下,至於做不做得到……


    顧不上了。


    說罷,鄭守義將一領鎖甲罩在裏頭,再將明光鎧套在外頭。大幾十斤兩層鐵甲上身,中間還有牛皮襯裏,抖一抖肩膀,果真分量不輕。


    兩把銅錘別在腰間。


    丈八大槊擎在手裏。


    套上鐵盔,放下盾項。


    “破,破”


    手心啐兩口唾沫,鄭大帥高喊一聲:“殺!”


    他與對麵的梁騎距離也就二百來步,並不很遠。


    毅勇軍除去跟著小屠子的五百甲騎,尚有約摸五千人。


    將隊伍召迴。


    本就是按建製立定,此時也不必再費什麽勁。


    戰士們就在各自的長官帶領下從馬群中走出,五十人一陣,小陣套大陣,自然而然就組成了一個碩大的步兵陣。


    軍陣呈“丁”字狀。


    後麵是層層疊疊的橫陣。


    最前排則是五百悍卒組成的一個縱隊,準備作為突擊的矛尖。


    王彥章跟這老黑鬥智鬥勇好有一天,幾次想去策應中軍都被遼賊破壞,弄得他同樣十分憋悶。其實王某人也在盤算怎麽盡快解決了當麵之敵,好去給劉鄩幫忙。可惜遼賊難纏,始終不得其法。


    忽見對麵悉悉索索一陣忙亂,王鐵槍還納悶這是要幹什麽?卻見這些遼賊居然棄馬,要跟爺爺玩地鬥。


    呦嗬。


    遼賊不玩草原風,要幹啥?下馬地鬥?


    嘿嘿,漢家鐵騎,下馬地鬥這是看家的本領啊。


    遼賊搞這套,這不是魯班門前用大斧,關公麵前舞大刀麽。


    王鐵槍笑嗬嗬地也下令結陣地鬥。


    這就用魔法打敗魔法。


    梁軍突騎本身多為鴨腿子步兵出身,半路改作了騎兵,此時得令,那是重操舊業啊。雖然比遼賊動手慢了片刻,但是成陣亦非常迅速。


    老黑才跑一半,王鐵槍這邊就已經集結成陣了。


    鄭守義本以為如此一變陣,定能讓對麵的梁賊大吃一驚。若梁騎敢衝過來,就要他吃個大虧。若敵猶豫不動,爺爺就撲上去將之擠開。


    更重要的,這麽一糾纏,梁軍中軍的側翼就暴露了,定有可乘之機。


    屆時,傻兒子帶著二舅哥這麽一衝,劉鄩老兒死不死吧。


    戰場是環環相扣的,這邊哪怕亂一點,或者李老三那邊就能突破成功。


    妙計啊。


    卻不料梁軍也下馬了。


    隻一瞬間鄭老板就開始後悔,怎麽把梁騎的苦出身這茬給忘了。


    這事……


    看梁騎也迅速成陣,老黑感覺自己這把弄不好要玩瞎。


    悔得老屠子好懸腳下一個踉蹌。


    可是已經走了一半,不能再退迴去啊。


    對麵也有部分梁騎虎視眈眈,這一退,弄個不好豈非自亂陣腳?梁賊跟著一衝,更要死個徹底。


    有點作繭自縛的鄭老板心中叫苦也沒有辦法,隻好橫下一條心。


    狹路相逢勇者勝,那就拚了吧。


    跟隨李承嗣在關內道折騰的這兩年裏,鄭大帥可不白幹。除了橫搶發財,鄭某人也向李承嗣討教了不少用兵之法。


    嘿嘿,咱鄭大帥胸襟開闊,隻要好處,不要麵皮。


    李承嗣呢,一來享受給老黑做老師的快感,再來也是結個善緣。畢竟,想在西邊站得穩,振武軍的支持必不可少。


    這邊鄭守義是誠心求教認真學,那邊李承嗣有些心得體會都肯傾囊相授,於是,這陣戰破敵之術鄭老板也有些進益。


    麾下這支毅勇軍可是鄭老板吃飯的家夥,生命的倚靠,哪裏逃得脫老鄭的毒手,自然也得精益求精。此時結陣而行,有序前行,絕不混亂。


    居前的縱隊往細了看,也要分做前、中、後三陣。


    這個前陣還要分成左、中、右三列,其中列為突擊隊的本陣,左、右為駐隊,以屏護縱隊兩翼,保障本陣隻以正麵迎敵而不必分心左右。


    而中、後兩陣緊隨前陣而動,需要根據前陣戰況次第進補。


    七尺長的鄭大帥抱著一丈八尺的大槍,扛著鐵甲邁開腿疾走,一杆大旗就在突擊縱隊的後陣。


    怎麽?看官還想咱鄭大帥跑去前陣拚命?


    這是恨不能鄭二原地飛升麽?


    黑了心呐。


    對麵的王鐵槍看敵軍嚴整,心中讚歎遼賊確是一支勁旅。


    於是,另一場血腥搏殺開始了。


    都著了重甲,那沒用的弓箭幹脆帶都不帶。在距離五十步處,鄭大帥最後一次停步整頓了隊形,開始大步突進。


    不好意思,跑是跑不動的。


    王彥章亦不會立定等人來攻,同樣催動陣線啟動,與敵撞在一處。


    從軍二十餘年,盡管鄭大帥亦精習戰陣,但是如此戰場上抱著大槍打步戰也是頭一遭。哦,當年草原可不能算。


    作為主帥,肯定不能讓他直接上了一線,身前兩側都是鐵甲護衛。


    兩邊的槊鋒互相捅刺,在甲葉上激起火花四濺。


    一兵受創,慘唿“啊”地一聲倒地,瞬間就淹沒在人海槍林之中。仿佛浪裏的一朵小花轉眼消逝,天地間哪有這號人物。


    老屠子搞縱隊突擊,梁軍則是兩翼包抄。


    正麵,梁軍一隊甲士與毅勇軍死頂著換命,左右卻兜卷上來夾擊兩側。


    老屠子被人護在後陣撈不著接敵,看看兩翼有敵軍在包夾前陣側麵。覷得有人還背著弓,老屠子技癢難耐,幹脆將弓箭要來。


    試試軟硬,這是一把常用的九鬥騎弓,倒是好用。


    虎軀一震,鄭老板擠開護兵,跑到後陣的邊緣,瞧對麵有個軍將模樣的正在那裏大聲指揮,抬手瞄了就射。


    要說騎射咱鄭大帥一直天分不高,但是這個步射嘛就還可以。畢竟練了這麽些年,距離又近,那勁矢破風而去正中麵門。


    隻聽那將慘唿一聲,不見了人影。


    老黑一擊得手,信心大增,招唿身邊的草原兒子道:“速速,射他奶奶滴。就撿那衣甲華麗者射。”


    虎子哥跟著爸爸在後陣,正愁撈不著出手的機會,也是胸口不快。看阿爺一箭成功,早已經將弓在手。小夥子從小玩慣了騎射,來在軍中不喜大槊,常將弓矢在身,立刻依葫蘆畫瓢,覷得一梁軍放箭,直插咽喉。


    “中!”


    鄭守義親自領兵頂上去,後麵的小屠子心裏是壓力山大。


    這邊留有餘力,對麵梁軍也沒有全都下馬。


    小屠子咬著手指來迴權衡,倒是李家兄弟倆探頭探腦地來建言獻策道:“鄭哥兒,還不打麽?”一個個躍躍欲試的模樣。


    要說薩仁那這兩個兒子,在幽州城裏過了十幾年,日日苦讀詩書,其實很不對口。本是草原自由人,哪受得了高牆的拘束?從前那是沒機會,這跟著新爸爸大哥哥出來幾年,就算是徹底放開懷抱,迴歸了天性。


    小哥倆這眼神星星閃閃,真是激動,若非受製於軍法,早上去殺個痛快。


    小屠子這裏是五百戰騎,還有李韶威的千餘鐵騎軍。


    奚人原是走遊騎的路子,隻因跟隨唐軍日久,也成長起來一些用馬槍的選手。對麵梁騎與他們人數大體相當,小屠子不敢亂動,耐著性子咬著牙,靜靜等待,他要等到更好的時機。


    三叔、五叔都跟著爸爸上去了,能否一錘定音,全看小爺這一把。


    前麵鄭守義的幾千人井然有序地向前擠。


    對麵王彥章指揮著手下,有條不紊地與他周旋。


    眼看麾下勁旅打得慘烈,盡是以命換命地廝殺,不論是王鐵槍還是鄭守義,其實都在心裏淌血。


    毅勇軍,自成軍以來就沒有遭過這麽大的災。


    哪怕是柏鄉大戰也沒有。


    王彥章隻怕比鄭守義還要難過。


    自從柏鄉戰敗,他很是蹉跎了不少年歲。如今好不容易鹹魚翻身,重新掌握了這些精兵,還沒暖熱就蒙受損失不小……


    須知,如今的大梁可不是當初三哥的大梁啦。


    這把若是賠慘了,還有沒有下次機會,鬼才知道。


    在這河北之地,隻怕誰都沒想到會演變成這樣一場決戰吧。


    鄭守義目的本來就是吸引梁軍注意,給兒子創造機會。兩邊一時陷入僵局,老黑仔細目測了彼此之間的態勢,知道有那梁騎盯著兒子不好下手。


    對鄭老五道:“五郎,隨我一戰!”


    言罷,鄭二將大纛交給鄭老三在此指揮,自領了一些甲士將馬槍放倒,悄悄向右側運動,準備從邊上繞過去,看看能否抓住機會將不遠處的梁騎攪亂。


    小屠子眼尖,看到爸爸動作就知道這老屠子要做什麽。但是他更看到對麵梁軍陣中亦有不少甲士開始移動,感覺老屠子這迴要弄巧成拙。


    怎麽辦?


    電光火石之間,小屠子再不耽擱,高唿一聲“走”,便策馬前出,直奔那支梁騎而去。


    兩軍之間本就距離不遠,小屠子一動,那盯著他的梁騎也就迎來。


    卻不料小屠子這次玩了一把花。


    因他的線路正好是從前麵老黑步軍的右側不遠通過,那梁騎為了堵截小屠子,自然是迎麵而來。結果剛從步軍陣側要過,就被老屠子撞了個滿懷。


    此時雙方陣前交戰,鄭守義領了數隊下來,又臨時抽調了橫陣中的部分大隊,借著戰友的遮掩退至橫陣之後,然後向側翼運動。


    奔馳而來的梁騎因為距離有限,馬速還沒有起來,除了最先一批的部分從毅勇軍的槍尖前撞了過去,倒要大半正被老屠子劫了道。


    嘿嘿,可撞到爺爺手裏了!


    這股梁騎是為了應對小屠子而來,眼睛盯著遼騎,哪想到老屠子卻是奔著自己來的。騎兵沒有速度還被側擊,這就吃了大虧。原本轉來要牽製老屠子的梁軍因己方隊伍遮擋,反而無法上去,隻能眼睜睜看著自家騎兵遭了毒手。


    小屠子奸計得逞,遂以優勢突騎撞開前敵不與王彥章糾纏,而是狂奔直衝,徑往劉鄩的中軍而去。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刀尖上的大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老蜻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老蜻蜓並收藏刀尖上的大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