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封賞百官
我呂布要在三國插滿紅旗 作者:亭溪先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奉先莫要說笑,難道??”盧植驚訝道。
“沒錯,我偶然間得到傳國玉璽,想必是蒼天庇佑我大漢,讓天子與傳國玉璽同時現於人間!”
呂布說的正氣凜然,但是心中也有些發慌,畢竟這種漏洞百出的說辭騙騙那些無知百姓還行,但眼前的盧植畢竟是讀過聖賢書的人。
“哈哈,果然是蒼天庇佑大漢,這事竟然發展的如此奇妙又出人意料!”
“這…信了?”呂布一臉黑線,他高估了處於封建時代的人對神話的認知,就連昔年陳勝吳廣起義,也要在魚腹中塞入“陳勝王”的帛書讓大家吃到,還模仿狐狸發出“大楚興,陳勝王”的聲音,高祖劉邦則是編出“赤帝之子”、“斬白蛇起義”的故事,不就是為了強調自己所作所為乃是天命嗎?
盧植對呂布的說辭也深信不疑,甚至連其中的細節都沒有問。而在那登基的事情商量好之後,接下來就是對朝臣們的封賞了…….
如今天下諸侯林立,這群人早就視皇權如無物,此時想讓他們承認劉辯是正統,那就必須要給予他們好處或威望,尤其是劉協上位後給諸侯的封賞必須要承認,否則人家有兵有糧,為什麽還要承認你呢?
“如今各地諸侯四起,皇權威望已經低到一定的地步了,有很多郡縣長官是誰我們都不知道,貿然給他們加官晉爵的話,怕是會損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引起他們的不滿。”盧植滿臉糾結的說。
“那就不加官,隻進爵。如今各地諸侯無爵位的皆封侯爵,有爵位的皆加爵一等。如此已是天恩,如果給的再多的話,恐怕再指使各地諸侯也會以此來要挾,和我們要更多的好處。”呂布說道。
劉辯朝廷剛剛成立,自然要對各地掌兵之人表現的弱勢一些,而呂布則不這樣認為。
如今天下間最有實力的諸侯當屬自己,即使與董卓硬剛也絲毫不虛,有自己坐鎮中央,何必還要對那些“弱小”的諸侯處處忍讓?
並且更重要的一點,在不知道各縣長官是誰的情況下盲目加封,那勢必會出現動蕩,動蕩過後隻有一個結果,那就是強者更強。
呂布自然是不願意看到這些的,他認為對於徒有虛名的爵位可以隨意賞賜,而有實權的官位則是不能隨便任命。
“那…奉先覺得,縣侯應該怎麽封賞?”盧植問道。
呂布本想說賜國姓,封公爵,雖然是破例,但也不算有違祖訓。但轉念一想,此時縣爵中最有名的兩個人就是袁紹和孫堅,而這兩人都非善類,讓他們倆從法理上能擁有屬國自立,怕是會鬧出更大的亂子。
呂布略微思索片刻後迴答:“以我大漢國策,縣侯已經是一等爵位,不可再進一步。不如下令可以讓其子承襲爵位,也算格外開恩了。子幹兄意下如何?”
盧植這才看著呂布滿意的點了點頭,同意了他的說法。
呂布看著盧植異樣的眼神,這才想起來自己受封薊城,也是大漢縣侯之一。而自己從來沒有得到過薊侯帶來的丁點好處,以至於自己都忘了有這層身份。還好沒有說出第一個方案,要不然劉辯還沒登基,自己就成亂臣賊子了。
待到一切都順便好,盧植便挑選了一個良辰吉日,便讓劉辯手捧玉璽在晉陽登基。
劉辯在祭祀宗廟,焚香祭拜天地後,終於在晉陽城臨時的行宮內接受百官朝拜。
說是文武百官,但是卻寒酸的可憐,隻有並州內的官員前來朝拜新帝。
此時劉辯也頒布了事先準備好的任命詔書,詔書內的人大多不在場,甚至還有很多都在長安朝廷。這樣做的目的也是為了讓長安朝廷內的官員前來投奔。
而盧植因為威望和資曆被任命為三公之一的司空,本來眾人的意見是讓呂布出任太尉,太尉本就是掌管軍事的最高官員,為全國最高軍事長官,執掌天下軍政事務。
可呂布卻說自己資曆尚淺為由堅決不受,無奈幾人退而求其次,請呂布兼任光祿勳的職位。
光祿勳,位列九卿,主要負責皇宮的守衛,為皇宮的衛?安排輪值。並管理朝廷中除尚書郎、侍郎以外的各級郎官。
此外呂布的鎮北將軍也改封為左將軍,雖然兩者都是二品,但前、後、左、右四將軍為重號將軍,位次上卿。上卿不是官名,而是代表朝廷重臣,例如丞相就是上卿。
因為四征、四鎮將軍雖然位高權重,但不常設,之所以呂布之前被任命為鎮北將軍,是因為常在草原掐架,按規矩,迴朝就要上交將軍印,也就沒了這個職位。同理,可能攻打西域就是征西將軍,攻打南邊就是征南將軍…
而四方將軍則是常設職務,不會因為戰爭而有所變動,更不會交迴將軍印。
呂布也旅行了自己對大家承諾,全部給舉薦了官位。
荀攸為太常,為九卿之首,主管禮儀祭祀有關事宜,兼管文化教育、陵縣(帝王陵所在地區設置的縣)行政,也統轄博士和太學。
陳宮為廷尉,主管刑罰,監管詔獄,郡國之中如遇疑難案件,必需上報廷尉,請廷尉定奪。
賈詡為大鴻臚,掌管外交和民族事務,各諸侯國以及藩屬國的國君、使臣覲見,都需經過大鴻臚安排部署。
郭嘉過太仆,主管輿馬以及馬政,監管官府的畜牧業,朝廷養馬之地皆為太仆管轄。
以上四人以及呂布都位列九卿,呂布這樣做的目的也很明顯,幾人上位之後,朝廷護衛、教育、外交、刑法以及軍馬的管轄權全部落在了呂布手裏,而這些真正的實權部門的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
張遼為中領軍、高順為五官中郎將、趙雲為羽林中郎將、黃忠為虎賁中郎將中郎將、張頜為左中郎將、徐榮為右中郎將,以上雖然品級不高,但都是手握實權的將軍。
要知道東漢三品以上將軍不常設,就如同呂布之前等鎮北將軍一樣,隻有戰時才臨時受命,戰爭結束就收迴。有這等品級的軍職已經不低了。而且呂布知道以後戰事不斷,幾人還有很多升遷的機會。
五健將分別被授予為屯騎校尉、越騎校尉、步兵校尉、長水校尉、射聲校尉,這五個官職合稱為“野戰五校尉”,權柄也不小。
而徐晃則是因為進來才投奔,所以被授予振威中郎將,為雜號將軍。而典韋呂布幹脆就沒給他朝廷職位,而是留在自己身邊為先鋒官。
“沒錯,我偶然間得到傳國玉璽,想必是蒼天庇佑我大漢,讓天子與傳國玉璽同時現於人間!”
呂布說的正氣凜然,但是心中也有些發慌,畢竟這種漏洞百出的說辭騙騙那些無知百姓還行,但眼前的盧植畢竟是讀過聖賢書的人。
“哈哈,果然是蒼天庇佑大漢,這事竟然發展的如此奇妙又出人意料!”
“這…信了?”呂布一臉黑線,他高估了處於封建時代的人對神話的認知,就連昔年陳勝吳廣起義,也要在魚腹中塞入“陳勝王”的帛書讓大家吃到,還模仿狐狸發出“大楚興,陳勝王”的聲音,高祖劉邦則是編出“赤帝之子”、“斬白蛇起義”的故事,不就是為了強調自己所作所為乃是天命嗎?
盧植對呂布的說辭也深信不疑,甚至連其中的細節都沒有問。而在那登基的事情商量好之後,接下來就是對朝臣們的封賞了…….
如今天下諸侯林立,這群人早就視皇權如無物,此時想讓他們承認劉辯是正統,那就必須要給予他們好處或威望,尤其是劉協上位後給諸侯的封賞必須要承認,否則人家有兵有糧,為什麽還要承認你呢?
“如今各地諸侯四起,皇權威望已經低到一定的地步了,有很多郡縣長官是誰我們都不知道,貿然給他們加官晉爵的話,怕是會損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引起他們的不滿。”盧植滿臉糾結的說。
“那就不加官,隻進爵。如今各地諸侯無爵位的皆封侯爵,有爵位的皆加爵一等。如此已是天恩,如果給的再多的話,恐怕再指使各地諸侯也會以此來要挾,和我們要更多的好處。”呂布說道。
劉辯朝廷剛剛成立,自然要對各地掌兵之人表現的弱勢一些,而呂布則不這樣認為。
如今天下間最有實力的諸侯當屬自己,即使與董卓硬剛也絲毫不虛,有自己坐鎮中央,何必還要對那些“弱小”的諸侯處處忍讓?
並且更重要的一點,在不知道各縣長官是誰的情況下盲目加封,那勢必會出現動蕩,動蕩過後隻有一個結果,那就是強者更強。
呂布自然是不願意看到這些的,他認為對於徒有虛名的爵位可以隨意賞賜,而有實權的官位則是不能隨便任命。
“那…奉先覺得,縣侯應該怎麽封賞?”盧植問道。
呂布本想說賜國姓,封公爵,雖然是破例,但也不算有違祖訓。但轉念一想,此時縣爵中最有名的兩個人就是袁紹和孫堅,而這兩人都非善類,讓他們倆從法理上能擁有屬國自立,怕是會鬧出更大的亂子。
呂布略微思索片刻後迴答:“以我大漢國策,縣侯已經是一等爵位,不可再進一步。不如下令可以讓其子承襲爵位,也算格外開恩了。子幹兄意下如何?”
盧植這才看著呂布滿意的點了點頭,同意了他的說法。
呂布看著盧植異樣的眼神,這才想起來自己受封薊城,也是大漢縣侯之一。而自己從來沒有得到過薊侯帶來的丁點好處,以至於自己都忘了有這層身份。還好沒有說出第一個方案,要不然劉辯還沒登基,自己就成亂臣賊子了。
待到一切都順便好,盧植便挑選了一個良辰吉日,便讓劉辯手捧玉璽在晉陽登基。
劉辯在祭祀宗廟,焚香祭拜天地後,終於在晉陽城臨時的行宮內接受百官朝拜。
說是文武百官,但是卻寒酸的可憐,隻有並州內的官員前來朝拜新帝。
此時劉辯也頒布了事先準備好的任命詔書,詔書內的人大多不在場,甚至還有很多都在長安朝廷。這樣做的目的也是為了讓長安朝廷內的官員前來投奔。
而盧植因為威望和資曆被任命為三公之一的司空,本來眾人的意見是讓呂布出任太尉,太尉本就是掌管軍事的最高官員,為全國最高軍事長官,執掌天下軍政事務。
可呂布卻說自己資曆尚淺為由堅決不受,無奈幾人退而求其次,請呂布兼任光祿勳的職位。
光祿勳,位列九卿,主要負責皇宮的守衛,為皇宮的衛?安排輪值。並管理朝廷中除尚書郎、侍郎以外的各級郎官。
此外呂布的鎮北將軍也改封為左將軍,雖然兩者都是二品,但前、後、左、右四將軍為重號將軍,位次上卿。上卿不是官名,而是代表朝廷重臣,例如丞相就是上卿。
因為四征、四鎮將軍雖然位高權重,但不常設,之所以呂布之前被任命為鎮北將軍,是因為常在草原掐架,按規矩,迴朝就要上交將軍印,也就沒了這個職位。同理,可能攻打西域就是征西將軍,攻打南邊就是征南將軍…
而四方將軍則是常設職務,不會因為戰爭而有所變動,更不會交迴將軍印。
呂布也旅行了自己對大家承諾,全部給舉薦了官位。
荀攸為太常,為九卿之首,主管禮儀祭祀有關事宜,兼管文化教育、陵縣(帝王陵所在地區設置的縣)行政,也統轄博士和太學。
陳宮為廷尉,主管刑罰,監管詔獄,郡國之中如遇疑難案件,必需上報廷尉,請廷尉定奪。
賈詡為大鴻臚,掌管外交和民族事務,各諸侯國以及藩屬國的國君、使臣覲見,都需經過大鴻臚安排部署。
郭嘉過太仆,主管輿馬以及馬政,監管官府的畜牧業,朝廷養馬之地皆為太仆管轄。
以上四人以及呂布都位列九卿,呂布這樣做的目的也很明顯,幾人上位之後,朝廷護衛、教育、外交、刑法以及軍馬的管轄權全部落在了呂布手裏,而這些真正的實權部門的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
張遼為中領軍、高順為五官中郎將、趙雲為羽林中郎將、黃忠為虎賁中郎將中郎將、張頜為左中郎將、徐榮為右中郎將,以上雖然品級不高,但都是手握實權的將軍。
要知道東漢三品以上將軍不常設,就如同呂布之前等鎮北將軍一樣,隻有戰時才臨時受命,戰爭結束就收迴。有這等品級的軍職已經不低了。而且呂布知道以後戰事不斷,幾人還有很多升遷的機會。
五健將分別被授予為屯騎校尉、越騎校尉、步兵校尉、長水校尉、射聲校尉,這五個官職合稱為“野戰五校尉”,權柄也不小。
而徐晃則是因為進來才投奔,所以被授予振威中郎將,為雜號將軍。而典韋呂布幹脆就沒給他朝廷職位,而是留在自己身邊為先鋒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