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賈詡之謀
我呂布要在三國插滿紅旗 作者:亭溪先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正在呂布即將發怒時,忽然有人稟報,賈詡前來求見。
呂布一聽來的是賈詡,瞬間有了打算。雖然郭嘉謀略不在賈詡之下,但論不擇手段沒有底線,天下間還得數賈詡這個不怕折壽的家夥。
賈詡到來之後,發現呂布和郭嘉、盧植並排站著,瞬間眉頭微皺,然後拱手對幾人行了一禮,說道:“主公,可否借一步說話?”
呂布心生疑惑,心想:“誰不知道你老小子心狠腹黑,獻策還需要避諱別人嗎?”
不過呂布並沒有表現出來,而是騎馬與賈詡走出去一段距離,隨後賈詡說道:“主公怎麽把盧植帶來了?”
呂布說道:“有何不可嗎?盧植文武雙全,早在我還是主簿時就率軍東征西討,素有名望;而且還是當世大儒,四海之內無人不知。如今他的身體剛剛恢複一些,便上趕著要求隨我出征,我怎麽能放棄這個機會呢?”
賈詡搖搖頭,說道:“主公難道忘了劉辯也被於夫羅擄走了嗎!”
呂布瞬間愣在原地,心裏悔恨不已。盧植可不止一次見過劉辯,如果讓兩人相遇,劉辯定然會被盧植認出來。
而自己原本想等董卓身亡長安大亂後再讓劉辯繼位,如此一來自己謀劃已久的事情將前功盡棄。但盧植已經來了,自己也沒辦法再轟走他。
呂布拍了拍自己的額頭,懊惱的說:“怎麽把這麽重要的事情給忘了!”
賈詡也是搖搖頭,說道:“此時已無甚妙計,隻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之後兩人並肩迴到陣前,眼神掃過盧植時則略微有些尷尬。
盧植天下俊才,怎麽會察覺不到,於是略有不滿的說道:“奉先賢弟與文和未免有些小覷於我了!”
呂布聞言,與賈詡對視一眼,皆不知盧植為何意。
盧植繼續說道:“我知道賢弟此行去並州,就是與我那學生公孫瓚為敵。不過公孫瓚此時變了,他恃其才力,不恤百姓,記過忘善,睚眥必報,遼東諸郡有人名聲能超過他的,他必設法害之,這番做法與我教他的聖賢之道背道而馳,他不配再稱我為老師。”
幾人明白盧植的意思,呂布與公孫瓚的衝突他是站在呂布這邊的,原因也說的很明白。
不過如果公孫瓚牢記盧植的教誨,再與呂布起衝突他還會站在呂布這邊嗎?盧植沒有明說,幾人也沒有去猜,畢竟因為這種不會發生的事情而浪費精力,的確不是聰明人做的。
而呂布和賈詡聽到盧植這樣說,也並沒有反駁,畢竟也要給兩人說悄悄話找個借口,免得讓別人一直猜測。
郭嘉認真聽完盧植的話,忍不住“噗呲”一聲笑了出來,也因此換來呂布一個白眼。
呂布轉頭對盧植說道:“子幹兄品德高尚,是在下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盧植聽完後微笑的對呂布點了點頭,但轉身卻給了賈詡一個鄙夷的目光,賈詡也是一陣無語,心裏暗戳戳罵道:“你個老狗,自己猜錯了還老鄙視我……”
呂布急忙扯開話題,問道:“諸位,於夫羅以無數流民的性命來要挾我撤軍,諸位可有良策?”
呂布說完便把目光投向賈詡,期待著賈詡能用一些“下三濫”的手段來擺拍此事,郭嘉也用同樣的眼神看著賈詡。
反觀賈詡,眼觀鼻鼻觀心,坐在馬上一言不發。
此時如果呂布有讀心術,就能聽到賈詡暗暗吐槽道:“我這還什麽都沒說就讓你看重的‘大儒’鄙視了,我再說點什麽,他不一刀劈了我啊……”
呂布見無人應答,隻好歎了口氣,下令就地安營紮寨。
當夜,呂布秘密召見賈詡和郭嘉,郭嘉進門就說道:“這種事叫文和兄一個人就行了,幹嘛還拉著我啊!”
呂布陰沉著臉說:“這種事自然指望不上你,不過一會我有其他的事找你!”
此時呂布把目光移到賈詡身上,賈詡不等呂布發問,直接說道:“主公,這件事也容易解決,隻需要派人潛入關押流民之處,告訴他們我們何時進攻,讓他們製造混亂,與我們裏應外合拿下於夫羅就好了。”
“文和說的真簡單,他們被羈押著,時刻被人看管,怎麽可能有機會在裏麵製造混亂。再者說,他們能不能配合我們都兩說呢!”呂布一陣無語,心想這天下間數一數二的謀士出的計策也不過如此。
“主公,我的本意不就是讓他們當炮灰嗎?這群惡霸、汙吏,死了不也是應該的嗎?到時候您表現的悲憤一些,再給他們樹碑立傳,不一樣有人歌頌功德嗎?”
賈詡很會說話,這本來就是呂布的想法,賈詡卻直接說是自己的想法,省了因為話語太過直白而讓呂布感到尷尬。
呂布想了想,說道:“此計不太保險,畢竟劉辯還在於夫羅手裏,萬一他再有個好歹的,那後果不堪設想!”
“主公,此時劉辯以成雞肋,如果他沒死在亂軍之中而是被人認出來,那這個消息不日將傳遍天下,到時候以董卓為首的長安朝廷將變成鐵板一塊,我們即便取勝也將元氣大傷。而如果劉辯悄無聲息的死了,那也對我們是個不錯的結果。”
呂布聽完賈詡的話,瞬間也覺得賈詡說的有幾分道理。無論天子是誰,自己都能挾天子以令諸侯,隻不過劉協作天子的話,老在自己後方搗亂,這不是呂布想看到的。
想到此處,呂布把目光移到郭嘉身上,郭嘉瞬間感到一陣膽寒。
“說!”呂布故作嚴肅的對郭嘉說。
郭嘉則是將裝傻充愣的本事發揮到底,摸著腦袋問道:“說什麽?”
“少裝傻!說,為什麽盧植要求隨我們一起過來的時候你不提醒我他認識劉辯!”
“嘿嘿,我以為主公早就料到這個問題…”郭嘉本想打馬虎眼把這件事糊弄過去,但是眼前兩人都絕頂聰明,他實在是編不下去,於是坦率的說道:“主公,我認為讓劉辯今早登基更好!”
呂布一聽來的是賈詡,瞬間有了打算。雖然郭嘉謀略不在賈詡之下,但論不擇手段沒有底線,天下間還得數賈詡這個不怕折壽的家夥。
賈詡到來之後,發現呂布和郭嘉、盧植並排站著,瞬間眉頭微皺,然後拱手對幾人行了一禮,說道:“主公,可否借一步說話?”
呂布心生疑惑,心想:“誰不知道你老小子心狠腹黑,獻策還需要避諱別人嗎?”
不過呂布並沒有表現出來,而是騎馬與賈詡走出去一段距離,隨後賈詡說道:“主公怎麽把盧植帶來了?”
呂布說道:“有何不可嗎?盧植文武雙全,早在我還是主簿時就率軍東征西討,素有名望;而且還是當世大儒,四海之內無人不知。如今他的身體剛剛恢複一些,便上趕著要求隨我出征,我怎麽能放棄這個機會呢?”
賈詡搖搖頭,說道:“主公難道忘了劉辯也被於夫羅擄走了嗎!”
呂布瞬間愣在原地,心裏悔恨不已。盧植可不止一次見過劉辯,如果讓兩人相遇,劉辯定然會被盧植認出來。
而自己原本想等董卓身亡長安大亂後再讓劉辯繼位,如此一來自己謀劃已久的事情將前功盡棄。但盧植已經來了,自己也沒辦法再轟走他。
呂布拍了拍自己的額頭,懊惱的說:“怎麽把這麽重要的事情給忘了!”
賈詡也是搖搖頭,說道:“此時已無甚妙計,隻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之後兩人並肩迴到陣前,眼神掃過盧植時則略微有些尷尬。
盧植天下俊才,怎麽會察覺不到,於是略有不滿的說道:“奉先賢弟與文和未免有些小覷於我了!”
呂布聞言,與賈詡對視一眼,皆不知盧植為何意。
盧植繼續說道:“我知道賢弟此行去並州,就是與我那學生公孫瓚為敵。不過公孫瓚此時變了,他恃其才力,不恤百姓,記過忘善,睚眥必報,遼東諸郡有人名聲能超過他的,他必設法害之,這番做法與我教他的聖賢之道背道而馳,他不配再稱我為老師。”
幾人明白盧植的意思,呂布與公孫瓚的衝突他是站在呂布這邊的,原因也說的很明白。
不過如果公孫瓚牢記盧植的教誨,再與呂布起衝突他還會站在呂布這邊嗎?盧植沒有明說,幾人也沒有去猜,畢竟因為這種不會發生的事情而浪費精力,的確不是聰明人做的。
而呂布和賈詡聽到盧植這樣說,也並沒有反駁,畢竟也要給兩人說悄悄話找個借口,免得讓別人一直猜測。
郭嘉認真聽完盧植的話,忍不住“噗呲”一聲笑了出來,也因此換來呂布一個白眼。
呂布轉頭對盧植說道:“子幹兄品德高尚,是在下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盧植聽完後微笑的對呂布點了點頭,但轉身卻給了賈詡一個鄙夷的目光,賈詡也是一陣無語,心裏暗戳戳罵道:“你個老狗,自己猜錯了還老鄙視我……”
呂布急忙扯開話題,問道:“諸位,於夫羅以無數流民的性命來要挾我撤軍,諸位可有良策?”
呂布說完便把目光投向賈詡,期待著賈詡能用一些“下三濫”的手段來擺拍此事,郭嘉也用同樣的眼神看著賈詡。
反觀賈詡,眼觀鼻鼻觀心,坐在馬上一言不發。
此時如果呂布有讀心術,就能聽到賈詡暗暗吐槽道:“我這還什麽都沒說就讓你看重的‘大儒’鄙視了,我再說點什麽,他不一刀劈了我啊……”
呂布見無人應答,隻好歎了口氣,下令就地安營紮寨。
當夜,呂布秘密召見賈詡和郭嘉,郭嘉進門就說道:“這種事叫文和兄一個人就行了,幹嘛還拉著我啊!”
呂布陰沉著臉說:“這種事自然指望不上你,不過一會我有其他的事找你!”
此時呂布把目光移到賈詡身上,賈詡不等呂布發問,直接說道:“主公,這件事也容易解決,隻需要派人潛入關押流民之處,告訴他們我們何時進攻,讓他們製造混亂,與我們裏應外合拿下於夫羅就好了。”
“文和說的真簡單,他們被羈押著,時刻被人看管,怎麽可能有機會在裏麵製造混亂。再者說,他們能不能配合我們都兩說呢!”呂布一陣無語,心想這天下間數一數二的謀士出的計策也不過如此。
“主公,我的本意不就是讓他們當炮灰嗎?這群惡霸、汙吏,死了不也是應該的嗎?到時候您表現的悲憤一些,再給他們樹碑立傳,不一樣有人歌頌功德嗎?”
賈詡很會說話,這本來就是呂布的想法,賈詡卻直接說是自己的想法,省了因為話語太過直白而讓呂布感到尷尬。
呂布想了想,說道:“此計不太保險,畢竟劉辯還在於夫羅手裏,萬一他再有個好歹的,那後果不堪設想!”
“主公,此時劉辯以成雞肋,如果他沒死在亂軍之中而是被人認出來,那這個消息不日將傳遍天下,到時候以董卓為首的長安朝廷將變成鐵板一塊,我們即便取勝也將元氣大傷。而如果劉辯悄無聲息的死了,那也對我們是個不錯的結果。”
呂布聽完賈詡的話,瞬間也覺得賈詡說的有幾分道理。無論天子是誰,自己都能挾天子以令諸侯,隻不過劉協作天子的話,老在自己後方搗亂,這不是呂布想看到的。
想到此處,呂布把目光移到郭嘉身上,郭嘉瞬間感到一陣膽寒。
“說!”呂布故作嚴肅的對郭嘉說。
郭嘉則是將裝傻充愣的本事發揮到底,摸著腦袋問道:“說什麽?”
“少裝傻!說,為什麽盧植要求隨我們一起過來的時候你不提醒我他認識劉辯!”
“嘿嘿,我以為主公早就料到這個問題…”郭嘉本想打馬虎眼把這件事糊弄過去,但是眼前兩人都絕頂聰明,他實在是編不下去,於是坦率的說道:“主公,我認為讓劉辯今早登基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