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幽王從容赴死,眾人反應不一,近侍們有的唿天搶地有的跪地求饒,周軍一片混亂,但是在申戎聯軍的強大壓力下,沒過多久就開始放下武器放棄抵抗,眾人臉上有的麻木,有的悲傷,很快就全部被抓了起來。
申侯興奮到了極點,取得了如此大的成功,讓他的權謀與城府瞬間化為烏有,本來心如止水的臉上開始露出得意的笑容;阿蘇古本來不建議打仗,但是看到被中原打壓了數百年的戎族居然翻身打了大勝仗,而自己作為統帥享受了這不世之功,也是高興不已。
申戎聯軍的士兵大聲歡唿慶祝勝利,犬戎士兵開始放肆搶奪周軍的財物,申國士兵羨慕不已,向申侯望去,申侯自然懂得什麽意思,和阿蘇古說想分杯羹,阿蘇古心情極好便點了點頭,申國士兵不用命令高興的衝進搶掠的隊伍,整個驪山上到處都是縱情狂歡的聲音,而日出後的陽光灑滿了每個人的指尖,讓他們所搶的東西更加熠熠生輝。
周軍即使再麻木的士兵也不願看這屈辱的場景,紛紛低下了頭不敢再看。崔正也不忍心看這瘋狂的景象,他扭過頭去看伯陽甫,卻發現平時這個智慧過人又詼諧幽默的老者此時正坐在地上,雙眼無神又不閃不避的看著日出的方向,兩行清淚涔涔落下,在萬丈金光的映襯下,淚水好像一把尖刀,印刻了他溝壑縱橫的臉。在滿山都動如脫兔的混亂中,伯陽甫好似一座雕像,安靜的承受著心中無限的感傷。
不知過了多久,伯陽甫招唿崔正抬起公羊易向山下走去,沒有任何一名士兵阻攔他們,現在最重要的就是搶夠好處,伯陽甫他們沒有管畢明和那些舍生忘死的飛虎卒士兵的屍體,因為就連擁有普天之下,懷抱率土之濱的大周,也已經轟然倒塌,大周的臣民還沒來得及哭泣一聲,甚至絕大多數人還不知道這個消息就已經集體參加了周的葬禮。
周的掘墓人不是伯陽甫,他本來不該如此傷悲,但是他明白自己不是也不會成為周的守靈人,因為他的痛苦不會湮沒自己的理智——這個昏迷的青年還有那些如朝陽般正在冉冉升起的年輕人才是未來,如同黑夜終究會過去,光明終究會普照大地。
之後,申侯的外孫姬宜臼成功繼位為天子,也就是後世所稱的周平王,他繼位時隻有8歲,一切大權都掌握在申侯手裏,犬戎依然在鎬京肆虐,申侯明白請神容易送神難的道理,他趁著局勢還沒有完全把握不住時,開始施展計謀,首先建議犬戎繼續進攻周邊小國,以分散犬戎實力;其次就是以平王的名義請諸侯來救援,當然,諸侯願不願意來還是兩說,申國本來不是什麽大國,諸侯肯定也不願看著這個國家扶搖直上的走上強國之路,所以後續如何處理,申侯也沒有辦法,隻能硬著頭皮走一步看一步了。
另一邊,公羊易在伯陽甫家中養傷,他受傷本來就重,再加上伯陽甫和崔正漫不經心的將其運下山,著實是讓前禦醫用盡生平所學才將其救迴來。禦醫事後對伯陽甫的護理頗有微詞,伯陽甫不以為然的說:“如果這小娃子如此輕易的死掉,司徒大人也不會那麽看重他,我這是在替司徒大人驗貨而已。”
崔正無奈道:“看來太史公已經沒事了……”
公羊易休養了十天後醒來,又經過幾天力氣漸漸恢複,伯陽甫把他叫到院裏語重心長的說:“小娃子,你這次的表現不錯,應該天下聞名了。”
公羊易謙虛道:“太史公謬讚了,我武藝低微,上沒有拯救天子,下沒有保護戰友,還讓太史公和崔兄弟受傷,實在愧疚得很。”
伯陽甫道:“知道就好,你小子要是再厲害點,我老人家就不用吃那麽多苦嘍!”
公羊易已經逐漸熟悉伯陽甫的套路,現在的他聽到這番言論已經不像之前那麽驚訝了,但他還是恭敬的行禮道:“請太史公多指教!”
伯陽甫道:“你小子身手靈活,反應靈敏,力量也還可以,是個當兵的好胚子,如果好好練上十來年,或許能成為一流的猛將。可是現在天下大亂,哪有機會讓你學上十年的,現在讓你出山麵對頂尖武將,你肯定要吃虧。你之前學的太雜,經驗也不太豐富,什麽都會一點但是什麽也不精通,真到了性命相搏的時候你有什麽看家本領拿得出手?之前孛丁用雙劍你就用雙劍,那是事出突然,他為了克製我的長矛,而且手頭沒有最趁手的兵器才選的這個,否則以他的力氣,用巨錘和你搏鬥,隻需要十來下估計你的手臂就被振的不能動了。”
公羊易聽的冷汗直流,迴想當時確實是這樣。
伯陽甫接著說道:“更何況,你也打不過孛丁啊,那家夥當大酋長多少年,武藝早就生疏了很多,你小子天天舞刀弄槍的也不是人家對手啊。我問你,你會用戟麽?”
公羊易道:“會啊,就是平時用的不太多,我爹爹說這個東西經常是儀仗隊用的,華而不實,容易折斷不說,殺傷力也不如單獨的矛或者戈。”
伯陽甫讓他演示一下,公羊易從兵器架上取下一杆不足兩米,頂端成十字的銅戟,耍的密不透風,風風火火,崔正看後喝了聲彩。
伯陽甫白了崔正一眼,開始了客觀的評價:“速度還行,就是力道不足,這樣的殺傷力肯定不行,你太拘泥於兩件兵器的不同而忘了同時運用這件兵器的長處,,所以流暢有餘但是圓潤不足。”
說完之後,伯陽甫叫人抬出一杆兩米多長的戟,不同於其他銅兵器金燦燦的光,而是通體黝黑,同時頂端兩道月牙形的彎刃,形成了一個“井”字,與一般十字型的戟大不相同,同時戟杆上用朱砂描繪了一隻飛騰的鳳凰,顯得飄逸灑脫。
公羊易詫異的問道:“這真的是戟麽?”
伯陽甫執戟在手,說道:“廢話少說,接招”說著便直刺過來。
公羊易不敢怠慢,用力往伯陽甫戟杆上一砸,雖然讓他的戟略微偏移,可是自己的戟卻也往自己身上彈迴,公羊易趕忙撤戟往後大跳一下,才避免了這次上下夾擊。伯陽甫一言不發,將地下的戟挑起來,公羊易在半空中一把抄起,伯陽甫又是一個橫削,公羊易這次更加小心,才免得兵器脫手,之後伯陽甫連攻了十幾招,找找往公羊易的要害而去,公羊易本來以為隻是試招,會點到即止,沒想到伯陽甫居然真打,還仿佛是麵對仇人一般兇狠毒辣,公羊易越鬥越怕,但是隻能打起精神接招。
堪堪百招打過,公羊易好不容易找到一個反擊的機會,一個直刺向伯陽甫刺去,沒想到伯陽甫針鋒相對,也有戟尖向他刺去,公羊易和崔正都怪叫一聲,隻見銅戟既然被伯陽甫的黑戟給“刺破”了,從戟尖處爛到了戟杆。
伯陽甫道:“會了麽?”
公羊易問道:“太史公武藝果然高超,隻是這戟怎麽如此堅韌?”
伯陽甫道:“老夫做太史令那麽久,平時觀觀天象,研究研究天外隕石很正常吧?這戟的尖端就是由天外隕石所做,由於太過堅硬,打磨的時候可是壞了我們不少工具。而我們周的田地政策就是井田製,所以我將這個外形做成井字,也是希望它的使用者是天下的守護神啊,可惜老夫年齡大了。”
公羊易隱隱覺得這是在說自己,感動的無以複加,現在就想摸摸這戟,可是被伯陽甫一把推開:“先學會我這戟法再說,這是老夫在井中觀察月亮形狀,並根據其中倒影的圓缺變化所創,就叫井月戟法。”
公羊易潛心學了兩天,已進步了很多,而崔正本身就不是什麽練武的料,所以這段時間和伯陽甫學了些占卜的知識,也已經有很大的提高。
突然有一天,伯陽甫的家丁傳來消息說畢國已在三天前被攻破,國君畢薑身死殉國,軍隊也傷亡殆盡,隻有少部分人逃出來,幸虧晉、鄭、魯、陳等十餘個諸侯國趕來勤王,犬戎聚集軍隊到鎬京準備決戰,才讓那些逃出的人幸免於難。
公羊易著急萬分,趕忙向伯陽甫辭行,他自認為並沒有掌握好戟法,也就沒想著伯陽甫會把戟贈與他,可是臨行時,伯陽甫對他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你小子戟法還差得遠,但是沒個神兵利器的很可能要吃虧,你帶上它走吧,記住要勤加練習才能發揮威力。”
公羊易向伯陽甫跪倒,雙手過頭的鄭重接過,細細打量一番,突然發現在戟杆的末端畫上了一隻猛虎,這個是畢國的圖騰,公羊易感激無比,向伯陽甫有請教這黑戟的名字。
“飛虎戟!鳳飛九天,虎嘯山林,飛虎卒沒了,飛虎還在!”伯陽甫慷慨激昂的說道。
伯陽甫之前偷偷拿了孛丁的佩劍,這也是一把寶劍,此時也一同贈給了公羊易,同時怕他意氣用事,讓崔正也和他走。
公羊易再三拜別伯陽甫,感謝這位經天緯地的奇才對他的教誨和恩德。伯陽甫一改往日的詼諧,擺出一副長者的樣子與二人道別,因為他明白這兩個年輕人將會開創屬於自己的時代,而自己年齡太大無法再和他們出山,甚至,也可能不再能夠看見他倆成功的一天,無疑是一件傷心事。
但是他卻又傷心不起來,因為送別的時刻朝霞陣陣,紅透了整個天際,兩個年輕人策馬奔騰,踏響了一方遠山。
申侯興奮到了極點,取得了如此大的成功,讓他的權謀與城府瞬間化為烏有,本來心如止水的臉上開始露出得意的笑容;阿蘇古本來不建議打仗,但是看到被中原打壓了數百年的戎族居然翻身打了大勝仗,而自己作為統帥享受了這不世之功,也是高興不已。
申戎聯軍的士兵大聲歡唿慶祝勝利,犬戎士兵開始放肆搶奪周軍的財物,申國士兵羨慕不已,向申侯望去,申侯自然懂得什麽意思,和阿蘇古說想分杯羹,阿蘇古心情極好便點了點頭,申國士兵不用命令高興的衝進搶掠的隊伍,整個驪山上到處都是縱情狂歡的聲音,而日出後的陽光灑滿了每個人的指尖,讓他們所搶的東西更加熠熠生輝。
周軍即使再麻木的士兵也不願看這屈辱的場景,紛紛低下了頭不敢再看。崔正也不忍心看這瘋狂的景象,他扭過頭去看伯陽甫,卻發現平時這個智慧過人又詼諧幽默的老者此時正坐在地上,雙眼無神又不閃不避的看著日出的方向,兩行清淚涔涔落下,在萬丈金光的映襯下,淚水好像一把尖刀,印刻了他溝壑縱橫的臉。在滿山都動如脫兔的混亂中,伯陽甫好似一座雕像,安靜的承受著心中無限的感傷。
不知過了多久,伯陽甫招唿崔正抬起公羊易向山下走去,沒有任何一名士兵阻攔他們,現在最重要的就是搶夠好處,伯陽甫他們沒有管畢明和那些舍生忘死的飛虎卒士兵的屍體,因為就連擁有普天之下,懷抱率土之濱的大周,也已經轟然倒塌,大周的臣民還沒來得及哭泣一聲,甚至絕大多數人還不知道這個消息就已經集體參加了周的葬禮。
周的掘墓人不是伯陽甫,他本來不該如此傷悲,但是他明白自己不是也不會成為周的守靈人,因為他的痛苦不會湮沒自己的理智——這個昏迷的青年還有那些如朝陽般正在冉冉升起的年輕人才是未來,如同黑夜終究會過去,光明終究會普照大地。
之後,申侯的外孫姬宜臼成功繼位為天子,也就是後世所稱的周平王,他繼位時隻有8歲,一切大權都掌握在申侯手裏,犬戎依然在鎬京肆虐,申侯明白請神容易送神難的道理,他趁著局勢還沒有完全把握不住時,開始施展計謀,首先建議犬戎繼續進攻周邊小國,以分散犬戎實力;其次就是以平王的名義請諸侯來救援,當然,諸侯願不願意來還是兩說,申國本來不是什麽大國,諸侯肯定也不願看著這個國家扶搖直上的走上強國之路,所以後續如何處理,申侯也沒有辦法,隻能硬著頭皮走一步看一步了。
另一邊,公羊易在伯陽甫家中養傷,他受傷本來就重,再加上伯陽甫和崔正漫不經心的將其運下山,著實是讓前禦醫用盡生平所學才將其救迴來。禦醫事後對伯陽甫的護理頗有微詞,伯陽甫不以為然的說:“如果這小娃子如此輕易的死掉,司徒大人也不會那麽看重他,我這是在替司徒大人驗貨而已。”
崔正無奈道:“看來太史公已經沒事了……”
公羊易休養了十天後醒來,又經過幾天力氣漸漸恢複,伯陽甫把他叫到院裏語重心長的說:“小娃子,你這次的表現不錯,應該天下聞名了。”
公羊易謙虛道:“太史公謬讚了,我武藝低微,上沒有拯救天子,下沒有保護戰友,還讓太史公和崔兄弟受傷,實在愧疚得很。”
伯陽甫道:“知道就好,你小子要是再厲害點,我老人家就不用吃那麽多苦嘍!”
公羊易已經逐漸熟悉伯陽甫的套路,現在的他聽到這番言論已經不像之前那麽驚訝了,但他還是恭敬的行禮道:“請太史公多指教!”
伯陽甫道:“你小子身手靈活,反應靈敏,力量也還可以,是個當兵的好胚子,如果好好練上十來年,或許能成為一流的猛將。可是現在天下大亂,哪有機會讓你學上十年的,現在讓你出山麵對頂尖武將,你肯定要吃虧。你之前學的太雜,經驗也不太豐富,什麽都會一點但是什麽也不精通,真到了性命相搏的時候你有什麽看家本領拿得出手?之前孛丁用雙劍你就用雙劍,那是事出突然,他為了克製我的長矛,而且手頭沒有最趁手的兵器才選的這個,否則以他的力氣,用巨錘和你搏鬥,隻需要十來下估計你的手臂就被振的不能動了。”
公羊易聽的冷汗直流,迴想當時確實是這樣。
伯陽甫接著說道:“更何況,你也打不過孛丁啊,那家夥當大酋長多少年,武藝早就生疏了很多,你小子天天舞刀弄槍的也不是人家對手啊。我問你,你會用戟麽?”
公羊易道:“會啊,就是平時用的不太多,我爹爹說這個東西經常是儀仗隊用的,華而不實,容易折斷不說,殺傷力也不如單獨的矛或者戈。”
伯陽甫讓他演示一下,公羊易從兵器架上取下一杆不足兩米,頂端成十字的銅戟,耍的密不透風,風風火火,崔正看後喝了聲彩。
伯陽甫白了崔正一眼,開始了客觀的評價:“速度還行,就是力道不足,這樣的殺傷力肯定不行,你太拘泥於兩件兵器的不同而忘了同時運用這件兵器的長處,,所以流暢有餘但是圓潤不足。”
說完之後,伯陽甫叫人抬出一杆兩米多長的戟,不同於其他銅兵器金燦燦的光,而是通體黝黑,同時頂端兩道月牙形的彎刃,形成了一個“井”字,與一般十字型的戟大不相同,同時戟杆上用朱砂描繪了一隻飛騰的鳳凰,顯得飄逸灑脫。
公羊易詫異的問道:“這真的是戟麽?”
伯陽甫執戟在手,說道:“廢話少說,接招”說著便直刺過來。
公羊易不敢怠慢,用力往伯陽甫戟杆上一砸,雖然讓他的戟略微偏移,可是自己的戟卻也往自己身上彈迴,公羊易趕忙撤戟往後大跳一下,才避免了這次上下夾擊。伯陽甫一言不發,將地下的戟挑起來,公羊易在半空中一把抄起,伯陽甫又是一個橫削,公羊易這次更加小心,才免得兵器脫手,之後伯陽甫連攻了十幾招,找找往公羊易的要害而去,公羊易本來以為隻是試招,會點到即止,沒想到伯陽甫居然真打,還仿佛是麵對仇人一般兇狠毒辣,公羊易越鬥越怕,但是隻能打起精神接招。
堪堪百招打過,公羊易好不容易找到一個反擊的機會,一個直刺向伯陽甫刺去,沒想到伯陽甫針鋒相對,也有戟尖向他刺去,公羊易和崔正都怪叫一聲,隻見銅戟既然被伯陽甫的黑戟給“刺破”了,從戟尖處爛到了戟杆。
伯陽甫道:“會了麽?”
公羊易問道:“太史公武藝果然高超,隻是這戟怎麽如此堅韌?”
伯陽甫道:“老夫做太史令那麽久,平時觀觀天象,研究研究天外隕石很正常吧?這戟的尖端就是由天外隕石所做,由於太過堅硬,打磨的時候可是壞了我們不少工具。而我們周的田地政策就是井田製,所以我將這個外形做成井字,也是希望它的使用者是天下的守護神啊,可惜老夫年齡大了。”
公羊易隱隱覺得這是在說自己,感動的無以複加,現在就想摸摸這戟,可是被伯陽甫一把推開:“先學會我這戟法再說,這是老夫在井中觀察月亮形狀,並根據其中倒影的圓缺變化所創,就叫井月戟法。”
公羊易潛心學了兩天,已進步了很多,而崔正本身就不是什麽練武的料,所以這段時間和伯陽甫學了些占卜的知識,也已經有很大的提高。
突然有一天,伯陽甫的家丁傳來消息說畢國已在三天前被攻破,國君畢薑身死殉國,軍隊也傷亡殆盡,隻有少部分人逃出來,幸虧晉、鄭、魯、陳等十餘個諸侯國趕來勤王,犬戎聚集軍隊到鎬京準備決戰,才讓那些逃出的人幸免於難。
公羊易著急萬分,趕忙向伯陽甫辭行,他自認為並沒有掌握好戟法,也就沒想著伯陽甫會把戟贈與他,可是臨行時,伯陽甫對他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你小子戟法還差得遠,但是沒個神兵利器的很可能要吃虧,你帶上它走吧,記住要勤加練習才能發揮威力。”
公羊易向伯陽甫跪倒,雙手過頭的鄭重接過,細細打量一番,突然發現在戟杆的末端畫上了一隻猛虎,這個是畢國的圖騰,公羊易感激無比,向伯陽甫有請教這黑戟的名字。
“飛虎戟!鳳飛九天,虎嘯山林,飛虎卒沒了,飛虎還在!”伯陽甫慷慨激昂的說道。
伯陽甫之前偷偷拿了孛丁的佩劍,這也是一把寶劍,此時也一同贈給了公羊易,同時怕他意氣用事,讓崔正也和他走。
公羊易再三拜別伯陽甫,感謝這位經天緯地的奇才對他的教誨和恩德。伯陽甫一改往日的詼諧,擺出一副長者的樣子與二人道別,因為他明白這兩個年輕人將會開創屬於自己的時代,而自己年齡太大無法再和他們出山,甚至,也可能不再能夠看見他倆成功的一天,無疑是一件傷心事。
但是他卻又傷心不起來,因為送別的時刻朝霞陣陣,紅透了整個天際,兩個年輕人策馬奔騰,踏響了一方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