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啦,今日乃臥龍鳳雛先生的接風宴,歡迎二位先生的到來,諸公請滿飲此斛!”
曹操舉杯對眾人說道。
“歡迎二位先生。”在場諸位不敢不給曹操麵子,隻能順著曹操的話恭敬道。
“曹公帳下能文善武之人如此之多,令在下佩服!有諸公在,曹公何愁大業不成?我等二人不才,敬曹公!”
諸葛均二人單獨先向曹操敬酒。
“哈哈,今日倍感欣喜,統同賢弟自荊州以來路途遙遠,輾轉騰挪,終得幸麵見曹公與諸公,實屬不易啊。”
“其實先前不識賢弟,統對曹公也頗有偏見,如今得見才知井底之蛙竟是統自己,該當自罰一杯。”
龐統跟吃了春藥一樣,相當興奮,隻見其接著說道:
“方才賢弟說的對,今後我等皆為司空之臣,理當殫精竭慮,同仇敵愾。諸位可莫要因為年歲尚輕而看輕了臥龍先生,孫策在其手上吃了三次虧,一次次一次精彩,那個場麵可惜諸公不得見啊。”
“哼,江東小兒算得了什麽,如戰場相見,本將軍當在十迴合內取其性命!”
隻見說話之人左眼有明顯傷疤,想必此人便是夏侯惇了。
“元讓將軍此言差矣,在下雖不善武力,但麵對任何對手都應當保持謙遜敬畏之心,難道將軍這麽快就忘卻了徐州之痛了?”
夏侯惇一聽此言,頓時炸毛。這可是他的痛處,曹性那廝至今不見蹤影!
“孫策譽有江東小霸王之稱號,在下與之交戰得知其並非虛名,將軍安言必勝?在下僅以中立角度判斷,將軍高亮,如有得罪,還望海涵。”
夏侯惇想了想便心虛了,自己剛才多少也有點吹牛皮,見諸葛均如此謙遜也不好再說什麽。
“吾聽聞孫策與周瑜幼時便識,二人如同兄弟,臥龍先生多次用計分化二人隻為得到周瑜,手段雖妙,但如此是否過於奸詐歹毒?”
程昱馬上在此事上做文章。
“人心不古,世風日下。仲德先生,豈不知兵不厭詐乎?戰場廝殺如此,人與人之間交往亦是如此。此事吾不但無罪,公瑾還應感謝於吾。”
“哦?願聞其詳。”
“孫策雖勇猛過人,但脾氣暴躁,殺伐成性,倘若其兄弟二人感情至深如劉關張三兄弟一般,晚輩想必也無從得手。誰曾想其先惹吾兄,吾勸之,而後一嫉吾能,二嫉喬女,三嫉公瑾,有此三嫉,公瑾焉能從他?”
“吾不否認孫伯符乃當世之英雄,江東遲早被其吞並,但其心胸過於狹隘,不久的將來,其定當再敗吾手。”
諸葛均說完此話看了看曹操,曹操若有所思,分析著這話中之意。
“先生看人看事精妙無比,昱佩服。”
程昱拱手,其打心底佩服諸葛均。
大家以為這事算完了嗎?開心喝酒了嗎?怎麽可能?
“在下聽聞閣下視天下諸侯如草芥,最近馬騰韓遂等人恃強居於關中,經司馬舉薦(荀彧),司空即日便派遣在下前往長安鎮守。敢問閣下可有良策拒敵否?”
“馬騰韓遂等人皆有勇無謀之徒,恃強淩弱之輩,先生去往長安可書信告知其厲害,假稱司空為無左顧之憂,欲先平雍涼對袁紹以包夾之勢,再徐徐圖之。馬韓二人必聞風喪膽,其後先生便可提出要求而高枕無憂矣。西涼外族林立,相互之間勾心鬥角,雍涼雖姓馬,但韓遂並不情願,吾說得夠清楚了嗎?”
“閣下高見,元常拜謝。”鍾繇的迴合也完了,此時諸葛均應大喊一聲還有誰。
對麵武將們聽得一愣一愣,畢竟諸葛均定義為文人,我們怎麽刁難他?除非他撞到我們槍口上,不然大喊和他單挑?這不符司空的安排。但武將之中不要忘了有那麽一人。
“臥龍先生才思聰敏,末將佩服。但不知先生是否善武,帶兵能力如何?”
發言之人正是張遼張文遠是也。
“敢問文遠將軍,何為將帥之道?”
“統兵,陷陣,征討,封疆耳。”
聽聞在場諸將以及曹操均點頭示意認同。
“非也,古之統兵者均以為自乃將帥之才,豈不知將帥乃道也,非勇悍之武夫所能知曉。”
說完這話武將這邊炸鍋了,黃口小兒,安敢狂言?!隻聽諸葛均接著說道:
“平庸之將所重者,乃兵力多寡,勇猛如何,此類武將如呂布、袁紹者比比皆是,不足掛齒。高明之統帥不僅要知已知彼,善用兵將,還要知天時,明地利,懂人生,料事如神熟讀兵法,統帥萬軍,遊戲自如,此等大將如孫武、吳起、管仲、樂毅,今之曹公也。
如此仍未明將帥之道也。何謂將帥之道?說來話長,均僅舉一例,比如用兵,“兵”字即大有學問。兵者有可見之兵,荷戟執戈,肉軀之身乃可見之兵。不可見之兵者,日月星辰,風雲水火,山川之靈氣,如此萬物萬象,均可以為兵”
“不知諸公可知七十二候圖?它出自周公,將節氣周天三百六十日分類別之,五日為候,三候為氣,六氣成時,將一年之中的節氣更替,萬物衰榮一一道明,何時虹藏不見,何時雷匿收聲,何時土潤入暑,何時霧霾蒸騰。
如此隻需諳熟於胸,融匯於心,運用得當,便可勝於百萬雄兵。為將帥者,不懂天文,不明地理,不曉陰陽,不懂奇門遁甲及陣圖兵勢乃庸才也。”
諸葛均長篇大論兵者,諸將皆驚,曹操眼冒精光,此子到底是人是鬼?焉能有如此經天緯地之才?
“聽先生一席話,如撥雲霧而見青天。也讓在下深知自我不足,請受末將一拜!”
張遼順勢便跪拜下來。
“文遠將軍快快請起,吾不曉騎馬射箭毫無武力,殺敵攻城還要仰仗將軍之威啊”
“如若先生不棄,在下願跟在先生身邊效犬馬之勞。”
好吧,又收一迷弟。不過曹操就鬱悶了,你這個小子到底來投奔我的還是挖牆角的?第一次見麵就挖走一個,待個一年半載我麾下還有可用嗎?沒辦法,也隻能先借坡下驢。張遼畢竟是降將,曹操一直也重用曹氏和夏侯氏自己人。
“咳咳,文遠將軍求學若渴,正好先生身邊無護衛,文遠以後便先跟在先生左右吧。”
“謝司空!”張遼直接向諸葛均跪拜行拜師禮
有了張遼的前車之鑒,眾武將是基本啞火了,基本已心悅誠服。唯獨許褚還是老樣子,他聽不懂啊,劈裏啪啦講一大堆,都是啥玩意?
“臥龍先生了不起啊,不過戰爭並非兒戲,也並非紙上談兵,先生需要慢慢自我證明啊。如今袁紹於河北蠢蠢欲動,大有進發許都之跡象,我軍久經征戰疲勞不堪,敢問如何退敵?”
大佬荀彧終於發話了,好戲開場了。
“想必諸公對袁紹肯定是最感興趣的吧?也罷,今日在此那在下便簡單分析一番,諸公莫慌,談不得高談闊論,望荀令君指正。”
眾人嘴角皆抽,好一個臭不要臉的,還沒開始講就一副指點江山之態,曹操最為嚴肅,袁紹乃當前大敵,不得不重視之,先生的建議很有參考價值。
“首先奉孝先生曾這樣評價過袁本初:夫智者審於量主,故百舉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機。多端寡要,好謀無決,欲與共濟天下大難,定霸王之業,難矣。”
“古之成敗者,誠有其才,雖弱必強,苟非其人,雖強易弱,劉、項之存亡,足以觀矣。
在下不才,觀袁本初有十敗,曹公有十勝,紹雖兵強,無能為也。紹繁禮多儀,公體任自然,此道勝一也。
紹以逆動,公奉順以率天下,此義勝二也。
漢末政失於寬,紹以寬濟寬,故不懾,公糾之以猛,而上下知製,此治勝三也。
紹外寬內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親戚子弟,公外易簡而內機明,用人無疑,唯才所宜,不間遠近,此度勝四也。
紹多謀少決,失在後事,公策得輒行,應變無窮,此謀勝五也。
紹因累世之資,高議揖讓以收名譽,士之好言飾外者多歸之,公以至心待人,推誠而行,不為虛美,以儉率下,與有功者無所吝,士之忠正遠見而有實者皆願為用,此德勝六也。
紹見人饑寒,恤念之形於顏色,其所不見,慮或不及也,所謂婦人之仁耳,公於目前小事,時有所忽,至於大事,與四海接,恩之所加,皆過其望,雖所不見,慮之所周,無不濟也,此仁勝七也。
紹大臣爭權,讒言惑亂,公禦下以道,浸潤不行,此明勝八也。
紹是非不可知,公所是進之以禮,所不是正之以法,此文勝九也。
紹好為虛勢,不知兵要,公以少克眾,用兵如神,軍人恃之,敵人畏之,此武勝十也。公有此十勝,於以敗紹無難矣。”
“這是第一點,將軍主帥之對比,諸公可有不同言論?”
左方武將光聽諸葛均劈裏啪啦說一大堆就很有信心,此戰必勝,一個個心底想著如何建功。
而文士們都讚同點頭的同時也感歎諸葛均的不凡,荊襄人士如此年輕便有此見識。唯獨郭嘉有點納悶,怎麽感覺這小子把自己想說的都說了一般,難道他會讀心術?
“好好好,臥龍先生此言令操信心倍增啊,那麽敢問其二是?”
分析的很好,馬屁也不錯,曹操很開心。
“咬文嚼字太過麻煩,在下便無禮了。其二,袁本據青幽並冀四州,一統河北,帶甲數十萬。其麾下武將顏良、文醜、張合、高覽均乃當世名將,明公可曾記得伐董卓戰華雄之時他所說之話嗎,此言非虛。若非孫文台英勇,恐怕聯盟便出師不利。”
曹操聞言點頭示意。
“其賬下謀士更是數不勝數,但他們每個人都有性格上的缺點。田豐剛而犯上,許攸貪而不智,審配專而無謀,逢紀果而無用,郭圖諂而不容,此數人者,勢不相容,必生內變。簡而言之,謀臣們相互鬥爭,誰的意見最好聽最符袁紹心意,他就聽誰的,他無法容忍自己手下的人比他聰明比他明智比他準確。”
“諸公靜聽,其三乃內憂外患,袁本初有三子,長子袁譚,次子袁熙,三子袁尚,還有一外甥高幹。他寵愛三子袁尚,冷漠長子袁譚,理由諸公可能不信,袁尚是其子嗣中最好看的。別笑,袁本初也算一表人才,可以理解他的想法,但是自古立長不立賢,更何況袁譚屢立戰功,三人中最為勇猛,而袁尚懦弱,長得好看就能一統天下,在下恐怕當世最有權威。”
本來大家都很認真聆聽諸葛均的高論,聽到他誇自己天下最帥時不由得都肌肉僵硬,嘴角抽搐。曹操最不爽,你這是啥意思拐著彎貶低老夫長得醜?
“袁本初生時可能還不會出什麽亂子,一旦他死了,袁氏必亂,屆時收拾幾個不孝子弟豈不是不費吹灰之力?”
“再者,袁紹雖安撫了南匈奴和烏桓,但非我漢族,其心必異。曹公還記得蔡公之女蔡琰否?其目前為匈奴左賢王之妾,恐怕已生兒育女。至於為何,曹公思考一番便知。”
聽到這個消息曹操大驚,曾經在洛陽,蔡邕與自己亦師亦友,對蔡昭姬也是一直有想法,可惜對方先嫁給衛仲道,沒一年衛仲道就死了,古代女性地位低下,對於克夫非常迷信,因此曹操也就沒有太多念想。
但如今聽聞他曾朝思暮想之人竟淪落到這個下場,再想方才諸葛均所說,難道此時也有袁紹出謀劃策?!心中怒火不禁噴發而出。
“袁本初安敢如此!匈奴該死!文若,立刻派人譴使匈奴,就算花重金也要把蔡琰給我帶迴來!”
“諾,司空宴會以後我便立即安排。”隨後對著劉曄看了一眼,劉曄心領神會,又可立功,美滋滋。
“北有公孫康尚未平定,西有馬騰渾水摸魚,周邊外族虎視眈眈,隨意出點事,袁紹必定自亂。既然曹公此時去匈奴贖人,正好可略施小計,至於如何實施,諸公皆乃明白人,就不用在下教了吧?”
方才嘴巴才抽筋完,現在輪到眼睛抽筋了,要是可以的話文士們恐怕全體起立圍毆諸葛均了,你還教我們做事?你怎麽不上天?有才了不起啊?
曹操平複了心情,內心慢慢的膨脹,對諸葛均很滿意。再次舉杯:
“借臥龍先生吉言,諸公再敬先生一杯。”
曹操舉杯對眾人說道。
“歡迎二位先生。”在場諸位不敢不給曹操麵子,隻能順著曹操的話恭敬道。
“曹公帳下能文善武之人如此之多,令在下佩服!有諸公在,曹公何愁大業不成?我等二人不才,敬曹公!”
諸葛均二人單獨先向曹操敬酒。
“哈哈,今日倍感欣喜,統同賢弟自荊州以來路途遙遠,輾轉騰挪,終得幸麵見曹公與諸公,實屬不易啊。”
“其實先前不識賢弟,統對曹公也頗有偏見,如今得見才知井底之蛙竟是統自己,該當自罰一杯。”
龐統跟吃了春藥一樣,相當興奮,隻見其接著說道:
“方才賢弟說的對,今後我等皆為司空之臣,理當殫精竭慮,同仇敵愾。諸位可莫要因為年歲尚輕而看輕了臥龍先生,孫策在其手上吃了三次虧,一次次一次精彩,那個場麵可惜諸公不得見啊。”
“哼,江東小兒算得了什麽,如戰場相見,本將軍當在十迴合內取其性命!”
隻見說話之人左眼有明顯傷疤,想必此人便是夏侯惇了。
“元讓將軍此言差矣,在下雖不善武力,但麵對任何對手都應當保持謙遜敬畏之心,難道將軍這麽快就忘卻了徐州之痛了?”
夏侯惇一聽此言,頓時炸毛。這可是他的痛處,曹性那廝至今不見蹤影!
“孫策譽有江東小霸王之稱號,在下與之交戰得知其並非虛名,將軍安言必勝?在下僅以中立角度判斷,將軍高亮,如有得罪,還望海涵。”
夏侯惇想了想便心虛了,自己剛才多少也有點吹牛皮,見諸葛均如此謙遜也不好再說什麽。
“吾聽聞孫策與周瑜幼時便識,二人如同兄弟,臥龍先生多次用計分化二人隻為得到周瑜,手段雖妙,但如此是否過於奸詐歹毒?”
程昱馬上在此事上做文章。
“人心不古,世風日下。仲德先生,豈不知兵不厭詐乎?戰場廝殺如此,人與人之間交往亦是如此。此事吾不但無罪,公瑾還應感謝於吾。”
“哦?願聞其詳。”
“孫策雖勇猛過人,但脾氣暴躁,殺伐成性,倘若其兄弟二人感情至深如劉關張三兄弟一般,晚輩想必也無從得手。誰曾想其先惹吾兄,吾勸之,而後一嫉吾能,二嫉喬女,三嫉公瑾,有此三嫉,公瑾焉能從他?”
“吾不否認孫伯符乃當世之英雄,江東遲早被其吞並,但其心胸過於狹隘,不久的將來,其定當再敗吾手。”
諸葛均說完此話看了看曹操,曹操若有所思,分析著這話中之意。
“先生看人看事精妙無比,昱佩服。”
程昱拱手,其打心底佩服諸葛均。
大家以為這事算完了嗎?開心喝酒了嗎?怎麽可能?
“在下聽聞閣下視天下諸侯如草芥,最近馬騰韓遂等人恃強居於關中,經司馬舉薦(荀彧),司空即日便派遣在下前往長安鎮守。敢問閣下可有良策拒敵否?”
“馬騰韓遂等人皆有勇無謀之徒,恃強淩弱之輩,先生去往長安可書信告知其厲害,假稱司空為無左顧之憂,欲先平雍涼對袁紹以包夾之勢,再徐徐圖之。馬韓二人必聞風喪膽,其後先生便可提出要求而高枕無憂矣。西涼外族林立,相互之間勾心鬥角,雍涼雖姓馬,但韓遂並不情願,吾說得夠清楚了嗎?”
“閣下高見,元常拜謝。”鍾繇的迴合也完了,此時諸葛均應大喊一聲還有誰。
對麵武將們聽得一愣一愣,畢竟諸葛均定義為文人,我們怎麽刁難他?除非他撞到我們槍口上,不然大喊和他單挑?這不符司空的安排。但武將之中不要忘了有那麽一人。
“臥龍先生才思聰敏,末將佩服。但不知先生是否善武,帶兵能力如何?”
發言之人正是張遼張文遠是也。
“敢問文遠將軍,何為將帥之道?”
“統兵,陷陣,征討,封疆耳。”
聽聞在場諸將以及曹操均點頭示意認同。
“非也,古之統兵者均以為自乃將帥之才,豈不知將帥乃道也,非勇悍之武夫所能知曉。”
說完這話武將這邊炸鍋了,黃口小兒,安敢狂言?!隻聽諸葛均接著說道:
“平庸之將所重者,乃兵力多寡,勇猛如何,此類武將如呂布、袁紹者比比皆是,不足掛齒。高明之統帥不僅要知已知彼,善用兵將,還要知天時,明地利,懂人生,料事如神熟讀兵法,統帥萬軍,遊戲自如,此等大將如孫武、吳起、管仲、樂毅,今之曹公也。
如此仍未明將帥之道也。何謂將帥之道?說來話長,均僅舉一例,比如用兵,“兵”字即大有學問。兵者有可見之兵,荷戟執戈,肉軀之身乃可見之兵。不可見之兵者,日月星辰,風雲水火,山川之靈氣,如此萬物萬象,均可以為兵”
“不知諸公可知七十二候圖?它出自周公,將節氣周天三百六十日分類別之,五日為候,三候為氣,六氣成時,將一年之中的節氣更替,萬物衰榮一一道明,何時虹藏不見,何時雷匿收聲,何時土潤入暑,何時霧霾蒸騰。
如此隻需諳熟於胸,融匯於心,運用得當,便可勝於百萬雄兵。為將帥者,不懂天文,不明地理,不曉陰陽,不懂奇門遁甲及陣圖兵勢乃庸才也。”
諸葛均長篇大論兵者,諸將皆驚,曹操眼冒精光,此子到底是人是鬼?焉能有如此經天緯地之才?
“聽先生一席話,如撥雲霧而見青天。也讓在下深知自我不足,請受末將一拜!”
張遼順勢便跪拜下來。
“文遠將軍快快請起,吾不曉騎馬射箭毫無武力,殺敵攻城還要仰仗將軍之威啊”
“如若先生不棄,在下願跟在先生身邊效犬馬之勞。”
好吧,又收一迷弟。不過曹操就鬱悶了,你這個小子到底來投奔我的還是挖牆角的?第一次見麵就挖走一個,待個一年半載我麾下還有可用嗎?沒辦法,也隻能先借坡下驢。張遼畢竟是降將,曹操一直也重用曹氏和夏侯氏自己人。
“咳咳,文遠將軍求學若渴,正好先生身邊無護衛,文遠以後便先跟在先生左右吧。”
“謝司空!”張遼直接向諸葛均跪拜行拜師禮
有了張遼的前車之鑒,眾武將是基本啞火了,基本已心悅誠服。唯獨許褚還是老樣子,他聽不懂啊,劈裏啪啦講一大堆,都是啥玩意?
“臥龍先生了不起啊,不過戰爭並非兒戲,也並非紙上談兵,先生需要慢慢自我證明啊。如今袁紹於河北蠢蠢欲動,大有進發許都之跡象,我軍久經征戰疲勞不堪,敢問如何退敵?”
大佬荀彧終於發話了,好戲開場了。
“想必諸公對袁紹肯定是最感興趣的吧?也罷,今日在此那在下便簡單分析一番,諸公莫慌,談不得高談闊論,望荀令君指正。”
眾人嘴角皆抽,好一個臭不要臉的,還沒開始講就一副指點江山之態,曹操最為嚴肅,袁紹乃當前大敵,不得不重視之,先生的建議很有參考價值。
“首先奉孝先生曾這樣評價過袁本初:夫智者審於量主,故百舉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機。多端寡要,好謀無決,欲與共濟天下大難,定霸王之業,難矣。”
“古之成敗者,誠有其才,雖弱必強,苟非其人,雖強易弱,劉、項之存亡,足以觀矣。
在下不才,觀袁本初有十敗,曹公有十勝,紹雖兵強,無能為也。紹繁禮多儀,公體任自然,此道勝一也。
紹以逆動,公奉順以率天下,此義勝二也。
漢末政失於寬,紹以寬濟寬,故不懾,公糾之以猛,而上下知製,此治勝三也。
紹外寬內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親戚子弟,公外易簡而內機明,用人無疑,唯才所宜,不間遠近,此度勝四也。
紹多謀少決,失在後事,公策得輒行,應變無窮,此謀勝五也。
紹因累世之資,高議揖讓以收名譽,士之好言飾外者多歸之,公以至心待人,推誠而行,不為虛美,以儉率下,與有功者無所吝,士之忠正遠見而有實者皆願為用,此德勝六也。
紹見人饑寒,恤念之形於顏色,其所不見,慮或不及也,所謂婦人之仁耳,公於目前小事,時有所忽,至於大事,與四海接,恩之所加,皆過其望,雖所不見,慮之所周,無不濟也,此仁勝七也。
紹大臣爭權,讒言惑亂,公禦下以道,浸潤不行,此明勝八也。
紹是非不可知,公所是進之以禮,所不是正之以法,此文勝九也。
紹好為虛勢,不知兵要,公以少克眾,用兵如神,軍人恃之,敵人畏之,此武勝十也。公有此十勝,於以敗紹無難矣。”
“這是第一點,將軍主帥之對比,諸公可有不同言論?”
左方武將光聽諸葛均劈裏啪啦說一大堆就很有信心,此戰必勝,一個個心底想著如何建功。
而文士們都讚同點頭的同時也感歎諸葛均的不凡,荊襄人士如此年輕便有此見識。唯獨郭嘉有點納悶,怎麽感覺這小子把自己想說的都說了一般,難道他會讀心術?
“好好好,臥龍先生此言令操信心倍增啊,那麽敢問其二是?”
分析的很好,馬屁也不錯,曹操很開心。
“咬文嚼字太過麻煩,在下便無禮了。其二,袁本據青幽並冀四州,一統河北,帶甲數十萬。其麾下武將顏良、文醜、張合、高覽均乃當世名將,明公可曾記得伐董卓戰華雄之時他所說之話嗎,此言非虛。若非孫文台英勇,恐怕聯盟便出師不利。”
曹操聞言點頭示意。
“其賬下謀士更是數不勝數,但他們每個人都有性格上的缺點。田豐剛而犯上,許攸貪而不智,審配專而無謀,逢紀果而無用,郭圖諂而不容,此數人者,勢不相容,必生內變。簡而言之,謀臣們相互鬥爭,誰的意見最好聽最符袁紹心意,他就聽誰的,他無法容忍自己手下的人比他聰明比他明智比他準確。”
“諸公靜聽,其三乃內憂外患,袁本初有三子,長子袁譚,次子袁熙,三子袁尚,還有一外甥高幹。他寵愛三子袁尚,冷漠長子袁譚,理由諸公可能不信,袁尚是其子嗣中最好看的。別笑,袁本初也算一表人才,可以理解他的想法,但是自古立長不立賢,更何況袁譚屢立戰功,三人中最為勇猛,而袁尚懦弱,長得好看就能一統天下,在下恐怕當世最有權威。”
本來大家都很認真聆聽諸葛均的高論,聽到他誇自己天下最帥時不由得都肌肉僵硬,嘴角抽搐。曹操最不爽,你這是啥意思拐著彎貶低老夫長得醜?
“袁本初生時可能還不會出什麽亂子,一旦他死了,袁氏必亂,屆時收拾幾個不孝子弟豈不是不費吹灰之力?”
“再者,袁紹雖安撫了南匈奴和烏桓,但非我漢族,其心必異。曹公還記得蔡公之女蔡琰否?其目前為匈奴左賢王之妾,恐怕已生兒育女。至於為何,曹公思考一番便知。”
聽到這個消息曹操大驚,曾經在洛陽,蔡邕與自己亦師亦友,對蔡昭姬也是一直有想法,可惜對方先嫁給衛仲道,沒一年衛仲道就死了,古代女性地位低下,對於克夫非常迷信,因此曹操也就沒有太多念想。
但如今聽聞他曾朝思暮想之人竟淪落到這個下場,再想方才諸葛均所說,難道此時也有袁紹出謀劃策?!心中怒火不禁噴發而出。
“袁本初安敢如此!匈奴該死!文若,立刻派人譴使匈奴,就算花重金也要把蔡琰給我帶迴來!”
“諾,司空宴會以後我便立即安排。”隨後對著劉曄看了一眼,劉曄心領神會,又可立功,美滋滋。
“北有公孫康尚未平定,西有馬騰渾水摸魚,周邊外族虎視眈眈,隨意出點事,袁紹必定自亂。既然曹公此時去匈奴贖人,正好可略施小計,至於如何實施,諸公皆乃明白人,就不用在下教了吧?”
方才嘴巴才抽筋完,現在輪到眼睛抽筋了,要是可以的話文士們恐怕全體起立圍毆諸葛均了,你還教我們做事?你怎麽不上天?有才了不起啊?
曹操平複了心情,內心慢慢的膨脹,對諸葛均很滿意。再次舉杯:
“借臥龍先生吉言,諸公再敬先生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