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仙符?”陳青聞言咂了咂嘴道:“老龍王啊,這你可來晚了,老趙的引仙符已經用掉了。”
“用掉了!”敖順聞言不由苦笑。
陳青道:“我原本乃是下界修道者,前不久才被老趙用引仙符飛升至此。”
敖順歎道:“看來老龍我是白跑一趟了。既如此,那我再去他處瞧瞧。”
“不送!”
陳青拱拱手。
敖順搖頭迴禮,雲霧升騰,不知往何處去了。
陳青望著北海龍王遠去身影道:“嘖嘖……按理說四海龍王鎮守四海,水族兵將數以萬計,而且寶貝甚多,至少也是一方諸侯吧?怎麽看起來如此落魄,堂堂北海龍王還尚未進入長生金仙,甚至一道引仙符還要低三下四到處尋訪?”
虎將軍上前道:“真人有所不知,龍族在洪荒時期也是雄霸一方的大族,隻是曆經殺劫高手隕落眾多,這才不複當年威望。尤其是上次那場仙劫。據說當年龍族並不支持如今的天帝,所以自天帝掌權後便刻意打壓,導致現在的龍族卻是名不副實了。”
陳青恍然道:“怪不得了!不過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即便龍族沒落,怕是也有一些底蘊吧,不然那天帝不可能放任他們坐擁四海。”
虎將軍笑道:“底蘊自然是有的。不過對於天宮而言還構不成威脅。最主要的,還是傳說當年的龍族老祖海真龍王並未死去,而是陷入了沉睡,天宮忌憚之下,這才遲遲沒有對龍族斬盡殺絕。”
陳青疑惑道:“不知這海真龍王又是哪方神聖?修為神通如何?”
虎將軍道:“那可是一位了不得的大能啊。在洪荒時期,三清道祖大道未成之時,單單一位也敵不過這位海真龍王。隻是在之後的各大族爭霸中,海真龍王銷聲匿跡,不知是死於大戰之中,還是閉關不出了,至今未有任何消息。至於修為神通麽,這位海真龍王怕至少也是不滅大羅仙呐!”
“嘶!”陳青倒吸了口氣,眯著眼道:“也不怪天宮為之忌憚啊!在如今道祖不出世的大勢下,不滅大羅仙已是仙界最頂級的存在,便是同層次的高手也是互相忌憚,沒人會真正動手打生打死的。”
陳青與虎將軍分析龍族形勢暫且不提。
且說北海龍王敖順離開青竹山後,徑直飛往天上,過了守衛重重的南天門求見天帝。
淩霄寶殿之中。
太白星正輔佐天帝處理奏章,卻見敖順奉命進入寶殿,大禮參拜道:“小仙敖順拜見天帝!”
天帝暼了一眼敖順,繼續處理公事,淡淡問道:“敖順,你不在北海,怎麽跑到天上來了?難道有什麽厲害的妖魔霍亂北海麽?”
“啟稟天帝!”敖順未敢起身,深施大禮道:“北海一切安穩。小仙特來拜見天帝是另有他事稟報,”
天帝臉龐上毫無表情,問道:“何事?”
敖順掃了一眼天帝,見其神態威嚴,趕忙道:“迴稟天帝,小仙在下界有一名晚輩,因苦於無法飛升仙界,萬不得已使用本族跨界傳訊之術上達龍宮之中,小仙不忍他流落下界,是以來求見天帝,求一道引仙符渡他飛升。還望天帝念在我龍族這些年效忠,賜下一道引仙符,成全我那下界後輩。”
說完,敖順再次俯身參拜。
天帝聞言神態古井無波,將手中奏章放在書案上,威嚴道:“你所言也在情理之中,然而天宮規矩不能破,否則一旦破例,每日都會有仙家前來求取引仙符,那該成何體統?”
敖順聞言剛要再次祈求,誰料天帝把袍袖一揮,“若無他事,龍王便退下吧,朕還有眾仙家上表的奏章尚未處理!”
敖順見此,心中歎息一聲,隻得領命道:“微臣告退!”
說罷,敖順轉身匆匆離去。
待敖順走後,天帝把臉一沉,哼道:“這敖順是愈發不像話了,竟敢引渡下界族人飛升仙界。朕沒有對龍族斬盡殺絕已是天恩,他還說什麽效忠?真是豈有此理!”
太白見此躬身道:“天帝息怒,所謂物極必反。天帝適當的打壓一下便是,卻是不能太過了,否則恐生變故。”
天帝不屑道:“小小四海龍族,能翻起多大浪來?”
“如今的龍族確實不足為患。”太白附和道,但眼珠一轉又道:“可四海龍族坐擁水族數十萬,一旦反叛,也是頭疼的很呐。”
天帝目光微眯,透漏絲絲寒光,冷聲道:“當年朕就不該心慈手軟,直接滅了龍族便是,何至於留下一個禍患!”
太白道:“此事也並非天帝之錯,誰知道那海真龍王是否還在世?在不知底細下,隻有退而求其次了。”
天帝聞言,不禁微微皺眉,顯然是為此事煩心。
不滅大羅仙這般存在的人物的確是不好輕易結仇,可放任龍族不管也不是辦法,
天帝眯縫著眼睛道:“得需找個機會試探個究竟才好。”
太白沉吟片刻道:“若天帝有此意的話,辦法還是有的。”
天帝眼睛一閃道:“愛卿有何見解?”
太白胸有成竹道:“北海龍王既然上天來求引仙符,想必對他那下界的後輩十分看中才是。雖說陛下迴絕了,但除了引仙符之外,想要飛升仙界也不是沒有其他辦法。”
天帝聞言目光漸冷道:“你言下之意,是敖順會去求助於佛道兩家不成?”
“不錯。”太白道:“如今的龍族日益沒落,後輩之中出色的雖說也有幾個,卻也難當大任,所以龍族想要再次崛起,就必須吸收新鮮血液。至於敖順會求助於哪家,老臣覺得他更傾向於佛門。”
天帝側目道:“這是為何?”
太白道:“道門號稱仙道正宗,自來看不起披毛戴角之輩,龍族自然也在此列,何況道門弟子與龍宮並無多少來往,反而還有些仇怨。然而佛門卻是不同,佛門因立教晚於道門,是以廣收弟子,籠絡教徒,佛門多有妖族入佛之士。而且佛門早有拉攏四海龍族之意,隻是礙於天宮管製不敢明目張膽罷了。若是北海龍王敖順主動投誠,怕是北海就要被佛門控製了。”
天帝目露冷意道:“他們若是真敢暗地裏搞這些手段,朕也不介意敲打敲打,讓他們知道誰才是三界之主!”
“這些都是後話,需要抓到證據才可。”太白星躬了躬身,又道:“而且……”
話剛到嘴邊。卻欲言又止。
天帝暼了一眼太白道:“你但講無妨!”
太白星又低了些身子道:“而且對於天帝來說,目前最重要的是尋找天道大印的所在,隻有這樣才能夠掌握一批對天帝真正忠心的臣子。然而這幾千年來各方勢力雖說沒有大張旗鼓的尋找天道大印,卻也明察暗訪,始終沒有音訊。然而四海廣闊,寶物眾多,據說四海龍王也在暗地裏四處搜尋……”
“隻要魂靈上了天道法籙,就會被天道大印所控製!但要先掌握天道大印才行啊……”天帝眉頭深鎖道:“那四海之中的確有存在天道大印的可能!你且暗中觀察,若四海有所變動,需立刻稟報,無論付出多少代價,朕也要得到天道大印,成為真正的三界之主!”
太白星鄭重領命道:“老臣遵旨。”
西天。
雷音寺。
佛主寶相莊重,盤坐於蓮台之上,待講罷佛法屏退眾菩薩羅漢,獨留下觀世菩薩,問道:“觀世,珞珈山之事我已知曉,你不該為了一己私欲俘獲火雲童子,從而引起一係列麻煩啊!”
觀世菩薩雙手合十道:“弟子知錯!隻因神仙殺劫已至,弟子隻差臨門一腳便可進入不滅大羅之境,卻遲遲停滯不前,恐無力護我佛門,特以煉製法寶,培育仙草,助我突破不滅大羅!”
佛主歎道:“你為我佛門盡心盡力,也立下了汗馬功勞。時值亂世,想要安身立命也非易事,需得念頭通達,攝拿天地偉力,不生不滅,方可不入天籙!”
說罷,佛主取出一顆舍利,鵝卵大小,珠光閃閃,瑞彩千條,說道:“這顆佛骨舍利乃是我師燃燈古佛所留,你可用他積攢無邊願力,待到時機自然可助你邁步不滅大羅之境!”
觀世菩薩目中精光閃過,趕忙接過佛舍利,恭恭敬敬道:“多謝我佛賜法,觀世必當不複佛主期望,為我佛教鞠躬盡瘁!”
佛主微微點頭。
觀世菩薩收起佛寶,再次執弟子禮道:“啟稟我佛,那北海龍王敖順前來見我,想通過我佛門助他一位後輩飛升仙界,此事該如何處之,還請我佛示下……”
佛主聞言沉吟片刻道:“那四海龍族地大物博,水族幾十萬,乃是當年大族後裔,且多有寶貝奇物,若能與之交好,自然對我佛門有益。不過龍族乃是歸屬天地管製,你需謹慎行事,不要過於張揚,暗中查探寶物下落。”
觀世菩薩道:“領佛旨!”
佛主言簡意賅便不再多言,起身而去。
且說觀世菩薩明悟佛主之意,且在得到佛主所賜佛寶後,思量著要去往何處獲得願力。
片刻之後,觀世菩薩有了計較,當即縱光而去,並未直接返迴南海,而是在入夜時分來到了蠻荒邊陲之國按落雲頭。
“用掉了!”敖順聞言不由苦笑。
陳青道:“我原本乃是下界修道者,前不久才被老趙用引仙符飛升至此。”
敖順歎道:“看來老龍我是白跑一趟了。既如此,那我再去他處瞧瞧。”
“不送!”
陳青拱拱手。
敖順搖頭迴禮,雲霧升騰,不知往何處去了。
陳青望著北海龍王遠去身影道:“嘖嘖……按理說四海龍王鎮守四海,水族兵將數以萬計,而且寶貝甚多,至少也是一方諸侯吧?怎麽看起來如此落魄,堂堂北海龍王還尚未進入長生金仙,甚至一道引仙符還要低三下四到處尋訪?”
虎將軍上前道:“真人有所不知,龍族在洪荒時期也是雄霸一方的大族,隻是曆經殺劫高手隕落眾多,這才不複當年威望。尤其是上次那場仙劫。據說當年龍族並不支持如今的天帝,所以自天帝掌權後便刻意打壓,導致現在的龍族卻是名不副實了。”
陳青恍然道:“怪不得了!不過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即便龍族沒落,怕是也有一些底蘊吧,不然那天帝不可能放任他們坐擁四海。”
虎將軍笑道:“底蘊自然是有的。不過對於天宮而言還構不成威脅。最主要的,還是傳說當年的龍族老祖海真龍王並未死去,而是陷入了沉睡,天宮忌憚之下,這才遲遲沒有對龍族斬盡殺絕。”
陳青疑惑道:“不知這海真龍王又是哪方神聖?修為神通如何?”
虎將軍道:“那可是一位了不得的大能啊。在洪荒時期,三清道祖大道未成之時,單單一位也敵不過這位海真龍王。隻是在之後的各大族爭霸中,海真龍王銷聲匿跡,不知是死於大戰之中,還是閉關不出了,至今未有任何消息。至於修為神通麽,這位海真龍王怕至少也是不滅大羅仙呐!”
“嘶!”陳青倒吸了口氣,眯著眼道:“也不怪天宮為之忌憚啊!在如今道祖不出世的大勢下,不滅大羅仙已是仙界最頂級的存在,便是同層次的高手也是互相忌憚,沒人會真正動手打生打死的。”
陳青與虎將軍分析龍族形勢暫且不提。
且說北海龍王敖順離開青竹山後,徑直飛往天上,過了守衛重重的南天門求見天帝。
淩霄寶殿之中。
太白星正輔佐天帝處理奏章,卻見敖順奉命進入寶殿,大禮參拜道:“小仙敖順拜見天帝!”
天帝暼了一眼敖順,繼續處理公事,淡淡問道:“敖順,你不在北海,怎麽跑到天上來了?難道有什麽厲害的妖魔霍亂北海麽?”
“啟稟天帝!”敖順未敢起身,深施大禮道:“北海一切安穩。小仙特來拜見天帝是另有他事稟報,”
天帝臉龐上毫無表情,問道:“何事?”
敖順掃了一眼天帝,見其神態威嚴,趕忙道:“迴稟天帝,小仙在下界有一名晚輩,因苦於無法飛升仙界,萬不得已使用本族跨界傳訊之術上達龍宮之中,小仙不忍他流落下界,是以來求見天帝,求一道引仙符渡他飛升。還望天帝念在我龍族這些年效忠,賜下一道引仙符,成全我那下界後輩。”
說完,敖順再次俯身參拜。
天帝聞言神態古井無波,將手中奏章放在書案上,威嚴道:“你所言也在情理之中,然而天宮規矩不能破,否則一旦破例,每日都會有仙家前來求取引仙符,那該成何體統?”
敖順聞言剛要再次祈求,誰料天帝把袍袖一揮,“若無他事,龍王便退下吧,朕還有眾仙家上表的奏章尚未處理!”
敖順見此,心中歎息一聲,隻得領命道:“微臣告退!”
說罷,敖順轉身匆匆離去。
待敖順走後,天帝把臉一沉,哼道:“這敖順是愈發不像話了,竟敢引渡下界族人飛升仙界。朕沒有對龍族斬盡殺絕已是天恩,他還說什麽效忠?真是豈有此理!”
太白見此躬身道:“天帝息怒,所謂物極必反。天帝適當的打壓一下便是,卻是不能太過了,否則恐生變故。”
天帝不屑道:“小小四海龍族,能翻起多大浪來?”
“如今的龍族確實不足為患。”太白附和道,但眼珠一轉又道:“可四海龍族坐擁水族數十萬,一旦反叛,也是頭疼的很呐。”
天帝目光微眯,透漏絲絲寒光,冷聲道:“當年朕就不該心慈手軟,直接滅了龍族便是,何至於留下一個禍患!”
太白道:“此事也並非天帝之錯,誰知道那海真龍王是否還在世?在不知底細下,隻有退而求其次了。”
天帝聞言,不禁微微皺眉,顯然是為此事煩心。
不滅大羅仙這般存在的人物的確是不好輕易結仇,可放任龍族不管也不是辦法,
天帝眯縫著眼睛道:“得需找個機會試探個究竟才好。”
太白沉吟片刻道:“若天帝有此意的話,辦法還是有的。”
天帝眼睛一閃道:“愛卿有何見解?”
太白胸有成竹道:“北海龍王既然上天來求引仙符,想必對他那下界的後輩十分看中才是。雖說陛下迴絕了,但除了引仙符之外,想要飛升仙界也不是沒有其他辦法。”
天帝聞言目光漸冷道:“你言下之意,是敖順會去求助於佛道兩家不成?”
“不錯。”太白道:“如今的龍族日益沒落,後輩之中出色的雖說也有幾個,卻也難當大任,所以龍族想要再次崛起,就必須吸收新鮮血液。至於敖順會求助於哪家,老臣覺得他更傾向於佛門。”
天帝側目道:“這是為何?”
太白道:“道門號稱仙道正宗,自來看不起披毛戴角之輩,龍族自然也在此列,何況道門弟子與龍宮並無多少來往,反而還有些仇怨。然而佛門卻是不同,佛門因立教晚於道門,是以廣收弟子,籠絡教徒,佛門多有妖族入佛之士。而且佛門早有拉攏四海龍族之意,隻是礙於天宮管製不敢明目張膽罷了。若是北海龍王敖順主動投誠,怕是北海就要被佛門控製了。”
天帝目露冷意道:“他們若是真敢暗地裏搞這些手段,朕也不介意敲打敲打,讓他們知道誰才是三界之主!”
“這些都是後話,需要抓到證據才可。”太白星躬了躬身,又道:“而且……”
話剛到嘴邊。卻欲言又止。
天帝暼了一眼太白道:“你但講無妨!”
太白星又低了些身子道:“而且對於天帝來說,目前最重要的是尋找天道大印的所在,隻有這樣才能夠掌握一批對天帝真正忠心的臣子。然而這幾千年來各方勢力雖說沒有大張旗鼓的尋找天道大印,卻也明察暗訪,始終沒有音訊。然而四海廣闊,寶物眾多,據說四海龍王也在暗地裏四處搜尋……”
“隻要魂靈上了天道法籙,就會被天道大印所控製!但要先掌握天道大印才行啊……”天帝眉頭深鎖道:“那四海之中的確有存在天道大印的可能!你且暗中觀察,若四海有所變動,需立刻稟報,無論付出多少代價,朕也要得到天道大印,成為真正的三界之主!”
太白星鄭重領命道:“老臣遵旨。”
西天。
雷音寺。
佛主寶相莊重,盤坐於蓮台之上,待講罷佛法屏退眾菩薩羅漢,獨留下觀世菩薩,問道:“觀世,珞珈山之事我已知曉,你不該為了一己私欲俘獲火雲童子,從而引起一係列麻煩啊!”
觀世菩薩雙手合十道:“弟子知錯!隻因神仙殺劫已至,弟子隻差臨門一腳便可進入不滅大羅之境,卻遲遲停滯不前,恐無力護我佛門,特以煉製法寶,培育仙草,助我突破不滅大羅!”
佛主歎道:“你為我佛門盡心盡力,也立下了汗馬功勞。時值亂世,想要安身立命也非易事,需得念頭通達,攝拿天地偉力,不生不滅,方可不入天籙!”
說罷,佛主取出一顆舍利,鵝卵大小,珠光閃閃,瑞彩千條,說道:“這顆佛骨舍利乃是我師燃燈古佛所留,你可用他積攢無邊願力,待到時機自然可助你邁步不滅大羅之境!”
觀世菩薩目中精光閃過,趕忙接過佛舍利,恭恭敬敬道:“多謝我佛賜法,觀世必當不複佛主期望,為我佛教鞠躬盡瘁!”
佛主微微點頭。
觀世菩薩收起佛寶,再次執弟子禮道:“啟稟我佛,那北海龍王敖順前來見我,想通過我佛門助他一位後輩飛升仙界,此事該如何處之,還請我佛示下……”
佛主聞言沉吟片刻道:“那四海龍族地大物博,水族幾十萬,乃是當年大族後裔,且多有寶貝奇物,若能與之交好,自然對我佛門有益。不過龍族乃是歸屬天地管製,你需謹慎行事,不要過於張揚,暗中查探寶物下落。”
觀世菩薩道:“領佛旨!”
佛主言簡意賅便不再多言,起身而去。
且說觀世菩薩明悟佛主之意,且在得到佛主所賜佛寶後,思量著要去往何處獲得願力。
片刻之後,觀世菩薩有了計較,當即縱光而去,並未直接返迴南海,而是在入夜時分來到了蠻荒邊陲之國按落雲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