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務培其元氣,守其中氣,保其正氣。護其腎氣,養其肝氣,調其肺氣,理其脾氣,升其清氣,降其濁氣,閉其邪惡不正之氣。勿傷於氣,勿逆於氣,勿憂思悲怒以損其氣。使氣清而平,平而和,和而暢達,能行於筋,串於膜,以至通身靈動,無處不行,無處不到。氣至則膜起,氣行則膜張。能起能張,則膜與筋齊堅齊固矣。
(介紹)務必要培養元氣,守住中氣,保持正氣。護腎氣,養肝氣,調肺氣,理脾氣,升清氣,降濁氣,關閉邪惡不正之氣。不要傷氣,不要逆氣,不要憂思悲怒以損害元氣。要使元氣清而至平,平而至和,和而至暢達,則元氣就能夠在筋中運行,並串到膜,就能夠達到周身貫通靈動,元氣能夠運行到周身任何部位。元氣到了則膜起,元氣運行則膜騰。達到能起能騰的程度,則膜與筋就能夠一齊堅固。
此段與上一段意思一樣,描述內裏養氣。中氣,人體中宮之氣,即心力也;正氣,周身整體壓縮旋轉之力,不偏不倚謂之正,一氣之上下貫通也。整段話的意思就是:用以心行氣抽合元氣生成周身整壓縮旋轉的後天之氣,元氣與後天之氣合一為真氣。心肝脾肺腎生成的能量(氣),都要培養。要讓真氣在體內順暢地運行流動,達到漲筋騰膜的程度。
此段話中的養氣,即寫的是內五行發力,也是第一次把內五行發力提出來!
內五行發力,就是心肝脾肺腎之間的能量運行,就是楊露禪先生說的中定。具體來說,就是河車運行時,以心行氣驅動元氣在命門與上下貫通之力合一為真氣,真氣經尾閭、會陰向丹田翻轉後抱住兩腎,兩腎上抱肝脾,肝脾上抱兩肺,兩肺抱心,心抱意,意抱氣,氣抱力--------這就是內五行能量運行!
當然,這內五行發力,即五行勁力,隻有在內家功夫的高層次階段才能夠感覺並控製,一般的內家拳習練者是難以企及的。不過隻要大家踏踏實實地習練,在五年之內是能夠感覺並控製內五行之間的能量運行的。
內五行的能量運行的功夫作用就是將軀幹練活,將五髒六腑練通,五行之間的能量運行就像一個渦輪,能夠在體腔內增壓,是漲筋騰膜的內因。內五行的能量傳簇向外鼓蕩,才能夠最終漲筋騰膜,真氣鼓蕩。
內五行的能量運行作用於外就是挺齊四梢的能量,這個能量與三心歸聚的能量對拉拔長,生成漲筋騰膜真氣鼓蕩。
“使氣清而平,平而和,和而暢達,能行於筋,串於膜,以至通身靈動,無處不行,無處不到。氣至則膜起,氣行則膜張。能起能張,則膜與筋齊堅齊固矣。”,這段話就是寫內五行發力導致的漲筋騰膜、真氣鼓蕩,就是神行,能量自動在周身運行。所以這個漲筋騰膜、真氣鼓蕩的過程就是精氣神流串於周身的過程,就是還虛的過程。
修道是靜心固氣,習練功夫是動心養氣。何為養氣?習練以心行氣將氣越養越大越強也!
對於心肝脾肺腎這五髒之氣(即五髒之能量),按照前輩大師的說法是肺金有斬金截鐵之力,劈拳是也;心火有燒身驚炸之力,炮拳是也;腎水有無孔不入之力,鑽拳是也;肝木有支撐八方之力,崩拳是也;脾土有遼闊敦實之力,橫拳是也。
大家對於劈拳的斬金截鐵之力、炮拳的燒身驚炸之力、鑽拳的無孔不入之力均有了解和體會,但是對於肝木的支撐八方與脾土的遼闊敦實似乎不太理解。
是這樣的,在心腎交合水火相濟這個過程中,有心腎肺三個髒器啟動了,即心力下行拉動胸膈膜下行,胸膈膜下行使肺部的唿吸與心力合一,即心肺能量均下行到會陰,燃起人體丹爐,以炎腎水,導致腎的能量開始上行到百會。在這個心肺腎三個髒器的能量運行時,周身能量還隻能在身體中軸上下運行,這個上下行能量的運行還不能生成周身整體內外的對拉拔長,還不能實現三心歸聚與挺齊四梢的對拉拔長,即隻啟動心腎肺的能量是不能實現三心歸聚的內縮之力與挺齊四梢的外張之力的對拉拔長的。當腎水開始上行抱住肝脾,使得肝脾動了而發出能量後,心力才能夠抽合到四梢,周身才能夠生成內外的對拉拔長,此時,周身生成橫力,才顯現出內家拳支撐八方、遼闊敦實之力。肝脾之力啟動了,周身才能夠上下、內外一體,才能夠生成破之不開、撞之不散的周身整體勁力。
對於五行之力的這種蓄發和運行的現象,沒有什麽科學依據,但確實一種習練過程之中的必然現象,練到了就有。也就是說,前輩大師對於五行之力的描述,都是一種功夫的結果。
此段文字隻描述內五行之力的習練,一定要結合上段文字,要內外合一地習練。如果不習練周身整體壓縮旋轉而隻習練內裏的心腎交合水火相濟,那是修道而不是練拳。
(原文)如煉筋不煉膜,而膜無所主;煉膜不煉筋,而膜無所依;煉筋、煉膜而不練氣,而筋膜泥而不起;煉氣而不煉筋膜,而氣痿而不能宣達流串於筋絡。氣不能流串,則筋不能堅固,此所謂參互其用,錯綜其道也。
(介紹)如果隻練筋而不練膜,則膜就沒有功能;隻練膜而不練筋,則膜無所依托;隻練筋、膜而不練氣,則筋、膜如泥一般不起;隻練氣而不練筋、膜,則元氣萎靡而不能流串貫通於筋絡。元氣不能流串,則筋就不能堅固,這就是真氣與筋、膜相融相濟而共同到達正道。
此段話描述元氣、真氣、筋、膜都要習練,互相促進,缺一不可。
這段文字的意思是再講丹道與武學的不同。丹道隻習練五行能量,而武學除了五行能量,還必須依靠周身整體壓縮旋轉的外部能量才能技擊,而習練外部能量則就要達到漲筋騰膜的程度。
如何練膜?
用三心歸聚與挺齊四梢的對拉拔長習練!隻有對拉拔長才能夠讓能量在周身運行,才能夠漲筋騰膜、抻筋拔骨。
從這句話的意思來說,我們可以推斷在易筋經寫成之時,內家功夫已經開始出現,但是魚龍混雜,還沒有成為體係,故在經中要強調氣與筋膜都要習練才能練出功夫。
此段文字依然不告訴大家如何習練漲筋騰膜,而隻寫功夫結果。
(原文)俟煉至筋起之後,必宜倍加功力,務使周身之膜皆能騰起,與筋齊堅,著於皮,固於內,始為子母各當。否則筋堅無助,譬如植物,無土培養,豈曰全功也哉。
(介紹)等到把筋練起來之後,必須要加強功力,務必使在經絡中運行的能量向外擴張流串,讓周身的膜都能夠騰起,與筋一樣堅固,讓膜著於皮毛,堅固內裏,這才是元氣與筋、膜各負其責。否則筋即便堅固了也對身體沒有幫助,就好像植物沒有土去培養,是不能練出功夫的。
漲筋騰膜就是能量傳簇的逐步發展階段,能量傳簇先在經絡中形成一根筋,然後向骨肉、皮毛擴張、流串到騰膜的程度。
“務使周身之膜皆能騰起,與筋齊堅,著於皮,固於內”,這就是內家功夫的最高層次,能量達於皮毛之下,能量就在皮毛之下呆著,周身就是一個時刻向外鼓蕩著能量的能量體,就像皮球一樣,能量就顯於皮球的球體之下。對於功夫來說,皮毛就是球體,能量就存在於皮毛之下。能量存在於皮毛之下,則周身處處是能量,周身處處是丹田,周身處處有手眼,此均為周身處處是能量使然。
(原文)般刺密諦曰:此篇言易筋以煉膜為先,煉膜以煉氣為主。然此膜人多不識,不可為脂膜之膜,乃筋膜之膜也。脂膜,腔中物也。筋膜,骨外物也。筋則聯絡肢骸,膜則包貼骸骨。筋與膜較,膜軟於筋;肉與膜較,膜勁於肉。膜居肉之內,骨之外。包骨襯肉之物也。其狀若此,行此功者,必使氣串於膜間,護其骨,壯其筋,合為一體,乃曰全功。
(介紹)大家切記,此段話為少林寺的佛人所加,內容是錯誤的!我先把錯誤的內容翻譯出來,再指出其錯誤之處。
(以下內容為錯誤的)易筋以練膜為先,練膜以練氣為主。然而許多人不知道膜是什麽,膜不是指肉脂膜的膜,而是指筋的膜。肉脂膜是腹腔中的東西。筋膜則是骨骼外麵的東西。筋聯絡著四肢百骸,膜則包貼骸骨。膜比筋軟,比肉有彈性。膜在骨肉之間,是包住骨骼連住肌肉的物質。習練易筋者,必須使元氣串於膜間,護骨壯筋,讓筋膜合為一體,才是全功。
正確的概念是,前麵正文中已經明確寫明“然筋,人身之經絡也。骨節之外,肌肉之內,四肢百骸,無處非筋,無經非絡”,“是故煉筋,必須煉膜,、煉膜必須練氣”,“使氣清而平,平而和,和而暢達,能行於筋,串於膜”,“務使周身之膜皆能騰起,與筋齊堅,著於皮,固於內”、“俟煉至筋起之後,必宜倍加功力,務使周身之膜皆能騰起”。以上幾句經文原話,清楚地告訴大家,筋,就是經絡,無處非筋,無經非絡,隻要能夠傳簇能量的部位都是經絡。並且氣、筋、膜都要練,但是並沒有說先練膜後練筋,而是行於筋、達於膜,即應該先練筋後練膜。最後,膜騰起後要著於皮,固於內-------由此我們得知,筋膜不是組成人體的具體物質,uu看書 .ukanhu 而是能量傳簇形成的能量的筋、能量的膜,即筋膜是習練出來的,而不是人體固有的東西。並且,“俟煉至筋起之後,必宜倍加功力,務使周身之膜皆能騰起”這句話明確說明了練膜要在練筋之後。
膜是什麽?膜就是精氣神能夠達到的人體最外端的梢節,包括皮毛!
著於皮,固於內,才是膜!騰膜,就是將能量運行於四梢,運行於皮毛之下!
而“般刺密諦曰”卻將筋膜當做一種人體的組織器官來特意“說明”一下,不但在本段文字之內就違背經文,而且給後人留下一堆垃圾,比如說現在與“般刺密諦曰”一樣認為筋膜是人體組織器官並且要習練筋膜這個人體“組織器官”的大有人在!可實際上根本就找不到筋膜的影子,更別提怎麽習練了!
總之,加上“般刺密諦曰”這句話的人,不管是少林寺的人,還是流傳《易筋經》的人,都是沒有習練出內家功夫並且不懂內家功夫的人對於漲筋騰膜的妄論---------就是這個妄論使得現在人以為筋膜是一種人體組織器官而“發明”出習練筋膜的功法,即花架子。
( = )
(介紹)務必要培養元氣,守住中氣,保持正氣。護腎氣,養肝氣,調肺氣,理脾氣,升清氣,降濁氣,關閉邪惡不正之氣。不要傷氣,不要逆氣,不要憂思悲怒以損害元氣。要使元氣清而至平,平而至和,和而至暢達,則元氣就能夠在筋中運行,並串到膜,就能夠達到周身貫通靈動,元氣能夠運行到周身任何部位。元氣到了則膜起,元氣運行則膜騰。達到能起能騰的程度,則膜與筋就能夠一齊堅固。
此段與上一段意思一樣,描述內裏養氣。中氣,人體中宮之氣,即心力也;正氣,周身整體壓縮旋轉之力,不偏不倚謂之正,一氣之上下貫通也。整段話的意思就是:用以心行氣抽合元氣生成周身整壓縮旋轉的後天之氣,元氣與後天之氣合一為真氣。心肝脾肺腎生成的能量(氣),都要培養。要讓真氣在體內順暢地運行流動,達到漲筋騰膜的程度。
此段話中的養氣,即寫的是內五行發力,也是第一次把內五行發力提出來!
內五行發力,就是心肝脾肺腎之間的能量運行,就是楊露禪先生說的中定。具體來說,就是河車運行時,以心行氣驅動元氣在命門與上下貫通之力合一為真氣,真氣經尾閭、會陰向丹田翻轉後抱住兩腎,兩腎上抱肝脾,肝脾上抱兩肺,兩肺抱心,心抱意,意抱氣,氣抱力--------這就是內五行能量運行!
當然,這內五行發力,即五行勁力,隻有在內家功夫的高層次階段才能夠感覺並控製,一般的內家拳習練者是難以企及的。不過隻要大家踏踏實實地習練,在五年之內是能夠感覺並控製內五行之間的能量運行的。
內五行的能量運行的功夫作用就是將軀幹練活,將五髒六腑練通,五行之間的能量運行就像一個渦輪,能夠在體腔內增壓,是漲筋騰膜的內因。內五行的能量傳簇向外鼓蕩,才能夠最終漲筋騰膜,真氣鼓蕩。
內五行的能量運行作用於外就是挺齊四梢的能量,這個能量與三心歸聚的能量對拉拔長,生成漲筋騰膜真氣鼓蕩。
“使氣清而平,平而和,和而暢達,能行於筋,串於膜,以至通身靈動,無處不行,無處不到。氣至則膜起,氣行則膜張。能起能張,則膜與筋齊堅齊固矣。”,這段話就是寫內五行發力導致的漲筋騰膜、真氣鼓蕩,就是神行,能量自動在周身運行。所以這個漲筋騰膜、真氣鼓蕩的過程就是精氣神流串於周身的過程,就是還虛的過程。
修道是靜心固氣,習練功夫是動心養氣。何為養氣?習練以心行氣將氣越養越大越強也!
對於心肝脾肺腎這五髒之氣(即五髒之能量),按照前輩大師的說法是肺金有斬金截鐵之力,劈拳是也;心火有燒身驚炸之力,炮拳是也;腎水有無孔不入之力,鑽拳是也;肝木有支撐八方之力,崩拳是也;脾土有遼闊敦實之力,橫拳是也。
大家對於劈拳的斬金截鐵之力、炮拳的燒身驚炸之力、鑽拳的無孔不入之力均有了解和體會,但是對於肝木的支撐八方與脾土的遼闊敦實似乎不太理解。
是這樣的,在心腎交合水火相濟這個過程中,有心腎肺三個髒器啟動了,即心力下行拉動胸膈膜下行,胸膈膜下行使肺部的唿吸與心力合一,即心肺能量均下行到會陰,燃起人體丹爐,以炎腎水,導致腎的能量開始上行到百會。在這個心肺腎三個髒器的能量運行時,周身能量還隻能在身體中軸上下運行,這個上下行能量的運行還不能生成周身整體內外的對拉拔長,還不能實現三心歸聚與挺齊四梢的對拉拔長,即隻啟動心腎肺的能量是不能實現三心歸聚的內縮之力與挺齊四梢的外張之力的對拉拔長的。當腎水開始上行抱住肝脾,使得肝脾動了而發出能量後,心力才能夠抽合到四梢,周身才能夠生成內外的對拉拔長,此時,周身生成橫力,才顯現出內家拳支撐八方、遼闊敦實之力。肝脾之力啟動了,周身才能夠上下、內外一體,才能夠生成破之不開、撞之不散的周身整體勁力。
對於五行之力的這種蓄發和運行的現象,沒有什麽科學依據,但確實一種習練過程之中的必然現象,練到了就有。也就是說,前輩大師對於五行之力的描述,都是一種功夫的結果。
此段文字隻描述內五行之力的習練,一定要結合上段文字,要內外合一地習練。如果不習練周身整體壓縮旋轉而隻習練內裏的心腎交合水火相濟,那是修道而不是練拳。
(原文)如煉筋不煉膜,而膜無所主;煉膜不煉筋,而膜無所依;煉筋、煉膜而不練氣,而筋膜泥而不起;煉氣而不煉筋膜,而氣痿而不能宣達流串於筋絡。氣不能流串,則筋不能堅固,此所謂參互其用,錯綜其道也。
(介紹)如果隻練筋而不練膜,則膜就沒有功能;隻練膜而不練筋,則膜無所依托;隻練筋、膜而不練氣,則筋、膜如泥一般不起;隻練氣而不練筋、膜,則元氣萎靡而不能流串貫通於筋絡。元氣不能流串,則筋就不能堅固,這就是真氣與筋、膜相融相濟而共同到達正道。
此段話描述元氣、真氣、筋、膜都要習練,互相促進,缺一不可。
這段文字的意思是再講丹道與武學的不同。丹道隻習練五行能量,而武學除了五行能量,還必須依靠周身整體壓縮旋轉的外部能量才能技擊,而習練外部能量則就要達到漲筋騰膜的程度。
如何練膜?
用三心歸聚與挺齊四梢的對拉拔長習練!隻有對拉拔長才能夠讓能量在周身運行,才能夠漲筋騰膜、抻筋拔骨。
從這句話的意思來說,我們可以推斷在易筋經寫成之時,內家功夫已經開始出現,但是魚龍混雜,還沒有成為體係,故在經中要強調氣與筋膜都要習練才能練出功夫。
此段文字依然不告訴大家如何習練漲筋騰膜,而隻寫功夫結果。
(原文)俟煉至筋起之後,必宜倍加功力,務使周身之膜皆能騰起,與筋齊堅,著於皮,固於內,始為子母各當。否則筋堅無助,譬如植物,無土培養,豈曰全功也哉。
(介紹)等到把筋練起來之後,必須要加強功力,務必使在經絡中運行的能量向外擴張流串,讓周身的膜都能夠騰起,與筋一樣堅固,讓膜著於皮毛,堅固內裏,這才是元氣與筋、膜各負其責。否則筋即便堅固了也對身體沒有幫助,就好像植物沒有土去培養,是不能練出功夫的。
漲筋騰膜就是能量傳簇的逐步發展階段,能量傳簇先在經絡中形成一根筋,然後向骨肉、皮毛擴張、流串到騰膜的程度。
“務使周身之膜皆能騰起,與筋齊堅,著於皮,固於內”,這就是內家功夫的最高層次,能量達於皮毛之下,能量就在皮毛之下呆著,周身就是一個時刻向外鼓蕩著能量的能量體,就像皮球一樣,能量就顯於皮球的球體之下。對於功夫來說,皮毛就是球體,能量就存在於皮毛之下。能量存在於皮毛之下,則周身處處是能量,周身處處是丹田,周身處處有手眼,此均為周身處處是能量使然。
(原文)般刺密諦曰:此篇言易筋以煉膜為先,煉膜以煉氣為主。然此膜人多不識,不可為脂膜之膜,乃筋膜之膜也。脂膜,腔中物也。筋膜,骨外物也。筋則聯絡肢骸,膜則包貼骸骨。筋與膜較,膜軟於筋;肉與膜較,膜勁於肉。膜居肉之內,骨之外。包骨襯肉之物也。其狀若此,行此功者,必使氣串於膜間,護其骨,壯其筋,合為一體,乃曰全功。
(介紹)大家切記,此段話為少林寺的佛人所加,內容是錯誤的!我先把錯誤的內容翻譯出來,再指出其錯誤之處。
(以下內容為錯誤的)易筋以練膜為先,練膜以練氣為主。然而許多人不知道膜是什麽,膜不是指肉脂膜的膜,而是指筋的膜。肉脂膜是腹腔中的東西。筋膜則是骨骼外麵的東西。筋聯絡著四肢百骸,膜則包貼骸骨。膜比筋軟,比肉有彈性。膜在骨肉之間,是包住骨骼連住肌肉的物質。習練易筋者,必須使元氣串於膜間,護骨壯筋,讓筋膜合為一體,才是全功。
正確的概念是,前麵正文中已經明確寫明“然筋,人身之經絡也。骨節之外,肌肉之內,四肢百骸,無處非筋,無經非絡”,“是故煉筋,必須煉膜,、煉膜必須練氣”,“使氣清而平,平而和,和而暢達,能行於筋,串於膜”,“務使周身之膜皆能騰起,與筋齊堅,著於皮,固於內”、“俟煉至筋起之後,必宜倍加功力,務使周身之膜皆能騰起”。以上幾句經文原話,清楚地告訴大家,筋,就是經絡,無處非筋,無經非絡,隻要能夠傳簇能量的部位都是經絡。並且氣、筋、膜都要練,但是並沒有說先練膜後練筋,而是行於筋、達於膜,即應該先練筋後練膜。最後,膜騰起後要著於皮,固於內-------由此我們得知,筋膜不是組成人體的具體物質,uu看書 .ukanhu 而是能量傳簇形成的能量的筋、能量的膜,即筋膜是習練出來的,而不是人體固有的東西。並且,“俟煉至筋起之後,必宜倍加功力,務使周身之膜皆能騰起”這句話明確說明了練膜要在練筋之後。
膜是什麽?膜就是精氣神能夠達到的人體最外端的梢節,包括皮毛!
著於皮,固於內,才是膜!騰膜,就是將能量運行於四梢,運行於皮毛之下!
而“般刺密諦曰”卻將筋膜當做一種人體的組織器官來特意“說明”一下,不但在本段文字之內就違背經文,而且給後人留下一堆垃圾,比如說現在與“般刺密諦曰”一樣認為筋膜是人體組織器官並且要習練筋膜這個人體“組織器官”的大有人在!可實際上根本就找不到筋膜的影子,更別提怎麽習練了!
總之,加上“般刺密諦曰”這句話的人,不管是少林寺的人,還是流傳《易筋經》的人,都是沒有習練出內家功夫並且不懂內家功夫的人對於漲筋騰膜的妄論---------就是這個妄論使得現在人以為筋膜是一種人體組織器官而“發明”出習練筋膜的功法,即花架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