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能提得起,則無遲重之慮,所謂頂頭懸也;意氣須換得靈,乃有圓活之趣,所謂邊轉虛實也。
精神,在此處並非指思想上的精神,而是隻精與神之能量。
(注:在所有內家拳論之中,沒有一個字是在論大腦意識與意念的,都是在論能量蓄發的!)
在形意拳中,心力下行到會陰生成精之能量,精之能量下行到足生成氣之能量,氣之能量上行到百會生成神之能量,精氣神之能量生成後,就從體內一次性發出為勁力了,即一氣之起落。
而在太極拳中,由於加入了陰陽轉換,使得周身能量循環往複地流動運行,這精氣神之能量,就已經不再界限分明了,而是精氣神之能量相互陰陽轉換、陰陽合一,變成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了。比如說,足底氣之能量上行到尾閭、會陰、命門一線時,氣之能量會在此部位與下行之心力陰陽轉換合一,也可以與此處生成的精的能量陰陽轉換合一,也可以在此處與下行的神能量陰陽轉換合一;在心髒部位,心力可以直接與從百會經印堂下行的神的能量陰陽轉換合一,心力也可以與從會陰部位經過五行相抱而上行到心髒的精的能量陰陽轉換合一。也就是說,在太極拳中,精氣神的能量是合一而成的周身整體能量。
太極拳中的這種能量運行,是一個亂環訣,能量運行一環套一環,一層疊一層,一股連一股,一圈接一圈,不會出現固定在某個經脈之中老老實實地運行的現象。這個能量運行的亂環訣的結果,就是真氣鼓蕩,周身充斥能量。
精神提得起,就是精與神的能量都能夠上行,精與神的能量之間的陰陽轉換就生成精與神的能量之間的對拉拔長,即會陰、百會氣圈的能量運行。提起精神就是虛領頂勁,就是上下貫通之力貫通到百會。
孫祿堂先生在拳論中說過:神意歸於丹田者,身自然重如泰山;將神氣合一,化成虛空者,自然身輕如羽。這句話就是在說精氣神的陰陽轉換合一。
精在腰腹,為周身能量之中樞。精的能量下行則身重如山,精的能量上行則身輕如羽。
但有些人不知此意,一味讓能量下行,則周身運化不靈。周身能量之上下運行,是要依據技擊實戰具體情況而定的。吞入對手能量則必須要使用下行能量,吐出則使用上行能量。平時則處於上下行能量對拉拔長之真氣鼓蕩的狀態。
周身整體之力要由神之能量引領,即所謂的神領力。因為神之百會部位為周身下行能量的起點,又是上行能量的終點。這個神領力的具體表現就是虛領頂勁。
周身有了虛領頂勁,則無遲重之慮。
周身上下行能量將身體上下兩奪對拉,形成頭頂懸、足入地之勢。即虛領頂勁絕不是挺挺脖子而已!虛領頂勁是周身的上下貫通之力的上行能量使然!
意氣,虛實轉換與陰陽轉換的就是意氣。意,身體壓縮旋轉之意,太極拳的陰陽轉換均由壓縮旋轉生成。周身每一節的壓縮生成下一節的旋轉,下一節的旋轉又生成再下一節的壓縮。從大的周身整體來說,能量在兩腿之間的陰陽轉換是最大的陰陽轉換,這個陰陽轉換就是由會陰部位的旋轉生成的,而會陰部位的旋轉是由尾閭壓縮使然。故太極拳的虛實、陰陽轉換要由周身整體壓縮旋轉之意發起。氣,在雙腳生成的能量,足底湧泉與會陰之間精、氣能量的對拉拔長生成湧泉、會陰氣圈,這個氣圈中的能量運行生成了兩足之間通過會陰的虛實能量轉換。所以,意、氣為太極拳陰陽轉換之要。意、氣生成的虛實轉換靈了,周身就圓活。
邊轉虛實,即單重,一邊之能量完全轉換到另一邊。
而雙重拳中,兩腿足底均有氣之能量,不分虛實,如何能夠進行虛實轉換?即便兩腿之氣的能量不是平均分配的,也隻能進行部分虛實轉換,而不能進行完全徹底的虛實轉換。此為雙重之病也!
發勁須沉著鬆淨,專主一方;立身須中正安舒,支撐八麵。
能量蓄發時需要鬆沉,心力專注一方,不可分散。
鬆沉,並非鬆懈。鬆沉是太極功夫之結果,而非習練方法和習練過程。即太極拳以心行氣壓縮旋轉的能量蓄發的表象就是鬆沉,這個鬆沉是能夠蓄發出巨大技擊能量的鬆沉,是習練出來的。如果本末倒置地以鬆沉為習練方法和過程,則隻會習練出鬆懈的結果!
太極拳要立身中正,支撐八麵。中正,即保持身體中軸之上下運行的能量蓄發。支撐八麵,前後左右上下內外為八麵,支撐八麵即真氣鼓蕩,能量充斥周身也!太極拳要八麵發力,周身是拳。
行氣如九曲珠,無往不利;運勁如百煉鋼,無堅不摧。
拳節、腕節、肘節、肩節、脊節、腰節、胯節、膝節、踝節,此九處骨節如同沙和尚脖子上戴著的九曲之珠。此九曲為人體三節著意之處,即周身整體壓縮旋轉皆生成於此。此九處生意,則心力達於此處,氣運周身則無往不利。
太極拳之能量蓄發的根基是形意拳之硬打硬進無遮攔之勁力,故運勁如百煉鋼,u看書.uuanu無堅不摧。從這句話中,大家是否看出來那鼓吹用鬆懈去四兩撥千斤的都是在胡說八道了!換句話說,不能發出無堅不摧之力的,習練的就不是真正的太極拳!
形如搏兔之鵠,神如撲鼠之貓。靜如山嶽,動如江河。蓄勁如開弓,發勁如放箭。
太極拳之外形要撐開圓活,如搏兔之鵠,展開雙翅蓋住對手;統領周身勁力之神要如撲鼠之貓的腦袋,以頭統領周身。太極拳之靜就是收身中定,是在蓄積周身整體之勁力,一動則如江河之水,一泄而發!
太極拳蓄力之收身中定,在河車運行時的能量翻轉上拉脊柱三關,使得脊柱猶如反弓,身如弓則力如箭。
曲中求直,蓄而後發。力有脊發,步隨身換。收即是放,斷而複連。
曲,外形之曲,周身整體壓縮旋轉即為曲,腰腹折疊、心胸開合皆是曲;直,內裏上下貫通之力之直。以外形動作之曲求內裏上下運行能量之直。蓄積出上下貫通之力而發。
力由脊發,讓上下貫通之力打通脊柱三關,將脊柱練此彈簧、鞭子,將上下貫通之力彈、甩出去。
步法要隨體內上下相隨之能量運行轉換,腿腳能量不可與周身能量分離,要周身一體。
太極拳蓄發合一,蓄為收發為放,左蓄右發、右蓄左發、下蓄上發、上蓄下發,全靠能量周身運行。
發力為合,合即為斷,如形意拳一般,隻能一次性發力,然後重新蓄力。但是太極拳在形意拳一次性能量蓄發的基礎上加入陰陽轉換,故能斷而複連,周身能量運行使得勁力連綿不斷。
精神,在此處並非指思想上的精神,而是隻精與神之能量。
(注:在所有內家拳論之中,沒有一個字是在論大腦意識與意念的,都是在論能量蓄發的!)
在形意拳中,心力下行到會陰生成精之能量,精之能量下行到足生成氣之能量,氣之能量上行到百會生成神之能量,精氣神之能量生成後,就從體內一次性發出為勁力了,即一氣之起落。
而在太極拳中,由於加入了陰陽轉換,使得周身能量循環往複地流動運行,這精氣神之能量,就已經不再界限分明了,而是精氣神之能量相互陰陽轉換、陰陽合一,變成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了。比如說,足底氣之能量上行到尾閭、會陰、命門一線時,氣之能量會在此部位與下行之心力陰陽轉換合一,也可以與此處生成的精的能量陰陽轉換合一,也可以在此處與下行的神能量陰陽轉換合一;在心髒部位,心力可以直接與從百會經印堂下行的神的能量陰陽轉換合一,心力也可以與從會陰部位經過五行相抱而上行到心髒的精的能量陰陽轉換合一。也就是說,在太極拳中,精氣神的能量是合一而成的周身整體能量。
太極拳中的這種能量運行,是一個亂環訣,能量運行一環套一環,一層疊一層,一股連一股,一圈接一圈,不會出現固定在某個經脈之中老老實實地運行的現象。這個能量運行的亂環訣的結果,就是真氣鼓蕩,周身充斥能量。
精神提得起,就是精與神的能量都能夠上行,精與神的能量之間的陰陽轉換就生成精與神的能量之間的對拉拔長,即會陰、百會氣圈的能量運行。提起精神就是虛領頂勁,就是上下貫通之力貫通到百會。
孫祿堂先生在拳論中說過:神意歸於丹田者,身自然重如泰山;將神氣合一,化成虛空者,自然身輕如羽。這句話就是在說精氣神的陰陽轉換合一。
精在腰腹,為周身能量之中樞。精的能量下行則身重如山,精的能量上行則身輕如羽。
但有些人不知此意,一味讓能量下行,則周身運化不靈。周身能量之上下運行,是要依據技擊實戰具體情況而定的。吞入對手能量則必須要使用下行能量,吐出則使用上行能量。平時則處於上下行能量對拉拔長之真氣鼓蕩的狀態。
周身整體之力要由神之能量引領,即所謂的神領力。因為神之百會部位為周身下行能量的起點,又是上行能量的終點。這個神領力的具體表現就是虛領頂勁。
周身有了虛領頂勁,則無遲重之慮。
周身上下行能量將身體上下兩奪對拉,形成頭頂懸、足入地之勢。即虛領頂勁絕不是挺挺脖子而已!虛領頂勁是周身的上下貫通之力的上行能量使然!
意氣,虛實轉換與陰陽轉換的就是意氣。意,身體壓縮旋轉之意,太極拳的陰陽轉換均由壓縮旋轉生成。周身每一節的壓縮生成下一節的旋轉,下一節的旋轉又生成再下一節的壓縮。從大的周身整體來說,能量在兩腿之間的陰陽轉換是最大的陰陽轉換,這個陰陽轉換就是由會陰部位的旋轉生成的,而會陰部位的旋轉是由尾閭壓縮使然。故太極拳的虛實、陰陽轉換要由周身整體壓縮旋轉之意發起。氣,在雙腳生成的能量,足底湧泉與會陰之間精、氣能量的對拉拔長生成湧泉、會陰氣圈,這個氣圈中的能量運行生成了兩足之間通過會陰的虛實能量轉換。所以,意、氣為太極拳陰陽轉換之要。意、氣生成的虛實轉換靈了,周身就圓活。
邊轉虛實,即單重,一邊之能量完全轉換到另一邊。
而雙重拳中,兩腿足底均有氣之能量,不分虛實,如何能夠進行虛實轉換?即便兩腿之氣的能量不是平均分配的,也隻能進行部分虛實轉換,而不能進行完全徹底的虛實轉換。此為雙重之病也!
發勁須沉著鬆淨,專主一方;立身須中正安舒,支撐八麵。
能量蓄發時需要鬆沉,心力專注一方,不可分散。
鬆沉,並非鬆懈。鬆沉是太極功夫之結果,而非習練方法和習練過程。即太極拳以心行氣壓縮旋轉的能量蓄發的表象就是鬆沉,這個鬆沉是能夠蓄發出巨大技擊能量的鬆沉,是習練出來的。如果本末倒置地以鬆沉為習練方法和過程,則隻會習練出鬆懈的結果!
太極拳要立身中正,支撐八麵。中正,即保持身體中軸之上下運行的能量蓄發。支撐八麵,前後左右上下內外為八麵,支撐八麵即真氣鼓蕩,能量充斥周身也!太極拳要八麵發力,周身是拳。
行氣如九曲珠,無往不利;運勁如百煉鋼,無堅不摧。
拳節、腕節、肘節、肩節、脊節、腰節、胯節、膝節、踝節,此九處骨節如同沙和尚脖子上戴著的九曲之珠。此九曲為人體三節著意之處,即周身整體壓縮旋轉皆生成於此。此九處生意,則心力達於此處,氣運周身則無往不利。
太極拳之能量蓄發的根基是形意拳之硬打硬進無遮攔之勁力,故運勁如百煉鋼,u看書.uuanu無堅不摧。從這句話中,大家是否看出來那鼓吹用鬆懈去四兩撥千斤的都是在胡說八道了!換句話說,不能發出無堅不摧之力的,習練的就不是真正的太極拳!
形如搏兔之鵠,神如撲鼠之貓。靜如山嶽,動如江河。蓄勁如開弓,發勁如放箭。
太極拳之外形要撐開圓活,如搏兔之鵠,展開雙翅蓋住對手;統領周身勁力之神要如撲鼠之貓的腦袋,以頭統領周身。太極拳之靜就是收身中定,是在蓄積周身整體之勁力,一動則如江河之水,一泄而發!
太極拳蓄力之收身中定,在河車運行時的能量翻轉上拉脊柱三關,使得脊柱猶如反弓,身如弓則力如箭。
曲中求直,蓄而後發。力有脊發,步隨身換。收即是放,斷而複連。
曲,外形之曲,周身整體壓縮旋轉即為曲,腰腹折疊、心胸開合皆是曲;直,內裏上下貫通之力之直。以外形動作之曲求內裏上下運行能量之直。蓄積出上下貫通之力而發。
力由脊發,讓上下貫通之力打通脊柱三關,將脊柱練此彈簧、鞭子,將上下貫通之力彈、甩出去。
步法要隨體內上下相隨之能量運行轉換,腿腳能量不可與周身能量分離,要周身一體。
太極拳蓄發合一,蓄為收發為放,左蓄右發、右蓄左發、下蓄上發、上蓄下發,全靠能量周身運行。
發力為合,合即為斷,如形意拳一般,隻能一次性發力,然後重新蓄力。但是太極拳在形意拳一次性能量蓄發的基礎上加入陰陽轉換,故能斷而複連,周身能量運行使得勁力連綿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