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武術對抗賽因為規則問題不能達成一致意見,所以比賽遲遲不能舉辦,劉百成花費很多時間在武林人士中做工作,但是收效甚微,於是劉百成就先把工作重點放在編輯拳論上來。
張騰博也知道劉百成一心想要將前輩大師的拳論整理出來,以讓普通人都能夠看懂,所以就全力幫助他編輯拳論,主動提出先不學拳了。劉百成說:“也好,你在幫我編輯拳論的過程中,能夠對內家拳有一個係統的了解,然後再學拳,也未嚐不可,也許還有好處呢。”
於是劉百成和張騰博每天下班吃完飯,就開始工作。劉百成說:“這形意拳是內家拳的根基,我們就從形意拳論開始吧。這形意拳的前輩大師,留下拳論的是不少,但是屬李洛能先生的拳論最好,通篇講的都是合一,我們就以李洛能先生的拳論為第一篇吧。我念一句拳論就解釋一句,你就幫我記錄,將來你的記錄就是書的稿子了”
張騰博準備好了紙筆,就開始按照劉百成的話記錄下來:
李洛能形意拳論:
(原文)形意拳術之史,本乎天地之大端與夫造化之原理,蓋天地之辟於一無氣也,萬物之生於無知,形意之成本於無意。蓋無意極生有意,意誠心正乃至於靜,靜則察候六脈溶下二氣,靜極生動,動而震發四肢,貫通百骸,是謂先天存平靜,後天藏諸動也。故意為體而形為用,靜屬陰而動屬陽,體運動靜得陰陽消長生生之功,而真之一氣生焉。
注解:形意拳術,合天地造化之原理。天地生成於虛無一氣,萬物生成於天地造化而並非本意,形意拳也是由無意所生。
意,物質本體之意,非意念或者大腦意識也。天地、萬物,包括形意拳,均無意念或意思,但是其本體卻有其屬性及特質,此天地萬物之屬性和特質,即為天地萬物之意。而形意拳之意,即形意拳本體之屬性和特質。形意拳為拳,其屬性與特質即為能量蓄發。
但是形意拳不用人體後天形成的肌肉緊張發力,即肌肉緊張發力並非身體之屬性與特質,而是後天所得之物,此即為無意。形意拳生成於無意。
形意拳所習練之目的,即從無意習練到有意。
何為有意?
在內啟動心腎交合水火相濟之心力,形成五行之力;在外生成周身整體壓縮旋轉之力,內外之力合一,即為形意拳之本體屬性及特質,即為有意。
在內之意,為心腎交合水火相濟,為意誠心正。意誠心正則心腎交合,心腎交合為無形無式之能量蓄發,故為靜。心腎交合之能量蓄發為心力下行,腎水上行,故分為陰陽二氣。
氣者,內裏五行之力與外部周身整體壓縮旋轉之力合一而成之者也,在體內為氣,為能量,從體內發出即為勁力。
心腎交合生成陰陽之氣,在人體經絡中運行,此為靜則察候六脈溶下二氣。
六脈,人體之經絡也,為手太陰肺經、手陽明大腸經、手少陰心經、手少陽三焦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太陽小腸經。陰陽二氣在六脈中運行路徑如下:
手太陰肺經:中府→雲門→天府→俠白→尺澤→孔最→列缺→經渠→太淵→魚際→少商。
手太陽小腸經:少澤→前穀→後溪→腕骨→陽穀→養老→支正→小海→肩貞→臑俞→天宗→秉風→曲垣→肩外俞→肩中俞→天窗→天容→顴髎→聽宮。
手少陰心經:極泉→青靈→少海→靈道→通裏→陰郤→神門→少府→少衝。
手少陽三焦經:關衝→液門→中渚→陽池→外關→支溝→會宗→三陽絡→四瀆→天井→清冷淵→消濼→臑會→肩髎→天髎→天牖→翳風→瘛脈穴→顱息→角孫→耳門→耳和髎→絲竹空。
手厥陰心包經:天池→天泉→曲澤→郤門→間使→內關→大陵→勞宮→中衝。
手陽明大腸經:商陽→二間→三間→合穀→陽溪→偏曆→溫溜→下廉→上廉→手三裏→曲池→肘髎→手五裏→臂臑→肩髃→巨骨→天鼎→扶突→禾髎→迎香。
陰陽二氣在經絡中運行,當陰陽二氣強大到一定程度,即靜極之程度,則能夠拉動周身整體生成壓縮旋轉,此為靜極生動。
這動,為內外合一之動,即五行之力與周身整體壓縮旋轉之力合一之動。此動上下貫通,震及四肢百骸,內斂入骨,外張至皮毛之下。
此由先天五行之力之靜,引領後天周身整體壓縮旋轉之動者,即為先天存平靜,後天藏諸動也。
內靜之五行之力為體,為形意拳能量蓄發之本體本意,而外形的周身整體壓縮旋轉生成的各種動作為技擊之用。此為形意拳之體用原則,故拳名為形意。
五行之力之靜屬陰,周身整體壓縮旋轉之動屬陽,動靜陰陽之氣在體內消長,生生不息,而真之一氣生焉。周身整體壓縮旋轉由五行之力所驅動,此乃陰生陽也!
真氣,五行之力與周身整體壓縮旋轉之力合一之能量蓄發也!
(原文)孔子曰:冬至養其陽,夏至養其陰,吾善養吾浩然之氣,此皆修養正氣之謂也。蓋形意拳之原理,則培養天一之道,由後天而達於先天也。重陽不重陰,太剛必折;重陰不重陽,過柔不堅。剛柔相濟,乾坤之道乃成。古之傳斯術者,多以心法口授,缺少記載,使後學者茫然不知途徑,須以涵養正氣為先,以為之序。
注解:孔子曰:冬至養其陽,夏至養其陰。我等習武之人,要培養內外合一之真氣,為浩然之氣。所以形意拳之原理,就是將肌肉緊張發力之後天所得拋棄,培養天地合一、內外合一之道,逐漸達到使用先天之能量蓄發也。
先天之道或先天一氣,即人體本存之道與能量。人在母體之內的胎兒至嬰兒時期,在大腦與肌肉均無功能之時,uu看書 uukashucm 身體能動,即為先天一氣所驅動。此動之能量,即為心腎交合水火相濟之能量也!
重陽不重陰,即僅僅使用周身整體壓縮旋轉之力也,為剛力,太剛必折。
重陰不重陽,即僅僅使用心腎交合水火相濟之力也,為柔力,過柔不堅。
剛與柔均不可,必要剛柔相濟也,此乃乾坤之道。乾坤之中,有剛之石,有柔之水,不可偏廢於一麵。
古人傳授形意拳,多以口授傳心法,缺少記載,使得習練者茫然不知所以。這習練形意拳,或所有內家拳,均要以涵養正氣為先,先習練出五行之力,不可隻以外形動作練拳。
(原文)蓋夫體育一途,創自述摩老祖師,迨至宋朝嶽飛,又精研內經之意義,化生五行十二形之原理,因名為形意拳,總合五綱十二目,同一全體功用。在內為意,在外為形,是術乃修身之原本,明心見性還原之大道,攬陰陽之造化,轉乾坤之樞機,誠強身之捷徑也。
十二形實本天地萬物化生之理,取世間禽獸之具有特能者,妙效其性能,摹效時久,自能精神入體。
注解:這形意拳創自達摩老祖,傳至宋朝嶽飛,精研內裏心腎交合水火相濟之五行之力,在外形動作中化生五行十二形之體用原理,故名為形意拳。形意拳內容為五行拳與十二形,雖各外形動作不同,但原理同一。在內為身體之意,在外為身體之形。形意拳乃是修身之道,練出心力,就能見到人體先天之能量蓄發,返璞歸真。形意拳乃攬陰陽之造化,轉乾坤之樞機,誠強身之捷徑也。
張騰博也知道劉百成一心想要將前輩大師的拳論整理出來,以讓普通人都能夠看懂,所以就全力幫助他編輯拳論,主動提出先不學拳了。劉百成說:“也好,你在幫我編輯拳論的過程中,能夠對內家拳有一個係統的了解,然後再學拳,也未嚐不可,也許還有好處呢。”
於是劉百成和張騰博每天下班吃完飯,就開始工作。劉百成說:“這形意拳是內家拳的根基,我們就從形意拳論開始吧。這形意拳的前輩大師,留下拳論的是不少,但是屬李洛能先生的拳論最好,通篇講的都是合一,我們就以李洛能先生的拳論為第一篇吧。我念一句拳論就解釋一句,你就幫我記錄,將來你的記錄就是書的稿子了”
張騰博準備好了紙筆,就開始按照劉百成的話記錄下來:
李洛能形意拳論:
(原文)形意拳術之史,本乎天地之大端與夫造化之原理,蓋天地之辟於一無氣也,萬物之生於無知,形意之成本於無意。蓋無意極生有意,意誠心正乃至於靜,靜則察候六脈溶下二氣,靜極生動,動而震發四肢,貫通百骸,是謂先天存平靜,後天藏諸動也。故意為體而形為用,靜屬陰而動屬陽,體運動靜得陰陽消長生生之功,而真之一氣生焉。
注解:形意拳術,合天地造化之原理。天地生成於虛無一氣,萬物生成於天地造化而並非本意,形意拳也是由無意所生。
意,物質本體之意,非意念或者大腦意識也。天地、萬物,包括形意拳,均無意念或意思,但是其本體卻有其屬性及特質,此天地萬物之屬性和特質,即為天地萬物之意。而形意拳之意,即形意拳本體之屬性和特質。形意拳為拳,其屬性與特質即為能量蓄發。
但是形意拳不用人體後天形成的肌肉緊張發力,即肌肉緊張發力並非身體之屬性與特質,而是後天所得之物,此即為無意。形意拳生成於無意。
形意拳所習練之目的,即從無意習練到有意。
何為有意?
在內啟動心腎交合水火相濟之心力,形成五行之力;在外生成周身整體壓縮旋轉之力,內外之力合一,即為形意拳之本體屬性及特質,即為有意。
在內之意,為心腎交合水火相濟,為意誠心正。意誠心正則心腎交合,心腎交合為無形無式之能量蓄發,故為靜。心腎交合之能量蓄發為心力下行,腎水上行,故分為陰陽二氣。
氣者,內裏五行之力與外部周身整體壓縮旋轉之力合一而成之者也,在體內為氣,為能量,從體內發出即為勁力。
心腎交合生成陰陽之氣,在人體經絡中運行,此為靜則察候六脈溶下二氣。
六脈,人體之經絡也,為手太陰肺經、手陽明大腸經、手少陰心經、手少陽三焦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太陽小腸經。陰陽二氣在六脈中運行路徑如下:
手太陰肺經:中府→雲門→天府→俠白→尺澤→孔最→列缺→經渠→太淵→魚際→少商。
手太陽小腸經:少澤→前穀→後溪→腕骨→陽穀→養老→支正→小海→肩貞→臑俞→天宗→秉風→曲垣→肩外俞→肩中俞→天窗→天容→顴髎→聽宮。
手少陰心經:極泉→青靈→少海→靈道→通裏→陰郤→神門→少府→少衝。
手少陽三焦經:關衝→液門→中渚→陽池→外關→支溝→會宗→三陽絡→四瀆→天井→清冷淵→消濼→臑會→肩髎→天髎→天牖→翳風→瘛脈穴→顱息→角孫→耳門→耳和髎→絲竹空。
手厥陰心包經:天池→天泉→曲澤→郤門→間使→內關→大陵→勞宮→中衝。
手陽明大腸經:商陽→二間→三間→合穀→陽溪→偏曆→溫溜→下廉→上廉→手三裏→曲池→肘髎→手五裏→臂臑→肩髃→巨骨→天鼎→扶突→禾髎→迎香。
陰陽二氣在經絡中運行,當陰陽二氣強大到一定程度,即靜極之程度,則能夠拉動周身整體生成壓縮旋轉,此為靜極生動。
這動,為內外合一之動,即五行之力與周身整體壓縮旋轉之力合一之動。此動上下貫通,震及四肢百骸,內斂入骨,外張至皮毛之下。
此由先天五行之力之靜,引領後天周身整體壓縮旋轉之動者,即為先天存平靜,後天藏諸動也。
內靜之五行之力為體,為形意拳能量蓄發之本體本意,而外形的周身整體壓縮旋轉生成的各種動作為技擊之用。此為形意拳之體用原則,故拳名為形意。
五行之力之靜屬陰,周身整體壓縮旋轉之動屬陽,動靜陰陽之氣在體內消長,生生不息,而真之一氣生焉。周身整體壓縮旋轉由五行之力所驅動,此乃陰生陽也!
真氣,五行之力與周身整體壓縮旋轉之力合一之能量蓄發也!
(原文)孔子曰:冬至養其陽,夏至養其陰,吾善養吾浩然之氣,此皆修養正氣之謂也。蓋形意拳之原理,則培養天一之道,由後天而達於先天也。重陽不重陰,太剛必折;重陰不重陽,過柔不堅。剛柔相濟,乾坤之道乃成。古之傳斯術者,多以心法口授,缺少記載,使後學者茫然不知途徑,須以涵養正氣為先,以為之序。
注解:孔子曰:冬至養其陽,夏至養其陰。我等習武之人,要培養內外合一之真氣,為浩然之氣。所以形意拳之原理,就是將肌肉緊張發力之後天所得拋棄,培養天地合一、內外合一之道,逐漸達到使用先天之能量蓄發也。
先天之道或先天一氣,即人體本存之道與能量。人在母體之內的胎兒至嬰兒時期,在大腦與肌肉均無功能之時,uu看書 uukashucm 身體能動,即為先天一氣所驅動。此動之能量,即為心腎交合水火相濟之能量也!
重陽不重陰,即僅僅使用周身整體壓縮旋轉之力也,為剛力,太剛必折。
重陰不重陽,即僅僅使用心腎交合水火相濟之力也,為柔力,過柔不堅。
剛與柔均不可,必要剛柔相濟也,此乃乾坤之道。乾坤之中,有剛之石,有柔之水,不可偏廢於一麵。
古人傳授形意拳,多以口授傳心法,缺少記載,使得習練者茫然不知所以。這習練形意拳,或所有內家拳,均要以涵養正氣為先,先習練出五行之力,不可隻以外形動作練拳。
(原文)蓋夫體育一途,創自述摩老祖師,迨至宋朝嶽飛,又精研內經之意義,化生五行十二形之原理,因名為形意拳,總合五綱十二目,同一全體功用。在內為意,在外為形,是術乃修身之原本,明心見性還原之大道,攬陰陽之造化,轉乾坤之樞機,誠強身之捷徑也。
十二形實本天地萬物化生之理,取世間禽獸之具有特能者,妙效其性能,摹效時久,自能精神入體。
注解:這形意拳創自達摩老祖,傳至宋朝嶽飛,精研內裏心腎交合水火相濟之五行之力,在外形動作中化生五行十二形之體用原理,故名為形意拳。形意拳內容為五行拳與十二形,雖各外形動作不同,但原理同一。在內為身體之意,在外為身體之形。形意拳乃是修身之道,練出心力,就能見到人體先天之能量蓄發,返璞歸真。形意拳乃攬陰陽之造化,轉乾坤之樞機,誠強身之捷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