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百成和李義芳商量工作計劃。劉百成說:“我想,目前我們應該開展如下工作:第一,印刷拳論。我師父蘭飛亭先生終其一生收集各派內家拳拳論,現在傳給了我,我想應該把拳論貢獻出來,讓國人都看到拳論,以利於習練,因此這拳論的印刷工作要第一個做。第二,召集傳統武術各門派傳人,成立一個傳統武術對抗賽事規則製定小組,共同研究傳統武術對抗賽事規則,為將來的比賽做準備。這傳統武術不比那西方的格鬥術,西方格鬥術從戰場上的殺人術演變成為體育競技比賽,已經經曆了二百年時間,形成了完整的競技規則和保護手段。可是我們傳統武術就沒有走過從殺人術向體育競技的轉化道路,所以我們就得通過各種比賽獲得經驗,摸索前進,我們有西方格鬥術比賽規則做借鑒,爭取用十年八年的時間走完西方格鬥術二百年走過的道路,應該不是問題。第三,確定傳統武術發展綱要,這傳統武術我認為應該從小學生抓起,製定出從小學、中學到大學的傳統武術習練大綱,然後在學校統一實施。要製定相應的刺激規則,盡量引導全民去主動習練傳統武術。比如說習練傳統武術好的,可以在升學、工作方麵提供便利條件。第四,尋找傳統武術人才,讓這些人才物盡其用,在各個公園、體育運動場館、工廠、農村成立傳統武術培訓點,掀起全民習練傳統武術的熱潮。第五,學習外國格鬥術的先進技擊方法和比賽經驗,以彌補我們的不足。邀請外國格鬥術選手來表演或指導,進行中外格鬥對抗比賽,加強中外交流。這傳統武術可不能閉門造車,以免落得井底之蛙的處境。傳統武術必須要向世界發展,成為世界格鬥術比賽的一個不可或缺的力量。”
李義芳聽了劉百成的工作計劃,興奮地說:“對!將來傳統武術就要打遍全世界,讓世界人民看看我們的力量!你就按照你的計劃寫個材料吧,我把你的材料上報國家體委,爭取在全國得到實施”
由文體局出麵聯係了新華書店,劉百成手中的拳論很快就被新華書店列入出版計劃。這劉百成除了日常工作以外,還得總往新華書店編輯部跑。因為拳論中的語言和詞語不是沒有習練過內家拳的人所能理解的,還有許多按照現在語文標準來看不符合要求的語法和字詞,編輯也不敢改動,害怕影響願意,隻能征求劉百成的意見。有的拳論中還沒有標點符號,編輯根本就不知道寫的什麽意思,如何分開段落等等,都得需要劉百成親自去處理。
在拳論的編輯過程中,劉百成從編輯的態度和理解中,感覺到就這樣將拳論以前輩大師的原文發表是不行的。一個編輯那麽高的文化水平尚且看不懂,何況是普通老百姓了。由此劉百成就有了係統地編輯一本用現代通俗語言翻譯、解釋內家拳論的想法。後來拳論出版發行以後,果然收到讀者大量反饋說根本就看不懂,於是重新翻譯、解釋拳論的工作,就列為了一項提上日程的工作。那劉百成白天根本就沒有空寫拳論,隻能利用晚上迴家後,忙活完家務,才開始點燈熬油地寫拳論。後來張騰博晚上來跟劉百成學拳,劉百成也隻能將教拳與寫拳論的時間各分一半。結果那張騰博還非常喜歡這樣,因為寫拳論時,劉百成拿著前輩大師的拳論挨句琢磨得怎麽樣翻譯出來才能夠讓大家看懂,張騰博就將劉百成的話寫在紙上形成文稿。而張騰博就在這劉百成對前輩大師拳論的逐句翻譯、解釋過程中,對內家拳的起源、發展、聯係和應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由於劉百成在市文體局任職,就比較好調動各區縣的文體人員和傳統武術協會成員了。省市文體局共同發布了“關於成立傳統武術競技比賽規則製定小組的會議紀要”,在劉百成的召集下,這個小組總算是成立了。
小組第一次開會,就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各方意見不一。
首先第一個問題就是比賽的安全問題,包括身體哪個部位是不能打擊的,那些技擊方式是應該禁止的,是否應該帶護具比賽等。
在建國初期的傳統武術的普遍狀態是,整個國家自從辛亥革命後就開始經曆了軍閥混戰、北伐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前後曆經40餘年,幾乎是一代人的時間,戰事不斷。既然打仗,就需要兵源,所以這40餘年期間,年輕人大部分都去參軍打仗了,何談習練武功。也是因為打仗,民無寧日,生活貧困,何來習武之心。
俗話說窮讀書富練武,就是因為讀書隻需幾本書和晚上點一盞燈的費用。而那習武,卻首先要有不用幹活掙錢的時間去習武;其次還要有錢吃飽飯,餓肚子怎麽能習武;再次那習武是費鞋費衣服的運動,也得有錢才行。所以,在戰亂當中,幾乎就沒有習武的條件。
除了一些家境優越者、極度愛好武術者能夠堅持習練武功以外,其餘人等皆成天為果腹奔波,因此這40年中,老一輩武術家走了,而新一代習武者卻跟不上趟,不但習武者屈指可數,那成名者更是鳳毛麟角了。這其實就隱藏了一個許多人看不到的事實,那就是在當時習武者屈指可數的情況下,誕生出來的功夫高深者,是否是真的功夫高深?抑或是矮子裏麵拔大個,隻是相對於功夫平平者來說,就算是功夫高深了?所以,對於這個時代出現的武林大師,我們需要客觀地看待和評價。
再從傳統武術門派來說,有內外家拳法。內家拳雖然分為形意拳、太極拳、八卦掌三大派,但實屬一家。那外家拳雖然門派繁多,但不外乎是長拳短打,即以北方的少林拳法為代表的大開大合的大架長拳,還有就是以南方的南拳、詠春等為代表的短小精悍的小架短打拳。
在傳統武術的這個現狀之下,習武者就出現了涇渭分明的兩派,一派是真正的武者,功夫高深,殺人如取物。這一派人理解了武術的本質,即習練巨大的能量蓄發,而不注重外形動作;另一派就屬於混混了,撐著個習武的大旗,卻沒有習練出真功夫。這些人不明白功夫的真諦就是巨大的能量蓄發,而是隻關注外形套路動作,以能夠打出一套流暢、漂亮的套路動作為榮。豈不知如果那套路動作之中沒有巨大的能量蓄發的話,就與那日常生活中的任何動作無異,所有招式的背後都是依靠巨大的能量蓄發才能產生技擊作用的!
這以有無功夫者區分派別,隻為描述製定傳統武術競技比賽規則中的各種意見而使用,不在其他場合使用此種分類方式。雖然將武林分為有無功夫兩派,也隻是以大多數者而言。那有功夫派中,也不是個個功夫高深,也有功夫平平的;那無功夫派,也不是全是混子,也有功夫卓絕者。
這有功夫派與那無功夫派就這個問題的觀點就不同。
有功夫派主張借鑒西方格鬥術的比賽規則,不戴護具,可戴拳套;隻有後腦、下體不能擊打以外,其餘身體部位均能擊打;在技擊方式上,除了不能扣眼挖鼻掰手指以外,可以使用反關節的手段。理由是,一,可直接與世界格鬥術比賽接軌,盡快迎麵趕超西方格鬥術,融入世界格鬥之林;二,提高、鍛煉傳統武術比賽選手的技擊水平與實踐經驗、心理素質等;三,觀眾喜歡看這樣的比賽,能夠盡快在群眾中普及傳統武術。這一派的代表有盧天浩、許旺等人。
而無功夫派,則主張安全第一,要戴護具和拳套,不能擊打頭部和下體,隻能擊打胸腹和胳膊腿部位,不能使用反關節等危險動作。理由是:一,為了保護比賽選手的安全,競技比賽不能傷及選手身體;二,傳統武術有自己的特點,是我國獨有的體育運動,在國內比賽就行,沒有必要與外國格鬥術比賽接軌;三是戴上護具,參賽選手更可以沒有顧慮是施展功夫,場麵會更加好看,能吸引更多的觀眾。這一派的代表有吳世友、田闖等人。
在這個關於比賽的安全問題上兩派爭執不下。第二個問題就是如何決勝負輸贏。
吳世友、田闖等人認為要借鑒西方格鬥術比賽經驗,以有效打擊點數決勝負。
盧天浩、許旺等人認為要以一方認輸分勝負,那武術之本質是要戰勝對手,而有效打擊點數如果不具備殺傷力的話,是無法展示出武術的本質的。另外,如果一方感覺功夫不如對方,就可以認輸,這樣就能很好地保護弱者的安全。
第三問題是是否要將參賽選手按照體重而區分級別,隻有同級別選手之間才能比賽,還是不分級別,任何二個選手之間都能比賽。
吳世友、田闖認為應該借鑒西方比賽經驗,分出級別,讓比賽更加公平。否則讓一個二百斤的人與一個一百斤的人對打,不公平。
盧天浩、許旺認為傳統武術的理念和技擊方式不是先以挑選對手為前提的,無論對手是誰都應該敢於打。
第四個問題是賽製問題,淘汰賽還是循環賽。
盧天浩、許旺等人認為傳統武術的傳統就應該是打擂台那樣的淘汰賽。
吳世友、田闖認為應該借鑒西方比賽經驗,使用循環賽製。
第五個問題是比賽規則,是應該按照傳統武術那樣以絕對的功夫打擊對手,還是像西方格鬥術比賽那樣可以機動靈活地滿場跑動,尋找戰機。
吳世友、田闖等人認為應該借鑒西方格鬥術比賽,可以靈活跑動,尋找戰機。這比賽到底是與傳統武術的技擊理念有區別的。uu看書.ukanshu.o
而盧天浩、許旺等人認為,傳統武術的習練方法中根本就沒有滿場跑動尋找戰機的練法,而是以絕對實力一爭高下。如果在傳統武術中加入滿場跑動尋找戰機,那就不是傳統武術了,實際上就是放棄了傳統武術而向西方格鬥術轉化了。
對於以上二個問題,雙方各執己見,無法達成統一。
劉百成最後發言總結到:“根據大家意見,我總結一下。意見主要分成兩派,一派主張打出傳統武術自己的特點,一派主張借鑒西方格鬥術比賽經驗。我的意見是傾向於盧天浩、許旺這邊。但最後要根據大家的意見來做決定。看來今天是不能達成統一意見了,我們就先散會吧。會後大家還要相互交流意見,爭取取得統一,以盡快舉辦傳統武術賽事”
劉百成沒有想到這製定比賽規則會遇到這麽大的阻力,也無可奈何。會後盧天浩、許旺找到他說:“吳世友和田闖等人就是要放棄傳統武術的精髓,完全照搬西方格鬥術那一套,要是按照他們的意見辦,這傳統武術就要消失了。我看你就一個人做主吧,不用征求他們的意見了,我們支持你!”
劉百成說:“那可怎麽能行呢!這傳統武術也不是我們個人的,是屬於大家的。如果我不接受大多數人的意見,不就成了搞幫派了嗎。再說了,如果我們就自己這麽定了,搞比賽時人家不來參加怎麽辦?就你們這些人也不能代表整個傳統武術界啊。還是等大家統一意見了再定吧。你們有機會就主動去找找吳世友和田闖,跟他們統一一下意見吧”
李義芳聽了劉百成的工作計劃,興奮地說:“對!將來傳統武術就要打遍全世界,讓世界人民看看我們的力量!你就按照你的計劃寫個材料吧,我把你的材料上報國家體委,爭取在全國得到實施”
由文體局出麵聯係了新華書店,劉百成手中的拳論很快就被新華書店列入出版計劃。這劉百成除了日常工作以外,還得總往新華書店編輯部跑。因為拳論中的語言和詞語不是沒有習練過內家拳的人所能理解的,還有許多按照現在語文標準來看不符合要求的語法和字詞,編輯也不敢改動,害怕影響願意,隻能征求劉百成的意見。有的拳論中還沒有標點符號,編輯根本就不知道寫的什麽意思,如何分開段落等等,都得需要劉百成親自去處理。
在拳論的編輯過程中,劉百成從編輯的態度和理解中,感覺到就這樣將拳論以前輩大師的原文發表是不行的。一個編輯那麽高的文化水平尚且看不懂,何況是普通老百姓了。由此劉百成就有了係統地編輯一本用現代通俗語言翻譯、解釋內家拳論的想法。後來拳論出版發行以後,果然收到讀者大量反饋說根本就看不懂,於是重新翻譯、解釋拳論的工作,就列為了一項提上日程的工作。那劉百成白天根本就沒有空寫拳論,隻能利用晚上迴家後,忙活完家務,才開始點燈熬油地寫拳論。後來張騰博晚上來跟劉百成學拳,劉百成也隻能將教拳與寫拳論的時間各分一半。結果那張騰博還非常喜歡這樣,因為寫拳論時,劉百成拿著前輩大師的拳論挨句琢磨得怎麽樣翻譯出來才能夠讓大家看懂,張騰博就將劉百成的話寫在紙上形成文稿。而張騰博就在這劉百成對前輩大師拳論的逐句翻譯、解釋過程中,對內家拳的起源、發展、聯係和應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由於劉百成在市文體局任職,就比較好調動各區縣的文體人員和傳統武術協會成員了。省市文體局共同發布了“關於成立傳統武術競技比賽規則製定小組的會議紀要”,在劉百成的召集下,這個小組總算是成立了。
小組第一次開會,就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各方意見不一。
首先第一個問題就是比賽的安全問題,包括身體哪個部位是不能打擊的,那些技擊方式是應該禁止的,是否應該帶護具比賽等。
在建國初期的傳統武術的普遍狀態是,整個國家自從辛亥革命後就開始經曆了軍閥混戰、北伐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前後曆經40餘年,幾乎是一代人的時間,戰事不斷。既然打仗,就需要兵源,所以這40餘年期間,年輕人大部分都去參軍打仗了,何談習練武功。也是因為打仗,民無寧日,生活貧困,何來習武之心。
俗話說窮讀書富練武,就是因為讀書隻需幾本書和晚上點一盞燈的費用。而那習武,卻首先要有不用幹活掙錢的時間去習武;其次還要有錢吃飽飯,餓肚子怎麽能習武;再次那習武是費鞋費衣服的運動,也得有錢才行。所以,在戰亂當中,幾乎就沒有習武的條件。
除了一些家境優越者、極度愛好武術者能夠堅持習練武功以外,其餘人等皆成天為果腹奔波,因此這40年中,老一輩武術家走了,而新一代習武者卻跟不上趟,不但習武者屈指可數,那成名者更是鳳毛麟角了。這其實就隱藏了一個許多人看不到的事實,那就是在當時習武者屈指可數的情況下,誕生出來的功夫高深者,是否是真的功夫高深?抑或是矮子裏麵拔大個,隻是相對於功夫平平者來說,就算是功夫高深了?所以,對於這個時代出現的武林大師,我們需要客觀地看待和評價。
再從傳統武術門派來說,有內外家拳法。內家拳雖然分為形意拳、太極拳、八卦掌三大派,但實屬一家。那外家拳雖然門派繁多,但不外乎是長拳短打,即以北方的少林拳法為代表的大開大合的大架長拳,還有就是以南方的南拳、詠春等為代表的短小精悍的小架短打拳。
在傳統武術的這個現狀之下,習武者就出現了涇渭分明的兩派,一派是真正的武者,功夫高深,殺人如取物。這一派人理解了武術的本質,即習練巨大的能量蓄發,而不注重外形動作;另一派就屬於混混了,撐著個習武的大旗,卻沒有習練出真功夫。這些人不明白功夫的真諦就是巨大的能量蓄發,而是隻關注外形套路動作,以能夠打出一套流暢、漂亮的套路動作為榮。豈不知如果那套路動作之中沒有巨大的能量蓄發的話,就與那日常生活中的任何動作無異,所有招式的背後都是依靠巨大的能量蓄發才能產生技擊作用的!
這以有無功夫者區分派別,隻為描述製定傳統武術競技比賽規則中的各種意見而使用,不在其他場合使用此種分類方式。雖然將武林分為有無功夫兩派,也隻是以大多數者而言。那有功夫派中,也不是個個功夫高深,也有功夫平平的;那無功夫派,也不是全是混子,也有功夫卓絕者。
這有功夫派與那無功夫派就這個問題的觀點就不同。
有功夫派主張借鑒西方格鬥術的比賽規則,不戴護具,可戴拳套;隻有後腦、下體不能擊打以外,其餘身體部位均能擊打;在技擊方式上,除了不能扣眼挖鼻掰手指以外,可以使用反關節的手段。理由是,一,可直接與世界格鬥術比賽接軌,盡快迎麵趕超西方格鬥術,融入世界格鬥之林;二,提高、鍛煉傳統武術比賽選手的技擊水平與實踐經驗、心理素質等;三,觀眾喜歡看這樣的比賽,能夠盡快在群眾中普及傳統武術。這一派的代表有盧天浩、許旺等人。
而無功夫派,則主張安全第一,要戴護具和拳套,不能擊打頭部和下體,隻能擊打胸腹和胳膊腿部位,不能使用反關節等危險動作。理由是:一,為了保護比賽選手的安全,競技比賽不能傷及選手身體;二,傳統武術有自己的特點,是我國獨有的體育運動,在國內比賽就行,沒有必要與外國格鬥術比賽接軌;三是戴上護具,參賽選手更可以沒有顧慮是施展功夫,場麵會更加好看,能吸引更多的觀眾。這一派的代表有吳世友、田闖等人。
在這個關於比賽的安全問題上兩派爭執不下。第二個問題就是如何決勝負輸贏。
吳世友、田闖等人認為要借鑒西方格鬥術比賽經驗,以有效打擊點數決勝負。
盧天浩、許旺等人認為要以一方認輸分勝負,那武術之本質是要戰勝對手,而有效打擊點數如果不具備殺傷力的話,是無法展示出武術的本質的。另外,如果一方感覺功夫不如對方,就可以認輸,這樣就能很好地保護弱者的安全。
第三問題是是否要將參賽選手按照體重而區分級別,隻有同級別選手之間才能比賽,還是不分級別,任何二個選手之間都能比賽。
吳世友、田闖認為應該借鑒西方比賽經驗,分出級別,讓比賽更加公平。否則讓一個二百斤的人與一個一百斤的人對打,不公平。
盧天浩、許旺認為傳統武術的理念和技擊方式不是先以挑選對手為前提的,無論對手是誰都應該敢於打。
第四個問題是賽製問題,淘汰賽還是循環賽。
盧天浩、許旺等人認為傳統武術的傳統就應該是打擂台那樣的淘汰賽。
吳世友、田闖認為應該借鑒西方比賽經驗,使用循環賽製。
第五個問題是比賽規則,是應該按照傳統武術那樣以絕對的功夫打擊對手,還是像西方格鬥術比賽那樣可以機動靈活地滿場跑動,尋找戰機。
吳世友、田闖等人認為應該借鑒西方格鬥術比賽,可以靈活跑動,尋找戰機。這比賽到底是與傳統武術的技擊理念有區別的。uu看書.ukanshu.o
而盧天浩、許旺等人認為,傳統武術的習練方法中根本就沒有滿場跑動尋找戰機的練法,而是以絕對實力一爭高下。如果在傳統武術中加入滿場跑動尋找戰機,那就不是傳統武術了,實際上就是放棄了傳統武術而向西方格鬥術轉化了。
對於以上二個問題,雙方各執己見,無法達成統一。
劉百成最後發言總結到:“根據大家意見,我總結一下。意見主要分成兩派,一派主張打出傳統武術自己的特點,一派主張借鑒西方格鬥術比賽經驗。我的意見是傾向於盧天浩、許旺這邊。但最後要根據大家的意見來做決定。看來今天是不能達成統一意見了,我們就先散會吧。會後大家還要相互交流意見,爭取取得統一,以盡快舉辦傳統武術賽事”
劉百成沒有想到這製定比賽規則會遇到這麽大的阻力,也無可奈何。會後盧天浩、許旺找到他說:“吳世友和田闖等人就是要放棄傳統武術的精髓,完全照搬西方格鬥術那一套,要是按照他們的意見辦,這傳統武術就要消失了。我看你就一個人做主吧,不用征求他們的意見了,我們支持你!”
劉百成說:“那可怎麽能行呢!這傳統武術也不是我們個人的,是屬於大家的。如果我不接受大多數人的意見,不就成了搞幫派了嗎。再說了,如果我們就自己這麽定了,搞比賽時人家不來參加怎麽辦?就你們這些人也不能代表整個傳統武術界啊。還是等大家統一意見了再定吧。你們有機會就主動去找找吳世友和田闖,跟他們統一一下意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