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這楊露禪經以一敵六之戰,早已成端王身邊親信,二人終日不離。


    一日,端王應肅王之邀,去其府上賞菊,端王便帶著楊露禪前往。


    這肅王府上門人,知楊露禪之大名,意欲比試,二個王爺欣然同意,讓楊露禪與肅王手下武士比武。


    這楊露禪又是勇戰數人,肅王臉上麵露不悅。


    肅王手下最後一個武士上前與楊露禪打鬥,此武士習練的卻是形意拳。那楊露禪早已從武禹襄處深得形意拳之道,故對其拳路已知,也看到肅王不悅,故不敢再貿然將其擊敗,正在尋思該如何收手,那武士卻蓄足勁力,向楊露禪猛打過來,這楊露禪本不欲再打,就想趁勢讓其摔上一跤了事,於是輕轉龍身,貼武士之身翻滾,那武士卻止不住猛力,被楊露禪順勢一帶,低頭衝向堂柱。那武士本是低頭跌著衝向堂柱,自己卻不知,眼看腦袋就要撞上堂柱,眾人皆驚唿。


    這堂柱邊上,站著一個端茶盤的侍從,眼疾手快,一手端茶盤,一手接住那武士肩膀,繞著武士身體轉了一圈,卻把那武士推迴向楊露禪,跌倒在楊露禪麵前。眾人看不清細節,隻見那侍從轉了一圈即解救了武士,而其手中茶盤卻滴水不濺。


    眾人不知所以,那楊露禪卻大驚失色,此人之功夫,亦是借力打力也,卻與太極拳不同。


    那肅王叫道:“好功夫,可以楊露禪一戰”


    那侍從得肅王令,放下茶盤,向楊露禪抱拳:“八卦掌董海川,請!”


    楊露禪不能等閑視之,暗運心力,對董海川抱拳道:“綿拳楊露禪,領教了”


    那董海川身高力大,天生一副練武的骨架,隻見他端起雙臂在胸前抱圓,作出一三體式。楊露禪合計其亦習練形意拳,卻不想這董海川卻轉身繞進,突至楊露禪側麵向其發掌,楊露禪也亦轉身相迎,那董海川卻是未與楊露禪交上手,又變了招式,低身反向又旋轉到楊露禪側麵,功其下盤。楊露禪才知這八卦掌虛實不定,是在尋找己之破綻,他料得對付此人需得徹底放棄雙重之太極功夫,變為單重與董海川遊鬥起來。


    這太極拳一旦變為單重,則空靈圓活,能夠完完全全在一條腿上生成壓縮旋轉,在一條腿上進行陰陽轉換,而非在兩腿之間陰陽轉換,故能夠更加強大,身體更加靈活。幾招之後,楊露禪已經深得董海川之套路,逐漸與董海川陰陽合一,二人對轉起來,均要在運動之中尋得對方破綻,找對方力所不到之處,即為縫隙。


    你道那內家三拳,本為一路,楊露禪與董海川均心有靈犀,先知先覺,互相知道了對方底細,如何能勝?


    何為先知先覺?


    這心肝脾肺腎為內五行,眼口鼻耳人中為外五行,這內外五行是內外相通的。這內家拳習練的就是感知內裏,故外五行要封閉而不納外物,向內裏與內五行合一感知體內能量蓄發,此為內家功夫之閉五行。閉五行習練到高層次,周身內外合一,渾身處處是手眼,用感知自身之能去預測外部能量,從自身所為感知對手所為,故為先知先覺,實為功夫習練到極致之表象也。


    如此二人你來我往,身輕如燕,繞地飛轉,往來穿梭於桌椅、眾人之間而不碰一物,眾人隻覺二人過後即帶起一陣風,精彩絕倫,眾人不住叫好。


    楊露禪與董海川卻惺惺相惜,由比武逐漸演變為對武學的交流,二人興起之時,不由得跳上桌子相博,卻在茶碗盤碟遍布之間落腳,不踩一物。眾人深知二人功夫,竟也安坐不避,看得目瞪口呆。


    這二人踏遍各桌,又打到地麵之上,轉到牆邊之處,二人心領神會,欲展示功力與眾人,即相互借力蹬上牆麵一人之高,繞牆疾走數丈,如鳥飛簷,再落地砸石,砸碎地麵所鋪石料。轉到堂柱之下,二人合力擊柱,隻聽得那堂柱一震,落下許多灰塵,眾人卻不避灰塵,隻看二人相博。


    那肅王看滿屋灰塵,對二人喊道:“可去屋外相博”


    二人卻不從門出,縱身而起,跳窗而出,落於屋外木欄之上,腳尖輕點,四掌拍出,卻震落二人身上灰塵,二人似在雲霧中飛騰。眾人才知這二人雖身輕如燕,卻依然掌力無窮。


    二人有意賣弄,楊露禪向董海川向屋頂使一眼神,董海川知其意,二人同時從欄杆之上躍上屋頂,踩在片瓦之上卻無聲無息,眾人急忙聚於屋前向上眺望,唯恐措施機會。


    二人足足打了半個時辰,興致已盡,從屋頂跳下,跪於二位王爺之前。二位王爺與眾人仍然叫好,肅王大唿上茶,為二人解渴,又命擺宴,為自己得一高人暗中高興。


    席間肅王對董海川道:“以後你即為我府上賓,將你的武藝傳授給他人。我等已經了解楊露禪之綿拳,你可將你之功夫告訴我等”


    那董海川道:“我與楊師傅之功夫,本屬一脈相承,均為先天一氣,陰陽轉換為精氣神之能量,驅動周身整體壓縮旋轉,內研外圓,無內無外,一氣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八卦而成。楊師傅之功夫為抱一守中,我則遊身繞進,不過是外形動作不同而已,習練到極致之處,均能空靈圓活,則更無分別了。”


    肅王又問道:“我等看你二人,無蓄力發力之形,身柔如棉,卻如何發出震動堂柱之力?”


    董海川道:“此拳之勁力,雖亦由肌肉所蓄發,但已改肌肉緊張收縮之功,代之以周身整體壓縮旋轉之勢,故無形無式,無棱五角,又無需能量蓄發之空間距離,所以僅從外表看來,是鬆柔的,但內裏卻是極剛強的”


    眾人似懂非懂,均稱讚二人之絕技!


    自此,楊、董二人在京師武林中齊名。但二人卻各自不服,於是又有數次切磋,但結果總是平分秋色。


    那武禹襄得知楊露禪與董海川之戰,特意進京問楊露禪心得,那楊露禪道:“如果我以陳氏太極拳戰董海川,則敗矣!經過這多次與高手切磋,我已確定這陳氏太極拳得必改,否則不能與天下武學共進!”


    武禹襄亦然,道:“我等不能改變師父之拳,隻能自立門戶了!你我也不必聲張,隻需再往下傳拳時,改為單重即可”


    楊露禪點頭稱是:“那你我就各自傳承太極拳吧。這太極拳乃我民族之瑰寶,不可斷絕,亦不可不進步。你我需拋棄門派之見,把太極功夫傳承、發展下去,就是功德無量了”


    自此,楊露禪以端王府家人開始傳太極拳,廣收門徒。而武禹襄則與楊露禪遙相唿應,在家鄉傳拳。二人均以單重之勢重新編排太極拳套路,以供後人習練。


    你道這二人均不想聲張,隻是暗地裏改陳氏太極拳為單重拳,卻為何被後人視為開山立派之人?


    道理簡單,其二人均不敢自稱開山祖師,但是其弟子門徒卻知道所得之拳與陳氏太極拳不同,且以陳家溝沒有什麽淵源、情感,便無所顧忌,u看書 .ukanshu 對外自稱所練為楊氏、武氏太極拳。


    諸位看官,你道這楊氏、武氏,乃至於以後的吳氏、孫氏太極拳有何不同?


    我早已向大家說明,這內家拳內裏五行功夫同屬一脈相承,隻是外形動作與技擊方式各自不同罷了,所以這內家拳,切不可從外形動作去看分別。


    那麽從何處看分別?


    從人看分別!


    你比如說那楊露禪,身材如平常人,性格剛烈;而那武禹襄則身材高大,性格恬靜。所以說從身材來說,楊露禪練拳發力,定要像平常人那樣直發,以打對手;而武禹襄因身材高大則要向下發力才能打到對手,所以所成之功夫則有區別。從性格來說,楊露禪剛烈,則關注於主動打擊,武禹襄恬淡,則關注引進落空借力打力,後發製人,這就又決定了二人功夫之不同。


    以上僅僅是從身材、性格方麵談每個人習練拳之不同,其實在功夫上身之後,每個人之功夫則是深深銘刻上了其人之全部品性,拳如其人。


    再經過代代相傳,每傳承過一代人,此人即根據自身特點改變一點,久而久之,即使是同一個人傳承下來之拳,幾代之後,也大不相同了。但其不同之處極少,僅在外形動作而已,本質上都是親兄弟。


    隻有功有所成,拳由所悟,才能敢於改變,才能成就其為大師。否則,按部就班、亦步亦趨者,常人也,不會對武學發展做出貢獻!


    (注:不可以外形動作、門派去區別各種太極拳,而是要習練出五行功夫,得五行功夫後,無形無式,何來外形動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內家拳演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傳統太極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傳統太極拳並收藏內家拳演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