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梅逸,百裏易,還有薛定邊的目光,也落在東伯虎身上。
擊敗後晟,擊敗絨夷皇朝來犯之敵。
越國就可以成為這片疆域上,真正的霸主。
越到這個時候,越國越是不能大意。
在眾人目光看過來之後,東伯虎就認真說道。
“後晟的將士,軍心渙散。”
“倘若沒有絨夷皇朝這個強援,後晟的大部分將士,可以說是毫無鬥誌。”
“對付後晟,可以軟硬兼施。”
“以當下的天下大勢,後晟方麵,顯然有不少將領和士族,願意投誠。”
“至於絨夷皇朝方麵,隻能在正麵戰場,將他們徹底擊潰。”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絨夷皇朝偏安一隅,發展的極好。”
“有強盛的國力做支持,絨夷皇朝根本不在意這邊戰鬥的得失。”
“倘若取勝,絨夷皇朝就能開疆拓土。”
“倘若落敗,絨夷皇朝也完全能夠承受損失,不至於傷筋動骨。”
東伯虎這番話,在場所有人都聽懂了。
東伯虎也說的非常清楚,那就是絨夷皇朝,確實不好對付。
他們有實力,有野心,而且輸得起。
在這樣的情況下,絨夷皇朝當然是一個極為難纏的對手。
東伯虎之前,一直在和絨夷皇朝交戰。
他對絨夷皇朝的判斷,當然也是最為準確的。
薛定邊心中思忖一番後,主動請纓道:
“陛下,接下來的大戰,末將願意主攻絨夷皇朝。”
“末將對那片區域,比較熟悉。”
“若是末將和東伯虎將軍齊頭並進,定能迅速擊潰後晟和絨夷皇朝。”
正常情況下,越國對後晟,還有絨夷皇朝的進攻。
顯然就是像薛定邊說的這樣,讓他和東伯虎掛帥,一同進攻比較好。
不過這次,百裏易卻有不同意見。
百裏易輕笑道:
“這一戰,可以是磨合越國將士的一戰。”
“越國能夠進入戰場的兵馬,都應該進入戰場,建功立業。”
百裏易說的非常含蓄,但他的意思,項庭幾人都是明白的。
越國的士兵,一開始是走精銳路線。
其中的神弩鐵騎,越國黑龍軍,項字營禁軍,影衛,更是精銳中的精銳。
可隨著越國的迅猛發展,越國的將士,越來越多。
有許多將士,都是其他勢力投誠而來。
這就導致越國行伍中,泥沙俱下。
在這樣的情況下,讓越國大部分將士,都前往沙場洗禮,顯然是個非常不錯的選擇。
這樣做雖然有讓人詬病的地方,但為了越國的江山社稷,必須如此。
否則越國定鼎天下之後,各種小團體必然會宛若雨後春筍一般的冒出來。
幾人一邊飲酒,一邊商討著接下來的作戰。
事實證明,百裏易這番話,是完全正確的。
因為就在這個時候,鎮守西北關隘的將領董丞煜,忽然反了!
董丞煜原本是大晟的將領,在天下混戰的時候,歸順越國。
成為越國的將領後,他的表現也是可圈可點,隨後一步步成為了越國西北關隘的守將。
沒有人能想到,在這等天下局勢,即將徹底定局的時候,董丞煜竟然反了!
董丞煜反叛的消息,現在還沒有傳迴雲城皇都。
不過董丞煜和晟武帝,還有覃王,以及在西北關隘,擺酒慶功。
西北關隘的城樓上,晟武帝口中,傳出一陣陣爽朗大笑!
越國在其他勢力中,埋下了一些釘子。
同樣,其他勢力,也有諜子滲透到越國中。
董丞煜,就是李新亭埋下的一顆釘子。
“好!”
這會兒晟武帝拍了拍董丞煜的肩膀,心中十分高興。
董丞煜鎮守的西北關隘,也叫做玉龍關隘。
這地方對越國來說,非常重要。
越國擊敗七大諸侯後,沒有立刻對後晟和絨夷皇朝,展開新一輪的攻勢。
但後晟還有絨夷皇朝,顯然沒有坐以待斃的想法。
尤其是後晟這邊,晟武帝一出手,就直接拿下一城!
覃王自認為,他對李新亭是足夠了解的。
直到這次李新亭出手後,他才發現,他需要重新認識這個侄子。
董丞煜反水,讓越國方麵,始料未及。
越國每一個關隘的守將,當然都經過了兵部的嚴密審查。
不僅如此,玉龍關隘那邊,也不是董丞煜一個人說了算。
玉龍關隘的兵權,董丞煜隻有五分之一罷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玉龍關隘還那麽快就丟失了。
可見越國內部,問題也很大。
在玉龍關隘的事情傳到雲城皇都的時候,已經是三日後的事情。
項庭對此,雖然驚訝,但並不是非常憤怒。
禦花園中,項庭聽到這個消息後,仍舊雲淡風輕的和項雲下棋。
兩人手談的時候,沈梅逸也坐在一旁觀看。
玉龍關隘的事情,項庭沒太大反應,沈梅逸也沒有太大反應。
這讓太子項雲,有些疑惑的看向項庭。
“父皇,玉龍關隘出了那麽大的事情,父皇不需要去處理嗎?”
項雲大部分時候,都跟著眾多老師學習。
加上項庭常年征戰,親自教導他的時間很少。
不過項庭運氣很好,他這個兒子,不是一般的聰明。
項庭這會兒笑了笑說道:
“越國當下,已經有非常完善的體製,能夠處理各種情況。”
“玉龍關隘出了問題,元縉等八位大人,會做出安排。”
項庭開口後,項雲也恍然。
越國天下的事情,實在太多。
如果任何事情,都需要越國皇帝項庭親自操勞的話,確實吃不消。
同一時間,元縉幾人,也做出了安排。
在元縉八人的商討後,他們決定派遣越國新銳將領夏起,進攻玉龍關隘。
夏起之前連續十三場勝仗,一舉擊潰公孫炎,讓他在越國行伍中,有了足夠的威望。
雖然這件事,是夏起和楊傳誌一同做的。
不過楊傳誌顯然十分倒黴,天下人,就單單記住了夏起。
好在越國朝堂,賞罰分明,對他的功績如實記錄,對他的封賞也沒有打半點折扣。
這次外出征戰,楊傳誌就抱怨不已的在夏起身旁,絮絮叨叨。
看到兩位主將這般,他們後方的將領都覺得哭笑不得。
擊敗後晟,擊敗絨夷皇朝來犯之敵。
越國就可以成為這片疆域上,真正的霸主。
越到這個時候,越國越是不能大意。
在眾人目光看過來之後,東伯虎就認真說道。
“後晟的將士,軍心渙散。”
“倘若沒有絨夷皇朝這個強援,後晟的大部分將士,可以說是毫無鬥誌。”
“對付後晟,可以軟硬兼施。”
“以當下的天下大勢,後晟方麵,顯然有不少將領和士族,願意投誠。”
“至於絨夷皇朝方麵,隻能在正麵戰場,將他們徹底擊潰。”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絨夷皇朝偏安一隅,發展的極好。”
“有強盛的國力做支持,絨夷皇朝根本不在意這邊戰鬥的得失。”
“倘若取勝,絨夷皇朝就能開疆拓土。”
“倘若落敗,絨夷皇朝也完全能夠承受損失,不至於傷筋動骨。”
東伯虎這番話,在場所有人都聽懂了。
東伯虎也說的非常清楚,那就是絨夷皇朝,確實不好對付。
他們有實力,有野心,而且輸得起。
在這樣的情況下,絨夷皇朝當然是一個極為難纏的對手。
東伯虎之前,一直在和絨夷皇朝交戰。
他對絨夷皇朝的判斷,當然也是最為準確的。
薛定邊心中思忖一番後,主動請纓道:
“陛下,接下來的大戰,末將願意主攻絨夷皇朝。”
“末將對那片區域,比較熟悉。”
“若是末將和東伯虎將軍齊頭並進,定能迅速擊潰後晟和絨夷皇朝。”
正常情況下,越國對後晟,還有絨夷皇朝的進攻。
顯然就是像薛定邊說的這樣,讓他和東伯虎掛帥,一同進攻比較好。
不過這次,百裏易卻有不同意見。
百裏易輕笑道:
“這一戰,可以是磨合越國將士的一戰。”
“越國能夠進入戰場的兵馬,都應該進入戰場,建功立業。”
百裏易說的非常含蓄,但他的意思,項庭幾人都是明白的。
越國的士兵,一開始是走精銳路線。
其中的神弩鐵騎,越國黑龍軍,項字營禁軍,影衛,更是精銳中的精銳。
可隨著越國的迅猛發展,越國的將士,越來越多。
有許多將士,都是其他勢力投誠而來。
這就導致越國行伍中,泥沙俱下。
在這樣的情況下,讓越國大部分將士,都前往沙場洗禮,顯然是個非常不錯的選擇。
這樣做雖然有讓人詬病的地方,但為了越國的江山社稷,必須如此。
否則越國定鼎天下之後,各種小團體必然會宛若雨後春筍一般的冒出來。
幾人一邊飲酒,一邊商討著接下來的作戰。
事實證明,百裏易這番話,是完全正確的。
因為就在這個時候,鎮守西北關隘的將領董丞煜,忽然反了!
董丞煜原本是大晟的將領,在天下混戰的時候,歸順越國。
成為越國的將領後,他的表現也是可圈可點,隨後一步步成為了越國西北關隘的守將。
沒有人能想到,在這等天下局勢,即將徹底定局的時候,董丞煜竟然反了!
董丞煜反叛的消息,現在還沒有傳迴雲城皇都。
不過董丞煜和晟武帝,還有覃王,以及在西北關隘,擺酒慶功。
西北關隘的城樓上,晟武帝口中,傳出一陣陣爽朗大笑!
越國在其他勢力中,埋下了一些釘子。
同樣,其他勢力,也有諜子滲透到越國中。
董丞煜,就是李新亭埋下的一顆釘子。
“好!”
這會兒晟武帝拍了拍董丞煜的肩膀,心中十分高興。
董丞煜鎮守的西北關隘,也叫做玉龍關隘。
這地方對越國來說,非常重要。
越國擊敗七大諸侯後,沒有立刻對後晟和絨夷皇朝,展開新一輪的攻勢。
但後晟還有絨夷皇朝,顯然沒有坐以待斃的想法。
尤其是後晟這邊,晟武帝一出手,就直接拿下一城!
覃王自認為,他對李新亭是足夠了解的。
直到這次李新亭出手後,他才發現,他需要重新認識這個侄子。
董丞煜反水,讓越國方麵,始料未及。
越國每一個關隘的守將,當然都經過了兵部的嚴密審查。
不僅如此,玉龍關隘那邊,也不是董丞煜一個人說了算。
玉龍關隘的兵權,董丞煜隻有五分之一罷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玉龍關隘還那麽快就丟失了。
可見越國內部,問題也很大。
在玉龍關隘的事情傳到雲城皇都的時候,已經是三日後的事情。
項庭對此,雖然驚訝,但並不是非常憤怒。
禦花園中,項庭聽到這個消息後,仍舊雲淡風輕的和項雲下棋。
兩人手談的時候,沈梅逸也坐在一旁觀看。
玉龍關隘的事情,項庭沒太大反應,沈梅逸也沒有太大反應。
這讓太子項雲,有些疑惑的看向項庭。
“父皇,玉龍關隘出了那麽大的事情,父皇不需要去處理嗎?”
項雲大部分時候,都跟著眾多老師學習。
加上項庭常年征戰,親自教導他的時間很少。
不過項庭運氣很好,他這個兒子,不是一般的聰明。
項庭這會兒笑了笑說道:
“越國當下,已經有非常完善的體製,能夠處理各種情況。”
“玉龍關隘出了問題,元縉等八位大人,會做出安排。”
項庭開口後,項雲也恍然。
越國天下的事情,實在太多。
如果任何事情,都需要越國皇帝項庭親自操勞的話,確實吃不消。
同一時間,元縉幾人,也做出了安排。
在元縉八人的商討後,他們決定派遣越國新銳將領夏起,進攻玉龍關隘。
夏起之前連續十三場勝仗,一舉擊潰公孫炎,讓他在越國行伍中,有了足夠的威望。
雖然這件事,是夏起和楊傳誌一同做的。
不過楊傳誌顯然十分倒黴,天下人,就單單記住了夏起。
好在越國朝堂,賞罰分明,對他的功績如實記錄,對他的封賞也沒有打半點折扣。
這次外出征戰,楊傳誌就抱怨不已的在夏起身旁,絮絮叨叨。
看到兩位主將這般,他們後方的將領都覺得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