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驚豔全場
大夏:醉臥花叢笑人間 作者:卯月灬清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每個人都沉浸在這淒婉唯美的氛圍之中,並努力的讓自己不發出任何聲響,以免破壞這完美的演出。
而秦淮河五大青樓畫舫的老鴇和她們隨身侍女,全都死死捂住自己的嘴,眼眶的熱淚不停的流出,卻依舊盯著台上演出的二女和幕布,生怕自己會哭出聲音。
舞台上的幕布,隨著琴曲層次的遞進,也不停的變換著影子,有人,有物,也有字,以及,詩詞。
《求學》
芳草地,瀟灑一團銀,
輾轉求學辭故裏。
一童一扇化男身,難測女兒心。
《結拜》
緣已定,義難休。
桓古為廬春共秋。
天地膝下求伯仲,
不識桃李攬溫柔。
《三載同窗》
書卷,書卷,共寫春光無限。
三年筆墨同窗,竹蘭相伴韻長,
長韻,長韻。
隻怕前程險峻。
也無言,清中有味合一卷書簡。
點一盞青燈吟一闋傷詞,思一段情事。
紙墨間,都是你的幽香。
緊接著,《十八相送》、《樓台會》、《抗婚》、《相思》.......
隨著柳依依和樂鶯兒的手速加快,曲子的韻律也驟然加快,幕布之上,也一個接著一個的出現《梁祝》之中每一幕的劇情標題和詩句。
很快,就在樂曲進入到了最扣人心弦階段的時候,幕布之上,也出現了一個影子。
一座墳墓形狀的影子!
白衣出嫁,三更接親,過墳下轎,跳墓化蝶!
正是《梁祝》的倒數第二幕戲,名曰:
《哭墳》
哭靈訴愛句句血,陰陽難訴聲聲切。
人間真愛千千古,何來今日暮暮眠。
柳依依和樂鶯兒此時再也壓製不住內心的悲戚,幾行清淚奪眶而出,閉上了眼睛,那已經練習了成百上千遍,早已深入骨髓的指法和曲譜伴著旋律,從指間流淌而出。
情至深處難自禁,她們兩人此時已經完全代入了祝英台愛而不得的心境之中,感受那愛而不得的掙紮和痛苦,不甘,反抗,卻依舊以悲劇而告終的無可奈何。
更是對這荒唐的世道、悲慘的世間以及被命運無情擺布的控訴。
或許受到觀眾情緒的感染,聯想到了自己身上的遭遇,二女無不悲從心頭起,臉上更是露出萬分淒苦的表情。
心隨意動,意隨曲現,在所有人的注視之下,她們演繹出了迄今為止,最為成功的一次的《梁祝》。
在場觀眾,無論男女,還是老少,死死咬住自己的嘴唇,哪怕已經有人咬出了血絲,卻像沒有知覺似的,依然默不作聲,眼睛死死的盯著舞台。
柳依依和樂鶯兒玉手彈奏的速度慢慢的在變緩,曲聲也緩緩的低了下來,隨著最後一個音符的落下,一曲《梁祝》終了。
舞台中間的幕布上,此時也映現出了最後一首詩的影子,這最後一幕,名曰:
《化蝶》
一聲霹靂兩心寒, 霜冷星稀百花殘。
義憤難平義膽碎, 齊心已選齊眉難。
姻緣一定銘三世, 蝶化雙飛舞九天。
隻盼今朝紅線好, 牽來月下大團圓。
死寂!
死一般的沉寂!
醉月樓內,無一人說話,鴉雀無聲,台上演出完畢的眾人似乎依舊沉浸在琴曲的意境之中,久久沒有動作。
而所有的觀眾,看著台上演出完畢的柳依依和樂鶯兒,還有那張幕布上的最後一首詩,在他們的視線裏慢慢變的模糊。
淚水不停的無聲落下,就像開了閘的大壩,止不住的流,剛擦幹淨,就又流了下來,根本擦不幹淨。
每個人都在悲傷的氛圍之中,找到了屬於自己那份,壓在心底不知多久的心碎往事,久久不能迴神。
已經聽過很多遍《梁祝》的梅琳,最先反應過來,擦了擦眼淚,緩緩的走上舞台。
剛想開口,可不知怎滴,眼淚又不爭氣的流了下來。
開始她還以為聽了很多遍的自己能平複內心的情緒,可她還是低估了《梁祝》這首千古名曲,在柳依依和樂鶯兒超常發揮的演繹下,展現出的威力。
好在在場的所有人,沒人注意到她的窘境,因為每個人都一樣。
好不容易平複下來的梅琳,先是輕輕的擁抱一下柳依依和樂鶯兒二女,安撫了一下她們的情緒,這才拍了拍雙手,驚醒了台上表演完畢的樂師。
“各位醉月樓最尊貴的客人,小女子代表醉月樓,再次歡迎各位的到來,希望貴賓們能夠喜歡此次的演出。”
梅琳說完,就帶著台上所有的演出人員,分別對著樓上樓下的所有客人,躬身施禮,表示感謝。
這時,樓內的客人才被驚醒,反應過來,隻聽“轟”的一聲,山唿海嘯般的掌聲和叫好聲,從醉月樓的四麵八方響了起來。
所有人都從座位上站起身,毫不吝嗇自己讚美和震撼的掌聲和歡唿聲,就連身處三樓的顧飛傑兄弟倆和馮建義、張應等人也不例外,起身鼓掌。
掌聲久久不絕於耳,整整半盞茶的時間,掌聲和歡唿聲才慢慢的低下來,最後又陷入了寂靜。
每個人的臉上還掛著沒有擦幹的淚痕,眼神複雜的看著台上,而梅霜也在梅琳的示意下,再一次的登上了舞台,對著眾人致謝。
這些眼神中,有震驚,有驚豔,有傷感,也有歡喜,這首曲子,不知道喚醒了多少人內心最深處的那一抹情感。
他們在震驚和驚豔的同時,也認可了梅霜三女完全有著爭奪“秦淮八豔”的實力。
正當他們以為演出已經全部結束,就等梅琳宣布三女都將參選三日後的秦淮詩會之時。
卻見梅琳微微一笑,並未開口,隻是對著緊靠舞台後方的三樓一揮手,所有人全都仰首看向梅琳揮手的方向。
一卷布軸,從三樓緩緩落下展開,最下擺剛好落在一樓大堂的舞台上方。
隨著布軸的展開,白色大幕上的字跡也展現在了眾人的眼前。
《江城子—秦淮河畔記夢梁祝》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千裏孤墳,無處話淒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麵,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鬆岡。
而秦淮河五大青樓畫舫的老鴇和她們隨身侍女,全都死死捂住自己的嘴,眼眶的熱淚不停的流出,卻依舊盯著台上演出的二女和幕布,生怕自己會哭出聲音。
舞台上的幕布,隨著琴曲層次的遞進,也不停的變換著影子,有人,有物,也有字,以及,詩詞。
《求學》
芳草地,瀟灑一團銀,
輾轉求學辭故裏。
一童一扇化男身,難測女兒心。
《結拜》
緣已定,義難休。
桓古為廬春共秋。
天地膝下求伯仲,
不識桃李攬溫柔。
《三載同窗》
書卷,書卷,共寫春光無限。
三年筆墨同窗,竹蘭相伴韻長,
長韻,長韻。
隻怕前程險峻。
也無言,清中有味合一卷書簡。
點一盞青燈吟一闋傷詞,思一段情事。
紙墨間,都是你的幽香。
緊接著,《十八相送》、《樓台會》、《抗婚》、《相思》.......
隨著柳依依和樂鶯兒的手速加快,曲子的韻律也驟然加快,幕布之上,也一個接著一個的出現《梁祝》之中每一幕的劇情標題和詩句。
很快,就在樂曲進入到了最扣人心弦階段的時候,幕布之上,也出現了一個影子。
一座墳墓形狀的影子!
白衣出嫁,三更接親,過墳下轎,跳墓化蝶!
正是《梁祝》的倒數第二幕戲,名曰:
《哭墳》
哭靈訴愛句句血,陰陽難訴聲聲切。
人間真愛千千古,何來今日暮暮眠。
柳依依和樂鶯兒此時再也壓製不住內心的悲戚,幾行清淚奪眶而出,閉上了眼睛,那已經練習了成百上千遍,早已深入骨髓的指法和曲譜伴著旋律,從指間流淌而出。
情至深處難自禁,她們兩人此時已經完全代入了祝英台愛而不得的心境之中,感受那愛而不得的掙紮和痛苦,不甘,反抗,卻依舊以悲劇而告終的無可奈何。
更是對這荒唐的世道、悲慘的世間以及被命運無情擺布的控訴。
或許受到觀眾情緒的感染,聯想到了自己身上的遭遇,二女無不悲從心頭起,臉上更是露出萬分淒苦的表情。
心隨意動,意隨曲現,在所有人的注視之下,她們演繹出了迄今為止,最為成功的一次的《梁祝》。
在場觀眾,無論男女,還是老少,死死咬住自己的嘴唇,哪怕已經有人咬出了血絲,卻像沒有知覺似的,依然默不作聲,眼睛死死的盯著舞台。
柳依依和樂鶯兒玉手彈奏的速度慢慢的在變緩,曲聲也緩緩的低了下來,隨著最後一個音符的落下,一曲《梁祝》終了。
舞台中間的幕布上,此時也映現出了最後一首詩的影子,這最後一幕,名曰:
《化蝶》
一聲霹靂兩心寒, 霜冷星稀百花殘。
義憤難平義膽碎, 齊心已選齊眉難。
姻緣一定銘三世, 蝶化雙飛舞九天。
隻盼今朝紅線好, 牽來月下大團圓。
死寂!
死一般的沉寂!
醉月樓內,無一人說話,鴉雀無聲,台上演出完畢的眾人似乎依舊沉浸在琴曲的意境之中,久久沒有動作。
而所有的觀眾,看著台上演出完畢的柳依依和樂鶯兒,還有那張幕布上的最後一首詩,在他們的視線裏慢慢變的模糊。
淚水不停的無聲落下,就像開了閘的大壩,止不住的流,剛擦幹淨,就又流了下來,根本擦不幹淨。
每個人都在悲傷的氛圍之中,找到了屬於自己那份,壓在心底不知多久的心碎往事,久久不能迴神。
已經聽過很多遍《梁祝》的梅琳,最先反應過來,擦了擦眼淚,緩緩的走上舞台。
剛想開口,可不知怎滴,眼淚又不爭氣的流了下來。
開始她還以為聽了很多遍的自己能平複內心的情緒,可她還是低估了《梁祝》這首千古名曲,在柳依依和樂鶯兒超常發揮的演繹下,展現出的威力。
好在在場的所有人,沒人注意到她的窘境,因為每個人都一樣。
好不容易平複下來的梅琳,先是輕輕的擁抱一下柳依依和樂鶯兒二女,安撫了一下她們的情緒,這才拍了拍雙手,驚醒了台上表演完畢的樂師。
“各位醉月樓最尊貴的客人,小女子代表醉月樓,再次歡迎各位的到來,希望貴賓們能夠喜歡此次的演出。”
梅琳說完,就帶著台上所有的演出人員,分別對著樓上樓下的所有客人,躬身施禮,表示感謝。
這時,樓內的客人才被驚醒,反應過來,隻聽“轟”的一聲,山唿海嘯般的掌聲和叫好聲,從醉月樓的四麵八方響了起來。
所有人都從座位上站起身,毫不吝嗇自己讚美和震撼的掌聲和歡唿聲,就連身處三樓的顧飛傑兄弟倆和馮建義、張應等人也不例外,起身鼓掌。
掌聲久久不絕於耳,整整半盞茶的時間,掌聲和歡唿聲才慢慢的低下來,最後又陷入了寂靜。
每個人的臉上還掛著沒有擦幹的淚痕,眼神複雜的看著台上,而梅霜也在梅琳的示意下,再一次的登上了舞台,對著眾人致謝。
這些眼神中,有震驚,有驚豔,有傷感,也有歡喜,這首曲子,不知道喚醒了多少人內心最深處的那一抹情感。
他們在震驚和驚豔的同時,也認可了梅霜三女完全有著爭奪“秦淮八豔”的實力。
正當他們以為演出已經全部結束,就等梅琳宣布三女都將參選三日後的秦淮詩會之時。
卻見梅琳微微一笑,並未開口,隻是對著緊靠舞台後方的三樓一揮手,所有人全都仰首看向梅琳揮手的方向。
一卷布軸,從三樓緩緩落下展開,最下擺剛好落在一樓大堂的舞台上方。
隨著布軸的展開,白色大幕上的字跡也展現在了眾人的眼前。
《江城子—秦淮河畔記夢梁祝》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千裏孤墳,無處話淒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麵,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鬆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