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高祖皇帝斬白蛇起義以來,大漢已有四百多年,此四百年中,大漢曆經數次危機,但皆化險為夷。”曹昂朗聲道,“如今大漢四海升平,百姓安居樂業,實乃前人所庇護。”


    曹昂站在大殿中間,對著劉協慢慢地說著這些年所經曆的事情。雖然曹昂是麵對劉協說的,但是實際上這些話都是說給一眾大臣聽的。


    “數年前,大漢改進造紙之術,使得紙張不再昂貴,如今竹簡漸漸被紙張所替代。”曹昂慢慢地說道,接下來就是重點了。


    “如今大漢國富民強,故而人才之事,乃是重中之重。經臣下與眾臣商議,察舉之法已不可行,而當行科舉之法!”


    曹昂這句話不啻為一道驚雷,除了已經之情的人,其餘大臣聽了之後紛紛竊竊私語,坐在大殿上麵的劉協臉上也滿是震驚之色。


    “曹愛卿,何為科舉之法?”劉協雖然很不喜歡曹家人,但是這時候他也忍不住想要搞清楚科舉是什麽。


    “此事容臣下細細道來!”


    於是曹昂便給劉協以及眾大臣詳細地解釋了一番什麽是科舉。一眾大臣被曹昂的話給完全驚嚇到了。現在大漢所使用的選拔人才的製度叫察舉製,察舉製的核心方式是由地方長官在轄區內隨時考察、選取人才並推薦給上級或中央,經過試用考核再任命官職。


    察舉的科目可分為常科(歲科)與特科兩大類。歲科有孝廉、茂才(秀才)、察廉(廉吏)、光祿四行;特科又分為常見特科和一般特科。


    它的核心便是便是由人來評定人才,而非用一個通用的標準。就像先前所說的舉孝廉,這是為官必須之事,故而不論此人是否孝悌,到後來皆為孝廉,這也是察舉製的最大弊端。


    到了黃初也就是曹丕繼位以後,陳群上疏曹丕,提出了九品官人法(也就是九品中正製),這個九品不是電視劇裏的一品二品。


    九品中正製大體是指由各州郡分別推選大中正一人,所推舉大中正必為在中央任職官員且德名俱高者。大中正再產生小中正。中正就是品評人才的官職名稱。大、小中正產生後,由中央分發一種人才調查表,在該表中將人才分為九等,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此表由各地大小中正以自己所知將各地流亡人士無論是否出仕皆登記其上,表內詳記年藉各項,分別品第,並加評語。小中正襄助大中正審核後將表呈交吏部,吏部依此進行官吏的升遷與罷黜。


    九品中正製從內容上說主要有三條。


    一、設中正


    這是九品中正製的關鍵環節。所謂中正,就是掌管對某一地區人物進行品評的負責人,也就是中正官。中正官又有大小之分,州設大中正官,掌管州中數郡人物之品評,各郡則另設小中正官。中正官最初由各郡長官推舉產生,晉以後,改由朝廷三公中的司徒選授。其中郡的小中正官可由州中的大中正官推舉,但仍需經司徒任命。


    二、定品第


    品評主要有三個內容:


    1、家世:即家庭出身和背景。指父祖輩的資曆仕宦情況和爵位高低等。這些材料被稱為簿世或簿閥,是中正官必須詳細掌握的。


    2、行狀:即個人品行才能的總評,相當於品德評語。魏晉時的總評一般都很簡括,如“天材英博、亮拔不群”、“德優能少”等。


    3、定品:即確定品級。定品原則上依據的是行狀,家世隻作參考。但晉以後完全以家世來定品級。出身寒門者行狀評語再高也隻能定在下品;出身豪門者行狀不佳亦能位列上品。於是就行成了當時“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局麵。


    三、評判依據


    中正評議結果上交司徒府複核批準,然後送吏部作為選官的根據。中正評定的品第又稱“鄉品”,和被評者的仕途密切相關。任官者其官品必須與其鄉品相適應,鄉品高者做官的起點(又稱“起家官”)往往為“清官”,升遷也較快,受人尊重,鄉品卑者做官的起點往往為“濁官”,升遷也慢,受人輕視。


    中正評議人物照例3年調整一次,但中正對所評議人物也可隨時予以升品或降品。一個人的鄉品升降後,官品及居官之清濁也往往隨之變動。為了提高中正,政府還禁止被評者訴訟枉曲。但中正如定品違法,政府要追查其責任。


    總的來說,九品中正製是在察舉製為世家把持之後,比較好的選拔人才的方式,但是這其中最大的問題便是人才依然在世家中,寒門仍然沒有出頭之路。


    曆史上,曹操為了選拔人才,發布《唯才是舉令》,這個選拔的人才哪怕“負汙辱之名,見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國用兵之術”,“其各舉所知,勿有所遺。”


    曹操身為世家之人,自然知道世家對於朝廷的掣肘,於是曹操便發布《唯才是舉令》,大幅度提升寒門的地位。可隻有曹操一人哪能如此輕易地擊敗世家?而且漢朝最大的問題就是知識全都在世家,寒門哪裏能出的了人才?


    曹丕登記以後,陳群提出了九品中正製,這個方法自然是將曹操所行之事全盤否決。這倒不是曹丕可以如此,因為當時人才皆在世家,故而曹丕若不行此法,恐怕他曹魏就會人才凋敝。


    當時曹劉孫三分天下,若是曹魏無人可用,那遲早淪為孫權和劉備的盤中餐。所以曹丕隻能聽從陳群的建議,推行九品中正製。所以有人說,曹操代表寒門與世家對抗,而司馬家篡魏則是世家對寒門的反擊。


    而提出九品官人法的人正是潁川陳家的陳群,如今陳群正在大殿上,聽著曹昂的話,心中震驚的無以複加。這時候的陳群,心中已經有了九品中正製的大概構想,他準備在自己完善此法之後,便上疏曹昂,以求推行此事。


    但是聽到曹昂這番話以後,陳群明白自己的九品官人法恐怕是無用武之地了。而且曹昂所說之法,恐怕會引起世家大族的強烈反對,陳群已經感受到暴風雨來臨的前兆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春秋大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左將軍王凝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左將軍王凝之並收藏三國之春秋大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