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倭寇之患
大明嫡長孫:老朱家的團寵 作者:白虎下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劉三吾這時瞄了一眼朱元璋,不動聲色的對朱軒說道:“軒少爺、老夫有一事想要請教你。”
啥?
你請教我一個八歲小孩孩子,有沒有搞錯啊。
能好歹也是一個知識淵博的儒士。
“劉先生、你這不是在折煞我嗎,有什麽問題你就說,隻要我知道的我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朱軒客客氣氣的說道。
朱元璋他們也都好奇的看向劉三吾,這老家夥如此鄭重,看來問題不小。
劉三吾組織好語言才開口說道:“從元朝開始,我們沿海地區就有倭寇侵擾。”
“這些年我遊曆不少地方,去過沿海地區,沿海地區時常有倭寇侵擾。”
“洪武二年、倭寇進犯山東,搜刮錢財糧食,掠民男女而去,還多次侵掠蘇州、崇明等地,殺害居民,劫掠財物,兇殘邪惡,被擊退後轉掠溫州、台州、明州等地。”
“洪武四年,倭寇再次侵犯浙江。洪武五年,倭寇進犯福建寧德,殺害百姓四百餘人,焚燒房舍千餘間,劫掠糧食數百石......”
“從大明開國之初到現在,每年都有倭寇進犯,沿海地區深受其害。”
“老夫恨自己隻是一個是手無縛雞之力的讀書人,不然老夫就提著刀去跟這些倭寇拚了……”
朱軒的瞳孔泛紅,渾身散發出冰冷的殺意。
——倭寇,後世子孫誰不知道這些都是殘忍的畜生,南京大屠殺是華夏人民永遠的痛。
劉三吾用袖子擦了擦眼角的淚水:“軒少爺、老夫知道你天生聰慧,不知道你知不知道如何解決倭寇之患?”
朱元璋這時皺眉說道:“洪武元年、洪武爺寫了封國書,派遣使者到安南、高麗、倭國、占城四國,唯有倭國沒有迴應。”
“當時東部沿海經常鬧倭患,弄得百姓不得安寧,洪武爺很生氣,第二年又派了七個使者出使倭國。”
“那個懷良親王真不膽大包天,居然殺了五名大明使者,剩下的兩人也關押了一百天後才放迴。”
“當時洪武爺準備發兵倭國,是劉伯溫勸阻,說大明初建,大明還沒穩定下來,百廢待興,需要休養生息,加上北方蒙元沒有解決,還有當初忽必烈兩次征伐倭國都沒有成功,還死了很多人,如今的大明不宜動兵,需要從長計議。”
“洪武爺當然知道大明的情況,隻能壓下怒火停止了征伐倭國。”
“但是、洪武爺也不想看到沿海百姓被倭寇侵擾,在沿海各地設立衛所對付倭寇。”
一說起此事,朱元璋就殺氣騰騰的說道:“大明海岸線太長了,各地的衛所無法都顧及到,而那些倭寇燒殺搶掠立馬就逃離,根本抓不到。”
劉三吾連連點頭:“沒錯、沿海百姓就是這樣說的,那些倭寇燒殺搶掠立馬退走,衛所兵根本就抓不到他們。”
“如果有可能,真希望陛下能派遣大軍征伐倭國,隻可惜、當初忽必烈兩次征伐都失敗了,這小小的倭國很是難對付,不能讓大明的將士去犧牲。”
朱軒這時搖搖頭說道:“並不是倭國不好攻克,元軍第一次征伐倭國,是可以一舉滅了倭國的,隻可惜,有很多問題存在。”
“元軍的征東都元帥忻都、右副元帥洪茶丘、左副元帥劉複亨,在當時都是頂尖的將領,當時的元軍作戰勇猛,裝備精良是那個時代最為強大的。”
“元軍忽略了很多問題,元軍是草原遊牧民族,擅長草原奔襲作戰,而倭國都是山林,不適合騎乘。”
“還有、戰馬不適合鬆軟的沙灘作戰,倭國人利用沙灘優勢,確實是令元軍無法發揮其優勢。”
“這些都不是關鍵問題,因為即便這些問題存在,元軍依然把倭國人打得丟盔棄甲,倭國軍隊見到元軍鐵騎就落荒而逃,倭國軍隊在元軍麵前如同小雞仔一樣弱。”
“最關鍵的問題是台風,元軍船隻被台風吹翻而元軍又基本不懂水性,一場台風下來,折損了一萬三千餘人,船隻數百艘。”
“要知道、從作戰開始,倭軍隻殺了元軍39人,俘獲27人,可想而知,若是沒有台風,倭國早就被滅了。”
“也就是說,倭國並不強大,倭軍更是不堪一擊。”
朱軒說的口渴了,停下來喝了口茶水:“忽必烈第二次征伐倭國,其實已經錯失了最好的時機。”
“因為第一次征伐倭國,讓倭國知道了元軍的強大,知道是不能與元軍上陣廝殺的,在元軍第一次征伐以後,倭國在以後的數年在沿海大興土木,修建了沿海防禦體係。”
“而且他們也了解到了元軍的作戰特點,倭軍在訓練方麵做出了改進。”
“而元軍第二次征伐登陸就要麵對沿海防禦,就如同打攻城戰一樣,可想而知有多難傷亡必定慘重。”
“元軍也是夠倒黴的,這一次還遇上了疫病,折損更加嚴重,氣勢低迷,一支大軍沒有氣勢如何言勝?”
朱元璋讚同的點點頭,他是親手打下來的江山,當然知道氣勢對於一支大軍的重要性,可以以一抵十也能不戰而潰。
“最後的問題還是台風,元軍是草原人,根本不懂大海上的氣候,他們又遇到了台風,這次損失更為嚴重。”
劉三吾不確定的問道:“軒少爺、倭國真的那麽弱?”
還不等朱軒開口,朱元璋就霸氣的說道:“一個彈丸之地,才多少人口,忽必烈當初如果不用蒙古軍隊,而是派遣我們漢人軍隊的話,倭國早就覆滅了。”
朱軒笑著點點頭,朱元璋這話確實不錯,如果當初忽必烈重用漢人,隨便拉幾萬人就能滅了倭國。
隻可惜,這世上沒有如果,蒙元也不會重用漢人,更何況還是軍隊,他們要拿在自己手上。
“爺爺、你也別小看了倭國,這些人最是無恥,也最是能學,從唐朝時期開始,倭國就借著朝貢的機會,把我們知識文化,醫學、農耕技術、科技等等偷學而去 。”
“隻要給他們時間,孫兒敢肯定,他們的各種技術都能趕超我們。”
“而且倭國人很會隱忍,麵對強盛的唐朝就俯首稱臣,可若是我們羸弱,倭國必定會揮起屠刀殺過來。”
朱元璋目光一凝,眼神裏閃過一抹殺意:“大孫、你的意思是,倭國留不得?”
朱軒肯定的點點頭:“不僅留不得,還要滅族才行。”
嘶!
劉三吾他們都忍不住倒吸了一口涼氣,好家夥!皇長孫才八歲大啊,殺心就這麽重。
就連姚廣孝都被嚇到了,他都從未想過要打滅國之戰。
:
啥?
你請教我一個八歲小孩孩子,有沒有搞錯啊。
能好歹也是一個知識淵博的儒士。
“劉先生、你這不是在折煞我嗎,有什麽問題你就說,隻要我知道的我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朱軒客客氣氣的說道。
朱元璋他們也都好奇的看向劉三吾,這老家夥如此鄭重,看來問題不小。
劉三吾組織好語言才開口說道:“從元朝開始,我們沿海地區就有倭寇侵擾。”
“這些年我遊曆不少地方,去過沿海地區,沿海地區時常有倭寇侵擾。”
“洪武二年、倭寇進犯山東,搜刮錢財糧食,掠民男女而去,還多次侵掠蘇州、崇明等地,殺害居民,劫掠財物,兇殘邪惡,被擊退後轉掠溫州、台州、明州等地。”
“洪武四年,倭寇再次侵犯浙江。洪武五年,倭寇進犯福建寧德,殺害百姓四百餘人,焚燒房舍千餘間,劫掠糧食數百石......”
“從大明開國之初到現在,每年都有倭寇進犯,沿海地區深受其害。”
“老夫恨自己隻是一個是手無縛雞之力的讀書人,不然老夫就提著刀去跟這些倭寇拚了……”
朱軒的瞳孔泛紅,渾身散發出冰冷的殺意。
——倭寇,後世子孫誰不知道這些都是殘忍的畜生,南京大屠殺是華夏人民永遠的痛。
劉三吾用袖子擦了擦眼角的淚水:“軒少爺、老夫知道你天生聰慧,不知道你知不知道如何解決倭寇之患?”
朱元璋這時皺眉說道:“洪武元年、洪武爺寫了封國書,派遣使者到安南、高麗、倭國、占城四國,唯有倭國沒有迴應。”
“當時東部沿海經常鬧倭患,弄得百姓不得安寧,洪武爺很生氣,第二年又派了七個使者出使倭國。”
“那個懷良親王真不膽大包天,居然殺了五名大明使者,剩下的兩人也關押了一百天後才放迴。”
“當時洪武爺準備發兵倭國,是劉伯溫勸阻,說大明初建,大明還沒穩定下來,百廢待興,需要休養生息,加上北方蒙元沒有解決,還有當初忽必烈兩次征伐倭國都沒有成功,還死了很多人,如今的大明不宜動兵,需要從長計議。”
“洪武爺當然知道大明的情況,隻能壓下怒火停止了征伐倭國。”
“但是、洪武爺也不想看到沿海百姓被倭寇侵擾,在沿海各地設立衛所對付倭寇。”
一說起此事,朱元璋就殺氣騰騰的說道:“大明海岸線太長了,各地的衛所無法都顧及到,而那些倭寇燒殺搶掠立馬就逃離,根本抓不到。”
劉三吾連連點頭:“沒錯、沿海百姓就是這樣說的,那些倭寇燒殺搶掠立馬退走,衛所兵根本就抓不到他們。”
“如果有可能,真希望陛下能派遣大軍征伐倭國,隻可惜、當初忽必烈兩次征伐都失敗了,這小小的倭國很是難對付,不能讓大明的將士去犧牲。”
朱軒這時搖搖頭說道:“並不是倭國不好攻克,元軍第一次征伐倭國,是可以一舉滅了倭國的,隻可惜,有很多問題存在。”
“元軍的征東都元帥忻都、右副元帥洪茶丘、左副元帥劉複亨,在當時都是頂尖的將領,當時的元軍作戰勇猛,裝備精良是那個時代最為強大的。”
“元軍忽略了很多問題,元軍是草原遊牧民族,擅長草原奔襲作戰,而倭國都是山林,不適合騎乘。”
“還有、戰馬不適合鬆軟的沙灘作戰,倭國人利用沙灘優勢,確實是令元軍無法發揮其優勢。”
“這些都不是關鍵問題,因為即便這些問題存在,元軍依然把倭國人打得丟盔棄甲,倭國軍隊見到元軍鐵騎就落荒而逃,倭國軍隊在元軍麵前如同小雞仔一樣弱。”
“最關鍵的問題是台風,元軍船隻被台風吹翻而元軍又基本不懂水性,一場台風下來,折損了一萬三千餘人,船隻數百艘。”
“要知道、從作戰開始,倭軍隻殺了元軍39人,俘獲27人,可想而知,若是沒有台風,倭國早就被滅了。”
“也就是說,倭國並不強大,倭軍更是不堪一擊。”
朱軒說的口渴了,停下來喝了口茶水:“忽必烈第二次征伐倭國,其實已經錯失了最好的時機。”
“因為第一次征伐倭國,讓倭國知道了元軍的強大,知道是不能與元軍上陣廝殺的,在元軍第一次征伐以後,倭國在以後的數年在沿海大興土木,修建了沿海防禦體係。”
“而且他們也了解到了元軍的作戰特點,倭軍在訓練方麵做出了改進。”
“而元軍第二次征伐登陸就要麵對沿海防禦,就如同打攻城戰一樣,可想而知有多難傷亡必定慘重。”
“元軍也是夠倒黴的,這一次還遇上了疫病,折損更加嚴重,氣勢低迷,一支大軍沒有氣勢如何言勝?”
朱元璋讚同的點點頭,他是親手打下來的江山,當然知道氣勢對於一支大軍的重要性,可以以一抵十也能不戰而潰。
“最後的問題還是台風,元軍是草原人,根本不懂大海上的氣候,他們又遇到了台風,這次損失更為嚴重。”
劉三吾不確定的問道:“軒少爺、倭國真的那麽弱?”
還不等朱軒開口,朱元璋就霸氣的說道:“一個彈丸之地,才多少人口,忽必烈當初如果不用蒙古軍隊,而是派遣我們漢人軍隊的話,倭國早就覆滅了。”
朱軒笑著點點頭,朱元璋這話確實不錯,如果當初忽必烈重用漢人,隨便拉幾萬人就能滅了倭國。
隻可惜,這世上沒有如果,蒙元也不會重用漢人,更何況還是軍隊,他們要拿在自己手上。
“爺爺、你也別小看了倭國,這些人最是無恥,也最是能學,從唐朝時期開始,倭國就借著朝貢的機會,把我們知識文化,醫學、農耕技術、科技等等偷學而去 。”
“隻要給他們時間,孫兒敢肯定,他們的各種技術都能趕超我們。”
“而且倭國人很會隱忍,麵對強盛的唐朝就俯首稱臣,可若是我們羸弱,倭國必定會揮起屠刀殺過來。”
朱元璋目光一凝,眼神裏閃過一抹殺意:“大孫、你的意思是,倭國留不得?”
朱軒肯定的點點頭:“不僅留不得,還要滅族才行。”
嘶!
劉三吾他們都忍不住倒吸了一口涼氣,好家夥!皇長孫才八歲大啊,殺心就這麽重。
就連姚廣孝都被嚇到了,他都從未想過要打滅國之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