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括沒有絲毫的遲疑,當自己做出決定的時候,就要立刻展開行動,遲疑則意味著失去,趙國現在不允許一位遲疑的趙王出現,盡管在趙國的大臣看來趙括的行動有些魯莽。
但現在秦國的陰謀針對趙國已經十分的明顯,趙括能夠在這個時候挺身而出,這也是趙國的群臣想要看到的,有一名擁有主見的趙王,總要比懦弱無能強!
“報王上,上將軍急報。”
就再趙括率領兩千雁門鐵騎飛馳向丹水大營的時候,來自前線的上將軍廉頗的急報在途中不期而遇。
趙括接過上將軍廉頗急報的竹簡,秦國大軍行動十分詭異,在丹水西麵百餘裏的崇山峻嶺之間和趙國大軍周旋,上將軍廉頗不敢貿然進攻,集結大軍在穩步向前。
作為趙國目前作戰經驗最豐富的將領,上將軍廉頗對於秦軍對於武安君白起有著足夠的警惕,在廉頗將軍的眼中,秦國的軍隊就是狼群,一個不慎就會讓自己付出代價。
但這次不同,自己的派遣出去的斥候並沒有與秦國斥候發生正麵衝突,每一次行動秦國軍隊完全都是在躲避趙軍的行動,不斷地將趙軍向前吸引。
這就引發上將軍廉頗的懷疑,秦軍此舉的真實目的是什麽?戰國四大戰神這個稱號是後世根據戰國所有著名將領的功績進行評價的。
在現在這個時期可沒有這樣的稱號,白起也隻能說是常勝將軍,廉頗也隻能說是趙國柱石,戰神這個稱號,也就私下恭維的時候喊一聲,在廟堂之上幾乎都不會有人用。
“傳令大軍加速前進。”
趙括心中清楚這是白起在誘敵深入,好在指揮大軍的是上將軍廉頗老成穩重,思謀遠慮,換了一個其他的將領,很有可能貪功冒進,那個時候後果不堪設想。
一天一夜的急行軍,趙括的兩千騎兵終於在第二天抵達廉頗上將軍的軍營,當看到麵前的趙軍大營他,趙括提著的心立刻就放了下來。
連綿不斷的大營距離丹水東岸的壁壘並不是很遠,而且上將軍廉頗選擇的位置都有大路通向丹水,這就可以讓趙國大軍第一時間撤迴到丹水壁壘。
“臣拜見我王!”
上將軍廉頗沒有想到就在自己剛剛收到趙王急詔之後不到半天的時間,趙王竟然率領兩千雁門鐵騎出現在自己的中軍幕府之中。
“上將軍,秦軍情況如何?”
快步走進中軍幕府,趙括並沒有多說那些毫無意義的廢話,現在時間十分的緊迫,在來的路上趙括的心中不斷地構思著如何能夠借助這次戰爭達成自己的目的,但在沒有真正抵達戰場之前,任何構思都是空談。
“王上,秦軍主力在我們西南方向大概三十裏的位置,但再繼續向前就是溝穀縱橫的地區,很容易遭受伏擊,楚國和魏國大軍正麵七十萬大軍,他們不可能有進展,這一戰我們還需時日。”
上將軍廉頗向趙括說道,盡管趙括在急報上說明楚國和魏國可能的動向,但這些都沒有經過證實,沒有經過證實的信息,隻能是假設。
“上將軍楚國和魏國可能不會繼續這場戰爭,確切的信息是信陵君,春申君和親相範睢在東都洛陽密謀著什麽?楚國和魏國不可能和秦國結盟,但是為了他們的利益他們可以選擇做出犧牲,犧牲的就是我們趙國。”
趙括注視著麵前掛在牆上的地圖,上麵很多新標記上去的痕跡,這是趙軍斥候偵查之後上報的,很多地方都是溝穀。
“王上,從秦軍的謀劃看,他們正在等待自己的援軍,如果秦國的援軍從魏國邊境過來,他們很可能渡過丹水,占領我們的丹水壁壘,這樣就可以切斷我們的後方糧道,這對我們很危險。”
上將軍廉頗在地圖上不斷地指點著,這些位置是秦軍最可能出現的地方,從這個地圖上可以看出來,上將軍廉頗一直都在做著防範。
“上將軍,如果秦軍從南線調遣三十萬或者四十萬軍隊,我們如何才能展開一次伏擊,給秦軍以重創?”
趙括看著麵前的地圖,上麵溝壑縱橫,但畢竟是剛剛抵達這裏,對於哪裏真正適合伏擊,趙括心中也沒有底。
“王上,這很難,秦軍如果超過三十萬,隊伍將會超出數十裏,沒有任何的溝穀能夠容納這麽多的軍隊。”
上將軍廉頗不可思議的看著趙括,趙王趙括竟然想要展開對秦軍的伏擊,而且秦軍的數量多達三四十萬,這樣的數量的伏擊完全不可思議。
而這樣的思想在整個戰國末期這個時間,或許隻有秦國武安君白起有這樣的想法,有這樣的謀劃,而且現在看來這樣的謀劃不止一次,這一次武安君白起絕對沒有想放走一個趙軍。
“不上將軍,不是伏擊整個秦軍,而是一部分,我們要讓秦國知道,進攻趙國是要付出巨大的代價,謀劃趙國是愚蠢的行為。”
趙括搖搖頭,趙國現在沒有能力像秦國那樣展開這樣一場戰爭,但趙括的目的是要秦國付出巨大的代價,讓秦國軍隊知道進攻趙國絕對不是想象的那麽容易。
“王上,如果隻是展開騷擾,那麽我想這個穀底很合適,秦國軍隊進攻丹水大營這是必經之路。”
上將軍廉頗在地圖上指著一條巨大的山穀,這是從南部向丹水東岸進攻的必經之路,否則秦軍就要繞很長一段路,必經之路往往就是埋伏的最佳地點。
“上將軍,接下來我們要做的就是如何欺騙秦軍進入到我們的伏擊圈,這一點很重要,秦軍的斥候一定在四周注視著我們的一舉一動。”
趙括看著地圖上的這條深穀向上將軍廉頗說到,必須在一個合適的時間將大軍部署在這裏,如果早了很可能被秦軍發現,如果晚了很可能被秦軍的先頭部隊衝過深穀,那個時候就不是伏擊秦軍,而是如何麵對進攻丹水壁壘。
這需要趙括和廉頗好好的謀劃一番,這也是決定這場戰爭的關鍵,趙括深深知道此時此刻秦國武安君白起也一定在地圖前做著謀劃,謀劃如何吃掉趙國的這三十萬大軍。
現在趙括唯一的優勢就是秦國人不會想到趙括已經知道一切,不會想到趙括正在謀劃如何伏擊秦國大軍,即便是戰神白起也不可能想到這一點,畢竟白起也無法擺脫戰國時期的兵家的特性。
但現在秦國的陰謀針對趙國已經十分的明顯,趙括能夠在這個時候挺身而出,這也是趙國的群臣想要看到的,有一名擁有主見的趙王,總要比懦弱無能強!
“報王上,上將軍急報。”
就再趙括率領兩千雁門鐵騎飛馳向丹水大營的時候,來自前線的上將軍廉頗的急報在途中不期而遇。
趙括接過上將軍廉頗急報的竹簡,秦國大軍行動十分詭異,在丹水西麵百餘裏的崇山峻嶺之間和趙國大軍周旋,上將軍廉頗不敢貿然進攻,集結大軍在穩步向前。
作為趙國目前作戰經驗最豐富的將領,上將軍廉頗對於秦軍對於武安君白起有著足夠的警惕,在廉頗將軍的眼中,秦國的軍隊就是狼群,一個不慎就會讓自己付出代價。
但這次不同,自己的派遣出去的斥候並沒有與秦國斥候發生正麵衝突,每一次行動秦國軍隊完全都是在躲避趙軍的行動,不斷地將趙軍向前吸引。
這就引發上將軍廉頗的懷疑,秦軍此舉的真實目的是什麽?戰國四大戰神這個稱號是後世根據戰國所有著名將領的功績進行評價的。
在現在這個時期可沒有這樣的稱號,白起也隻能說是常勝將軍,廉頗也隻能說是趙國柱石,戰神這個稱號,也就私下恭維的時候喊一聲,在廟堂之上幾乎都不會有人用。
“傳令大軍加速前進。”
趙括心中清楚這是白起在誘敵深入,好在指揮大軍的是上將軍廉頗老成穩重,思謀遠慮,換了一個其他的將領,很有可能貪功冒進,那個時候後果不堪設想。
一天一夜的急行軍,趙括的兩千騎兵終於在第二天抵達廉頗上將軍的軍營,當看到麵前的趙軍大營他,趙括提著的心立刻就放了下來。
連綿不斷的大營距離丹水東岸的壁壘並不是很遠,而且上將軍廉頗選擇的位置都有大路通向丹水,這就可以讓趙國大軍第一時間撤迴到丹水壁壘。
“臣拜見我王!”
上將軍廉頗沒有想到就在自己剛剛收到趙王急詔之後不到半天的時間,趙王竟然率領兩千雁門鐵騎出現在自己的中軍幕府之中。
“上將軍,秦軍情況如何?”
快步走進中軍幕府,趙括並沒有多說那些毫無意義的廢話,現在時間十分的緊迫,在來的路上趙括的心中不斷地構思著如何能夠借助這次戰爭達成自己的目的,但在沒有真正抵達戰場之前,任何構思都是空談。
“王上,秦軍主力在我們西南方向大概三十裏的位置,但再繼續向前就是溝穀縱橫的地區,很容易遭受伏擊,楚國和魏國大軍正麵七十萬大軍,他們不可能有進展,這一戰我們還需時日。”
上將軍廉頗向趙括說道,盡管趙括在急報上說明楚國和魏國可能的動向,但這些都沒有經過證實,沒有經過證實的信息,隻能是假設。
“上將軍楚國和魏國可能不會繼續這場戰爭,確切的信息是信陵君,春申君和親相範睢在東都洛陽密謀著什麽?楚國和魏國不可能和秦國結盟,但是為了他們的利益他們可以選擇做出犧牲,犧牲的就是我們趙國。”
趙括注視著麵前掛在牆上的地圖,上麵很多新標記上去的痕跡,這是趙軍斥候偵查之後上報的,很多地方都是溝穀。
“王上,從秦軍的謀劃看,他們正在等待自己的援軍,如果秦國的援軍從魏國邊境過來,他們很可能渡過丹水,占領我們的丹水壁壘,這樣就可以切斷我們的後方糧道,這對我們很危險。”
上將軍廉頗在地圖上不斷地指點著,這些位置是秦軍最可能出現的地方,從這個地圖上可以看出來,上將軍廉頗一直都在做著防範。
“上將軍,如果秦軍從南線調遣三十萬或者四十萬軍隊,我們如何才能展開一次伏擊,給秦軍以重創?”
趙括看著麵前的地圖,上麵溝壑縱橫,但畢竟是剛剛抵達這裏,對於哪裏真正適合伏擊,趙括心中也沒有底。
“王上,這很難,秦軍如果超過三十萬,隊伍將會超出數十裏,沒有任何的溝穀能夠容納這麽多的軍隊。”
上將軍廉頗不可思議的看著趙括,趙王趙括竟然想要展開對秦軍的伏擊,而且秦軍的數量多達三四十萬,這樣的數量的伏擊完全不可思議。
而這樣的思想在整個戰國末期這個時間,或許隻有秦國武安君白起有這樣的想法,有這樣的謀劃,而且現在看來這樣的謀劃不止一次,這一次武安君白起絕對沒有想放走一個趙軍。
“不上將軍,不是伏擊整個秦軍,而是一部分,我們要讓秦國知道,進攻趙國是要付出巨大的代價,謀劃趙國是愚蠢的行為。”
趙括搖搖頭,趙國現在沒有能力像秦國那樣展開這樣一場戰爭,但趙括的目的是要秦國付出巨大的代價,讓秦國軍隊知道進攻趙國絕對不是想象的那麽容易。
“王上,如果隻是展開騷擾,那麽我想這個穀底很合適,秦國軍隊進攻丹水大營這是必經之路。”
上將軍廉頗在地圖上指著一條巨大的山穀,這是從南部向丹水東岸進攻的必經之路,否則秦軍就要繞很長一段路,必經之路往往就是埋伏的最佳地點。
“上將軍,接下來我們要做的就是如何欺騙秦軍進入到我們的伏擊圈,這一點很重要,秦軍的斥候一定在四周注視著我們的一舉一動。”
趙括看著地圖上的這條深穀向上將軍廉頗說到,必須在一個合適的時間將大軍部署在這裏,如果早了很可能被秦軍發現,如果晚了很可能被秦軍的先頭部隊衝過深穀,那個時候就不是伏擊秦軍,而是如何麵對進攻丹水壁壘。
這需要趙括和廉頗好好的謀劃一番,這也是決定這場戰爭的關鍵,趙括深深知道此時此刻秦國武安君白起也一定在地圖前做著謀劃,謀劃如何吃掉趙國的這三十萬大軍。
現在趙括唯一的優勢就是秦國人不會想到趙括已經知道一切,不會想到趙括正在謀劃如何伏擊秦國大軍,即便是戰神白起也不可能想到這一點,畢竟白起也無法擺脫戰國時期的兵家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