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堂之上,趙括注視著下麵的趙國重臣,盡管他們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治國理念,但永遠無法擺脫戰國的格局,他們所有的理念依然是圍繞著糧食,士兵這兩點在展開。


    但是在如何真正的提高糧食產量,以及提高軍隊戰鬥力這兩個方麵,卻沒有真實的進展,畢竟戰國時期的生產力擺在這裏,估計這些人看到後世的那些現代化生產力,絕對不僅僅是驚訝那麽簡單。


    “眾位愛卿,趙國之長策絕非僅僅目前我們眼下的問題,趙國之長策是一個趙國未來堅持的治國理正的策略,是我趙國要在未來才數年,乃至數十年,甚至更久都要堅持的策略。”


    趙括打斷了眾位大臣之間的討論,很明顯這些重臣並沒有真正理解趙括的真實想法,但此時趙括不能直白的將自己的想法說出來,其實趙括也不知道怎麽在這些重臣麵前表述自己的真實想法。


    畢竟趙括前世隻是一名學生,開過的會也隻是班會,現在自己麵對的是一個國家,拿出來一個讓整個國家強大的策略。


    但是趙括有一點十分清楚,那就是在各個方麵製定一個規劃,然後在這個規劃的範圍內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這樣做起來就十分的簡單,不像現在這樣沒有任何的頭緒。


    “眾位愛卿,首先我設定一個範圍,三年,未來三年之內我趙國的國策謀劃,糧食要生產出來多少?買進來多少?軍隊要有多少?周邊可能爆發聲戰爭如何應對?針對各國之間用如何的攻伐邦交。”


    趙括繼續向下麵沉默的眾位重臣說道,自己現在必須要給下麵的朝臣指點一個方向,不然這樣下去估計幾天也未必能有一個準確的結果。


    畢竟長策戰戰國時期從未有著如此詳盡的規劃,即便是秦相範睢為秦國的謀劃不過也是四個字——遠交近攻!


    其他山東六國更是沒有長策,完全是見招拆招,拆到最後沒有辦法,隻能被秦國一一殲滅,所以趙括的這種提法是十分超前的,甚至超前到了兩千多年最後的年代。


    說完之後,趙括沒有繼續說話,他要給下麵的這些重臣一個反應的時間,一個國家的領域內需要考慮的事情太多,大家一時之間沒有準確的方向很正常,但趙括相信,很快這些重臣就會給自己一個驚喜,他們都是戰國時期的強者。


    “王上,臣以為在軍隊上,雁門有十萬雁門鐵騎,尚需二十萬軍隊對抗秦國,對燕國和齊國等國暫時不宜用兵,前將軍雁門練兵,臣率領趙軍抗衡秦軍,雁門之戰和晉陽之戰,新兵法實行,將士得軍功,各個奮勇殺敵,未來三年臣以為軍隊需要擴大到四十到五十萬,方能真正和秦國抗衡。”


    首先說話的竟然是上將軍廉頗,但上將軍說完,整個大殿之中立刻沉寂,秦國能夠養五十萬大軍,還得是亦兵亦農,秦國此時真正的軍隊不過三十萬左右。


    不過在戰鬥力上,秦軍的三十萬大軍戰力完全可以橫掃天下任何一個國家的軍隊,甚至幾個國家的軍隊。


    所以上將軍廉頗所說的五十萬大軍並不誇張,這是建立在趙國能夠單獨抗衡秦國的基礎上,但是一個國家養五十萬大軍,特別是趙國做到這一點絕對不是想象的那麽簡單。


    “上將軍,五十萬大軍恐怕趙國三年養不起,這需要的糧食,兵器,馬匹,各種物資都是一個龐大的數字。”


    相國虞信立刻搖頭,這上將軍廉頗還真的是獅子大開口,一張嘴五十萬大軍,長平之戰趙國四十五萬大軍,就險些將趙國拖垮,五十萬大軍拿什麽養活?


    “如果趙國想要單獨麵對秦國至少也要四十萬大軍,五十萬大軍才可以保證取勝。”


    上將軍廉頗心中也清楚,自己的想法有點嚇到這位相國大人,但這是實情,趙國軍隊擅長的是騎射,但秦國軍隊的強弓硬弩恰恰是趙國騎兵的克星。


    雁門之戰是騎戰,李牧也是分兵包圍,趁著蒙驁分兵誘敵中了李牧的謀劃,晉陽之戰更是夜戰偷襲,但這樣的情況在武安君白起的身上想都不要想,那是不可能的。


    “軍隊兵力就暫時定在四十萬,軍隊的數量是戰爭的一個部分,軍隊的訓練和兵器的製造也是一個方麵。”


    趙括一陣的頭疼,管理一個國家,特別是現在趙國這樣的國家,還真的是一件頭疼的事情,無論那個方麵都無法滿足自己的預定期望,但路在難也必須向前走。


    上將軍廉頗開了一個好頭,接下來的一切都是圍繞著這四十萬軍隊展開討論,首先是四十萬軍隊的軍糧武器這些用度。


    “王上,如果四十萬大軍,我趙國需要的糧食至少要增加一成的稅收,即便是我趙國實行新的農法,這一成糧食稅收恐怕也難以完成。”


    相國虞信臉色陰沉,自己是相國,但趙國的確養不起四十萬大軍,一旦真的窮兵黷武,那麽趙國將會岌岌可危。


    “王上臣有一策。”


    就在這個時候前將軍李牧拱手施禮,向趙括說道。


    “前將軍但講無妨。”


    趙括心中也是一沉,一成糧食稅收,趙國根本做不到,這些具體的數字一旦被提出來,著實讓趙括嚇了一跳。


    “王上,雁門軍隊以往都是戰時成軍,沒有戰爭的時候放牧牧羊,一半的糧草都是自給自足,我邯鄲大營亦可如此,上黨之地原本的韓國民眾逃離家園,多半都是荒廢之地,我趙國大軍亦可自行耕種。”


    這是標準的屯田戍邊的戰略,雁門騎兵一直都是在這樣解決軍隊補給,後世李牧能夠從雁門帶領十萬大軍支援邯鄲對抗秦軍,那個時候雁門完全是自給自足,其中一大部分是李牧在匈奴搶到的牛羊,剩下的就是雁門自給自足。


    “大善!王上若邯鄲大營能夠解決一半不那怕是三成的糧食,那麽我趙國便可養四十萬大軍。”


    相國虞信一聽立刻心中大喜,這的確是一個辦法,虞信和眾位大臣全都笑逐顏開,但趙括心中清楚,趙軍屯田應對秦國,絕對沒有想象的那麽簡單,親貴哦絕對不會允許,而且還會引發更大規模的戰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趙風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沙場點兵1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沙場點兵1並收藏趙風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