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王宮大殿之上,趙括端坐在自己的王座之上,這是趙國大婚之後,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朝會,這一次朝會趙括經過深思熟慮。


    雁門之戰和晉陽之戰加上現在趙括大婚,給趙括足夠的時間沉澱自己,當溫柔過後,趙括要考慮如何讓自己的溫柔持續下去,秦國虎視眈眈,山東諸國心懷鬼胎。


    趙國現在最需要的就是製定一個長策,一個穩健的發展計劃,不得不說後世那種以五年為一個時間段的發展規劃,現在趙括有了全新的認識。


    雁門十萬鐵騎的軍事儲備,一百牛車的遼東鐵塊,華夏書院的人才儲備,墨家對冶煉的掌控,軍法和農法的實施……


    這一切在趙國廟堂上的朝臣們來看已經是開天辟地,打破了趙國傳統的規矩,趙括的能力已經得到眾人的認可,但這對趙括來說遠遠不夠。


    現在趙國無法像秦國那樣震懾山東六國,更無法撼動秦國在戰國七國之中第一強國的地位,單單憑借目前趙國的舉措遠遠不可能達成趙括心中為趙國設計的宏偉藍圖。


    當然按照目前趙國的狀態,根本不可能製定那麽長遠的國策,而且從自己的內心深處趙括也不打算做那麽長遠的計劃,趙括要在最短的時間,讓趙國能夠抗衡秦國。


    在雁門十萬雁門鐵騎的訓練計劃是三年,趙括的第一個謀劃就是三年的時間,三年在戰國這個大爭之世,多少城池會易手,多少軍兵會戰死,多少國家會發生命運的改變,這個時間已經很長。


    今日的朝會與往日不同,趙括召集的官員都是趙國重臣,這些重臣都是趙國目前的柱石,能夠有資格參加這個朝會的,都是趙括最為看重的朝臣,他們將會是趙括未來視線自己目標的助力。


    趙王宮大殿之上,兩側不再是往日朝臣站立的景象,所有參與朝會的重臣全都跪坐在案幾的後麵。


    今天趙括要研究的是趙國長策,未來三年趙國發展計劃,這樣的朝會需要一定的時間,這些朝臣之中有些人年紀已經很大,讓他們站一天,估計就得請假養病去了,還談什麽治國長策!


    相國虞信,上卿蔡澤,上卿荀況,上卿田單,上將軍廉頗,前將軍李牧,長史毛遂,趙國的廟堂之上七位趙括的肱骨之臣跪坐在王座的下麵。


    “眾位愛卿,強秦在側,弱我趙國之心不死,山東六國各自為謀,韓國,魏國,楚國三國不敢正麵強秦,趙國若傾舉國之力應對強秦,即便是能夠一時間克製秦國,我身後還有燕國和齊國虎視眈眈,時刻想奪我趙國土地,人口,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國無長策定當亡國,今日朝會之研究我趙國治國長策。”


    高高在上,趙括俯視下麵的七位肱骨之臣,盡管自己的心中已經有了一定的想法,但這是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期,在這樣一個特定的曆史時期,即便自己是一國君王,做事還是要在這些大臣的基礎之上。


    盡管後世的思想不斷地左右趙括對趙國治理的判斷,但有一點趙括心中十分清楚,有些事情並不是想象的那麽簡單。


    自己是運氣好,換一個人來到這個戰亂紛爭的世界,就算是他是後世的精英,能不能活過三天都是個未知數,在戰國時期刑不上大夫,即便是範睢,張儀這樣的人物不也都經曆過生死一劫。


    在座的都是當今名士,虞信昔日兩見趙王丹便被封做上卿,荀況後世的儒家巨匠,蔡澤更是秦國三代相國為秦始皇嬴政擁有豐厚國力一統江山打下堅實的基礎,田單更是一己之力複國的存在。


    外加上廉頗,李牧,戰國時期的四大戰神級別的存在,身後還有魯仲連的夢蝶,將各國的信息源源不斷的送到趙括的書房之中。


    趙括說完之後,並沒有繼續說下去,而是注視著下麵的眾位大臣,他知道現在這些人都在醞釀,他們每一個人都有著自己的想法,隻是趙括剛剛這個朝會的議題讓大家一時之間還沒適應,一旦適應之後,很快就會有各種各樣的提議呈現在自己的麵前。


    “王上,臣以為趙國之弱在於國庫空虛,耕地荒蕪,百姓無法保證國家需求,這也正是秦國敢頻頻向我趙國用兵的緣故,我趙國之長策在於充盈國庫,充盈國庫便要鼓勵耕種。”


    相國虞信直了直身子,這樣坐在趙王宮大殿之上議論朝政,在趙國還是第一次,作為相國虞信當然第一個陳述自己的治國理政的策略。


    “王上,相國所言不虛,趙國國庫經曆兩年消耗,已經十分空虛,去年楚國和齊國糧食有盈餘,趙國亦可向兩國購買一些糧食。”


    上卿蔡澤也向趙括上奏,和虞信這位縱橫家的名士不同,蔡澤是道家名士,隻是蔡澤的治國理念可不是無為而治,那是後世到家的思想,此時蔡澤的思想其實十分的激進,唯一體現他是道家名士的或許隻有後世在秦國激流勇退,做出自己在仕途上的正確選擇。


    蔡澤想到的不僅僅是如何在趙國內部尋求發展,而且還將眼光放到了趙國之外的地方,哪個國家有餘糧就給他買過來,充盈自己的國庫儲備,在戰國時期最根本的其實還是糧食。


    “王上,從齊國和楚國購買糧食,會不會讓天下認為我趙國國庫空虛,如此秦國便會有異動。”


    購買糧食這樣的事情的確是可行的,金錢對於趙括來說放在國庫裏麵也沒什麽用,在這個年代也沒有黃金儲備這麽一說,沒有糧食來的實在。


    “王上,臣有一策,可以組織一個民間的商隊收購糧食,然後運送到趙國,再由上將軍領兵將我們拿出去的金錢在拿迴來。”


    說話的不是別人,正是上卿田單,田單的話不僅讓蔡澤和虞信以及荀況側目,盡管國與國之間的爭鬥是血淋淋的,是用各國的戰士和百姓的生命和鮮血換來的。


    但公然在廟堂之上,直接將這樣的語言說出來,或許也隻有安平君田單能夠如此,對於兵家的兩位強者,廉頗和李牧臉上卻露出笑容,安平君說得對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趙風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沙場點兵1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沙場點兵1並收藏趙風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