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別安平君田單和魯仲連之後,趙括帶著李牧返迴自己的將軍府,魯仲連能夠拜入趙括門下,這一點是趙括完全沒有想到的。
不過這件事也從側麵說明一個問題,安平君田單和魯仲連兩個人對自己絕對另有企圖,而且這個企圖越是分析,越是向著謀劃趙國江山社稷的方向靠攏。
“仲連,剛剛你貿然加入趙括門下,是不是有些突兀了?”
送走趙括,安平君田單和魯仲連返迴安平君府的正堂,田單向魯仲連問道,不僅僅趙括沒有想到,對魯仲連十分了解的田單也沒有想到。
“安平君,仲連多日在邯鄲城內徘徊,流連於酒肆之間,趙括此人謀略遠超常人,剛剛我的一席話此人竟然波瀾不驚,非常人能夠做到。”
魯仲連臉上的表情十分的凝重,剛剛的那個決定,魯仲連是經過慎重的考慮,如果趙括剛剛有任何的地方表現的讓魯仲連不滿意,那麽魯仲連萬萬不會加入趙括門下。
“即便是如此,更加不能草率,我們要找的是能夠滅掉強秦的人,而趙括畢竟隻有二十歲,我們看好也需要從長計議。”
田單伸手請魯仲連坐下,然後繼續向魯仲連說道。
“安平君,前將軍在向你請教退秦策略之前,在邯鄲我早有耳聞,不過那個時候的傳聞和現在我們所見到的完全判若兩人,這就說明前將軍早就已經在謀劃,並且成功的欺騙了秦國上下,即便是範睢如此狡猾之人,嬴稷如此心思縝密之人都被前將軍蒙蔽。”
魯仲連一邊緩緩跪坐在座踏之上,一邊向田單侃侃而談。
“同時我也認為,不僅僅是秦國蒙蔽之中,趙王室上卿藺相如,上卿虞信也是如此,前將軍的謀劃,或許隻有他自己知道。”
說到此處,魯仲連意味深長的看著田單,眼神之中迸射出來的是一種激情,一種良禽找到自己想要棲息的樹木一樣的感覺。
“我隨前將軍征戰秦國腹地之時便已經有所察覺,先生可曾看到將軍身邊的那位李牧將軍,此人之前不過是一名百夫長,然則前將軍獨具慧眼,五千雁門鐵騎之中瞬息就感覺到此人領兵之才。”
田單說到這裏,拿起桌上的酒盞一飲而盡,壓製一下自己內心的波瀾。
“秦國腹地情景曆曆在目,前將軍剛剛那句‘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亦是警世恆言,如此說來先生何時起身去燕國?”
田單對於趙括早在跟隨趙括進攻秦國腹地的時候便已經有了想法,隻是田單畢竟是百戰老將,謀國之人,心思縝密。
“安平君,仲連不便多留,明日便起身赴燕國,安平君可知蔡澤此人?”
魯仲連忽然向安平君提起剛剛趙括說起的蔡澤。
“我從未聽聞此人,先生可知曉?”
安平君也十分奇怪,趙括怎麽會知道蔡澤這個人,自己雖然深入簡出,但是有魯仲連這樣的朋友,七國名士不說盡知也相差無幾。
“蔡澤乃燕國名士,其才華十分了得,隻是現在燕國奸臣當道,蔡澤報國無門,沒想到前將軍竟然知道此人!”
魯仲連對於蔡澤也是聽聞,從未見過蔡澤,而趙國知道蔡澤的人應該沒有,趙括知道蔡澤這件事的確匪夷所思。
三日後,趙國邯鄲軍營,趙括點齊五萬大軍浩浩蕩蕩離開軍營向著燕國的方向出發,燕趙兩國之間,戰爭從未中斷過。
昔日安平君田單便曾經率領大軍進攻燕國,今日趙括的行軍路線便是當年田單的進軍路線,五萬大軍之中騎兵一萬,步兵四萬,至於運送物資糧草就不用趙括操心,此事趙王丹已經派人專門管理。
北風唿嘯,戰國時期的冬天實在是太冷,趙括盡管身體素質十分好,但是在這樣的冷風之中也感覺到十分的難受。
邯鄲大營的趙國士兵,已經是趙國最精銳的軍隊,但是他們裝備的鎧甲禦寒能力十分的低劣,趙括心中清楚,如果在這樣的情況下長途奔襲,很有可能會讓士兵凍傷。
“李牧,派出探馬,晚上宿營的地方要選擇能夠避風,並且樹木密集的地方。”
“諾!”
李牧領命,派出自己帶來的雁門鐵騎侍衛向前飛馳,在隊伍的前方進行探查。
夜晚大軍在一處背風的山凹處紮營,趙括命令士兵砍伐樹木,燒起篝火,趙括在盡可能的保證趙國大軍不被寒冷傷害。
十天的時間,趙國大軍出現在易水河畔,此時的易水河上已經結冰,趙括站在易水河畔看著麵前千裏冰封的壯麗景色。
“將軍,對麵便是燕國的中陽,中陽守軍隻有一萬,且城牆不高不利於防禦!”
李牧騎著戰馬從易水河的對岸飛馳而來縱深落在趙括麵前,現在李牧已經不再是千夫長,而是趙括的前鋒將領。
“不急,我們的目的是逼迫燕國議和,送上糧草,這樣寒冷的天氣進攻,就算是兵力懸殊也會有大的損傷,燕國的援軍也快到了!”
趙括搖搖頭,他的目的兵士和燕國真正的開戰,趙國現在真正的威脅在西方,如果現在和燕國展開大戰,即便是勝利對趙國也是有害無利。
“報!將軍,燕國上將軍樂間率領三萬大軍抵達中原,在中原城外安營,燕國周邊一萬大軍也正在向中原城移動。”
就在這時候,斥候飛馬而來,燕國的反應十分的迅速,上將軍樂間親自領兵,如果算上燕國邊境原本的軍隊,燕國上將軍樂間的軍隊和趙括大軍持平。
“將軍,此時應該趁燕國大軍立足未穩,即刻展開進攻,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李牧立刻躬身施禮,燕國大軍已經抵達,不速戰速決,兩國軍隊兵力相當,就隻能持久戰尋求戰機。
“李牧將軍,你可曾想過為什麽燕國軍隊的數量恰恰也隻是五萬,燕國軍隊雖然不多,但是十萬八萬軍隊還是有的。”
趙括看著李牧問道。
“將軍的意思是,燕國並不想和我們交戰,他們要議和?”
李牧畢竟是未來的趙國壁壘,一聽趙括的話,就立刻明白其中的深意。
“命令大軍在易水河畔紮營,先觀察觀察燕國軍隊動向再說。”
趙括現在是不著急,迴到邯鄲沒準有什麽倒黴事等著自己,自己就在這易水河畔等他個三兩個月,明年開春如果楚國出兵攻燕,那麽事情就會有新的轉機。
不過這件事也從側麵說明一個問題,安平君田單和魯仲連兩個人對自己絕對另有企圖,而且這個企圖越是分析,越是向著謀劃趙國江山社稷的方向靠攏。
“仲連,剛剛你貿然加入趙括門下,是不是有些突兀了?”
送走趙括,安平君田單和魯仲連返迴安平君府的正堂,田單向魯仲連問道,不僅僅趙括沒有想到,對魯仲連十分了解的田單也沒有想到。
“安平君,仲連多日在邯鄲城內徘徊,流連於酒肆之間,趙括此人謀略遠超常人,剛剛我的一席話此人竟然波瀾不驚,非常人能夠做到。”
魯仲連臉上的表情十分的凝重,剛剛的那個決定,魯仲連是經過慎重的考慮,如果趙括剛剛有任何的地方表現的讓魯仲連不滿意,那麽魯仲連萬萬不會加入趙括門下。
“即便是如此,更加不能草率,我們要找的是能夠滅掉強秦的人,而趙括畢竟隻有二十歲,我們看好也需要從長計議。”
田單伸手請魯仲連坐下,然後繼續向魯仲連說道。
“安平君,前將軍在向你請教退秦策略之前,在邯鄲我早有耳聞,不過那個時候的傳聞和現在我們所見到的完全判若兩人,這就說明前將軍早就已經在謀劃,並且成功的欺騙了秦國上下,即便是範睢如此狡猾之人,嬴稷如此心思縝密之人都被前將軍蒙蔽。”
魯仲連一邊緩緩跪坐在座踏之上,一邊向田單侃侃而談。
“同時我也認為,不僅僅是秦國蒙蔽之中,趙王室上卿藺相如,上卿虞信也是如此,前將軍的謀劃,或許隻有他自己知道。”
說到此處,魯仲連意味深長的看著田單,眼神之中迸射出來的是一種激情,一種良禽找到自己想要棲息的樹木一樣的感覺。
“我隨前將軍征戰秦國腹地之時便已經有所察覺,先生可曾看到將軍身邊的那位李牧將軍,此人之前不過是一名百夫長,然則前將軍獨具慧眼,五千雁門鐵騎之中瞬息就感覺到此人領兵之才。”
田單說到這裏,拿起桌上的酒盞一飲而盡,壓製一下自己內心的波瀾。
“秦國腹地情景曆曆在目,前將軍剛剛那句‘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亦是警世恆言,如此說來先生何時起身去燕國?”
田單對於趙括早在跟隨趙括進攻秦國腹地的時候便已經有了想法,隻是田單畢竟是百戰老將,謀國之人,心思縝密。
“安平君,仲連不便多留,明日便起身赴燕國,安平君可知蔡澤此人?”
魯仲連忽然向安平君提起剛剛趙括說起的蔡澤。
“我從未聽聞此人,先生可知曉?”
安平君也十分奇怪,趙括怎麽會知道蔡澤這個人,自己雖然深入簡出,但是有魯仲連這樣的朋友,七國名士不說盡知也相差無幾。
“蔡澤乃燕國名士,其才華十分了得,隻是現在燕國奸臣當道,蔡澤報國無門,沒想到前將軍竟然知道此人!”
魯仲連對於蔡澤也是聽聞,從未見過蔡澤,而趙國知道蔡澤的人應該沒有,趙括知道蔡澤這件事的確匪夷所思。
三日後,趙國邯鄲軍營,趙括點齊五萬大軍浩浩蕩蕩離開軍營向著燕國的方向出發,燕趙兩國之間,戰爭從未中斷過。
昔日安平君田單便曾經率領大軍進攻燕國,今日趙括的行軍路線便是當年田單的進軍路線,五萬大軍之中騎兵一萬,步兵四萬,至於運送物資糧草就不用趙括操心,此事趙王丹已經派人專門管理。
北風唿嘯,戰國時期的冬天實在是太冷,趙括盡管身體素質十分好,但是在這樣的冷風之中也感覺到十分的難受。
邯鄲大營的趙國士兵,已經是趙國最精銳的軍隊,但是他們裝備的鎧甲禦寒能力十分的低劣,趙括心中清楚,如果在這樣的情況下長途奔襲,很有可能會讓士兵凍傷。
“李牧,派出探馬,晚上宿營的地方要選擇能夠避風,並且樹木密集的地方。”
“諾!”
李牧領命,派出自己帶來的雁門鐵騎侍衛向前飛馳,在隊伍的前方進行探查。
夜晚大軍在一處背風的山凹處紮營,趙括命令士兵砍伐樹木,燒起篝火,趙括在盡可能的保證趙國大軍不被寒冷傷害。
十天的時間,趙國大軍出現在易水河畔,此時的易水河上已經結冰,趙括站在易水河畔看著麵前千裏冰封的壯麗景色。
“將軍,對麵便是燕國的中陽,中陽守軍隻有一萬,且城牆不高不利於防禦!”
李牧騎著戰馬從易水河的對岸飛馳而來縱深落在趙括麵前,現在李牧已經不再是千夫長,而是趙括的前鋒將領。
“不急,我們的目的是逼迫燕國議和,送上糧草,這樣寒冷的天氣進攻,就算是兵力懸殊也會有大的損傷,燕國的援軍也快到了!”
趙括搖搖頭,他的目的兵士和燕國真正的開戰,趙國現在真正的威脅在西方,如果現在和燕國展開大戰,即便是勝利對趙國也是有害無利。
“報!將軍,燕國上將軍樂間率領三萬大軍抵達中原,在中原城外安營,燕國周邊一萬大軍也正在向中原城移動。”
就在這時候,斥候飛馬而來,燕國的反應十分的迅速,上將軍樂間親自領兵,如果算上燕國邊境原本的軍隊,燕國上將軍樂間的軍隊和趙括大軍持平。
“將軍,此時應該趁燕國大軍立足未穩,即刻展開進攻,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李牧立刻躬身施禮,燕國大軍已經抵達,不速戰速決,兩國軍隊兵力相當,就隻能持久戰尋求戰機。
“李牧將軍,你可曾想過為什麽燕國軍隊的數量恰恰也隻是五萬,燕國軍隊雖然不多,但是十萬八萬軍隊還是有的。”
趙括看著李牧問道。
“將軍的意思是,燕國並不想和我們交戰,他們要議和?”
李牧畢竟是未來的趙國壁壘,一聽趙括的話,就立刻明白其中的深意。
“命令大軍在易水河畔紮營,先觀察觀察燕國軍隊動向再說。”
趙括現在是不著急,迴到邯鄲沒準有什麽倒黴事等著自己,自己就在這易水河畔等他個三兩個月,明年開春如果楚國出兵攻燕,那麽事情就會有新的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