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將軍,長平一戰秦趙兩國軍力未損,接下來將軍出戰燕國,燕國自然不敵,糧草豐沛之後便是秦趙之間的終極對決,將軍可有勝算?”
落座之後魯仲連絲毫不見外,這倒是很符合戰國名士的風格,沒有絲毫的拖泥帶水,直接進入到主題之中。
“先生,秦國之強大,安平君親眼所見,趙國在兵力上不是秦國對手,趙國目前之軍力,國力無法戰勝秦國。”
趙括也不墨跡,開門見山,趙國這一次完全是幸運,曆史上可不是這樣的,幸運這種東西在武安君白起和秦王嬴稷麵前或許隻能有一次。
在安平君田單和魯仲連麵前,趙括沒有必要更多修飾的詞語,這就是事實,不要說單單是憑借趙國一國之力,即便是集合山東六國之力,想要擊敗武安君白起率領的秦國大軍,也不是那麽容易。
連橫抗秦在戰國曆史上不是一次,事實證明每一次都失敗告終,現在韓國和魏國畏秦如虎,連橫抗秦幾乎不可能,即便是現在在其他國家眼中強大的趙國領導亦不可能。
“安平君,看來我們想要擊敗強秦,並不是想象的那麽容易,前將軍一針見血,如果趙國無法擊敗強秦,那麽秦國必將日漸強大,天下危亦,你我一聲夙願夢止於此!”
魯仲連看著安平君田單說道,這個時候趙括忽然明白了,為什麽魯仲連不在各國做官。
如果現在戰國最強大的不是秦國,那麽魯仲連一定會去那個國家為官,魯仲連要找的是一個強大的國家為官,一個能夠讓他看到希望的國家,戰勝秦國的國家。
當初他來到趙國的時候長平之戰還沒有結束,趙國抗衡強秦兩年,魯仲連來趙國的真實目的是來趙國尋求發展的,可是長平之戰趙國大敗,魯仲連盡管努力救趙,但也看到趙國衰落的過程。
趙括的大腦飛速轉動,安平君田單和名士魯仲連的目的隻有一個,擊敗強秦,如果是這樣那麽或許可以解釋的清楚。
當然這隻是趙括現在的分析,接下來才是重頭戲,趙括注視著安平君田單還有魯仲連,自己此時仿佛隻是一名看客。
“前將軍?仲連聽聞將軍攻秦而不傷秦之百姓,不燒秦之良田,然則將軍卻燒毀戎狄草原,仲連不解,還請將軍解惑。”
開始了,趙括心中暗笑,魯仲連應該是幾個月之前就到了趙國,一直都在暗中觀察,看來和安平君田單兩個人素有來往,現在試探開始。
“秦軍強悍,秦國暴政,然則秦民無罪,將士征戰不傷平民是我兵家宗旨,至於隴西戎狄,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趙括不緊不慢,自從在洞香春酒肆心中升起那個念頭之後,趙括反而感覺自己有了方向感,一切的行動都有著指引,自己順著指引前進,反而不再彷徨猶豫。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將軍好說辭,好說辭!”
魯仲連猛然站了起來,雙手擊掌,口中讚歎,這個時候還沒有鼓掌一說,魯仲連完全是激動,十分的激動。
“前將軍,敢問山東六國哪國能抗擊爆秦,甚至擊敗爆秦?”
魯仲連直接站著向趙括問道,語氣十分的激昂,這就是戰國名士,當遇到他們有興趣的話題,自己的情緒被拉動起來,總是一種不能自己的狀態,特別是魯仲連這樣的名士更是如此。
“先生,縱觀山東六國,趙國是唯一可以對抗強秦的國家,不僅僅是趙國可以集結四十萬大軍,更是有廉頗樂乘這樣的將領,更有上卿淩相如,上卿虞信,相國平原君,陽文君這樣的能臣。”
趙括也站了起來,麵杜伊魯仲連大聲說道,這是不爭的事實,此時此刻山東六國的確沒有那個國家有趙國這樣強大的強臣陣容,這一點毋庸置疑。
這一點後世的評價也是如此,以後更有上將軍李牧,抗擊強秦,即便是戰勝王翦在李牧麵前也是灰頭土臉,如果不是趙王昏庸,一再的中秦國的離間計,秦始皇統一六國要多久鬼才知道。
“那麽趙國可以做到嗎?”
魯仲連猛地凝視著趙括的雙眼,一個字一個字的向趙括問道。
“現在,很難!”
趙括微微一笑,用四個字迴答了魯仲連的問話。
“前將軍,國之興衰首先在於一國之君,秦孝公用商鞅,秦惠王用張儀,秦王嬴稷用範睢!秦國三代明主,秦國強山東六國弱,強秦東出而天下驚!”
魯仲連說的時候看了安平君田單一眼,田單此時坐在那裏似乎是在欣賞麵前的精彩演講,全神貫注,絲毫沒有打斷的意思。
“強秦東出已經勢不可擋,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六國亡,秦國一統天下,然則秦國暴政,天下必然混亂,百姓流離失所,這是我華夏之大災難。”
趙括有點驚訝,魯仲連的分析可以說十分的精準,後世發生的和今天魯仲連所說相差不多,後世研究也是如此秦國的法律隻適合戰時,和平年代就會將諸多的弊端顯現出來。
同時秦始皇野心實在是太大,他地野心如果有正確的手段,的確可以為華夏增幅,可是畢竟秦始皇還有著曆史局限性,這一點毋庸置疑。
“將軍,愛民,強軍,拒秦需要一位明君,更需要一個強國,將軍可知否?”
魯仲連說完注視著趙括,從他欺負的胸膛可以看出來,此時的魯仲連十分的激動,心髒跳動估計已經達到一百八左右。
“前將軍,魯先生關心天下蒼生之心,還望將軍理解,兩位請坐。”
魯仲連說完心中的話,安平君田單站了起來開始大圓場,畢竟魯仲連是天下名士,說出這樣的話十分正常,戰國時期名士論國便是這樣。
“先生赤子之心趙括自然理解,隻是天下之事,又豈是那麽簡單,先生可曾遇到明君?”
趙括微微一笑跪坐在座踏之上,看著魯仲連問道。
“明君難尋,然則或許易立!”
魯仲連也慢慢的跪坐下,眼睛同樣注視著趙括,嘴裏的話確實意味深長。
‘明君難尋,然則或許易立!’趙括心中一陣感慨,這位名士還真的敢說,單單是這一句話如果傳出去,即便魯仲連是天下名士,恐怕戰國七國也沒有他立錐之地,哪個國家會允許一個想要樹立明君的人存身?
落座之後魯仲連絲毫不見外,這倒是很符合戰國名士的風格,沒有絲毫的拖泥帶水,直接進入到主題之中。
“先生,秦國之強大,安平君親眼所見,趙國在兵力上不是秦國對手,趙國目前之軍力,國力無法戰勝秦國。”
趙括也不墨跡,開門見山,趙國這一次完全是幸運,曆史上可不是這樣的,幸運這種東西在武安君白起和秦王嬴稷麵前或許隻能有一次。
在安平君田單和魯仲連麵前,趙括沒有必要更多修飾的詞語,這就是事實,不要說單單是憑借趙國一國之力,即便是集合山東六國之力,想要擊敗武安君白起率領的秦國大軍,也不是那麽容易。
連橫抗秦在戰國曆史上不是一次,事實證明每一次都失敗告終,現在韓國和魏國畏秦如虎,連橫抗秦幾乎不可能,即便是現在在其他國家眼中強大的趙國領導亦不可能。
“安平君,看來我們想要擊敗強秦,並不是想象的那麽容易,前將軍一針見血,如果趙國無法擊敗強秦,那麽秦國必將日漸強大,天下危亦,你我一聲夙願夢止於此!”
魯仲連看著安平君田單說道,這個時候趙括忽然明白了,為什麽魯仲連不在各國做官。
如果現在戰國最強大的不是秦國,那麽魯仲連一定會去那個國家為官,魯仲連要找的是一個強大的國家為官,一個能夠讓他看到希望的國家,戰勝秦國的國家。
當初他來到趙國的時候長平之戰還沒有結束,趙國抗衡強秦兩年,魯仲連來趙國的真實目的是來趙國尋求發展的,可是長平之戰趙國大敗,魯仲連盡管努力救趙,但也看到趙國衰落的過程。
趙括的大腦飛速轉動,安平君田單和名士魯仲連的目的隻有一個,擊敗強秦,如果是這樣那麽或許可以解釋的清楚。
當然這隻是趙括現在的分析,接下來才是重頭戲,趙括注視著安平君田單還有魯仲連,自己此時仿佛隻是一名看客。
“前將軍?仲連聽聞將軍攻秦而不傷秦之百姓,不燒秦之良田,然則將軍卻燒毀戎狄草原,仲連不解,還請將軍解惑。”
開始了,趙括心中暗笑,魯仲連應該是幾個月之前就到了趙國,一直都在暗中觀察,看來和安平君田單兩個人素有來往,現在試探開始。
“秦軍強悍,秦國暴政,然則秦民無罪,將士征戰不傷平民是我兵家宗旨,至於隴西戎狄,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趙括不緊不慢,自從在洞香春酒肆心中升起那個念頭之後,趙括反而感覺自己有了方向感,一切的行動都有著指引,自己順著指引前進,反而不再彷徨猶豫。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將軍好說辭,好說辭!”
魯仲連猛然站了起來,雙手擊掌,口中讚歎,這個時候還沒有鼓掌一說,魯仲連完全是激動,十分的激動。
“前將軍,敢問山東六國哪國能抗擊爆秦,甚至擊敗爆秦?”
魯仲連直接站著向趙括問道,語氣十分的激昂,這就是戰國名士,當遇到他們有興趣的話題,自己的情緒被拉動起來,總是一種不能自己的狀態,特別是魯仲連這樣的名士更是如此。
“先生,縱觀山東六國,趙國是唯一可以對抗強秦的國家,不僅僅是趙國可以集結四十萬大軍,更是有廉頗樂乘這樣的將領,更有上卿淩相如,上卿虞信,相國平原君,陽文君這樣的能臣。”
趙括也站了起來,麵杜伊魯仲連大聲說道,這是不爭的事實,此時此刻山東六國的確沒有那個國家有趙國這樣強大的強臣陣容,這一點毋庸置疑。
這一點後世的評價也是如此,以後更有上將軍李牧,抗擊強秦,即便是戰勝王翦在李牧麵前也是灰頭土臉,如果不是趙王昏庸,一再的中秦國的離間計,秦始皇統一六國要多久鬼才知道。
“那麽趙國可以做到嗎?”
魯仲連猛地凝視著趙括的雙眼,一個字一個字的向趙括問道。
“現在,很難!”
趙括微微一笑,用四個字迴答了魯仲連的問話。
“前將軍,國之興衰首先在於一國之君,秦孝公用商鞅,秦惠王用張儀,秦王嬴稷用範睢!秦國三代明主,秦國強山東六國弱,強秦東出而天下驚!”
魯仲連說的時候看了安平君田單一眼,田單此時坐在那裏似乎是在欣賞麵前的精彩演講,全神貫注,絲毫沒有打斷的意思。
“強秦東出已經勢不可擋,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六國亡,秦國一統天下,然則秦國暴政,天下必然混亂,百姓流離失所,這是我華夏之大災難。”
趙括有點驚訝,魯仲連的分析可以說十分的精準,後世發生的和今天魯仲連所說相差不多,後世研究也是如此秦國的法律隻適合戰時,和平年代就會將諸多的弊端顯現出來。
同時秦始皇野心實在是太大,他地野心如果有正確的手段,的確可以為華夏增幅,可是畢竟秦始皇還有著曆史局限性,這一點毋庸置疑。
“將軍,愛民,強軍,拒秦需要一位明君,更需要一個強國,將軍可知否?”
魯仲連說完注視著趙括,從他欺負的胸膛可以看出來,此時的魯仲連十分的激動,心髒跳動估計已經達到一百八左右。
“前將軍,魯先生關心天下蒼生之心,還望將軍理解,兩位請坐。”
魯仲連說完心中的話,安平君田單站了起來開始大圓場,畢竟魯仲連是天下名士,說出這樣的話十分正常,戰國時期名士論國便是這樣。
“先生赤子之心趙括自然理解,隻是天下之事,又豈是那麽簡單,先生可曾遇到明君?”
趙括微微一笑跪坐在座踏之上,看著魯仲連問道。
“明君難尋,然則或許易立!”
魯仲連也慢慢的跪坐下,眼睛同樣注視著趙括,嘴裏的話確實意味深長。
‘明君難尋,然則或許易立!’趙括心中一陣感慨,這位名士還真的敢說,單單是這一句話如果傳出去,即便魯仲連是天下名士,恐怕戰國七國也沒有他立錐之地,哪個國家會允許一個想要樹立明君的人存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