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再一再二,沒有再三再四,‘救我’這兩個字已經說了兩次,不能再說第三次,這一點趙括心中清楚。
“安平君,括深知武安君白起深諳用兵之道,出戰以來未嚐敗績,現在更是強兵壓境,正麵禦敵上將軍廉頗已經做到極致,括請安平君教我退敵之策。”
趙括深施一禮,老爺子有話咱明說,趙括心中著急,卻不能表現出來,隻能在肚子裏喊。
“敗秦軍難,退秦軍亦難,將軍可知這一戰秦國之目的?”
田單搖了搖頭,拿起麵前的煮茶喝了一口,然後向趙括問道。
“此一戰,秦國以韓國上黨為借口,實則是秦相範睢之治秦國策‘遠交近攻’,我趙國,魏國,韓國,楚國,四國與秦接壤,視為近,燕國,齊國視為遠,而四國之中我趙國兵力最強,國力最盛,此一戰秦國目的是弱趙之戰。”
趙括心中一樂,問別的我或許不知道,不過這一點還真難不倒我,畢竟自己是曆史係的學生,範睢那點花花腸子自己怎麽能不知道?
趙括心中這樣想,而田單的心中已經是驚濤駭浪,趙括竟然一語中的,與自己的分析絲毫不差,自己也是想了不知多少時日,而麵前的這個趙括才多大?
“將軍頗有見地,既然將軍知道這是秦國弱趙之戰,秦國更是費勁心機,不惜假死白起欺騙天下,又怎麽可能輕易退兵!”
田單注視著趙括,他想看看這個年輕人接下來將會如何迴答。
“安平君,秦軍雖強如若我趙軍堅持廉頗老將軍堅守不出策略,時間久了自然退兵,無利可乘之戰,秦國弱趙,亦不能自損實力,不過我王求勝心切,才會中了秦相範睢之計。”
趙括心中淡然一笑,這田單是在考自己啊!看來不拿出點東西來,想求退敵之策還不容易。
“哦!將軍,我王所中何計?”
田單一愣,白起炸死,這件事趙括已經說過,此子如此聰慧,不可能還說一遍,難道另有隱情?
“先有白起炸死欺騙我秦軍冒進,後有軍中謠言說趙括才是秦軍所懼,這些都是秦相範睢的詭計,範睢詭計切中要害,都是我王所想,才有今日括領兵符,更迭廉頗老將軍之事。”
趙括向田單拱手,這些事自己前世都知道,史書上寫的清清楚楚。
趙括說完,田單的眼神微妙的發生變化,趙括還真得了馬服君的傳承!不過白起炸死,趙王上當,如果趙國兵敗,秦國便在五顧忌,那時秦國真的要謀天下,自己辛苦複國的齊國危亦!
也罷自己冥思苦想的良策,現在不能親自領兵上陣,便由馬服君趙奢之子去完成,也算不枉自己為一迴齊人。
“將軍,可還記得雁門鐵騎?”
田單同其他的戰國將領不同,在戰術上田單或許不如趙奢,不如廉頗,更不如白起,但是在戰略上,田單絕對要超過這些名將許多。
“括自然知曉,昔日我先祖趙武靈王雁門練兵,胡服騎射,也就是那個時候開始,我趙國才逐漸從七國之中的弱國逐漸發展到今天能夠同強秦抗衡。”
趙括當然知道這一點,隻是一時之間趙括沒有想到,這位安平君突然提雁門鐵騎幹什麽?
“那將軍可知,昔日趙武靈王雁門練兵目的何在?”
田單繼續問趙括,目光炯炯注視著趙括,他真的想知道,這位少將軍要多久才能猜到自己的謀劃。
我怎麽這麽笨啊,哎!奇襲戰!田單說的奇襲戰,在後世這樣的戰法層出不窮,隻是在戰國時期運輸能力有限,兩國交戰還是局限於陣地戰,埋伏戰,偷襲戰,圍困戰這些戰法之中。
田單的計策其實十分的簡單,秦國四關,東有函穀關,西有大散關,南有武關,北有蕭關,正是這四關扼守咽喉要地,保秦國不失。
田單的計策便是繞路北地,以輕騎快馬直奔秦國腹地,腹地城郭乃國之根本,腹地被襲,秦國必定全力相救,根基受損,秦國亦不能繼續和趙國再戰,退兵則必然。
當年趙武靈王雄心壯誌,在雁門練騎兵,目的就是為了從隴西河套戎狄繞過北麵的蕭關直取鹹陽,以此來破秦國四關。
隻可惜後麵發生的事情所料不及,一代雄主趙武靈王慘死沙丘宮,這一計劃再也無人提及,在人們的記憶之中淡淡忘記。
“安平君之策莫不是雁門鐵騎走九原奇襲秦國腹地?”
趙括立刻拱手,將自己分析說了出來。
“正是如此!”
田單連連點頭,趙括的反應還真快!
“安平君妙計,請問安平君誰人領兵合適?”
如果說到領兵最佳人選非上將軍廉頗莫屬,可兩軍對陣不能缺了廉頗,而其他將領率領雁門鐵騎進攻秦國腹地,自己還真沒把握。
如果秦國派遣大軍圍剿,趙軍將領貪功冒進,很有可能會弄巧成拙,不僅僅想要的結果打不到,更是可惜了田單的這一條妙計。
田單也是一愣,這條計劃自己也是想了很久才想出來,當時自己的想法是秦趙兩國軍隊耗到最後,趙王丹無計可施的時候自己再去獻策,然後親自領兵殺入秦國腹地。
一雪當年秦國率領五國滅齊之恥,現在趙王丹已經派遣趙括更迭廉頗老將軍,自己眼看著沒什麽機會。
現在趙括忽然問自己何人領兵,一時之間還真沒有合適的人選,現在自薦似乎有點不太合適。
“括鬥膽有一請,可否請安平君任我趙軍參軍,屆時由安平君領兵奇襲秦國?”
察言觀色趙括立刻猜想到其中的緣由,立刻向田單躬身施禮,如果田單能夠和自己共同去趙軍大營,到時候自己和上將軍廉頗守趙軍壁壘大營,田單出奇兵,那成功率就高多了!
“也罷,老夫在就在披一次戰甲,同將軍親征,將軍還有一點需切記,你一定要上奏我王廉頗老將軍萬萬不能迴邯鄲,一定要在軍中聽用。”
今天和趙括這一番對話,徹底將田單的心氣勾起來了,將軍百戰死,離開軍旅這麽多年,田單何時不想著重新率領大軍征戰沙場,更何況是殺宿仇秦國,今天趙括邀請,田單立刻點頭應允。
“安平君,我即刻上奏我王,安平君我們何時出發合適?”
趙括繼續問道。
“今日出發,此計策講究的就是一個快,不能給秦國絲毫反應的時間,將軍上奏我王隻說有良策需秘密進駐趙軍大營,切不可透露計策內容,更不能與他人說。”
“好,安平君,我立刻入宮上奏我王,然後出發趙軍大營。”
趙括心中明白,事不宜遲,趕緊把秦軍退了,了結長平之戰,剩下的事迴來再說吧!
“安平君,括深知武安君白起深諳用兵之道,出戰以來未嚐敗績,現在更是強兵壓境,正麵禦敵上將軍廉頗已經做到極致,括請安平君教我退敵之策。”
趙括深施一禮,老爺子有話咱明說,趙括心中著急,卻不能表現出來,隻能在肚子裏喊。
“敗秦軍難,退秦軍亦難,將軍可知這一戰秦國之目的?”
田單搖了搖頭,拿起麵前的煮茶喝了一口,然後向趙括問道。
“此一戰,秦國以韓國上黨為借口,實則是秦相範睢之治秦國策‘遠交近攻’,我趙國,魏國,韓國,楚國,四國與秦接壤,視為近,燕國,齊國視為遠,而四國之中我趙國兵力最強,國力最盛,此一戰秦國目的是弱趙之戰。”
趙括心中一樂,問別的我或許不知道,不過這一點還真難不倒我,畢竟自己是曆史係的學生,範睢那點花花腸子自己怎麽能不知道?
趙括心中這樣想,而田單的心中已經是驚濤駭浪,趙括竟然一語中的,與自己的分析絲毫不差,自己也是想了不知多少時日,而麵前的這個趙括才多大?
“將軍頗有見地,既然將軍知道這是秦國弱趙之戰,秦國更是費勁心機,不惜假死白起欺騙天下,又怎麽可能輕易退兵!”
田單注視著趙括,他想看看這個年輕人接下來將會如何迴答。
“安平君,秦軍雖強如若我趙軍堅持廉頗老將軍堅守不出策略,時間久了自然退兵,無利可乘之戰,秦國弱趙,亦不能自損實力,不過我王求勝心切,才會中了秦相範睢之計。”
趙括心中淡然一笑,這田單是在考自己啊!看來不拿出點東西來,想求退敵之策還不容易。
“哦!將軍,我王所中何計?”
田單一愣,白起炸死,這件事趙括已經說過,此子如此聰慧,不可能還說一遍,難道另有隱情?
“先有白起炸死欺騙我秦軍冒進,後有軍中謠言說趙括才是秦軍所懼,這些都是秦相範睢的詭計,範睢詭計切中要害,都是我王所想,才有今日括領兵符,更迭廉頗老將軍之事。”
趙括向田單拱手,這些事自己前世都知道,史書上寫的清清楚楚。
趙括說完,田單的眼神微妙的發生變化,趙括還真得了馬服君的傳承!不過白起炸死,趙王上當,如果趙國兵敗,秦國便在五顧忌,那時秦國真的要謀天下,自己辛苦複國的齊國危亦!
也罷自己冥思苦想的良策,現在不能親自領兵上陣,便由馬服君趙奢之子去完成,也算不枉自己為一迴齊人。
“將軍,可還記得雁門鐵騎?”
田單同其他的戰國將領不同,在戰術上田單或許不如趙奢,不如廉頗,更不如白起,但是在戰略上,田單絕對要超過這些名將許多。
“括自然知曉,昔日我先祖趙武靈王雁門練兵,胡服騎射,也就是那個時候開始,我趙國才逐漸從七國之中的弱國逐漸發展到今天能夠同強秦抗衡。”
趙括當然知道這一點,隻是一時之間趙括沒有想到,這位安平君突然提雁門鐵騎幹什麽?
“那將軍可知,昔日趙武靈王雁門練兵目的何在?”
田單繼續問趙括,目光炯炯注視著趙括,他真的想知道,這位少將軍要多久才能猜到自己的謀劃。
我怎麽這麽笨啊,哎!奇襲戰!田單說的奇襲戰,在後世這樣的戰法層出不窮,隻是在戰國時期運輸能力有限,兩國交戰還是局限於陣地戰,埋伏戰,偷襲戰,圍困戰這些戰法之中。
田單的計策其實十分的簡單,秦國四關,東有函穀關,西有大散關,南有武關,北有蕭關,正是這四關扼守咽喉要地,保秦國不失。
田單的計策便是繞路北地,以輕騎快馬直奔秦國腹地,腹地城郭乃國之根本,腹地被襲,秦國必定全力相救,根基受損,秦國亦不能繼續和趙國再戰,退兵則必然。
當年趙武靈王雄心壯誌,在雁門練騎兵,目的就是為了從隴西河套戎狄繞過北麵的蕭關直取鹹陽,以此來破秦國四關。
隻可惜後麵發生的事情所料不及,一代雄主趙武靈王慘死沙丘宮,這一計劃再也無人提及,在人們的記憶之中淡淡忘記。
“安平君之策莫不是雁門鐵騎走九原奇襲秦國腹地?”
趙括立刻拱手,將自己分析說了出來。
“正是如此!”
田單連連點頭,趙括的反應還真快!
“安平君妙計,請問安平君誰人領兵合適?”
如果說到領兵最佳人選非上將軍廉頗莫屬,可兩軍對陣不能缺了廉頗,而其他將領率領雁門鐵騎進攻秦國腹地,自己還真沒把握。
如果秦國派遣大軍圍剿,趙軍將領貪功冒進,很有可能會弄巧成拙,不僅僅想要的結果打不到,更是可惜了田單的這一條妙計。
田單也是一愣,這條計劃自己也是想了很久才想出來,當時自己的想法是秦趙兩國軍隊耗到最後,趙王丹無計可施的時候自己再去獻策,然後親自領兵殺入秦國腹地。
一雪當年秦國率領五國滅齊之恥,現在趙王丹已經派遣趙括更迭廉頗老將軍,自己眼看著沒什麽機會。
現在趙括忽然問自己何人領兵,一時之間還真沒有合適的人選,現在自薦似乎有點不太合適。
“括鬥膽有一請,可否請安平君任我趙軍參軍,屆時由安平君領兵奇襲秦國?”
察言觀色趙括立刻猜想到其中的緣由,立刻向田單躬身施禮,如果田單能夠和自己共同去趙軍大營,到時候自己和上將軍廉頗守趙軍壁壘大營,田單出奇兵,那成功率就高多了!
“也罷,老夫在就在披一次戰甲,同將軍親征,將軍還有一點需切記,你一定要上奏我王廉頗老將軍萬萬不能迴邯鄲,一定要在軍中聽用。”
今天和趙括這一番對話,徹底將田單的心氣勾起來了,將軍百戰死,離開軍旅這麽多年,田單何時不想著重新率領大軍征戰沙場,更何況是殺宿仇秦國,今天趙括邀請,田單立刻點頭應允。
“安平君,我即刻上奏我王,安平君我們何時出發合適?”
趙括繼續問道。
“今日出發,此計策講究的就是一個快,不能給秦國絲毫反應的時間,將軍上奏我王隻說有良策需秘密進駐趙軍大營,切不可透露計策內容,更不能與他人說。”
“好,安平君,我立刻入宮上奏我王,然後出發趙軍大營。”
趙括心中明白,事不宜遲,趕緊把秦軍退了,了結長平之戰,剩下的事迴來再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