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勸解
大明,開局覆滅遼東女真 作者:星辰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開城。
宇喜多秀家派遣安國寺惠瓊前來,通知第六軍團軍團長小早川隆景,放棄開城,率軍撤至漢城。
小早川隆景不以為然,“開城地勢險要,憑我麾下將士之英勇,定能挫敗明軍。”
“你迴去稟告總大將,就說我決意調駐守白川的黑田長政、駐守平山的小早川秀包、駐守牛頭峰的立花宗茂,以及其餘各部人馬,集結於開城。”
“我部將於開城,與明軍決一死戰!”
安國寺惠瓊勸道:“軍團長之決心令人欽佩,勇氣更令人欽佩。”
“若能在開城打敗明軍,自然是再好不過。可前番第一、第二兩個軍團,先後在鹹鏡道、平安道戰敗,損失慘重。”
“那是小西行長和加藤清正無能!”小早川隆景猛地提高聲音。
“第一軍團一萬八千人,第二軍團兩萬兩千人,兩個軍團加一塊足足有四萬人。”
“虧得小西行長和加藤清正兩個人自詡為名將,這才多長時間,平安、鹹鏡兩道丟了個幹幹淨淨,手底下四萬人打沒了三萬多。”
“你迴去稟告總大將,如果我小早川隆景在開城戰敗,情願以死謝罪。”
安國寺惠瓊繼續勸解,“軍團長之能,日本上下,有目共睹。若說軍團長能在開城戰敗明軍,任誰都不會懷疑。”
“可集結兵力於漢城,是總大將與一眾將領共同商議的策略,是軍令。”
“開城與漢城之間,有臨津江阻隔。如今天氣寒冷,江麵冰凍,並不阻礙交通。可一旦戰事吃緊,天氣轉暖,江麵冰層融化,開城與漢城必然被分割開來。”
“屆時我軍隻能隔江分兵與開城、漢城,若遇軍情,無法唿應,是進是退,均是兩難。”
“漢城在臨津江以南,還好說一些。開城在臨津江以北,若真的有什麽情況,漢城無法及時支援,開城也將無路可退。”
“進退維穀,兩難無解。”
“軍團長英勇無畏,乃常勝將軍,相信絕不會出現這種情況。可總大將考慮的是全局,退守漢城,是總大將與一眾將領共同商議之後得出的最佳方案。”
“這個方案或許會讓軍團長受些委屈,可為了我軍的全盤作戰,還望軍團長為大局考慮。”
退守漢城,既是總大將宇喜多秀家的軍令,同時安國寺惠瓊又向其言明利弊,可謂是掰開了揉碎了、苦口婆心的勸解。
小早川隆景口氣很硬,可腦子很活。
小西行長和加藤清正兩個人加起來有四萬兵力,都被明軍打成那個熊樣。明軍真的有那麽強?
未曾與明軍交過手的小早川隆景心裏沒有太大的底氣,真要是在開城與明軍決戰,勝了什麽都好說。
可若是敗了,都不用敗了,隻要戰事拖的時間長了,臨津江江麵冰層融化,開城必然被明軍圍困。
違抗軍令,貽誤戰機,退無可退,那就隻有死路一條。
總大將宇喜多秀家不過是二十歲的毛頭小子,算不得什麽,可宇喜多秀家後麵站著的是豐臣秀吉。
小早川隆景很快就做通了自己的思想工作,“煩請迴去轉告總大將,我部一定按計劃,迴守漢城。”
平壤城中,明軍也在召開軍事會議。此次參加議事的,還有朝鮮的領議政崔興源。
收複平壤的消息傳到後方,朝鮮國王李昖立刻派崔興源趕來平壤。
一是宣示主權。
二是催促明軍盡快南下,收複漢城。
李如鬆照例,先介紹情況。
“如今我軍已經收複整個平安道,麻貴將軍自中和城向南不斷偵查,發現黃源道的倭寇,正在逐步退卻。”
“就連黃海道的重鎮¨黃州、鳳山,倭寇都沒有守,看樣子像是要放棄黃海道。”
領議政崔興源有些興奮。畢竟這是自淪陷以來,第一次大勝。雖然不是自己人打的,但總歸收複的是李氏朝鮮的國土。
“既然倭寇放棄黃海道,寧遠伯,騰衝伯,我軍是不是應當乘勝追擊,一舉收複黃海道。”
寧遠伯李成梁、騰衝伯戚繼光,這二位沒有搭理崔興源,由副總兵劉綎朝著崔興源開火。
“收複黃海道不難,可我軍一旦進入黃海道,補給線必然拉長,領議政,你能為我軍提供足夠的軍需糧草嗎?”
崔興源默了一下,“之前能調集的糧草,已經全部調集充作軍需,再調,怕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全羅道是朝鮮的產糧地,那裏目前還有部分區域沒有淪陷,可惜倭寇肆虐,人心離喪,又有京畿道的倭寇阻隔,怕是也難以供應。”
“不過,漢城周邊,有很多糧倉,足夠供應發落。隻要天朝大軍能夠收複漢城,必然不用再擔心軍需之事。”
“笑話!”劉綎直接懟了迴去。
之前劉綎一直負責籌措糧草,經常和朝鮮人打交道,知道他們是什麽德行。
更重要的是,劉綎是一員猛將,他來朝鮮是奔著打仗來的,不是來當軍需官的。
攻打平壤城沒用他,在大同江打埋伏也沒用他,劉綎心裏這個著急呀。
攻打平壤城就不說什麽了,可大半夜的在大同江埋伏倭寇,這事就得我劉綎來呀。
我劉綎麾下有黑人兵呐,那個黑呀,他們大半夜的往月亮底下一站,不用刻意隱藏,隨便站那,倭寇都發現不了。
這活就是給我準備呀。
當然,劉綎心裏埋怨,可麵對寧遠伯李成梁、騰衝伯戚繼光這二位大明軍中目前資曆最深的武將,他不敢說什麽。
於是,他便將火氣全撒在了崔興源身上。
你崔興源雖然是李氏朝鮮的領議政,一品高官。可你是朝鮮的官,不是大明的官,在劉綎眼中,狗屁不是。
“之前祖承訓帶兵前來救援朝鮮,打下平壤城之後,裏麵的糧倉足夠供應軍需。結果,你們故意謊報軍情,致使祖承訓兵敗。”
“等我軍收複平壤之後,發現,城中的糧倉是空的,和你們說的完全不一樣。”
“這次,領議政你又說漢城周邊有大量糧倉,足以供應軍需。難不成,領議政是還想如上次那樣,坑害我軍不成?”
宇喜多秀家派遣安國寺惠瓊前來,通知第六軍團軍團長小早川隆景,放棄開城,率軍撤至漢城。
小早川隆景不以為然,“開城地勢險要,憑我麾下將士之英勇,定能挫敗明軍。”
“你迴去稟告總大將,就說我決意調駐守白川的黑田長政、駐守平山的小早川秀包、駐守牛頭峰的立花宗茂,以及其餘各部人馬,集結於開城。”
“我部將於開城,與明軍決一死戰!”
安國寺惠瓊勸道:“軍團長之決心令人欽佩,勇氣更令人欽佩。”
“若能在開城打敗明軍,自然是再好不過。可前番第一、第二兩個軍團,先後在鹹鏡道、平安道戰敗,損失慘重。”
“那是小西行長和加藤清正無能!”小早川隆景猛地提高聲音。
“第一軍團一萬八千人,第二軍團兩萬兩千人,兩個軍團加一塊足足有四萬人。”
“虧得小西行長和加藤清正兩個人自詡為名將,這才多長時間,平安、鹹鏡兩道丟了個幹幹淨淨,手底下四萬人打沒了三萬多。”
“你迴去稟告總大將,如果我小早川隆景在開城戰敗,情願以死謝罪。”
安國寺惠瓊繼續勸解,“軍團長之能,日本上下,有目共睹。若說軍團長能在開城戰敗明軍,任誰都不會懷疑。”
“可集結兵力於漢城,是總大將與一眾將領共同商議的策略,是軍令。”
“開城與漢城之間,有臨津江阻隔。如今天氣寒冷,江麵冰凍,並不阻礙交通。可一旦戰事吃緊,天氣轉暖,江麵冰層融化,開城與漢城必然被分割開來。”
“屆時我軍隻能隔江分兵與開城、漢城,若遇軍情,無法唿應,是進是退,均是兩難。”
“漢城在臨津江以南,還好說一些。開城在臨津江以北,若真的有什麽情況,漢城無法及時支援,開城也將無路可退。”
“進退維穀,兩難無解。”
“軍團長英勇無畏,乃常勝將軍,相信絕不會出現這種情況。可總大將考慮的是全局,退守漢城,是總大將與一眾將領共同商議之後得出的最佳方案。”
“這個方案或許會讓軍團長受些委屈,可為了我軍的全盤作戰,還望軍團長為大局考慮。”
退守漢城,既是總大將宇喜多秀家的軍令,同時安國寺惠瓊又向其言明利弊,可謂是掰開了揉碎了、苦口婆心的勸解。
小早川隆景口氣很硬,可腦子很活。
小西行長和加藤清正兩個人加起來有四萬兵力,都被明軍打成那個熊樣。明軍真的有那麽強?
未曾與明軍交過手的小早川隆景心裏沒有太大的底氣,真要是在開城與明軍決戰,勝了什麽都好說。
可若是敗了,都不用敗了,隻要戰事拖的時間長了,臨津江江麵冰層融化,開城必然被明軍圍困。
違抗軍令,貽誤戰機,退無可退,那就隻有死路一條。
總大將宇喜多秀家不過是二十歲的毛頭小子,算不得什麽,可宇喜多秀家後麵站著的是豐臣秀吉。
小早川隆景很快就做通了自己的思想工作,“煩請迴去轉告總大將,我部一定按計劃,迴守漢城。”
平壤城中,明軍也在召開軍事會議。此次參加議事的,還有朝鮮的領議政崔興源。
收複平壤的消息傳到後方,朝鮮國王李昖立刻派崔興源趕來平壤。
一是宣示主權。
二是催促明軍盡快南下,收複漢城。
李如鬆照例,先介紹情況。
“如今我軍已經收複整個平安道,麻貴將軍自中和城向南不斷偵查,發現黃源道的倭寇,正在逐步退卻。”
“就連黃海道的重鎮¨黃州、鳳山,倭寇都沒有守,看樣子像是要放棄黃海道。”
領議政崔興源有些興奮。畢竟這是自淪陷以來,第一次大勝。雖然不是自己人打的,但總歸收複的是李氏朝鮮的國土。
“既然倭寇放棄黃海道,寧遠伯,騰衝伯,我軍是不是應當乘勝追擊,一舉收複黃海道。”
寧遠伯李成梁、騰衝伯戚繼光,這二位沒有搭理崔興源,由副總兵劉綎朝著崔興源開火。
“收複黃海道不難,可我軍一旦進入黃海道,補給線必然拉長,領議政,你能為我軍提供足夠的軍需糧草嗎?”
崔興源默了一下,“之前能調集的糧草,已經全部調集充作軍需,再調,怕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全羅道是朝鮮的產糧地,那裏目前還有部分區域沒有淪陷,可惜倭寇肆虐,人心離喪,又有京畿道的倭寇阻隔,怕是也難以供應。”
“不過,漢城周邊,有很多糧倉,足夠供應發落。隻要天朝大軍能夠收複漢城,必然不用再擔心軍需之事。”
“笑話!”劉綎直接懟了迴去。
之前劉綎一直負責籌措糧草,經常和朝鮮人打交道,知道他們是什麽德行。
更重要的是,劉綎是一員猛將,他來朝鮮是奔著打仗來的,不是來當軍需官的。
攻打平壤城沒用他,在大同江打埋伏也沒用他,劉綎心裏這個著急呀。
攻打平壤城就不說什麽了,可大半夜的在大同江埋伏倭寇,這事就得我劉綎來呀。
我劉綎麾下有黑人兵呐,那個黑呀,他們大半夜的往月亮底下一站,不用刻意隱藏,隨便站那,倭寇都發現不了。
這活就是給我準備呀。
當然,劉綎心裏埋怨,可麵對寧遠伯李成梁、騰衝伯戚繼光這二位大明軍中目前資曆最深的武將,他不敢說什麽。
於是,他便將火氣全撒在了崔興源身上。
你崔興源雖然是李氏朝鮮的領議政,一品高官。可你是朝鮮的官,不是大明的官,在劉綎眼中,狗屁不是。
“之前祖承訓帶兵前來救援朝鮮,打下平壤城之後,裏麵的糧倉足夠供應軍需。結果,你們故意謊報軍情,致使祖承訓兵敗。”
“等我軍收複平壤之後,發現,城中的糧倉是空的,和你們說的完全不一樣。”
“這次,領議政你又說漢城周邊有大量糧倉,足以供應軍需。難不成,領議政是還想如上次那樣,坑害我軍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