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收縮兵力
大明,開局覆滅遼東女真 作者:星辰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夜晚子時,小西行長與加藤清正二人迅速撤離平壤城。
待來到城東大同江,查大受、祖承訓帶人從一側衝出。
“活捉小西行長!”
“衝呀!”
倭寇方麵早有準備,一個倭寇頭子帶人就迎麵衝了過去,就和神風敢死隊一樣,自殺式的阻攔。
小西行長與加藤清正,兩個人頭也不迴,撒腿就跑。
李如鬆帶人一路尾隨而來,見此情景,二話不說,帶人衝殺過去。
又一個倭寇頭子帶人衝過去,進行自殺式阻攔,但沒攔住。
李如鬆帶人從後麵追,小西行長與加藤清正從前麵跑。
遠處,有大批倭寇前來接應,領頭的倭寇,名叫鍋島直茂。
平壤城南有一座城池,名為中和。第二軍團自鹹鏡道撤至平安道以後,第一軍團長小西行長將全部兵力收縮於平壤城中,南部的中和城,則交由第二軍團的鍋島直茂駐守。
第二軍團的軍團長加藤清正本人進駐平壤城,與小西行長共同守城。
中和城的駐軍本就是為了策應平壤城而存在的,明軍攻打平壤城打了三天,中和城的鍋島直茂自然得到了消息。
小西行長與加藤清正看到鍋島直茂帶人趕來後,大喜。
緊接著,小西行長覺得不對,等他仔細一看,鍋島直茂屁股後麵還跟著大隊明軍呢。
小西行長知道以中和城來策應平壤城,明軍當然不會看不出來,大同總兵麻貴,一直帶人盯著中和等城池中的倭寇。
隻要你鍋島直茂敢從中和城中露頭,我就打你。
鍋島直茂被嚇唬住了兩天,等到第三天傍晚,鍋島直茂做了充足的準備,要趁著夜色,支援平壤城。
在漢城與平壤之間,有十三座城池首尾唿應似的互相策應,而且每座城池之間的路程不超過一天。
倭寇設立自平壤至漢城這十三座城池的目的,就是相互策應,及時支援。
當鍋島直茂帶兵出中和城後,麻貴按照事先計劃,直接率軍攻打中和城。
既想要平壤,還想留中和,顧頭不顧尾,看你倭寇要哪邊。
攻打中和城的同時,另派騎兵追擊出城的鍋島直茂。
有大量的朝鮮人投靠倭寇,因此鍋島直茂對地形還算熟悉,走山地,鑽樹林,抄近路。一麵試圖擺脫明軍騎兵的追擊,一麵試圖盡快支援平壤。
結果還算理想,總算是接應上了小西行長、加藤清正,但也沒能甩掉身後的明軍追兵。
幾方麵的人一碰麵,夜色之下,大同江畔,一場兇殺惡鬥隨之展開。
說是惡鬥,主要說的是明軍,因為倭寇沒想著惡鬥,他們隻想逃跑。
依靠夜色的掩護,小西行長、加藤清正、鍋島直茂,還真就成功脫險,可他們手底下的人,基本上全軍覆沒。
路途中經過鍋島直茂的訴說,小西行長與加藤清正知道,中和城怕是去不了了,他們便直奔鳳山。
鳳山位於中和南部,已經出了平安道,屬於黃海道的轄區。
等到了鳳山城,城內一個倭寇都沒有。
“八格牙路!”小西行長氣的破口大罵。
“這裏的人都去哪了?”
“按照事先的部署,駐守鳳山城的大友義統應該前去救援平壤。這個混賬東西沒有救援平壤也就算了,怎麽現在連人都不見了?”
鍋島直茂想了想,“大友義統這家夥,該不會棄城逃跑了吧?”
如今,鍋島直茂有點後悔,自己怎麽就那麽實在跑去救援平壤城了。麾下士兵幾近全軍覆沒不說,自己還差點把命搭進去。
早知道大友義統這麽幹,我也這麽幹了。
“找個人問問就知道了。”加藤清正直接帶人從街道旁的房屋內抓出幾個朝鮮人。
“鳳山城中的日本軍隊都去哪了?”加藤清正對著一個朝鮮人問道。
那朝鮮人老實迴答,“聽說是從平壤逃迴來的日本兵說,守城的第一軍團軍團長小西行長戰死了。”
“駐守鳳山城的日本軍隊擔心明軍追擊,連夜撤走了。”
聽到別人給自己宣判死亡的小西行長怒不可遏,他一把拽住那朝鮮人,“大友義統這家夥跑到哪去啦?”
“這我就不知道了。”
小西行長推開那個朝鮮人,看向加藤清正,“看來,我們隻能先去找黑田長政了。”
加藤清正點點頭,“那就去龍泉城吧,那裏由黑田長政的家臣駐守,距離此地也不算遠。”
小西行長、加藤清正二人輾轉反側,終於見到了第三軍團長黑田長政。
與此同時,平壤失守的消息,也傳迴了漢城,在一眾倭寇中,引起軒然大波。
倭寇的總大將兼第八軍團軍團長宇喜多秀家,立即召開軍事會議。
作為總指揮官的宇喜多秀家最先開口,“平壤失守了,第一軍團、第二軍團,幾近全軍覆沒,小西行長與加藤清正二人,現正在趕迴漢城的路上。”
“平安道、鹹鏡道,兩道全麵失守,情況大概就是這麽個情況。諸位有什麽想法,都說一說吧。”
宇喜多秀家,出生於萬曆元年,很年輕。
他能當上這個總大將,也就是總指揮官,靠的不是他本人有多麽的優秀,而是他宇喜多秀家,是豐臣秀吉的養子。
不僅如此,宇喜多秀家的妻子是豐臣秀吉視如己出的養女豪姬。
宇喜多秀家年紀輕輕能夠身居如此高位,靠的就是其是豐臣秀吉的養子兼女婿的身份。
“總大將。”第七軍團長毛利輝元率先迴答。
“屬下認為,明軍來者不善。第一軍團、第二軍團,幾近全軍覆沒,而小西行長與加藤清正二人的能力,我們大家有目共睹。”
“以第一、第二軍團的慘敗來看,明軍的實力要遠超朝鮮軍隊的實力,甚至比我們當初預想的,還要高。”
“平壤失守,平安道全部淪落於明軍之手,下一步,明軍必然要兵發黃海道。首當其衝的,緊臨平安道的黃州城。”
“駐守黃海道的第三軍團,兵力不過一萬兩千人,怕是難以抵擋明軍。”
“屬下認為,我軍應當收縮兵力,將黃海道的兵力乃至開城的兵力,收縮至漢城。”
“在漢城集中優勢兵力,與明軍展開決戰。”
“漢城城池高大,易守難攻,且緊臨大海,軍需輜重就算是不通過陸地,也可通過海路獲得補給。”
“我軍一旦收縮防線,明軍的戰線必然拉長,就憑朝鮮人那不入流的樣子,自然無法保障明軍的軍需。”
“就算我軍在短時間內無法取勝,可隻要時間一長,明軍的軍需必然出現問題。到時候,我們便能不費吹灰之力打敗明軍,就算是耗也能耗死他們。”
宇喜多秀家看向其他人,“你們可同意毛利軍團長的意見?”
見無人反對,宇喜多秀家當即拍板決定,“那好,就按照毛利軍團長的意思,平壤至漢城一線的軍隊,全部收縮至漢城。”
待來到城東大同江,查大受、祖承訓帶人從一側衝出。
“活捉小西行長!”
“衝呀!”
倭寇方麵早有準備,一個倭寇頭子帶人就迎麵衝了過去,就和神風敢死隊一樣,自殺式的阻攔。
小西行長與加藤清正,兩個人頭也不迴,撒腿就跑。
李如鬆帶人一路尾隨而來,見此情景,二話不說,帶人衝殺過去。
又一個倭寇頭子帶人衝過去,進行自殺式阻攔,但沒攔住。
李如鬆帶人從後麵追,小西行長與加藤清正從前麵跑。
遠處,有大批倭寇前來接應,領頭的倭寇,名叫鍋島直茂。
平壤城南有一座城池,名為中和。第二軍團自鹹鏡道撤至平安道以後,第一軍團長小西行長將全部兵力收縮於平壤城中,南部的中和城,則交由第二軍團的鍋島直茂駐守。
第二軍團的軍團長加藤清正本人進駐平壤城,與小西行長共同守城。
中和城的駐軍本就是為了策應平壤城而存在的,明軍攻打平壤城打了三天,中和城的鍋島直茂自然得到了消息。
小西行長與加藤清正看到鍋島直茂帶人趕來後,大喜。
緊接著,小西行長覺得不對,等他仔細一看,鍋島直茂屁股後麵還跟著大隊明軍呢。
小西行長知道以中和城來策應平壤城,明軍當然不會看不出來,大同總兵麻貴,一直帶人盯著中和等城池中的倭寇。
隻要你鍋島直茂敢從中和城中露頭,我就打你。
鍋島直茂被嚇唬住了兩天,等到第三天傍晚,鍋島直茂做了充足的準備,要趁著夜色,支援平壤城。
在漢城與平壤之間,有十三座城池首尾唿應似的互相策應,而且每座城池之間的路程不超過一天。
倭寇設立自平壤至漢城這十三座城池的目的,就是相互策應,及時支援。
當鍋島直茂帶兵出中和城後,麻貴按照事先計劃,直接率軍攻打中和城。
既想要平壤,還想留中和,顧頭不顧尾,看你倭寇要哪邊。
攻打中和城的同時,另派騎兵追擊出城的鍋島直茂。
有大量的朝鮮人投靠倭寇,因此鍋島直茂對地形還算熟悉,走山地,鑽樹林,抄近路。一麵試圖擺脫明軍騎兵的追擊,一麵試圖盡快支援平壤。
結果還算理想,總算是接應上了小西行長、加藤清正,但也沒能甩掉身後的明軍追兵。
幾方麵的人一碰麵,夜色之下,大同江畔,一場兇殺惡鬥隨之展開。
說是惡鬥,主要說的是明軍,因為倭寇沒想著惡鬥,他們隻想逃跑。
依靠夜色的掩護,小西行長、加藤清正、鍋島直茂,還真就成功脫險,可他們手底下的人,基本上全軍覆沒。
路途中經過鍋島直茂的訴說,小西行長與加藤清正知道,中和城怕是去不了了,他們便直奔鳳山。
鳳山位於中和南部,已經出了平安道,屬於黃海道的轄區。
等到了鳳山城,城內一個倭寇都沒有。
“八格牙路!”小西行長氣的破口大罵。
“這裏的人都去哪了?”
“按照事先的部署,駐守鳳山城的大友義統應該前去救援平壤。這個混賬東西沒有救援平壤也就算了,怎麽現在連人都不見了?”
鍋島直茂想了想,“大友義統這家夥,該不會棄城逃跑了吧?”
如今,鍋島直茂有點後悔,自己怎麽就那麽實在跑去救援平壤城了。麾下士兵幾近全軍覆沒不說,自己還差點把命搭進去。
早知道大友義統這麽幹,我也這麽幹了。
“找個人問問就知道了。”加藤清正直接帶人從街道旁的房屋內抓出幾個朝鮮人。
“鳳山城中的日本軍隊都去哪了?”加藤清正對著一個朝鮮人問道。
那朝鮮人老實迴答,“聽說是從平壤逃迴來的日本兵說,守城的第一軍團軍團長小西行長戰死了。”
“駐守鳳山城的日本軍隊擔心明軍追擊,連夜撤走了。”
聽到別人給自己宣判死亡的小西行長怒不可遏,他一把拽住那朝鮮人,“大友義統這家夥跑到哪去啦?”
“這我就不知道了。”
小西行長推開那個朝鮮人,看向加藤清正,“看來,我們隻能先去找黑田長政了。”
加藤清正點點頭,“那就去龍泉城吧,那裏由黑田長政的家臣駐守,距離此地也不算遠。”
小西行長、加藤清正二人輾轉反側,終於見到了第三軍團長黑田長政。
與此同時,平壤失守的消息,也傳迴了漢城,在一眾倭寇中,引起軒然大波。
倭寇的總大將兼第八軍團軍團長宇喜多秀家,立即召開軍事會議。
作為總指揮官的宇喜多秀家最先開口,“平壤失守了,第一軍團、第二軍團,幾近全軍覆沒,小西行長與加藤清正二人,現正在趕迴漢城的路上。”
“平安道、鹹鏡道,兩道全麵失守,情況大概就是這麽個情況。諸位有什麽想法,都說一說吧。”
宇喜多秀家,出生於萬曆元年,很年輕。
他能當上這個總大將,也就是總指揮官,靠的不是他本人有多麽的優秀,而是他宇喜多秀家,是豐臣秀吉的養子。
不僅如此,宇喜多秀家的妻子是豐臣秀吉視如己出的養女豪姬。
宇喜多秀家年紀輕輕能夠身居如此高位,靠的就是其是豐臣秀吉的養子兼女婿的身份。
“總大將。”第七軍團長毛利輝元率先迴答。
“屬下認為,明軍來者不善。第一軍團、第二軍團,幾近全軍覆沒,而小西行長與加藤清正二人的能力,我們大家有目共睹。”
“以第一、第二軍團的慘敗來看,明軍的實力要遠超朝鮮軍隊的實力,甚至比我們當初預想的,還要高。”
“平壤失守,平安道全部淪落於明軍之手,下一步,明軍必然要兵發黃海道。首當其衝的,緊臨平安道的黃州城。”
“駐守黃海道的第三軍團,兵力不過一萬兩千人,怕是難以抵擋明軍。”
“屬下認為,我軍應當收縮兵力,將黃海道的兵力乃至開城的兵力,收縮至漢城。”
“在漢城集中優勢兵力,與明軍展開決戰。”
“漢城城池高大,易守難攻,且緊臨大海,軍需輜重就算是不通過陸地,也可通過海路獲得補給。”
“我軍一旦收縮防線,明軍的戰線必然拉長,就憑朝鮮人那不入流的樣子,自然無法保障明軍的軍需。”
“就算我軍在短時間內無法取勝,可隻要時間一長,明軍的軍需必然出現問題。到時候,我們便能不費吹灰之力打敗明軍,就算是耗也能耗死他們。”
宇喜多秀家看向其他人,“你們可同意毛利軍團長的意見?”
見無人反對,宇喜多秀家當即拍板決定,“那好,就按照毛利軍團長的意思,平壤至漢城一線的軍隊,全部收縮至漢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