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宮中,寧陽侯陳應詔和陳璘的聯名奏本送至朱翊鈞的書案上。


    兵部尚書梁夢龍站在禦案前,以備皇帝問詢。


    朱翊鈞看過奏本,“呂宋的西洋人,基本上被掃盡,剩下的就是招撫當地的漢人以及土人部落了。”


    “這一仗,雖然耗時長了一些,但總歸還算順利。”


    兵部尚書梁夢龍迴答,“啟稟皇上,海路本就比旱路要慢,呂宋又多島嶼,西洋人零散的分布在各個島嶼上。想要清剿他們,我軍必須要登島作戰,就像拔釘子似的一個一個的拔,肯定要耗時耗力。”


    “不過,從時間和戰果上來看,我軍已然竭盡全力。況且,近百年來,我軍並無渡海作戰的經驗,此戰,可謂是重振我大明水師的雄風。”


    “隻是,據寧陽侯和陳璘從呂宋送來的軍報來看,我軍斬獲的首級,加上俘虜,不過才一千四百餘人。而且這一千四百餘士兵並非全都是西洋人,還有色目人、黑人和當地的土人。”


    “西洋人僅憑這一千四百餘士兵,就能統治偌大個呂宋,著實是令人匪夷所思。”


    朱翊鈞淡淡一笑,將奏本放到書案上,“一千四百餘士兵就能統治偌大個呂宋,著實是令人驚訝,但還不至於匪夷所思。”


    梁夢龍知道皇帝這是有話要說,“臣愚鈍,還請聖上明示。”


    “梁尚書,你執掌兵部,我大明朝的各個軍鎮、都司,在冊的百萬大軍,都在你的腦子裏裝著,你若是愚鈍,那天下恐怕就沒有聰明人啦。”


    梁夢龍躬下身子,“聖上謬讚,臣愧不敢當。”


    “沒什麽不敢當的,朕說的是實話。”朱翊鈞抬頭瞟向梁夢龍。


    “梁尚書,你心中所考量的,是草原上的蒙古,遼東的女真,西南的土司,沿海的倭寇,以及潛在的民亂。”


    “這些,也確實是大明內外最為棘手的敵人。”


    “一千四百餘士兵若是放在我大明,別說鎮守像呂宋那般廣闊的區域了,就算是彈壓西南的土司,怕是都不夠看。”


    “可偏偏西洋人就是憑借這一千四百餘士兵,而且還是各類人等都有的一千四百餘士兵,統治了整個呂宋。”


    “這並不是西洋人有多麽厲害,而是海外的那些土人,太過廢物。”


    “草原上的蒙古自不必多說,就拿西南的土司來說,西洋人的一千四百餘士兵,能鎮的住哪個土司?”


    “像播州的楊氏土司,別說一千四百餘士兵了,就算增加十倍兵力,給西洋人一萬四千名士兵,他們鎮的住播州的楊應龍嗎?”


    “不被楊應龍滅掉就算他們燒高香了。”


    聽話要聽音,梁夢龍從皇帝的話中,聽出皇帝恐怕對播州的楊應龍不滿。


    想想也是,播州楊氏,那可是從唐朝就開始傳承的土司,世襲七百多年,占地極廣。


    貴州上上下下,早就眼饞播州的土地了。


    莫非皇帝有意平定播州?


    梁夢龍內心有這個猜測,按照他對皇帝的了解來看,這個猜測,十有八九會變成現實。


    不過,播州可是塊硬骨頭,不好啃。


    皇帝沒有明著提出平定播州的想法,也沒有側麵表露,梁夢龍自然不會多嘴,依舊在那恭敬的站立著聽皇帝講話。


    朱翊鈞繼續說,“我大明,北部邊境有蒙古人虎視眈眈,東部沿海有倭寇騷亂,西南有土司作亂不止,內部偶爾還有亂民反叛,當真是四麵環敵。”


    “蘇洵所作的《六國論》中有這麽一句話:起視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這句話放在我大明朝身上,同樣適用。”


    “這天底下難啃的骨頭,恐怕是都擠到大明朝的周邊了。隻是,朕沒有想到,西洋人,竟然也想擠進來。”


    一想到西洋人妄圖以兩萬五千名士兵征服大明,身為大明兵部尚書的梁夢龍,氣不打一處來,就連語氣也變得激動。


    他不激動也不行,因為這實在是太侮辱人了。


    我梁夢龍是大明朝的兵部尚書,你們西洋人想憑借兩萬五千名士兵征服大明,你們也沒拿我梁夢龍當人看呐。


    餓死事小,失節事大。


    梁夢龍作為一個有著豐富軍政經驗,一步一步爬到正二品兵部尚書位置上的人,他實在是受不了這份侮辱。


    “皇上,西洋皆是蕞爾小國,夜郎自大,竟然妄圖以兩萬五千名士兵進犯我大明。他們沒來,那是他們的造化。他們若是來了,也不過是為我大明官兵增添幾分軍功而已。”


    “說的好。”朱翊鈞十分讚同的點點頭,就以目前大明朝的綜合國力來看,放眼天下,可以毫不誇張的說,難逢敵手。


    “我大明雄兵百萬,足以彈壓天下,何懼宵小。”


    “此番呂宋大捷,就是證明。區區西洋蠻夷,在我大明將士麵前,猶如土雞瓦犬。”


    “有功,就要賞。此次作戰有功的將士當如何封賞?”


    梁夢龍心裏清楚,如何封賞,朝廷自有規製,皇帝要問的,是如何封賞陳璘。


    看樣子,皇帝是想要給陳璘封爵。


    但封爵哪那麽容易。


    大明朝世襲爵位的含金量,就算是不怕火煉的真金與之相比,都顯得黯然失色,甚至真金連與世襲爵位相比的資格都沒有。


    尤其是自嘉靖朝以來,封爵的標準愈發嚴苛。


    遼東總兵杜桐,掃蕩草原,斬首千餘,那麽大的功勞,也不過才是在皇帝的堅持下封了個流爵。


    封爵不比其他,標準一旦嚴格起來,很難再鬆口。


    “皇上,有功的將士如何封賞,朝廷自有規製。總兵陳璘,指揮水師跨海作戰,可謂功勳卓著,宜當重酬。”


    “隻是,呂宋的送來的軍報臣也看過,戰事進展順利,敵軍一觸即潰,斬首不過一千,我軍又是數倍於敵軍。”


    “此戰雖為大捷,可細究起來,又有些名不副實。”


    “依臣看來,陳璘,擢升前軍都督府右都督足矣。”


    朱翊鈞是想給陳璘封爵,但朱翊鈞想法是朝鮮之役讓陳璘統帥水師,清剿倭寇。在那之後,給陳璘一個世襲的爵位。


    本來朱翊鈞想的是,通過呂宋這一仗,超擢陳璘為左都督。


    可經過兵部尚書梁夢龍這麽提醒,朱翊鈞發現,梁夢龍說的是對的。


    哪怕是九邊軍鎮的總兵,一般也多是都督僉事起步,立功之後才能晉升都督同知。左都督、右都督,更是得熬年頭才能熬出來的。


    因為在任職期間,還有可能因為作戰失利、受到彈劾等原因而被降職免職。


    就像麻貴,萬曆十年以都督僉事為寧夏總兵,一直等到十七年之後,也就是萬曆二十七年,第二次朝鮮之役結束,麻貴才升為右都督。


    而呂宋這一仗,贏的太過容易了。


    以大明水師的絕對實力,麵對強占呂宋的西洋人,可以用碾壓二字來形容。


    陳璘確有其能,但在呂宋這一仗中,他的能力,並沒有得到充分展現,甚至還被人忽略。


    若是朱翊鈞超擢陳璘為左都督,很容易被人詬病。


    朱翊鈞倒是不怕被人詬病,但對於陳璘這樣有真才實學的人來說,過於恩寵,超擢官職,很容易讓人眼紅,很可能還會耽誤了陳璘。


    多少鎮守九邊的總兵還沒有到左都督,而大明朝的軍功,又是南不及北。


    木秀於林,未必真的就是件好事。


    同時,朱翊鈞心裏不由得埋怨起西洋人來。


    你們在呂宋但凡表現的堅強一點,阻擊的頑強一點,我也不用犯這個難。


    你們那群廢物,一觸即潰,害的陳璘原本的指揮能力沒有發揮出來。


    不是陳璘無能,實在是西洋人太廢物了。


    “那就依梁尚書之見,擢升陳璘為前軍都督府右都督。其餘有功將士,按例封賞。”


    “呂宋基本平定,魯王也要移藩呂宋。魯王的三護衛,兵部照例幫其調撥。”


    “臣遵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開局覆滅遼東女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星辰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星辰晚並收藏大明,開局覆滅遼東女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