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繼續待在水師中
大明,開局覆滅遼東女真 作者:星辰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英國公府。
正堂中,一桌酒席擺下,桌旁坐著三人。
主位坐著的是英國公張元功。
左側坐著的是張元功的弟弟張元德。
右側坐著的是張元功的侄子、張元德的兒子,張維賢。
這三位,就是大明朝曆史上的第五代、第六代、第七代英國公。
現任英國公張元功,沒兒子,他死後,英國公的爵位就由他的弟弟張元德承襲。
張元德死後,英國公的爵位就由他的兒子張維賢承襲。
這爺仨坐在一塊,主要是為了給張維賢鋪路。
英國公張元功最先開口,“這次朝堂議事,令陳璘提調福建、廣東兩省水師收複呂宋。事後,由寧陽侯充任呂宋總兵。”
“我已經和兵部尚書梁夢龍還有寧陽侯都打了招唿,賢兒你這次在福建水師中擔任千總,迴去之後就收拾收拾,明天就隨寧陽侯南下。”
“成國公朱應楨過世,他的兒子年幼不能承襲爵位。定國公徐文璧雖然有幾分能耐,可他的子孫沒幾個成器的。”
“將來挑大梁的,隻能是咱們英國公府。”
“我沒有兒子,又上了歲數,英國公的爵位將來就要傳給你的父親。可你的父親如今也四十多了,這個年紀若是放在軍中是當打之年,可我們勳貴中的這些老家夥,沒幾個有領兵經驗的。”
“將來的英國公府,就要靠賢兒你撐起來了。”
“現在你沒有爵位,做什麽都好說。等將來你承襲了英國公的爵位,身為國公,看似風光,可實際有很大的限製。國公的爵位已經到頂,封無可封,很多的事,就不能做了。”
“趁著你現在是英國公的侄子,不是英國公的兒子,能在軍中待幾年就在軍中待幾年。”
“皇上有意重用勳貴,這對於我們來說,是個機會。祖上的榮光,或許就要在你的手裏重現。”
大明朝的國公,論身份、論地位,頭一位,當屬鎮國公。
除去鎮國公之外,論實際權力,黔國公排第一。
再除去魏國公這位遠離京師權力中心的,剩下的英國公、成國公、定國公,這三家,不同時期,權勢亦是不同。主要是英國公與成國公這兩家各領風騷。
初代英國公張輔,在永樂朝的勳貴中,絕對是大拿。
等到了宣德朝,英國公張輔就被束之高閣,受重用的是成國公朱勇。
正統十四年,土木堡之變,成國公朱勇要為土木堡之變負責,就被景泰皇帝奪了成國公的爵位。
等到景泰皇帝想要廢掉太子朱見深,改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為太子時,他需要收買人心,所以朱勇的兒子朱儀得以承襲成國公的爵位。
第二代英國公張懋承襲爵位時,隻有九歲,就跟個擺設一樣。
等到成化朝,張懋成長起來,很受成化皇帝重用。更重要的是,張懋的姐姐嫁給了保國公朱永。
朱永的父親,是第一代撫寧伯朱謙。天順朝時,英宗召見第二代撫寧伯朱永,認出了北狩時期,在宣府時,朱永曾拜見過他,於是重用於他。
等到成化皇帝繼位,朱永更受重用。這也是必然的,新皇登基,重用的必然是新勳貴。
朱永先因功晉撫寧侯,再晉保國公。
保國公與英國公兩大頂級勳貴聯姻,風頭無二。
接下來的時期,總體相對平淡,等到英國公府再有這種風光,是明末英國公張維賢,先保天啟皇帝登基,再保崇禎皇帝登基,兩次從龍之功,才使得英國公府在明末重現昔日風光。
能成為勳貴家族的,誰祖上還沒有闊過。
張維賢自然清楚伯父張元功對他的期望,同時,他還有些擔心。
“伯父,並非侄兒推脫,侄兒在京營中學過步兵作戰和騎兵作戰,就算是火器,侄兒也精通一些。可海戰,侄兒確實不懂。”
張元功語重心長,“你還年輕,不懂可以學。”
“我隱隱有種預感,皇上想將安南、南洋的那些土地,全部收複。”
“別看我大明朝的心腹大患是草原,可北邊那地,本身就種不出多少糧食,邊軍還連年燒荒,地都禿了,誰也不願意跑過去啃沙子。”
“南邊的地,好賴不濟,能產糧食。”
“至於海戰,你還年輕,以後的路還長著呢,慢慢練,總能練出來。就算是練不出來,也無妨,大不了再轉練步兵。”
“隻要你有軍事經驗,無論在水還是在陸,再加上你有國公的爵位,將來必受重用。”
“一朝天子一朝臣,當今天子重用的是寧遠伯李成梁、騰衝伯戚繼光,還有那個被封為遷安伯的杜桐。”
“杜桐的爵位雖然是流爵,看著吧,以後肯定會變成世爵。”
“而我們這些老勳貴中,懷寧侯、鎮遠侯,都老了,如今是臨淮侯撐場麵。寧陽侯被皇上選為呂宋總兵,已經是矬子裏拔將軍了。”
“用人之道,首在製衡。咱們這些老勳貴與新勳貴爭,是皇上樂意看到的。”
張元德看向張元功,“大哥,您說這次收複呂宋之後,陳璘會不會也得一個爵位?”
張元功沉默片刻,“不好說。”
“我猜,皇上肯定是願意給陳璘封爵的,但文官那邊同不同意就不好說了。”
“陳璘戎馬一生,都快六十了,之前在緬甸就立下大功,被皇上超擢為右都督。後來因倭寇火燒福寧州的海防館而被降職為都督同知。”
“我估計,憑收複呂宋之功,最有可能的是被超擢為左都督。畢竟我大明朝的軍功是南不及北,海不及陸。”
“自嘉靖以來,爵位是越來越難得了。戚繼光和李成梁兩個人,那都是熬了多少年才熬出來一個世襲伯爵。”
“杜桐的那個遷安伯爵位,是皇上堅持要封的,還隻是個流爵。”
“不管怎麽樣,陳璘都是南方將領中的佼佼者,而且家族人丁興旺,不可小覷。對於這樣的人,我們必須交好。”
“我已經命人準備好了厚禮,賢兒你南下的時候帶上。咱們家不缺錢,該打點的要打點,該拉攏關係的要拉攏關係。”
“侄兒明白。”張維賢應了一聲,接著又問。
“伯父,呂宋的戰事結束後,侄兒是繼續待在呂宋,還是返迴大明任職?”
張元功早就為張維賢計劃好了,“呂宋收複後,就是教化當地的土人了。跟那群菜包子練手能練出什麽來,不得越練越菜,還是要迴到大明任職。”
“還是繼續待在水師中。”
正堂中,一桌酒席擺下,桌旁坐著三人。
主位坐著的是英國公張元功。
左側坐著的是張元功的弟弟張元德。
右側坐著的是張元功的侄子、張元德的兒子,張維賢。
這三位,就是大明朝曆史上的第五代、第六代、第七代英國公。
現任英國公張元功,沒兒子,他死後,英國公的爵位就由他的弟弟張元德承襲。
張元德死後,英國公的爵位就由他的兒子張維賢承襲。
這爺仨坐在一塊,主要是為了給張維賢鋪路。
英國公張元功最先開口,“這次朝堂議事,令陳璘提調福建、廣東兩省水師收複呂宋。事後,由寧陽侯充任呂宋總兵。”
“我已經和兵部尚書梁夢龍還有寧陽侯都打了招唿,賢兒你這次在福建水師中擔任千總,迴去之後就收拾收拾,明天就隨寧陽侯南下。”
“成國公朱應楨過世,他的兒子年幼不能承襲爵位。定國公徐文璧雖然有幾分能耐,可他的子孫沒幾個成器的。”
“將來挑大梁的,隻能是咱們英國公府。”
“我沒有兒子,又上了歲數,英國公的爵位將來就要傳給你的父親。可你的父親如今也四十多了,這個年紀若是放在軍中是當打之年,可我們勳貴中的這些老家夥,沒幾個有領兵經驗的。”
“將來的英國公府,就要靠賢兒你撐起來了。”
“現在你沒有爵位,做什麽都好說。等將來你承襲了英國公的爵位,身為國公,看似風光,可實際有很大的限製。國公的爵位已經到頂,封無可封,很多的事,就不能做了。”
“趁著你現在是英國公的侄子,不是英國公的兒子,能在軍中待幾年就在軍中待幾年。”
“皇上有意重用勳貴,這對於我們來說,是個機會。祖上的榮光,或許就要在你的手裏重現。”
大明朝的國公,論身份、論地位,頭一位,當屬鎮國公。
除去鎮國公之外,論實際權力,黔國公排第一。
再除去魏國公這位遠離京師權力中心的,剩下的英國公、成國公、定國公,這三家,不同時期,權勢亦是不同。主要是英國公與成國公這兩家各領風騷。
初代英國公張輔,在永樂朝的勳貴中,絕對是大拿。
等到了宣德朝,英國公張輔就被束之高閣,受重用的是成國公朱勇。
正統十四年,土木堡之變,成國公朱勇要為土木堡之變負責,就被景泰皇帝奪了成國公的爵位。
等到景泰皇帝想要廢掉太子朱見深,改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為太子時,他需要收買人心,所以朱勇的兒子朱儀得以承襲成國公的爵位。
第二代英國公張懋承襲爵位時,隻有九歲,就跟個擺設一樣。
等到成化朝,張懋成長起來,很受成化皇帝重用。更重要的是,張懋的姐姐嫁給了保國公朱永。
朱永的父親,是第一代撫寧伯朱謙。天順朝時,英宗召見第二代撫寧伯朱永,認出了北狩時期,在宣府時,朱永曾拜見過他,於是重用於他。
等到成化皇帝繼位,朱永更受重用。這也是必然的,新皇登基,重用的必然是新勳貴。
朱永先因功晉撫寧侯,再晉保國公。
保國公與英國公兩大頂級勳貴聯姻,風頭無二。
接下來的時期,總體相對平淡,等到英國公府再有這種風光,是明末英國公張維賢,先保天啟皇帝登基,再保崇禎皇帝登基,兩次從龍之功,才使得英國公府在明末重現昔日風光。
能成為勳貴家族的,誰祖上還沒有闊過。
張維賢自然清楚伯父張元功對他的期望,同時,他還有些擔心。
“伯父,並非侄兒推脫,侄兒在京營中學過步兵作戰和騎兵作戰,就算是火器,侄兒也精通一些。可海戰,侄兒確實不懂。”
張元功語重心長,“你還年輕,不懂可以學。”
“我隱隱有種預感,皇上想將安南、南洋的那些土地,全部收複。”
“別看我大明朝的心腹大患是草原,可北邊那地,本身就種不出多少糧食,邊軍還連年燒荒,地都禿了,誰也不願意跑過去啃沙子。”
“南邊的地,好賴不濟,能產糧食。”
“至於海戰,你還年輕,以後的路還長著呢,慢慢練,總能練出來。就算是練不出來,也無妨,大不了再轉練步兵。”
“隻要你有軍事經驗,無論在水還是在陸,再加上你有國公的爵位,將來必受重用。”
“一朝天子一朝臣,當今天子重用的是寧遠伯李成梁、騰衝伯戚繼光,還有那個被封為遷安伯的杜桐。”
“杜桐的爵位雖然是流爵,看著吧,以後肯定會變成世爵。”
“而我們這些老勳貴中,懷寧侯、鎮遠侯,都老了,如今是臨淮侯撐場麵。寧陽侯被皇上選為呂宋總兵,已經是矬子裏拔將軍了。”
“用人之道,首在製衡。咱們這些老勳貴與新勳貴爭,是皇上樂意看到的。”
張元德看向張元功,“大哥,您說這次收複呂宋之後,陳璘會不會也得一個爵位?”
張元功沉默片刻,“不好說。”
“我猜,皇上肯定是願意給陳璘封爵的,但文官那邊同不同意就不好說了。”
“陳璘戎馬一生,都快六十了,之前在緬甸就立下大功,被皇上超擢為右都督。後來因倭寇火燒福寧州的海防館而被降職為都督同知。”
“我估計,憑收複呂宋之功,最有可能的是被超擢為左都督。畢竟我大明朝的軍功是南不及北,海不及陸。”
“自嘉靖以來,爵位是越來越難得了。戚繼光和李成梁兩個人,那都是熬了多少年才熬出來一個世襲伯爵。”
“杜桐的那個遷安伯爵位,是皇上堅持要封的,還隻是個流爵。”
“不管怎麽樣,陳璘都是南方將領中的佼佼者,而且家族人丁興旺,不可小覷。對於這樣的人,我們必須交好。”
“我已經命人準備好了厚禮,賢兒你南下的時候帶上。咱們家不缺錢,該打點的要打點,該拉攏關係的要拉攏關係。”
“侄兒明白。”張維賢應了一聲,接著又問。
“伯父,呂宋的戰事結束後,侄兒是繼續待在呂宋,還是返迴大明任職?”
張元功早就為張維賢計劃好了,“呂宋收複後,就是教化當地的土人了。跟那群菜包子練手能練出什麽來,不得越練越菜,還是要迴到大明任職。”
“還是繼續待在水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