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收複大明故土
大明,開局覆滅遼東女真 作者:星辰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翊鈞的話音剛落,兵科給事中立刻出列,“迴稟皇上,臣主戰。”
“佛郎機不過蕞爾小國,焉敢如此興兵放肆!”
“我大明有雄兵百萬,戰車千乘,豈容區區化外蠻夷作亂,待我大明天兵一至,彈指可滅。”
“臣亦主戰。”吏科給事中出列。
“西洋人不知是何處化外夷種,向來貪婪成性。我大明乃天朝上國,禮儀之邦,不因其為蠻夷而菲薄待之,準其通商,施予恩澤。”
“可惡其夜郎自大,狼子野心,竟然妄圖興兵犯我大明!”
“此等惡賊若不施以雷霆,我大明何以再震四方宵小!”
四川道禦史出列,“臣主戰。”
廣東道禦史出列,“臣主戰。”
貴州道禦史出列,“臣主戰。”
其餘紛紛跟上,“臣主戰。”
看著群情激憤的大臣,朱翊鈞欣慰的點點頭,“好,好,好,好啊。”
“《孫子兵法》中有言,上下同欲者勝。人人欲戰,則所向無前。我大明有諸位愛卿等忠勇報國之士,豈懼他區區西洋夷種。”
“朕決意,發天兵,剿洋夷。”
內閣首輔申時行出列,“啟稟皇上,西洋蠻夷不自量力,竟妄圖興兵犯我大明,實乃罪不容誅。”
“若想要征發天兵剿滅洋夷,憑我大明兵鋒,自是不在話下。然,佛郎機國距我大明萬裏之遙,且不提我路途艱難,就是沿途軍需供應,也是難事。”
朱翊鈞問道:“那依申閣老之見,該當如何?”
“迴稟皇上,以臣愚見,大佛郎機人侵占我大明故土呂宋,莫不如我大明興天兵,驅逐洋夷,收複我大明故土呂宋。”
“如今,盤踞我大明周邊海域的西洋人越來越多,此舉,既可以收複我大明故土,亦可以震懾其他西洋宵小。”
“同時,還可以讓其他西洋人代為傳話給大佛郎機,我大明仁德,不與化外之人計較,讓他們的國王派人前來向我大明賠罪。”
申時行看的明白,西洋人這麽膽大妄為,朝堂上下群情激憤,打,必然是要打的。
但是,怎麽打,得在可控範圍之內。
真的出兵不遠萬裏的去西洋打佛郎機人,不太可能,皇帝反而有可能會借機重啟下西洋之舉。
如若皇帝真的以此為由,重啟下西洋,還真不好阻攔。
到時候,不知道那些人又會怎麽鬧騰,怎麽作妖。
內閣,上邊是皇帝,下邊是百官,屆時夾在當中,指不定如何受氣。
幹脆,先把範圍框住了,就打呂宋的西洋人。
呂宋,當年是我大明成祖打下的海外疆土,卻被西洋人侵占,我們現在派軍剿滅盤踞在呂宋的西洋人,收複故土。
一,西洋人妄圖征服大明,此舉可以出氣。
二,收複故土,滿朝文武臉上都有光。
三,震懾其他西洋人。
四,滿足皇帝的心思。
申時行這種沉浸宦海幾十年的老官僚,早就看出皇帝的意圖了。如今出了這麽大的事,擋是擋不住了,倒不如把呂宋扔出來當擋箭牌。
既全了皇帝的心思,同時也不會令那些人過於反對。
申時行明白朱翊鈞的心思,朱翊鈞同樣明白申時行的心思,凡事過猶不及,“言之有理。”
“那就以福建、廣東兩省水師,清剿盤踞在呂宋的西洋人,收複我大明故土。”
“事成之後,呂宋,當如何自處?”
兵部尚書梁夢龍出列,“皇上,成祖在位時,冊封呂宋當地漢人為呂宋總督。”
“臣與兵部同僚翻閱相關記載,推算得知,呂宋當地的漢人經過多年的繁衍生息,人口早就已經遍布呂宋。”
“若是再按往常那般冊封當地漢人為呂宋總督,臣以為不合時宜。莫不如由我大明直接派流官進行管理,並派兵駐紮。”
“皇上。”戶部尚書宋纁出金,“據臣所知,呂宋氣候濕熱,糧食多是一年兩熟,甚至能夠達到一年三熟。”
“若是能將呂宋徹底納入王化,經開墾後,定可反哺我大明。”
朱翊鈞自然是希望派遣流官管理呂宋,徹底將其納入王化。
不僅僅是因為海洋的因素,還有糧食和金礦。
呂宋有很多金礦,而且相當一部分容易開采。
就算是不能完全消化,當成殖民地為大明輸血也是好的。
“那就再增設一呂宋都司,呂宋多島,下設二十個衛,衛名照緬中都司例,以安王一脈的班輩:斐序斌廷賞,凝覃浚祉襄,恢嚴顓輯矩,縝密廓程綱,這二十個字為衛名。”
“將呂宋當地的漢人和土人,全部編入衛所中,先把架子搭起來。”
“呂宋都司下轄的這二十個衛的軍官,從我大明腹地各衛所中抽調。將那些有世職卻不管實事的軍官,全部給實職。”
“還有此次作戰有功的將士,亦可擢升為緬中都司的軍官。”
“呂宋,設總兵、副總兵、掌印、僉書等鎮戍、衛所官員。另設一巡撫。”
設立巡撫,主要是為了照顧文官,不能讓他們太過反對。
“巡撫的人選,諸位愛卿有何建議?”
兵部尚書梁夢龍躬身說道:“皇上,臣舉薦大理寺少卿宋仕。”
“準。”朱翊鈞沒有絲毫猶豫。
在等待輿論發酵的這幾天裏,朱翊鈞早就物色了呂宋一應文武官員的人選。大理寺少卿宋仕,確實合適。
“大理寺少卿宋仕,晉右僉都禦史,巡撫呂宋。”
大理寺少卿宋仕出列,“臣領旨謝恩。”
“呂宋總兵,以寧陽侯陳應詔充任。”
寧陽侯陳應詔出列,“臣領旨謝恩。”
朱翊鈞有意磨練勳貴。
草原勢力,勳貴可能打不過。
西南土司,勳貴可能也打不過。
但是,剿滅呂宋的那些西洋人之後,島上的那些土著,勳貴總不至於打不過吧。
對於用勳貴擔任呂宋總兵,群臣並沒有太過驚訝。
那樣的海外之地,忠誠度是最重要的。能夠確保不會反對朝廷的武將,也就隻有勳貴了。
有文官,有勳貴,還不算完。
朱翊鈞看向群臣,“呂宋懸於海外,拱衛我大明海疆,非宗室親王鎮守不可。”
“讓魯王移藩呂宋,照例配備三護衛。”
接著,朱翊鈞起身,“以福建總兵陳璘為統禦水師總兵官,佩征夷副將軍印,提調福建、廣東兩省水師及精士勁卒,收複呂宋。”
兵部尚書梁夢龍給朱翊鈞打了個配合,“皇上,跨海作戰,需要大量船隻承載士兵,兩省水師又不可全部抽調,還要留下部分防備海疆。如此一來,臣擔心戰船不夠。”
“戰船不夠就建。一蕞爾小國就敢妄言兵犯我大明,足見我大明水師不彰。”
“兵部、工部,加緊建造戰船。另外,令沿海各地督撫及武官,包括山東和京畿等地,整訓水師,以護海疆。”
“另外,內閣嚴令各地官府,嚴查西洋細作。凡是在我大明國土上的西洋人,必須報備於官府,由官府頒發通行公文後,方可行走。如若不然,按細作論處。”
“西洋人在離開我大明時,更要嚴格檢查。”
“佛郎機不過蕞爾小國,焉敢如此興兵放肆!”
“我大明有雄兵百萬,戰車千乘,豈容區區化外蠻夷作亂,待我大明天兵一至,彈指可滅。”
“臣亦主戰。”吏科給事中出列。
“西洋人不知是何處化外夷種,向來貪婪成性。我大明乃天朝上國,禮儀之邦,不因其為蠻夷而菲薄待之,準其通商,施予恩澤。”
“可惡其夜郎自大,狼子野心,竟然妄圖興兵犯我大明!”
“此等惡賊若不施以雷霆,我大明何以再震四方宵小!”
四川道禦史出列,“臣主戰。”
廣東道禦史出列,“臣主戰。”
貴州道禦史出列,“臣主戰。”
其餘紛紛跟上,“臣主戰。”
看著群情激憤的大臣,朱翊鈞欣慰的點點頭,“好,好,好,好啊。”
“《孫子兵法》中有言,上下同欲者勝。人人欲戰,則所向無前。我大明有諸位愛卿等忠勇報國之士,豈懼他區區西洋夷種。”
“朕決意,發天兵,剿洋夷。”
內閣首輔申時行出列,“啟稟皇上,西洋蠻夷不自量力,竟妄圖興兵犯我大明,實乃罪不容誅。”
“若想要征發天兵剿滅洋夷,憑我大明兵鋒,自是不在話下。然,佛郎機國距我大明萬裏之遙,且不提我路途艱難,就是沿途軍需供應,也是難事。”
朱翊鈞問道:“那依申閣老之見,該當如何?”
“迴稟皇上,以臣愚見,大佛郎機人侵占我大明故土呂宋,莫不如我大明興天兵,驅逐洋夷,收複我大明故土呂宋。”
“如今,盤踞我大明周邊海域的西洋人越來越多,此舉,既可以收複我大明故土,亦可以震懾其他西洋宵小。”
“同時,還可以讓其他西洋人代為傳話給大佛郎機,我大明仁德,不與化外之人計較,讓他們的國王派人前來向我大明賠罪。”
申時行看的明白,西洋人這麽膽大妄為,朝堂上下群情激憤,打,必然是要打的。
但是,怎麽打,得在可控範圍之內。
真的出兵不遠萬裏的去西洋打佛郎機人,不太可能,皇帝反而有可能會借機重啟下西洋之舉。
如若皇帝真的以此為由,重啟下西洋,還真不好阻攔。
到時候,不知道那些人又會怎麽鬧騰,怎麽作妖。
內閣,上邊是皇帝,下邊是百官,屆時夾在當中,指不定如何受氣。
幹脆,先把範圍框住了,就打呂宋的西洋人。
呂宋,當年是我大明成祖打下的海外疆土,卻被西洋人侵占,我們現在派軍剿滅盤踞在呂宋的西洋人,收複故土。
一,西洋人妄圖征服大明,此舉可以出氣。
二,收複故土,滿朝文武臉上都有光。
三,震懾其他西洋人。
四,滿足皇帝的心思。
申時行這種沉浸宦海幾十年的老官僚,早就看出皇帝的意圖了。如今出了這麽大的事,擋是擋不住了,倒不如把呂宋扔出來當擋箭牌。
既全了皇帝的心思,同時也不會令那些人過於反對。
申時行明白朱翊鈞的心思,朱翊鈞同樣明白申時行的心思,凡事過猶不及,“言之有理。”
“那就以福建、廣東兩省水師,清剿盤踞在呂宋的西洋人,收複我大明故土。”
“事成之後,呂宋,當如何自處?”
兵部尚書梁夢龍出列,“皇上,成祖在位時,冊封呂宋當地漢人為呂宋總督。”
“臣與兵部同僚翻閱相關記載,推算得知,呂宋當地的漢人經過多年的繁衍生息,人口早就已經遍布呂宋。”
“若是再按往常那般冊封當地漢人為呂宋總督,臣以為不合時宜。莫不如由我大明直接派流官進行管理,並派兵駐紮。”
“皇上。”戶部尚書宋纁出金,“據臣所知,呂宋氣候濕熱,糧食多是一年兩熟,甚至能夠達到一年三熟。”
“若是能將呂宋徹底納入王化,經開墾後,定可反哺我大明。”
朱翊鈞自然是希望派遣流官管理呂宋,徹底將其納入王化。
不僅僅是因為海洋的因素,還有糧食和金礦。
呂宋有很多金礦,而且相當一部分容易開采。
就算是不能完全消化,當成殖民地為大明輸血也是好的。
“那就再增設一呂宋都司,呂宋多島,下設二十個衛,衛名照緬中都司例,以安王一脈的班輩:斐序斌廷賞,凝覃浚祉襄,恢嚴顓輯矩,縝密廓程綱,這二十個字為衛名。”
“將呂宋當地的漢人和土人,全部編入衛所中,先把架子搭起來。”
“呂宋都司下轄的這二十個衛的軍官,從我大明腹地各衛所中抽調。將那些有世職卻不管實事的軍官,全部給實職。”
“還有此次作戰有功的將士,亦可擢升為緬中都司的軍官。”
“呂宋,設總兵、副總兵、掌印、僉書等鎮戍、衛所官員。另設一巡撫。”
設立巡撫,主要是為了照顧文官,不能讓他們太過反對。
“巡撫的人選,諸位愛卿有何建議?”
兵部尚書梁夢龍躬身說道:“皇上,臣舉薦大理寺少卿宋仕。”
“準。”朱翊鈞沒有絲毫猶豫。
在等待輿論發酵的這幾天裏,朱翊鈞早就物色了呂宋一應文武官員的人選。大理寺少卿宋仕,確實合適。
“大理寺少卿宋仕,晉右僉都禦史,巡撫呂宋。”
大理寺少卿宋仕出列,“臣領旨謝恩。”
“呂宋總兵,以寧陽侯陳應詔充任。”
寧陽侯陳應詔出列,“臣領旨謝恩。”
朱翊鈞有意磨練勳貴。
草原勢力,勳貴可能打不過。
西南土司,勳貴可能也打不過。
但是,剿滅呂宋的那些西洋人之後,島上的那些土著,勳貴總不至於打不過吧。
對於用勳貴擔任呂宋總兵,群臣並沒有太過驚訝。
那樣的海外之地,忠誠度是最重要的。能夠確保不會反對朝廷的武將,也就隻有勳貴了。
有文官,有勳貴,還不算完。
朱翊鈞看向群臣,“呂宋懸於海外,拱衛我大明海疆,非宗室親王鎮守不可。”
“讓魯王移藩呂宋,照例配備三護衛。”
接著,朱翊鈞起身,“以福建總兵陳璘為統禦水師總兵官,佩征夷副將軍印,提調福建、廣東兩省水師及精士勁卒,收複呂宋。”
兵部尚書梁夢龍給朱翊鈞打了個配合,“皇上,跨海作戰,需要大量船隻承載士兵,兩省水師又不可全部抽調,還要留下部分防備海疆。如此一來,臣擔心戰船不夠。”
“戰船不夠就建。一蕞爾小國就敢妄言兵犯我大明,足見我大明水師不彰。”
“兵部、工部,加緊建造戰船。另外,令沿海各地督撫及武官,包括山東和京畿等地,整訓水師,以護海疆。”
“另外,內閣嚴令各地官府,嚴查西洋細作。凡是在我大明國土上的西洋人,必須報備於官府,由官府頒發通行公文後,方可行走。如若不然,按細作論處。”
“西洋人在離開我大明時,更要嚴格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