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時行說了軍屯減產的三個原因。


    這三個原因,確實切中要害,可仍沒有涉及糧倉歸屬。


    朱翊鈞知申時行不願言及糧倉歸屬,“申閣老所言,在理。”


    “我大明開國至今,已有二百餘年,軍戶繁衍,不知繁幾。”


    “軍戶受上司欺壓,受上官驅使,若遇到戰事,還要受到朝廷征戰作戰。”


    “牛馬牛馬,當牛做馬。可就算是耕地的牛,駝人的馬,該歇息的時候也得歇息。”


    “尋常的莊戶人家,家裏耕地的牛都當成似的寶貝看護。反觀我大明朝的軍戶呢?在有些人眼中,恐怕是連牛馬都不如吧。”


    申時行等人惶恐的躬下身子。


    朱翊鈞沒有理會那些大臣,自顧自的說著:“孟子有言:不違農時,穀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


    “千年之前的古人都懂得的道理,可就是有些人不懂。但他們是真的不懂嗎?”


    “做學問最怕不懂裝懂,做事,最怕懂裝不懂。”


    “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不求他們去管別人家的瓦上霜,隻求他們掃一掃自家的門前雪。”


    “可自家的門前雪,又有多少人能掃幹淨?”


    自首輔申時行起,紛紛跪倒,“臣等有罪。”


    朱翊鈞惆悵一聲,“有罪,有罪,天下皆罪。”


    “天下皆罪青不入邕州,脫智高於垂死。”


    “平定儂智高叛亂時,部將皆建言乘勝追擊,一鼓作氣,徹底平定叛亂,可狄青為什麽沒有追擊?”


    “因為他擔心繼續追擊可能會使軍隊陷於險境,他是愛惜士卒。”


    忽的,一陣風吹動殿門,緊接著,便有一陣泥濘的味道傳來。


    “下雨了。”


    “下雨了。”


    隱隱可以聽到外麵有人如此唿喊。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朱翊鈞低頭看向跪在地上的申時行等人。


    “雖然一個春天都沒怎麽下雨,入夏之後,能有這麽一場雨也是好的。”


    “雨後天氣潮,地上涼,都起來吧。”


    “謝皇上。”


    朱翊鈞站起身,緩緩走到禦案前,“剛剛申閣老說了,有衛所軍官欺壓軍戶,有地方官員隨意驅使軍戶。”


    “除非有公事差派,或是有上司衙門的公文,否則,地方官府無權驅使軍戶。就此事,兵部下一道嚴令,風憲官從旁督察。”


    兵部尚書梁夢龍躬身,“臣遵旨。”


    “至於衛所軍官欺壓軍戶,梁尚書,你執掌兵部,專管兵事,可有什麽好的建議?”


    梁夢龍迴道:“迴稟皇上,各地衛所自建立之初,距今已有二百餘年。軍官也好,軍戶也好,世代繁衍生息。”


    “邊鎮之地因要連年備戰,無論官兵,皆要上陣。軍官雖也有欺壓軍戶行為,但終究是要上戰場,因此會有個度,情況相對要好一些。”


    “像江南等承平之地的衛所,久不經軍事,疏於戰陣,官兵疲憊,甚至可以說類似於府縣,底層軍戶,苦矣。”


    “那就不要再讓他們苦了。”朱翊鈞語氣一振。


    “能吃苦,不值得被稱讚。相反,我大明朝治下的軍戶百姓能吃苦,說明他們生活不順,不然,何至於吃苦?”


    “這是你我這些肉食者的過錯。”


    申時行等人聞言,又想要跪地請罪,但被朱翊鈞攔住。


    “不用跪了,有錯改之即可。”


    “南北兩京的五軍都督府有掌印有僉書,各個都司有掌印有僉書,各個衛所也有掌印和僉書。衛中還有專職負責刑名斷事的鎮撫。”


    “上至朝廷,下及衛所,職責分明,且有風憲官巡視,兵備道整飭,何至於使軍戶淪落至此?”


    “朕思來想去,此事,還是出在了人的身上。”


    “都司和衛所的僉書一般有兩員,一人管練兵,一人管屯田。各地的兵備道更有練兵屯田之責。”


    “可結果呢,軍屯軍屯,產出不見增多。練兵練兵,兵沒有練出來,倒是把軍餉練出來了。”


    說完這句話,朱翊鈞都忍不住苦笑起來。


    “軍戶不易,百姓亦是不易。可那麽多地方受災,沒了銀子還好說,沒了糧食,就說什麽也不頂用啦。”


    “朕知百姓疾苦,知諸位愛卿心意,不忍增加賦稅。那就盡力將軍屯產量提高。”


    “皇上。”申時行了解皇帝的脾氣,凡事從不直說,就喜歡繞圈子。


    繞來繞去,雲裏霧裏,不知道怎麽會繞到哪去。


    聽的人,正努力分析皇帝話中的意思呢,往往是上一句話還沒分析完,下一句話就變了意思。


    而最終,話題總是會落到皇帝想展開的事情上。


    因為他是皇帝,想怎麽說就怎麽說,沒人敢阻攔。


    不過,申時行終究還是慶幸,他是從嘉靖朝走過來的,萬曆皇帝不過是好引經據典的繞圈子,總歸還是有跡可循的。


    而嘉靖皇帝,那純粹就是讓你猜謎語。


    猜對了,是你的職責。


    猜錯了,那就是你的麻煩。


    反正嘉靖皇帝什麽也沒說,皇帝是一點錯都沒有,出了事,就是當臣子的背鍋。


    申時行是嘉靖四十一年的狀元,接著就進了翰林院。


    而嘉靖四十一年,正是嚴嵩倒台的那一年。


    而後,徐階掌權,高拱掌權,張居正掌權,不是這個首輔鬥那個首輔,就是那個首輔鬥這個首輔。


    見慣了宦海沉浮的申時行,麵對朱翊鈞,本來是遊刃有餘。隻不過朱翊鈞多了個皇帝的身份,有些事便不好做,有些話便不好說。


    這次,明知道皇帝有意於收迴糧倉歸屬權,可作為首輔的申時行,必須含糊過去。


    因為這牽涉到整個文官的權力。


    之前開采金銀礦,開福建的海,終究不過是損害當地官員的利益,對大多數官員而言,不僅沒有利益損失,反而皇帝還有意讓他們從中參與,他們甚至可以從中獲利。


    可糧倉歸屬權不一樣,從衛所到地方官府,從武到文,這不是糧倉歸屬權的問題,這是權力的問題。


    就算是他申時行不在意,可那麽多文官呢,他們怎麽可能不在意。


    文官們之間分為很多個利益團體,互相爭鬥的也很厲害,甚至可以說是不死不休。然而,一旦麵對皇帝,文官們又會放下成見,空前的團結。


    “皇上,自您登基以來,衛所軍田已經清查過兩次,軍田數量大大增加。去年您又下旨,大力發展軍屯,各都司、衛所、兵備道,無不恪盡職守。”


    “就算是衛所軍屯產出有所提高,但畢竟有限。”


    “以臣想來,若論軍屯產出,當下而言,唯有緬中都司。”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開局覆滅遼東女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星辰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星辰晚並收藏大明,開局覆滅遼東女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