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皇長子
大明,開局覆滅遼東女真 作者:星辰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乾清宮中,朱翊鈞正在翻閱奏疏。
最上麵的一份,是首輔申時行的請辭奏疏。
緊挨著申時行請辭奏疏的是次輔王錫爵的請辭奏疏。
“鬧脾氣了這是。”朱翊鈞將兩份奏疏放到一旁。
“張誠。”
“奴婢在。”張誠上前。
“你替朕擬一道旨意,高桂已經被貶謫出京,饒申被罷官奪職,萬曆十六年順天鄉試舞弊一事,純屬無中生有,照這個意思擬,好生安撫申閣老和王閣老。”
張誠頓了一下,“皇爺,奴婢聽說申閣老和王閣老上了請辭奏疏後,今天沒到內閣值房,全都在家等著您準許後,好迴老家呢。”
朱翊鈞搖搖頭,“申時行是南直隸蘇州府人,王錫爵也是南直隸蘇州府人,要是迴老家,他們兩個倒是順路。”
“那就把安撫的旨意下到他們家裏去,告訴他們兩個,請辭奏疏朕不準,讓他們迴來重新供職。”
“奴婢明白。”
朱翊鈞接著翻看奏疏,翻開一個,是報災的,請求朝廷賑災。再翻開一個,還是報災的。
“多災多難呀。”朱翊鈞不由得感慨。
有災就要賑,提筆批閱後,朱翊鈞看著報災的奏疏吩咐,“責令各地巡按禦史,讓他們嚴查各地災情。看看是否有虛報災情,以圖謀求利益者。”
“確有災情的地方,讓巡按禦史嚴查賑災用度,確保每一兩銀子,每一粒糧食,都用在正途。”
正在擬旨的張誠停下手中的筆,朝著朱翊鈞的方向微微躬身,“奴婢明白。”
“還有,讓錦衣衛也派人下去查,以防巡按禦史與地方官府勾結。”
“奴婢明白。”張誠再次躬身,見朱翊鈞翻看奏疏,確認沒有吩咐後,張誠這才接著擬旨。
朱翊鈞則繼續翻閱奏疏,除了報災的之外,就是請立皇長子朱常洛為皇太子的。
國本之爭呐。
“皇長子現在在幹什麽呢?”
“迴稟皇爺,按照時辰推算,皇長子殿下現在應該是由孫暹孫公公陪著讀書呢。”
朱翊鈞將手中那道請求冊立皇太子的奏疏放在桌上,“擬完旨之後,立刻派人到申時行還有王錫爵家裏傳旨,讓他們接旨之後直接到乾清宮來。”
“讓內閣中當值沈鯉和張學顏也到乾清宮來。”
“你親自去一趟,將皇長子接到乾清宮來,讓張鯨將皇三子也接來。田義、孫暹也讓他們一並過來。”
“奴婢遵旨。”張誠知道皇帝這是有大事,手中的筆不自覺加了速度。
張誠能當上司禮監掌印太監,自然練得一手好字,雖然速度提高,可質量依舊穩定。
旨意擬完,張誠安排人到申時行、王錫爵家中傳旨,他本人則趕去景陽宮。
景陽宮是王恭妃的居所,自誕下皇長子朱常洛後,朱翊鈞便下旨讓他們母子在此居住,侍奉的太監、宮女,一應所需之物,照例調撥,且恩賞有加。
為了大明朝的傳承,朱翊鈞本人,也時常在景陽宮過夜。
皇帝本人都很是寵幸王恭妃與朱常洛母子,侍奉的太監和宮女自然也就不敢怠慢。
這母子二人,要遠比曆史上生活的順心。
王恭妃本人就是宮女出身,因此為人隨和,沒什麽架子,對下麵的太監宮女很是和藹。
有幾個小太監正和幾個宮女在殿外聊天打趣,忽然,聽到一陣腳步聲由遠及近。
在皇宮中當差,最重要的就是眼力二字,耳力,則是眼力中最不起眼的一項。
這幾個聊天的小太監和宮女迅速恢複正常,不由自主的向宮門方向看去。
不看不要緊,一看嚇一跳,司禮監掌印太監張誠,帶著兩隊小太監走來。
領頭的一個小太監立刻跑著迎了過去,走到張誠身側,低下頭,張誠不問,他也不敢說話。
“娘娘在嗎?”張誠問道。
“在,娘娘就在殿內。”
“煩請通報,就說司禮監張誠,求見娘娘。”
皇宮中,最重規矩二字。張誠身為司禮監掌印太監,他想讓下麵的人守規矩,他自己就必須得先守規矩。
雖然這個小太監平時連見張誠一麵都難,可如今張誠是來求見王恭妃,就算他是司禮監掌印太監,該守的規矩還是要守。
張誠和這個領頭的小太監客氣,但這個小太監可不敢真的和張誠客氣,“還請公公稍候,小的這就去稟告娘娘。”
張誠淡淡道出二字,“有勞。”
側殿中正在讀書的朱常洛聽到外麵的動靜,探著個小腦袋從門口向外看。
侍奉朱常洛讀書的司禮監太監孫暹見狀,迅速跑到朱常洛身後護著,“殿下,您慢點。”
說是讓孫暹侍奉朱常洛讀書,實際上就是讓孫暹教導朱常洛讀書。
孫暹是司禮監秉筆太監,文化水平自然不用多說,教導幾歲的朱常洛,綽綽有餘。
反正這個年齡段都是學一些書本上淺顯的東西,讓太監教,總歸還是在可控範圍之內。若是讓那些文官教,指不定教成什麽樣呢。
孫暹看到張誠來了景陽宮,就知道是皇帝讓他來的,兩個人雖然都看到了對方,但誰都沒有說話。
張誠對著探出腦袋的朱常洛,急忙行禮,“奴婢參見殿下。”
朱常洛正了正身形,一板一眼,“不必多禮。”
“謝殿下。”
“是父皇讓你來的嗎?”朱常洛走到張誠身前。
張誠笑著,“迴稟殿下,確實是皇上讓奴婢來的。”
“父皇讓你來幹什麽?”
“洛兒,不得多言。”王恭妃從殿內走出。
“母妃。”朱常洛張開雙臂,顛顛的跑向王恭妃,抱住了她。
王恭妃摸了摸朱常洛的頭,而後看向張誠,“張公公,可是皇上有旨意?”
張誠躬下身子,“迴稟娘娘,皇上有旨,讓奴婢接皇長子殿下到乾清宮。”
“既然皇上有旨,”王恭妃低頭看向朱常洛,“洛兒,那你就跟張公公去找你父皇吧。”
“哦。”朱常洛揉搓著小手。
張誠走上前,“殿下,奴婢帶您去乾清宮。”
朱常洛此時還是個孩童,一想到不用繼續讀書,自然開心,“走嘍。”興衝衝的跑去。
景陽宮的一隊小太監唯恐出現意外,立刻跟了上去。
張誠望向孫暹,“皇上有旨意,孫公公也一同前去乾清宮。”
“是。”
張誠對著王恭妃彎下身子,“奴婢告退。”
最上麵的一份,是首輔申時行的請辭奏疏。
緊挨著申時行請辭奏疏的是次輔王錫爵的請辭奏疏。
“鬧脾氣了這是。”朱翊鈞將兩份奏疏放到一旁。
“張誠。”
“奴婢在。”張誠上前。
“你替朕擬一道旨意,高桂已經被貶謫出京,饒申被罷官奪職,萬曆十六年順天鄉試舞弊一事,純屬無中生有,照這個意思擬,好生安撫申閣老和王閣老。”
張誠頓了一下,“皇爺,奴婢聽說申閣老和王閣老上了請辭奏疏後,今天沒到內閣值房,全都在家等著您準許後,好迴老家呢。”
朱翊鈞搖搖頭,“申時行是南直隸蘇州府人,王錫爵也是南直隸蘇州府人,要是迴老家,他們兩個倒是順路。”
“那就把安撫的旨意下到他們家裏去,告訴他們兩個,請辭奏疏朕不準,讓他們迴來重新供職。”
“奴婢明白。”
朱翊鈞接著翻看奏疏,翻開一個,是報災的,請求朝廷賑災。再翻開一個,還是報災的。
“多災多難呀。”朱翊鈞不由得感慨。
有災就要賑,提筆批閱後,朱翊鈞看著報災的奏疏吩咐,“責令各地巡按禦史,讓他們嚴查各地災情。看看是否有虛報災情,以圖謀求利益者。”
“確有災情的地方,讓巡按禦史嚴查賑災用度,確保每一兩銀子,每一粒糧食,都用在正途。”
正在擬旨的張誠停下手中的筆,朝著朱翊鈞的方向微微躬身,“奴婢明白。”
“還有,讓錦衣衛也派人下去查,以防巡按禦史與地方官府勾結。”
“奴婢明白。”張誠再次躬身,見朱翊鈞翻看奏疏,確認沒有吩咐後,張誠這才接著擬旨。
朱翊鈞則繼續翻閱奏疏,除了報災的之外,就是請立皇長子朱常洛為皇太子的。
國本之爭呐。
“皇長子現在在幹什麽呢?”
“迴稟皇爺,按照時辰推算,皇長子殿下現在應該是由孫暹孫公公陪著讀書呢。”
朱翊鈞將手中那道請求冊立皇太子的奏疏放在桌上,“擬完旨之後,立刻派人到申時行還有王錫爵家裏傳旨,讓他們接旨之後直接到乾清宮來。”
“讓內閣中當值沈鯉和張學顏也到乾清宮來。”
“你親自去一趟,將皇長子接到乾清宮來,讓張鯨將皇三子也接來。田義、孫暹也讓他們一並過來。”
“奴婢遵旨。”張誠知道皇帝這是有大事,手中的筆不自覺加了速度。
張誠能當上司禮監掌印太監,自然練得一手好字,雖然速度提高,可質量依舊穩定。
旨意擬完,張誠安排人到申時行、王錫爵家中傳旨,他本人則趕去景陽宮。
景陽宮是王恭妃的居所,自誕下皇長子朱常洛後,朱翊鈞便下旨讓他們母子在此居住,侍奉的太監、宮女,一應所需之物,照例調撥,且恩賞有加。
為了大明朝的傳承,朱翊鈞本人,也時常在景陽宮過夜。
皇帝本人都很是寵幸王恭妃與朱常洛母子,侍奉的太監和宮女自然也就不敢怠慢。
這母子二人,要遠比曆史上生活的順心。
王恭妃本人就是宮女出身,因此為人隨和,沒什麽架子,對下麵的太監宮女很是和藹。
有幾個小太監正和幾個宮女在殿外聊天打趣,忽然,聽到一陣腳步聲由遠及近。
在皇宮中當差,最重要的就是眼力二字,耳力,則是眼力中最不起眼的一項。
這幾個聊天的小太監和宮女迅速恢複正常,不由自主的向宮門方向看去。
不看不要緊,一看嚇一跳,司禮監掌印太監張誠,帶著兩隊小太監走來。
領頭的一個小太監立刻跑著迎了過去,走到張誠身側,低下頭,張誠不問,他也不敢說話。
“娘娘在嗎?”張誠問道。
“在,娘娘就在殿內。”
“煩請通報,就說司禮監張誠,求見娘娘。”
皇宮中,最重規矩二字。張誠身為司禮監掌印太監,他想讓下麵的人守規矩,他自己就必須得先守規矩。
雖然這個小太監平時連見張誠一麵都難,可如今張誠是來求見王恭妃,就算他是司禮監掌印太監,該守的規矩還是要守。
張誠和這個領頭的小太監客氣,但這個小太監可不敢真的和張誠客氣,“還請公公稍候,小的這就去稟告娘娘。”
張誠淡淡道出二字,“有勞。”
側殿中正在讀書的朱常洛聽到外麵的動靜,探著個小腦袋從門口向外看。
侍奉朱常洛讀書的司禮監太監孫暹見狀,迅速跑到朱常洛身後護著,“殿下,您慢點。”
說是讓孫暹侍奉朱常洛讀書,實際上就是讓孫暹教導朱常洛讀書。
孫暹是司禮監秉筆太監,文化水平自然不用多說,教導幾歲的朱常洛,綽綽有餘。
反正這個年齡段都是學一些書本上淺顯的東西,讓太監教,總歸還是在可控範圍之內。若是讓那些文官教,指不定教成什麽樣呢。
孫暹看到張誠來了景陽宮,就知道是皇帝讓他來的,兩個人雖然都看到了對方,但誰都沒有說話。
張誠對著探出腦袋的朱常洛,急忙行禮,“奴婢參見殿下。”
朱常洛正了正身形,一板一眼,“不必多禮。”
“謝殿下。”
“是父皇讓你來的嗎?”朱常洛走到張誠身前。
張誠笑著,“迴稟殿下,確實是皇上讓奴婢來的。”
“父皇讓你來幹什麽?”
“洛兒,不得多言。”王恭妃從殿內走出。
“母妃。”朱常洛張開雙臂,顛顛的跑向王恭妃,抱住了她。
王恭妃摸了摸朱常洛的頭,而後看向張誠,“張公公,可是皇上有旨意?”
張誠躬下身子,“迴稟娘娘,皇上有旨,讓奴婢接皇長子殿下到乾清宮。”
“既然皇上有旨,”王恭妃低頭看向朱常洛,“洛兒,那你就跟張公公去找你父皇吧。”
“哦。”朱常洛揉搓著小手。
張誠走上前,“殿下,奴婢帶您去乾清宮。”
朱常洛此時還是個孩童,一想到不用繼續讀書,自然開心,“走嘍。”興衝衝的跑去。
景陽宮的一隊小太監唯恐出現意外,立刻跟了上去。
張誠望向孫暹,“皇上有旨意,孫公公也一同前去乾清宮。”
“是。”
張誠對著王恭妃彎下身子,“奴婢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