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營怎麽一下子有這麽多官員調動?”朱翊鈞問道。


    總督京營戎政空缺,那麽協理京營戎政的鄭洛便是主事人,他立刻迴答:


    “迴稟皇上,臣奉旨協理京營戎政,在騰衝伯改鎮宣府後,總督京營戎政職位空缺,京營便由臣暫為理事。”


    “今年年初,臣按例督京營訓練,發現京營中不少士兵操練無章,整練無度,究其原因,竟是統兵的將官中,有玩忽懈怠、屍位素餐者。”


    “臣竊思之,或許是剛過完年,官兵還未從年味中走出,隻好加強訓練。”


    “結果,不聽號令者有之,借故推脫者有之,敷衍了事者亦有之。”


    “京營擔負拱衛京畿之重任,如此羸弱之師,如何護衛聖上安危。臣蒙皇恩協理京營戎政,又豈能棄聖上安危於不顧?”


    “臣便考察京營一眾將官,良將有之,庸將有之,若遇戰事可能還會有降將。”


    “天子腳下,首善之地,拱衛京畿的京營乃虎狼之師,奈何卻由羔羊之將統之。”


    “亡羊補牢,為時未晚。臨渴掘井,為時晚矣。為聖上安危,為京畿安寧,臣隻好甄別京營官兵,裁撤老弱,整換將官。”


    “唯有此,方可保天子龍體不受驚擾,臣亦能不負皇恩。”


    鄭洛的話說完,四下一片寂靜。


    臨淮侯李言恭,隻覺得心髒撲騰撲騰直跳。


    其實,人的心髒都跳,要是心髒不跳了,人也就沒了。隻是李言恭此時有些緊張,不由得心跳加速。


    勳貴之中,有能力且有希望接任空缺的總督京營戎政一職的,也就是他了。


    眾勳貴也將希望放在了他的身上,這次奉旨進宮,他不是一個人,他代表的一眾勳貴。


    可偏偏鄭洛說的是實情,勳貴子弟那麽多,有能力之人,挑一挑總歸還是能挑出來的。


    但經過百餘年的墮落腐化,更多的勳貴子弟,早就成了繡花枕頭,中看不中用。


    李言恭自己就算是有天大的本事,也扶不起這麽多的紈絝子弟。


    良久,朱翊鈞才開口,“臨淮侯,你久在京營,熟悉情況,鄭尚書說的可是實情?”


    李言恭知道這事捂不住,也沒有必要捂,“迴稟皇上,臣不敢欺瞞,京營中確實存在玩忽職守、屍位素餐者。”


    朱翊鈞拿起桌上的一份名單,“這是鄭尚書報上來的名單,這麽多人,難道都是屍位素餐者?”


    李言恭有心說不是,可關鍵事實確實是,他不能睜著眼說瞎話,而且還是欺騙皇帝。


    要知道,上一個公然欺瞞皇帝的是成安伯,結果成安伯的爵位被褫奪,降為世襲指揮使,還是緬甸都司那破地的指揮使。


    可名單上的多是勳貴子弟,他本身又是勳貴中的一員,他也不能拋棄隊友。


    左右為難的他,隻好迴答出模棱兩可的話語。


    “迴稟皇上,鄭尚書上報的名單的將領,或許皆是屍位素餐之人,也或許是有部分屍位素餐之人。”


    “名單中的人都是鄭尚書考察得之,臣未曾了解,若是貿然下定論,難免有欺君之嫌。故臣不敢妄下定論。”


    “沒有讓你下定論。”朱翊鈞顯得有些冷。


    “要是有定論,那也是派人詳加考察之後才能有定論。”


    “你覺得,鄭尚書呈報的名單中的這些屍位素餐者,有多少是名副其實?”


    李言恭知道,這次斷然不能再打馬虎眼了,“迴稟皇上,鄭尚書常年帶兵,素有韜略,想來名單中的人,多半是名副其實的。”


    朱翊鈞沉默少頃,“三人成虎。”


    “如今你們兩個人都這麽說了,朕不得不信,卻又不能全信。”


    “張誠。”


    “奴婢在。”一旁侍奉的張誠立刻走上前。


    “將鄭尚書呈上來的這份名單交給兵部,讓他們到京營裏去,嚴加核查。”


    “奴婢遵旨。”張誠隨著離開。


    “臨淮侯,鄭尚書。”


    “臣在。”李言恭、鄭洛,二人齊聲道。


    “京營中有常備兵十八萬,續備兵五萬,後備兵五萬,共計二十八萬人馬。統兵的將領都有屍位素餐之人,那麽下麵的士兵,想必也有。”


    “朕讓兵部去核查那些屍位素餐的將官,你們到時候也跟著一塊去查,官、兵皆查。臨淮侯。”


    “臣在。”李言恭躬身道。


    “你不是說名單上的人你沒有考察過嗎,這次你可要擦亮眼睛。”


    “臣明白。”


    “自騰衝伯轉鎮宣府後,總督京營戎政的位置一直空缺,當下京營正值整訓之際,這個位置不能再空著啦。”


    “臨淮侯,從今日起,由你總督京營戎政,拿出你父親和你祖上的威風,會同鄭尚書一起,把京營打造成一支虎狼之師。”


    李言恭的祖上,就是大名鼎鼎的岐陽王李文忠。


    他的父親,是上一代臨淮侯李庭竹。


    李庭竹自嘉靖十五年襲臨淮侯爵位以來,深受嘉靖皇帝信任,當過湖廣總兵,當過漕運總兵,提督過操江,總督過京營戎政,屢任要職,簡在帝心。


    如今到了李言恭這一輩,亦是深受皇帝重用。


    總督京營戎政,這個權柄不可謂不重。


    李言恭文武雙全,相貌英俊,是現存勳貴中的佼佼者。


    當然,這裏的勳貴是指舊勳貴,不包括寧遠伯李成梁和騰衝伯戚繼光。要是把這二位帶上,那剩下的勳貴根本就沒法要了。


    不過,李言恭心裏也清楚,正是總督京營戎政的位置空缺,這才讓協理京營戎政的兵部尚書鄭洛肆無忌憚,大展拳腳,清理了那麽多勳貴子弟。


    這其中,未必就沒有皇帝的默認。


    不過,現在這些都不重要了。


    現在他李言恭是總督京營戎政,他別無選擇,更何況旁邊還有一位眼裏不揉沙子的鄭洛。


    也虧得皇帝任命他為總督京營戎政,不然,以鄭洛和兵部尚書梁夢龍的性子,京營中的那些庸碌的勳貴子弟,怕是剩不下幾個。


    李言恭跪倒在地,“臣領旨謝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開局覆滅遼東女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星辰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星辰晚並收藏大明,開局覆滅遼東女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