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看著眼前身形瘦削、麵色極為憔悴的戲誌才,歎道。
“有誌才坐鎮己氏,通計熟籌,調度諸將,兗內方才得以無事。”
“此番征梁之役若是得勝,誌才當居於首功。”
戲誌才聞言,心中甚暖,一時感慨道。
“忠昔年讀史,常羨古之名將。”
“受君王之命,提數萬兵馬,橫行於一方,當真快意。”
“今日方知軍旅之勞苦,遠非常人所能受。”
曹操見戲誌才氣色極差,亦是麵有憂心,言道。
“此番戰罷,誌才且安心修養。”
“奉孝此前屢屢所尋的那神醫華佗,月前亦到州內,醫術當真可稱高明。”
“雖然此人不久便離去,但亦留下數名弟子在州內,操已任之為醫官。”
“待誌才迴州,操可令其等為誌才調養。”
戲誌才拱了拱手,笑道。
“明公便是不言,忠亦要請命修養。”
“此番征梁之役既有奉孝在,忠想來也可‘袖手旁觀’了。”
曹操、郭嘉皆是大笑。
官道之上並非敘話之地,三人談論片刻,即起身去往己氏城中,眾將則安置兵馬,立營於城外。
多時之後。
己氏縣寺。
曹軍眾文武分席列坐,靜聽郭嘉、戲誌才、曹操商議此番征梁之戰。
忽有人入內通稟,言梁國使者至。
曹操微覺奇怪,想了想道。
“請。”
“諾。”
片刻之後,一名文士昂然步入縣寺。
眾人見後,上至曹操、下至諸將,甚至郭嘉、戲誌才都是麵有詫異。
曹操神情一時也是頗為複雜,卻還是主動開口道。
“公台。”
“別來無恙乎?”
“承蒙曹將軍掛念。”
陳宮微微一禮,答道。
“自離將軍之後,宮向來安好。”
頓了頓。
陳宮想起家書所言,曹操對其族中頗為照料一事,麵上也是不由帶上幾分感激,言道。
“將軍未因在下昔日脫身而走,開罪於宮之族人,宮甚為感激。”
曹操搖了搖頭,說道。
“公台與操雖非同道,但操對於公台之操守,亦是欽佩有加。”
“當初公台雖然棄操而走,但操實無恨意。”
猶豫片刻,曹操又忍不住道。
“呂布一介武夫,有勇無謀。”
“公台素有大誌,在呂布麾下,想來當屢屢有不得誌之感。”
“今操已據全兗,將收豫州,勢力倍於之前。”
“公台若是願迷途知返,操對前事必當既往不咎。”
“不知公台意下如何?”
陳宮亦是搖頭,語氣堅決道。
“曹將軍說笑了。”
“我主勇冠天下,武略超出常人,乃天下首屈一指之戰將!”
“且我主素來待人以寬,為人有赤子之心,實乃當世之明主也。”
“宮受我主之恩甚重,怎會生背主之心?”
曹操聞之。
想起前番探得的陳宮說動郝萌,起兵襲殺呂布之事,一時很有幾分捉摸不透。
郭嘉見狀,遂出言道。
“未知公台此來,所為何事?”
陳宮拱了拱手,從懷中取出一封書信。
侍者當即上前接過,轉呈於曹操。
“春秋有言,不加喪,不因兇。”
“如今天下不靖,災難頻發,民眾有倒懸之急。”
“將軍卻不遵古禮,亦不念民之艱難,一意發此不義之師,使天下之人,皆大失所望。”
長聲一歎,陳宮繼續說道。
“如今蝗災正起,民生凋敝,若戰事遷延,於兗州、梁國而言,必然皆有大害。”
“我主念及兗、豫之民,故遣宮來此,向將軍下此戰書。”
“貴我兩軍,當效仿春秋之義,列陣於原野,以堂堂正正之勢,一決生死。”
“若將軍顧念天下蒼生,便請應下此書。”
曹操看罷戰書,一時未答,將戰書遞與郭嘉。
戲誌才卻是大為不滿,當即駁斥道。
“公台若是下戰書邀戰,便請直言,何故顛倒是非?”
“若說災不興兵,先前兵寇汝南的,莫非不是呂布及梁國兵馬麽?”
“再者。”
“呂布禦下不嚴,放任部下劫掠我兗州義倉,如此禽獸之舉,我州之人聞後,皆勃然大怒,遂紛紛上書我主,勸我主問罪於梁。”
“我主此番出兵,正是上合天心,下應民意,又何謂無名?”
談起兵寇汝南一事,陳宮麵色尚且微紅。
但聽到後麵劫掠兗州義倉之事,陳宮卻也是大怒,針鋒相對道。
“誌才言宮顛倒是非,然誌才所言,莫非就盡是實言乎?”
“誌才將義倉修到我梁國境內,卻未存多少粟米。”
“此舉所為如何?天下人皆知!”
“唯我主赤子之性,這才被汝所欺!”
戲誌才冷笑,正欲駁斥,見曹操搖頭,方才作罷。
郭嘉這時也已看完戰書。
郭貢、呂布之意,乃是邀曹軍於五日之後,會戰於風呂亭。
風呂亭位於睢陽西北數十裏處,曹軍欲至此亭,尚需渡過汳水方可。
不過梁國大旱,汳水數處幹涸,倒也不必擔憂半渡而擊之事。
一念至此,郭嘉衝曹操微微頷首。
曹操遂是開口,望向陳宮道。
“既如此。”
“有勞公台迴稟郭豫州及溫侯。”
“此戰我軍必勝。”
“二人若卸甲而降,尚能得幾分勝機。”
“若執意抗拒,那操便於五日之後,再取二人之首級,獻於天子,告乎海內!”
陳宮冷哼一聲,心中頗為不滿。
本欲裝作未聞,就此離去,但轉身走了幾步後,陳宮又實在忍不住,索性站定,迴頭說道。
“將軍麾下固然多精兵良將,然我主麾下,卻也非是酒囊飯袋!”
“想我主勇武善戰,萬軍之中取人首級,猶如探囊取物。”
“將軍今日言語如此猖狂,五日之後,且當心勿被我主從萬軍之中,取走項上人頭。”
“哼!”
曹操聞之,麵色大奇。
郭嘉、戲誌才亦是麵麵相覷。
陳宮如此舉動,可並非僅僅是依附於呂布,反倒像是呂布之死忠了。
眾將則是盡皆大怒,紛紛對陳宮怒目而視,更有人大罵出聲。
陳宮向來膽雄,縱然眾將大怒,其人亦是未有半分忐忑,環顧諸將,冷笑道。
“五日之後,想來此間座席將空上不少。”
“望諸位好自為之。”
言罷,即一揮衣袖,揚長而去。
如此作風,也當真是教眾人一陣無語。
“有誌才坐鎮己氏,通計熟籌,調度諸將,兗內方才得以無事。”
“此番征梁之役若是得勝,誌才當居於首功。”
戲誌才聞言,心中甚暖,一時感慨道。
“忠昔年讀史,常羨古之名將。”
“受君王之命,提數萬兵馬,橫行於一方,當真快意。”
“今日方知軍旅之勞苦,遠非常人所能受。”
曹操見戲誌才氣色極差,亦是麵有憂心,言道。
“此番戰罷,誌才且安心修養。”
“奉孝此前屢屢所尋的那神醫華佗,月前亦到州內,醫術當真可稱高明。”
“雖然此人不久便離去,但亦留下數名弟子在州內,操已任之為醫官。”
“待誌才迴州,操可令其等為誌才調養。”
戲誌才拱了拱手,笑道。
“明公便是不言,忠亦要請命修養。”
“此番征梁之役既有奉孝在,忠想來也可‘袖手旁觀’了。”
曹操、郭嘉皆是大笑。
官道之上並非敘話之地,三人談論片刻,即起身去往己氏城中,眾將則安置兵馬,立營於城外。
多時之後。
己氏縣寺。
曹軍眾文武分席列坐,靜聽郭嘉、戲誌才、曹操商議此番征梁之戰。
忽有人入內通稟,言梁國使者至。
曹操微覺奇怪,想了想道。
“請。”
“諾。”
片刻之後,一名文士昂然步入縣寺。
眾人見後,上至曹操、下至諸將,甚至郭嘉、戲誌才都是麵有詫異。
曹操神情一時也是頗為複雜,卻還是主動開口道。
“公台。”
“別來無恙乎?”
“承蒙曹將軍掛念。”
陳宮微微一禮,答道。
“自離將軍之後,宮向來安好。”
頓了頓。
陳宮想起家書所言,曹操對其族中頗為照料一事,麵上也是不由帶上幾分感激,言道。
“將軍未因在下昔日脫身而走,開罪於宮之族人,宮甚為感激。”
曹操搖了搖頭,說道。
“公台與操雖非同道,但操對於公台之操守,亦是欽佩有加。”
“當初公台雖然棄操而走,但操實無恨意。”
猶豫片刻,曹操又忍不住道。
“呂布一介武夫,有勇無謀。”
“公台素有大誌,在呂布麾下,想來當屢屢有不得誌之感。”
“今操已據全兗,將收豫州,勢力倍於之前。”
“公台若是願迷途知返,操對前事必當既往不咎。”
“不知公台意下如何?”
陳宮亦是搖頭,語氣堅決道。
“曹將軍說笑了。”
“我主勇冠天下,武略超出常人,乃天下首屈一指之戰將!”
“且我主素來待人以寬,為人有赤子之心,實乃當世之明主也。”
“宮受我主之恩甚重,怎會生背主之心?”
曹操聞之。
想起前番探得的陳宮說動郝萌,起兵襲殺呂布之事,一時很有幾分捉摸不透。
郭嘉見狀,遂出言道。
“未知公台此來,所為何事?”
陳宮拱了拱手,從懷中取出一封書信。
侍者當即上前接過,轉呈於曹操。
“春秋有言,不加喪,不因兇。”
“如今天下不靖,災難頻發,民眾有倒懸之急。”
“將軍卻不遵古禮,亦不念民之艱難,一意發此不義之師,使天下之人,皆大失所望。”
長聲一歎,陳宮繼續說道。
“如今蝗災正起,民生凋敝,若戰事遷延,於兗州、梁國而言,必然皆有大害。”
“我主念及兗、豫之民,故遣宮來此,向將軍下此戰書。”
“貴我兩軍,當效仿春秋之義,列陣於原野,以堂堂正正之勢,一決生死。”
“若將軍顧念天下蒼生,便請應下此書。”
曹操看罷戰書,一時未答,將戰書遞與郭嘉。
戲誌才卻是大為不滿,當即駁斥道。
“公台若是下戰書邀戰,便請直言,何故顛倒是非?”
“若說災不興兵,先前兵寇汝南的,莫非不是呂布及梁國兵馬麽?”
“再者。”
“呂布禦下不嚴,放任部下劫掠我兗州義倉,如此禽獸之舉,我州之人聞後,皆勃然大怒,遂紛紛上書我主,勸我主問罪於梁。”
“我主此番出兵,正是上合天心,下應民意,又何謂無名?”
談起兵寇汝南一事,陳宮麵色尚且微紅。
但聽到後麵劫掠兗州義倉之事,陳宮卻也是大怒,針鋒相對道。
“誌才言宮顛倒是非,然誌才所言,莫非就盡是實言乎?”
“誌才將義倉修到我梁國境內,卻未存多少粟米。”
“此舉所為如何?天下人皆知!”
“唯我主赤子之性,這才被汝所欺!”
戲誌才冷笑,正欲駁斥,見曹操搖頭,方才作罷。
郭嘉這時也已看完戰書。
郭貢、呂布之意,乃是邀曹軍於五日之後,會戰於風呂亭。
風呂亭位於睢陽西北數十裏處,曹軍欲至此亭,尚需渡過汳水方可。
不過梁國大旱,汳水數處幹涸,倒也不必擔憂半渡而擊之事。
一念至此,郭嘉衝曹操微微頷首。
曹操遂是開口,望向陳宮道。
“既如此。”
“有勞公台迴稟郭豫州及溫侯。”
“此戰我軍必勝。”
“二人若卸甲而降,尚能得幾分勝機。”
“若執意抗拒,那操便於五日之後,再取二人之首級,獻於天子,告乎海內!”
陳宮冷哼一聲,心中頗為不滿。
本欲裝作未聞,就此離去,但轉身走了幾步後,陳宮又實在忍不住,索性站定,迴頭說道。
“將軍麾下固然多精兵良將,然我主麾下,卻也非是酒囊飯袋!”
“想我主勇武善戰,萬軍之中取人首級,猶如探囊取物。”
“將軍今日言語如此猖狂,五日之後,且當心勿被我主從萬軍之中,取走項上人頭。”
“哼!”
曹操聞之,麵色大奇。
郭嘉、戲誌才亦是麵麵相覷。
陳宮如此舉動,可並非僅僅是依附於呂布,反倒像是呂布之死忠了。
眾將則是盡皆大怒,紛紛對陳宮怒目而視,更有人大罵出聲。
陳宮向來膽雄,縱然眾將大怒,其人亦是未有半分忐忑,環顧諸將,冷笑道。
“五日之後,想來此間座席將空上不少。”
“望諸位好自為之。”
言罷,即一揮衣袖,揚長而去。
如此作風,也當真是教眾人一陣無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