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順麵有憂色,呂布卻是渾然不在意,笑道。
“還能如何?”
“當然是依薛君之言,退迴梁國。”
呂布看向高順,手指遠近的一眾牛車、馬車。
“孝父。”
“我軍此次出征,收獲已經極為豐厚,足夠我擴軍之用。”
“既然如此,我軍又何必與袁公路在雪天鏖戰?”
“便是勝了,亦未有半分利處可言啊。”
撫了撫須,呂布顧視諸將,滿麵自得。
“我等不妨先退迴梁國。”
“屆時。袁公路那廝若當真敢追來,郭貢才最為頭疼。”
“以郭貢之兵馬,如何是袁公路之敵?”
“郭貢若想禦敵,免不了還是要備足厚禮,請布相助。”
“布豈不是又可從中獲利?此策莫非不是上策麽?”
“君侯妙策!”
“君侯此策當真佳策!”
眾將紛紛開口,稱讚不止。
張遼默然不語。
高順則是徹底呆立當場。
猶豫片刻,高順忍不住道。
“君侯。”
“我軍此行乃是為攻曹仁而來。”
“郭豫州亦是因此方才資助我軍大筆糧秣、財物。”
“然而如今南頓未下,曹仁未克,我軍便又開罪袁公路,還將郭豫州拖下水。”
“郭豫州若是知曉,定當生怒。”
“郭貢生怒?”
呂布反問一聲,旋即哈哈大笑,說道。
“郭貢這廝,就算生怒,又能怎樣?”
“孝父放心。”
“郭貢與曹孟德有大仇。”
“其人還需仰仗布之勇武,為其拒曹,決然不敢對布動刀兵。”
言罷,呂布轉視薛蘭,笑問道。
“薛君以為布所言如何?”
薛蘭極為認可呂布之言,稱讚道。
“君侯所見,甚是高明。”
“想君侯乃天下名將,郭豫州如此怯懦之人,如何敢對君侯動兵?”
“此次出征,我軍得了如此多的糧秣、財物,待迴梁國,正可於梁國大舉擴軍。”
“我兵力愈足,郭豫州便愈不敢如何。”
“若我兵力倍於郭豫州,屆時,反倒該郭豫州仰仗我之鼻息了。”
“布也正是此意!”
呂布大笑。
一時之間,二人竟頗有一番英雄所見略同之感。
高順聞聽至此,當下也是無話可說。
但看著遠近車馬,想起來時的見聞,其人不由深吸了口氣,肅然問道。
“敢問君侯。”
“君侯此番劫掠諸縣城邑,可在城中留下部分糧秣?”
呂布笑聲一頓,神情甚是奇怪,不解道。
“孝父此言何意?”
“城池是我等好不容易打下來的,府庫自然是盡數搬空。”
“為何還要留下糧秣?”
高順見呂布當真未留下半點糧秣於城,眉頭一時大蹙,忍不住道。
“君侯。”
“今冬甚寒,百姓難以尋食。”
“我軍已將縣民劫掠一空,如今若是又將府庫之中的存糧也搬之一空。”
“六縣之民,該如何過冬?隻怕將會餓死半數。”
“此事如何能為?”
“還請君侯留下部分糧秣,以供縣民過冬之用。”
呂布想了想,心中覺得高順所言有幾分道理。
但將劫掠來的東西還迴去?
他看了看手中這上好的蜀錦,又著實不舍,於是顧視諸將,似玩笑道。
“未想我等之中,孝父倒還偏偏是個心善的。”
眾將對高順所言,皆是大為不滿。
成廉先是瞪了高順一眼,而後方才開口道。
“君侯!”
“六縣之民,乃袁公路治下,幹我等何事?”
“若無糧秣,我等如何養部下兵馬?將來又如何擴兵。”
“君侯當不可信孝父胡言。”
魏越、魏續、郝萌等亦是紛紛開口,皆是勸呂布勿信高順之言。
呂布又顧視薛蘭。
薛蘭撫須笑道。
“君侯。”
“依蘭之見,我軍將縣民之糧秣劫掠一空,此舉大有利處。”
“紀靈,吳景領兵至此,若見縣人無糧,其等是救還是不救?”
“若救,其軍無糧,自然難以北上,若不救,袁公路必將失其麾下民心。”
“救或不救,皆於我有利。”
薛蘭言罷,諸將便皆是認可,齊齊說道。
“薛君之言甚是!”
呂布亦是雙目一亮,把住薛蘭雙手,感慨不已道。
“薛君一席話。”
“當真是教布如撥雲見日,茅塞頓開啊!”
轉視高順,肅然道。
“孝父。”
“薛君已說的如此通透。”
“卿以為如何?”
“大丈夫當不可有婦人之仁。”
高順對薛蘭之言極不認可,卻又一時無法辯駁,隻好下跪於地,肅然言道。
“薛君所言,或有幾分道理。”
“但以順之見,君侯務必留下部分糧秣,不可全取。”
“若六縣之人,因我軍之故,大半餓斃於此。”
“屆時汝南之民,定當視我如仇讎(chou)。”
“望君侯深察之!”
呂布見高順說的如此鄭重,一時大感頭疼。
想想眾人之言,實在難決,遂再度望向張遼,問道。
“文遠。”
“卿如何看?”
張遼目光一怔。
迎著眾將的目光,又是一陣無語。
沉吟片刻後,張遼言道。
“君侯。”
“我軍所得糧秣之中,尚有不少陳糧,因為存儲不利之故,近乎黴變。”
“以遼之見,不妨將此糧留下?”
呂布大喜,忙道。
“好,好!”
“就依文遠之言,將陳糧留下。”
眾將對這番處置,心中倒也勉強可以接受,未再勸阻。
“孝父。”
呂布再次看向高順,問道。
“如何?卿可滿意?”
高順幽幽一歎。
卻也是知曉此舉乃是眾人皆可接受之法,因而點了點頭,說道。
“末將失禮。”
“君侯勿怪。”
“這有何可怪的?”
呂布不以為然。
這時。
薛蘭卻是想起一事,忽然問道。
“既然如此。”
“何人願意將陳糧運往它縣?”
眾將皆是紛紛偏過頭去,顯然不願為此事。
“薛君放心。”
高順拱了拱手道。
“此事既然是由末將所提,自然由末將之陷陣營一力完成。”
“不饒諸將出力。”
“君侯可與諸將先率大部迴梁國,待末將將此事了結,便會啟程歸梁。”
呂布也知諸將定然不願在此事上出力,遂是借勢下坡,說道。
“也罷,就勞孝父了。”
“不過孝父此行務必從速。”
“若是被袁公路纏住,便是想走也難了。”
“諾!”
於是,當日。
呂布率領大部,攜帶擄掠而來的糧秣、錢財等物,歸往梁國。
高順則是率所部陷陣營,運送陳糧,前往其餘五縣。
“還能如何?”
“當然是依薛君之言,退迴梁國。”
呂布看向高順,手指遠近的一眾牛車、馬車。
“孝父。”
“我軍此次出征,收獲已經極為豐厚,足夠我擴軍之用。”
“既然如此,我軍又何必與袁公路在雪天鏖戰?”
“便是勝了,亦未有半分利處可言啊。”
撫了撫須,呂布顧視諸將,滿麵自得。
“我等不妨先退迴梁國。”
“屆時。袁公路那廝若當真敢追來,郭貢才最為頭疼。”
“以郭貢之兵馬,如何是袁公路之敵?”
“郭貢若想禦敵,免不了還是要備足厚禮,請布相助。”
“布豈不是又可從中獲利?此策莫非不是上策麽?”
“君侯妙策!”
“君侯此策當真佳策!”
眾將紛紛開口,稱讚不止。
張遼默然不語。
高順則是徹底呆立當場。
猶豫片刻,高順忍不住道。
“君侯。”
“我軍此行乃是為攻曹仁而來。”
“郭豫州亦是因此方才資助我軍大筆糧秣、財物。”
“然而如今南頓未下,曹仁未克,我軍便又開罪袁公路,還將郭豫州拖下水。”
“郭豫州若是知曉,定當生怒。”
“郭貢生怒?”
呂布反問一聲,旋即哈哈大笑,說道。
“郭貢這廝,就算生怒,又能怎樣?”
“孝父放心。”
“郭貢與曹孟德有大仇。”
“其人還需仰仗布之勇武,為其拒曹,決然不敢對布動刀兵。”
言罷,呂布轉視薛蘭,笑問道。
“薛君以為布所言如何?”
薛蘭極為認可呂布之言,稱讚道。
“君侯所見,甚是高明。”
“想君侯乃天下名將,郭豫州如此怯懦之人,如何敢對君侯動兵?”
“此次出征,我軍得了如此多的糧秣、財物,待迴梁國,正可於梁國大舉擴軍。”
“我兵力愈足,郭豫州便愈不敢如何。”
“若我兵力倍於郭豫州,屆時,反倒該郭豫州仰仗我之鼻息了。”
“布也正是此意!”
呂布大笑。
一時之間,二人竟頗有一番英雄所見略同之感。
高順聞聽至此,當下也是無話可說。
但看著遠近車馬,想起來時的見聞,其人不由深吸了口氣,肅然問道。
“敢問君侯。”
“君侯此番劫掠諸縣城邑,可在城中留下部分糧秣?”
呂布笑聲一頓,神情甚是奇怪,不解道。
“孝父此言何意?”
“城池是我等好不容易打下來的,府庫自然是盡數搬空。”
“為何還要留下糧秣?”
高順見呂布當真未留下半點糧秣於城,眉頭一時大蹙,忍不住道。
“君侯。”
“今冬甚寒,百姓難以尋食。”
“我軍已將縣民劫掠一空,如今若是又將府庫之中的存糧也搬之一空。”
“六縣之民,該如何過冬?隻怕將會餓死半數。”
“此事如何能為?”
“還請君侯留下部分糧秣,以供縣民過冬之用。”
呂布想了想,心中覺得高順所言有幾分道理。
但將劫掠來的東西還迴去?
他看了看手中這上好的蜀錦,又著實不舍,於是顧視諸將,似玩笑道。
“未想我等之中,孝父倒還偏偏是個心善的。”
眾將對高順所言,皆是大為不滿。
成廉先是瞪了高順一眼,而後方才開口道。
“君侯!”
“六縣之民,乃袁公路治下,幹我等何事?”
“若無糧秣,我等如何養部下兵馬?將來又如何擴兵。”
“君侯當不可信孝父胡言。”
魏越、魏續、郝萌等亦是紛紛開口,皆是勸呂布勿信高順之言。
呂布又顧視薛蘭。
薛蘭撫須笑道。
“君侯。”
“依蘭之見,我軍將縣民之糧秣劫掠一空,此舉大有利處。”
“紀靈,吳景領兵至此,若見縣人無糧,其等是救還是不救?”
“若救,其軍無糧,自然難以北上,若不救,袁公路必將失其麾下民心。”
“救或不救,皆於我有利。”
薛蘭言罷,諸將便皆是認可,齊齊說道。
“薛君之言甚是!”
呂布亦是雙目一亮,把住薛蘭雙手,感慨不已道。
“薛君一席話。”
“當真是教布如撥雲見日,茅塞頓開啊!”
轉視高順,肅然道。
“孝父。”
“薛君已說的如此通透。”
“卿以為如何?”
“大丈夫當不可有婦人之仁。”
高順對薛蘭之言極不認可,卻又一時無法辯駁,隻好下跪於地,肅然言道。
“薛君所言,或有幾分道理。”
“但以順之見,君侯務必留下部分糧秣,不可全取。”
“若六縣之人,因我軍之故,大半餓斃於此。”
“屆時汝南之民,定當視我如仇讎(chou)。”
“望君侯深察之!”
呂布見高順說的如此鄭重,一時大感頭疼。
想想眾人之言,實在難決,遂再度望向張遼,問道。
“文遠。”
“卿如何看?”
張遼目光一怔。
迎著眾將的目光,又是一陣無語。
沉吟片刻後,張遼言道。
“君侯。”
“我軍所得糧秣之中,尚有不少陳糧,因為存儲不利之故,近乎黴變。”
“以遼之見,不妨將此糧留下?”
呂布大喜,忙道。
“好,好!”
“就依文遠之言,將陳糧留下。”
眾將對這番處置,心中倒也勉強可以接受,未再勸阻。
“孝父。”
呂布再次看向高順,問道。
“如何?卿可滿意?”
高順幽幽一歎。
卻也是知曉此舉乃是眾人皆可接受之法,因而點了點頭,說道。
“末將失禮。”
“君侯勿怪。”
“這有何可怪的?”
呂布不以為然。
這時。
薛蘭卻是想起一事,忽然問道。
“既然如此。”
“何人願意將陳糧運往它縣?”
眾將皆是紛紛偏過頭去,顯然不願為此事。
“薛君放心。”
高順拱了拱手道。
“此事既然是由末將所提,自然由末將之陷陣營一力完成。”
“不饒諸將出力。”
“君侯可與諸將先率大部迴梁國,待末將將此事了結,便會啟程歸梁。”
呂布也知諸將定然不願在此事上出力,遂是借勢下坡,說道。
“也罷,就勞孝父了。”
“不過孝父此行務必從速。”
“若是被袁公路纏住,便是想走也難了。”
“諾!”
於是,當日。
呂布率領大部,攜帶擄掠而來的糧秣、錢財等物,歸往梁國。
高順則是率所部陷陣營,運送陳糧,前往其餘五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