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嵩思索片刻,心中所念,越發堅定,言與曹操道。
“阿瞞。”
“蓁蓁(zhen)也已長成,年歲正嘉。”
“何不將其許配於奉孝為妻?”
“奉孝為人重恩,若與我曹氏結親,便是一家人。”
“此舉不止於你,於奉孝亦是大有好處。”
“且奉孝風儀極佳,郡中無幾人能比。”
“蓁蓁見之,必定心喜,倒也不失為一樁好姻緣,阿瞞以為如何?”
蓁蓁,乃曹操長女曹芙之小字。
取自《詩經》。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於歸,宜其家人。
乃是寄願將來美好之意。
曹操聞言,卻是微歎一聲,直言道。
“操亦早有此念。”
“奈何奉孝早已娶妻,以其之為人,必無休妻另娶之念。”
“蓁蓁是我之長女,其母早亡,我又怎忍心讓其為他人妾室?”
曹嵩聞言,亦覺不妥。
曹氏女,安能為人妾?
其人遂道。
“世間豈無兩全之法。”
“奉孝素有智計,待奉孝歸來,阿瞞不妨先問一番。”
曹操頷首應是。
……
潁川。
陽翟,北鄉。
劉公陵前。
柳樹初發,鬆柏蒼翠。
郭嘉與其妻劉芸,來此祭拜。
未讓他人動手,二人於陵邊栽種鬆柏,添上新土。
添土之時,竟於土中見到上百粒淡黃色的蝗蟲卵。
郭嘉將卵毀去,眉頭微蹙。
蝗蟲生長期不過月餘時間。
照天象所示及史書所載,蝗蟲大規模成災應是在明年,但今年應該就有跡可尋了。
需早做準備。
郭嘉北上之前,劉莊富甲一縣,莊中佃戶上百。
如今其歸來,偌大莊園之中,唯有佃戶來德猶在。
唯獨其人年歲也老,疾病纏身。
郭嘉有意將其接往鄄城,以作照料。
無奈來德卻是不願。
來德笑道。
“多謝郭君好意,但小人生於斯,長於斯,如今年老,但求死於斯。”
頓了頓,來德說道。
“小人居潁川時,亦常聞郭君之名。”
“郭君果如老主人生前所言,世間傳名,小人聞知,亦是大為欣喜。”
“小人本以為此生再不能見郭君,未料上天庇佑,使小人能在死前,還能再見郭君一麵。”
“今見郭君與家主舉案齊眉,知郭君未負老主人所托,小人便再無什麽顧慮了。”
劉芸聞言,不禁淚水漣漣。
郭嘉在旁柔聲安慰妻子,沒有再勸來德。
於來德而言,死於故鄉,或許才是真正的好意。
祭拜之後。
郭嘉即與其妻返迴陽翟故居。
此時,徐左已代郭嘉收了三四十枚名刺。
郭嘉離郡時,郡中唯有數人知其名。
但短短數年之間,他輔佐曹操殺白饒、驅於毒、敗百萬黃巾。
北擒陶謙,南定袁術。
謀策之功,誠然彪炳當世。
故其再迴潁川時,郡中已是無人不曉。
郭嘉將名刺大致掃了一眼,並未找到欲尋之人,心中難免暗歎一聲。
歸途尚需時日,顧念來年蝗災之事,郭嘉已無意在潁川久待。
此後數日。
郭嘉一連見了數十潁川名士,盡力消除其等對於曹軍到來的顧慮後,即踏上歸程。
因顧忌陳留張邈,郭嘉特意繞行,走陳國、梁國入兗。
迴鄄城當日,郭嘉便直入州府,求見曹操,告知蝗災之事。
曹操聞之大驚,當即便問道。
“蝗災危害甚大,此災若起,州中必將餓殍千裏,慘狀難言。”
“未知奉孝可有防治之法?”
郭嘉迴程之時,便一直在思索防蝗治蝗之事。
蝗蟲性喜幹燥,所謂旱極必蝗。
若是預防,必得從此處入手。
好在曹軍的屯田區,大多安置在河水流經之處,興修水利亦是曹軍一直在做之事。
潁川地中都已有蝗蟲卵,兗州想必也不能避免,故應盡早令民挖掘田地蟲卵除之。
家禽防治,亦是一法。
可令人捕捉野鳧(鴨),由州府出麵,多令屯民馴養。
除此之外,郭嘉前世學醫,曾記得,明朝時期,有一痘毒治蝗之法。
先將蝗蟲捕捉,然後在蝗蟲身上刺孔,將痘水點入其中,再將蝗蟲放飛,使其傳染族群。
如今倒也不妨一試。
郭嘉遂將上述之法一一道出。
曹操聽後,不時點頭。
至於最後的痘毒治蝗之法,其人雖不太理解,亦是接受。
曹操言道。
“奉孝既然成竹在胸,此事也唯有勞奉孝多多費心了。”
“操會發明文於州內郡縣。”
“奉孝若有所需,可在州內任意調度人力、物資,不必另外告知於操。”
“子修。”
“父親。”
曹操看向曹昂,麵色肅然。
“汝為我長子,日後當繼我基業,不可不知民生之疾苦。”
“此番治蝗,但凡汝師所至之處,汝皆需隨侍在旁。”
“汝師未歸,汝亦不得歸。”
曹昂拜到在地,誠懇而答。
“父親之命,孩兒必當遵從。”
又朝郭嘉一禮,言道。
“昂見識淺短,敢請吾師多多教導。”
“若有錯漏、不妥之處,請吾師重責之。”
郭嘉頷首,極喜曹昂的這番尊師重道之態。
“此嘉分內之事。”
“子修且起。”
曹昂再次一拜。
“多謝老師。”
曹操在旁,不由撫須而笑,看看郭嘉、看看曹昂,麵色極為欣慰。
這時,曹操想起其父叮囑之事,猶豫片刻,衝曹昂道。
“子修可迴去先行準備。”
“我與汝師尚有它事商議。”
“諾。”
曹昂本不以為意。
然而就當他將要離門之時,忽聽一語自堂中傳來。
“奉孝,古人雲,富易妻,貴易交。”
“此言可是人之常情乎?”
曹昂心中一動,想起其妹,遂頓步於門外,附耳而聽。
郭嘉聞曹操言,亦是一愣。
蓋因曹操之語,與《漢書》中所載一事簡直如出一轍。
昔年光武帝之姊(zhi),喪夫新寡。
光武帝有意從群臣之中,挑出一人,將其姊嫁之。
諸臣之中,有一人名為宋弘,道德、容貌都冠於群臣,可惜卻早已娶妻。
光武帝自然不願讓其姊為人妾室,故先讓其姊藏於屏風之後。
然後發此一問,試探宋弘有無休妻另娶之意。
念及於此,郭嘉幾乎是下意識便往堂內屏風處掃了一眼。
“阿瞞。”
“蓁蓁(zhen)也已長成,年歲正嘉。”
“何不將其許配於奉孝為妻?”
“奉孝為人重恩,若與我曹氏結親,便是一家人。”
“此舉不止於你,於奉孝亦是大有好處。”
“且奉孝風儀極佳,郡中無幾人能比。”
“蓁蓁見之,必定心喜,倒也不失為一樁好姻緣,阿瞞以為如何?”
蓁蓁,乃曹操長女曹芙之小字。
取自《詩經》。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於歸,宜其家人。
乃是寄願將來美好之意。
曹操聞言,卻是微歎一聲,直言道。
“操亦早有此念。”
“奈何奉孝早已娶妻,以其之為人,必無休妻另娶之念。”
“蓁蓁是我之長女,其母早亡,我又怎忍心讓其為他人妾室?”
曹嵩聞言,亦覺不妥。
曹氏女,安能為人妾?
其人遂道。
“世間豈無兩全之法。”
“奉孝素有智計,待奉孝歸來,阿瞞不妨先問一番。”
曹操頷首應是。
……
潁川。
陽翟,北鄉。
劉公陵前。
柳樹初發,鬆柏蒼翠。
郭嘉與其妻劉芸,來此祭拜。
未讓他人動手,二人於陵邊栽種鬆柏,添上新土。
添土之時,竟於土中見到上百粒淡黃色的蝗蟲卵。
郭嘉將卵毀去,眉頭微蹙。
蝗蟲生長期不過月餘時間。
照天象所示及史書所載,蝗蟲大規模成災應是在明年,但今年應該就有跡可尋了。
需早做準備。
郭嘉北上之前,劉莊富甲一縣,莊中佃戶上百。
如今其歸來,偌大莊園之中,唯有佃戶來德猶在。
唯獨其人年歲也老,疾病纏身。
郭嘉有意將其接往鄄城,以作照料。
無奈來德卻是不願。
來德笑道。
“多謝郭君好意,但小人生於斯,長於斯,如今年老,但求死於斯。”
頓了頓,來德說道。
“小人居潁川時,亦常聞郭君之名。”
“郭君果如老主人生前所言,世間傳名,小人聞知,亦是大為欣喜。”
“小人本以為此生再不能見郭君,未料上天庇佑,使小人能在死前,還能再見郭君一麵。”
“今見郭君與家主舉案齊眉,知郭君未負老主人所托,小人便再無什麽顧慮了。”
劉芸聞言,不禁淚水漣漣。
郭嘉在旁柔聲安慰妻子,沒有再勸來德。
於來德而言,死於故鄉,或許才是真正的好意。
祭拜之後。
郭嘉即與其妻返迴陽翟故居。
此時,徐左已代郭嘉收了三四十枚名刺。
郭嘉離郡時,郡中唯有數人知其名。
但短短數年之間,他輔佐曹操殺白饒、驅於毒、敗百萬黃巾。
北擒陶謙,南定袁術。
謀策之功,誠然彪炳當世。
故其再迴潁川時,郡中已是無人不曉。
郭嘉將名刺大致掃了一眼,並未找到欲尋之人,心中難免暗歎一聲。
歸途尚需時日,顧念來年蝗災之事,郭嘉已無意在潁川久待。
此後數日。
郭嘉一連見了數十潁川名士,盡力消除其等對於曹軍到來的顧慮後,即踏上歸程。
因顧忌陳留張邈,郭嘉特意繞行,走陳國、梁國入兗。
迴鄄城當日,郭嘉便直入州府,求見曹操,告知蝗災之事。
曹操聞之大驚,當即便問道。
“蝗災危害甚大,此災若起,州中必將餓殍千裏,慘狀難言。”
“未知奉孝可有防治之法?”
郭嘉迴程之時,便一直在思索防蝗治蝗之事。
蝗蟲性喜幹燥,所謂旱極必蝗。
若是預防,必得從此處入手。
好在曹軍的屯田區,大多安置在河水流經之處,興修水利亦是曹軍一直在做之事。
潁川地中都已有蝗蟲卵,兗州想必也不能避免,故應盡早令民挖掘田地蟲卵除之。
家禽防治,亦是一法。
可令人捕捉野鳧(鴨),由州府出麵,多令屯民馴養。
除此之外,郭嘉前世學醫,曾記得,明朝時期,有一痘毒治蝗之法。
先將蝗蟲捕捉,然後在蝗蟲身上刺孔,將痘水點入其中,再將蝗蟲放飛,使其傳染族群。
如今倒也不妨一試。
郭嘉遂將上述之法一一道出。
曹操聽後,不時點頭。
至於最後的痘毒治蝗之法,其人雖不太理解,亦是接受。
曹操言道。
“奉孝既然成竹在胸,此事也唯有勞奉孝多多費心了。”
“操會發明文於州內郡縣。”
“奉孝若有所需,可在州內任意調度人力、物資,不必另外告知於操。”
“子修。”
“父親。”
曹操看向曹昂,麵色肅然。
“汝為我長子,日後當繼我基業,不可不知民生之疾苦。”
“此番治蝗,但凡汝師所至之處,汝皆需隨侍在旁。”
“汝師未歸,汝亦不得歸。”
曹昂拜到在地,誠懇而答。
“父親之命,孩兒必當遵從。”
又朝郭嘉一禮,言道。
“昂見識淺短,敢請吾師多多教導。”
“若有錯漏、不妥之處,請吾師重責之。”
郭嘉頷首,極喜曹昂的這番尊師重道之態。
“此嘉分內之事。”
“子修且起。”
曹昂再次一拜。
“多謝老師。”
曹操在旁,不由撫須而笑,看看郭嘉、看看曹昂,麵色極為欣慰。
這時,曹操想起其父叮囑之事,猶豫片刻,衝曹昂道。
“子修可迴去先行準備。”
“我與汝師尚有它事商議。”
“諾。”
曹昂本不以為意。
然而就當他將要離門之時,忽聽一語自堂中傳來。
“奉孝,古人雲,富易妻,貴易交。”
“此言可是人之常情乎?”
曹昂心中一動,想起其妹,遂頓步於門外,附耳而聽。
郭嘉聞曹操言,亦是一愣。
蓋因曹操之語,與《漢書》中所載一事簡直如出一轍。
昔年光武帝之姊(zhi),喪夫新寡。
光武帝有意從群臣之中,挑出一人,將其姊嫁之。
諸臣之中,有一人名為宋弘,道德、容貌都冠於群臣,可惜卻早已娶妻。
光武帝自然不願讓其姊為人妾室,故先讓其姊藏於屏風之後。
然後發此一問,試探宋弘有無休妻另娶之意。
念及於此,郭嘉幾乎是下意識便往堂內屏風處掃了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