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郡。
陶謙被圍於此後,急遣快馬向公孫瓚求援。
公孫瓚此時與袁紹大戰正酣,難以抽出多餘兵力,遂令單經、劉備共領四千兵馬自平原郡來援。
欲救發幹,必經博平。
於禁領三千濟北郡兵固守於此。
單經、劉備連攻數日,皆不能克。
發幹縣。
曹軍十餘日來,廣造霹靂車,對南麵城牆狂轟濫炸。
夯土版築而成的城牆,可稱堅固。
但在如此高強度的石塊轟擊下,牆體依舊免不了出現大範圍的龜裂。
陶謙對此極為憂心,屢遣兵馬乘夜出城,意圖毀去霹靂車。
但曹軍對此防守甚是嚴密,故陶謙之舉,非但未能得逞,反倒被趙雲、夏侯淵領騎兵斷去歸路,損失慘重。
兩日前,曹軍又起衝車,募敢死,力攻南牆毀損最為嚴重之處。
由此,今日正午時,南牆出現一次坍塌,露出一道寬度足有數丈的缺口。
由午至晚,曹軍、徐州軍,兩方兵士圍繞著城牆缺口處,反複爭奪。
徐州兵士知曉,若是讓曹軍入城,其等必敗。
故而上至將校,下至兵士,莫不心存死戰之心。
於數丈之寬的城牆缺口處,兩軍將士亡命搏殺,積屍成山。
最終以曹軍主動撤退,這場範圍雖小,烈度卻是極高的戰事方才暫時中止。
陶謙急忙令民夫搬來鹿角、木柵等物修補缺口。
是夜,風清月朗。
曹軍營中,燈火通明,亮如白晝。
兵士小作休憩,準備夜間鏖戰。
“發幹縣人已與我軍取得聯絡,約定今夜舉火為號。”
“其言徐州軍中,北門守將,已被其等說動,願為我軍內應。”
中軍帳內,曹操扭頭看向郭嘉,問道。
“奉孝以為,此言是否可信?”
“亦或是陶恭祖黔驢技窮,故設計誘我入城?”
郭嘉沉思片刻,答道。
“發幹城破在即,明眼之士,皆能看出。”
“陶恭祖疏遠賢人,所親所信者,又多為小人。”
“小人無義,貪生而畏死,今我軍勢大,其人意欲投效,亦合情理。”
頓了頓,郭嘉笑道。
“明公不妨使子龍領精騎千餘於北門外,若見北門大開,即縱騎殺入。”
“再令李乾、曹洪各領千人隨其後。”
“而我軍大部今夜則繼續強攻南城。”
“南城已有缺口,若我發猛將精兵奮力攻之,必能陷城。”
“屆時北門縱然是計,亦無損我軍大局。”
夏侯淵急道。
“軍師何以如此偏心!”
“末將部屬亦是騎兵,且末將尚未立多少功勳,不妨將此任交之於末將。”
若縣人投效之言為真,則自北門殺入無疑是頭功一件,夏侯淵實不欲就此相讓。
郭嘉輕笑一聲,言道。
“發幹若破,陶恭祖絕不會坐以待斃。”
“我軍強攻南門,北麵又有子龍,陶恭祖必欲自西門與東門處突圍。”
“西門由高覽把守,陶恭祖必當以為,高覽身為袁本初帳下將,無意與其廝殺。”
“故其人定會從西門突圍,試圖過大河故瀆,入清河國,尋機逃迴平原。”
“我欲先使妙才領兩千騎卒,屯於西城之外,候陶恭祖出,即追殺之。”
“妙才當真不願領此任?既如此,我——”
不等郭嘉說完,夏侯淵連忙改口道。
“軍師說笑了,這等大功,末將豈會不願?”
曹操、郭嘉及諸將一時皆是大笑。
……
“咚咚咚!”
戰鼓之聲預示著戰事的到來。
一隊又一隊的兵士離開營地,在諸將校的指揮下,於發幹城下,結好陣勢。
正奮力搶修城牆缺口的徐州兵士,見狀心中皆是生出幾分寒意。
曹軍陣中。
曹操披掛整齊,身邊文武環繞。
曹操拔劍遙指發幹,喝道。
“今夜,不破發幹,勢不收兵!”
“有能生擒陶恭祖者,賞千金!”
“萬勝、萬勝!”
一片歡騰聲中,曹軍將士,盡數撲向發幹。
而位於全軍最前的乃是典韋及其所率的百餘虎士。
其人身披雙甲,手握雙戟。
奔走之間,有如兇獸,威勢極為駭人。
自曹軍攻發幹以來,典韋已突陣數次,徐州兵士,對其印象極深。
“叮叮叮。”
唯恐典韋靠近,城頭上的弓手急忙以箭矢攢射。
然而典韋此時身披雙甲,頭戴精盔,徐州兵士想憑箭射死典韋,無疑是癡人說夢。
頂著徐州軍的箭雨,典韋雙眼赤紅,邁步小衝,奔至南城缺口處,雙鐵戟奮力揮舞。
徐州兵數個時辰方才修補的一些防禦工事,在其人的奮力強突下,立即被毀損大半。
“攔住此人!”
南城守將許耽,乃是陶謙鄉人,備受陶謙信重。
其人眼見典韋來攻,心中大為焦急。
數名徐州盾兵,匆匆上前,紛紛舉盾,試圖將典韋推搡出城。
典韋鐵戟橫掃,輕鬆破開盾牌,砸中後方的盾兵。
後者當即連退數步,吐血而亡。
徐州兵士見此,無不是滿麵駭然。
“殺!”
典韋一聲叱吒,周遭兵士,如聞天雷轟鳴。
望向典韋之時,麵上無不帶著怯意。
數十曹軍虎士借著典韋打開的缺口,不斷湧入,互相支撐。
其等逐漸占據一條陣線,並且嚐試朝兩側進攻,以求擴大。
在整座南城牆處,曹軍將士紛紛搭起雲梯,蟻附攀城。
夏侯惇、樂進兩將,更是披甲先登,部眾受其激勵,人人奮勇。
“擅退者死!”
“守住!守住!”
許耽駭然於曹將之奮勇,不敢親自上前與之交手,故在後方不斷勵戰,並以親信督戰。
若見徐州兵士有人膽敢後退,即斬殺當場。
“將軍,敵將俱皆勇悍,非似常人,恐是曹操那廝使了什麽妖法。”
一名親信駭然於典韋之勇,退至許耽身旁,滿麵驚慌道。
“將軍不妨在城中尋些黑狗血,先破了曹將妖法。”
“住口!”
許耽聞之大怒,罵道。
“汝違我將令,擅退至此。”
“如今竟然還敢胡言亂語,壞我軍心!”
大怒之下,其人當即一刀砍下親信之首級,而後咬牙將麾下原本作為預備的三千丹陽兵投入戰場。
入兗以來,徐州兵連連鏖戰,丹陽兵士死傷慘重,隻餘這最後的三千人。
許耽原本想將其留到局勢最危急之時用來救急,卻未料到,才開戰不足半刻,就隻得動用了。
丹陽兵士確實精銳,其等的參戰,使得徐州兵原本搖搖欲墜的防線終於穩固。
正當許耽心中略鬆一口氣時,發幹北門處,忽然火光大起,喊殺聲也是一時大作。
陶謙被圍於此後,急遣快馬向公孫瓚求援。
公孫瓚此時與袁紹大戰正酣,難以抽出多餘兵力,遂令單經、劉備共領四千兵馬自平原郡來援。
欲救發幹,必經博平。
於禁領三千濟北郡兵固守於此。
單經、劉備連攻數日,皆不能克。
發幹縣。
曹軍十餘日來,廣造霹靂車,對南麵城牆狂轟濫炸。
夯土版築而成的城牆,可稱堅固。
但在如此高強度的石塊轟擊下,牆體依舊免不了出現大範圍的龜裂。
陶謙對此極為憂心,屢遣兵馬乘夜出城,意圖毀去霹靂車。
但曹軍對此防守甚是嚴密,故陶謙之舉,非但未能得逞,反倒被趙雲、夏侯淵領騎兵斷去歸路,損失慘重。
兩日前,曹軍又起衝車,募敢死,力攻南牆毀損最為嚴重之處。
由此,今日正午時,南牆出現一次坍塌,露出一道寬度足有數丈的缺口。
由午至晚,曹軍、徐州軍,兩方兵士圍繞著城牆缺口處,反複爭奪。
徐州兵士知曉,若是讓曹軍入城,其等必敗。
故而上至將校,下至兵士,莫不心存死戰之心。
於數丈之寬的城牆缺口處,兩軍將士亡命搏殺,積屍成山。
最終以曹軍主動撤退,這場範圍雖小,烈度卻是極高的戰事方才暫時中止。
陶謙急忙令民夫搬來鹿角、木柵等物修補缺口。
是夜,風清月朗。
曹軍營中,燈火通明,亮如白晝。
兵士小作休憩,準備夜間鏖戰。
“發幹縣人已與我軍取得聯絡,約定今夜舉火為號。”
“其言徐州軍中,北門守將,已被其等說動,願為我軍內應。”
中軍帳內,曹操扭頭看向郭嘉,問道。
“奉孝以為,此言是否可信?”
“亦或是陶恭祖黔驢技窮,故設計誘我入城?”
郭嘉沉思片刻,答道。
“發幹城破在即,明眼之士,皆能看出。”
“陶恭祖疏遠賢人,所親所信者,又多為小人。”
“小人無義,貪生而畏死,今我軍勢大,其人意欲投效,亦合情理。”
頓了頓,郭嘉笑道。
“明公不妨使子龍領精騎千餘於北門外,若見北門大開,即縱騎殺入。”
“再令李乾、曹洪各領千人隨其後。”
“而我軍大部今夜則繼續強攻南城。”
“南城已有缺口,若我發猛將精兵奮力攻之,必能陷城。”
“屆時北門縱然是計,亦無損我軍大局。”
夏侯淵急道。
“軍師何以如此偏心!”
“末將部屬亦是騎兵,且末將尚未立多少功勳,不妨將此任交之於末將。”
若縣人投效之言為真,則自北門殺入無疑是頭功一件,夏侯淵實不欲就此相讓。
郭嘉輕笑一聲,言道。
“發幹若破,陶恭祖絕不會坐以待斃。”
“我軍強攻南門,北麵又有子龍,陶恭祖必欲自西門與東門處突圍。”
“西門由高覽把守,陶恭祖必當以為,高覽身為袁本初帳下將,無意與其廝殺。”
“故其人定會從西門突圍,試圖過大河故瀆,入清河國,尋機逃迴平原。”
“我欲先使妙才領兩千騎卒,屯於西城之外,候陶恭祖出,即追殺之。”
“妙才當真不願領此任?既如此,我——”
不等郭嘉說完,夏侯淵連忙改口道。
“軍師說笑了,這等大功,末將豈會不願?”
曹操、郭嘉及諸將一時皆是大笑。
……
“咚咚咚!”
戰鼓之聲預示著戰事的到來。
一隊又一隊的兵士離開營地,在諸將校的指揮下,於發幹城下,結好陣勢。
正奮力搶修城牆缺口的徐州兵士,見狀心中皆是生出幾分寒意。
曹軍陣中。
曹操披掛整齊,身邊文武環繞。
曹操拔劍遙指發幹,喝道。
“今夜,不破發幹,勢不收兵!”
“有能生擒陶恭祖者,賞千金!”
“萬勝、萬勝!”
一片歡騰聲中,曹軍將士,盡數撲向發幹。
而位於全軍最前的乃是典韋及其所率的百餘虎士。
其人身披雙甲,手握雙戟。
奔走之間,有如兇獸,威勢極為駭人。
自曹軍攻發幹以來,典韋已突陣數次,徐州兵士,對其印象極深。
“叮叮叮。”
唯恐典韋靠近,城頭上的弓手急忙以箭矢攢射。
然而典韋此時身披雙甲,頭戴精盔,徐州兵士想憑箭射死典韋,無疑是癡人說夢。
頂著徐州軍的箭雨,典韋雙眼赤紅,邁步小衝,奔至南城缺口處,雙鐵戟奮力揮舞。
徐州兵數個時辰方才修補的一些防禦工事,在其人的奮力強突下,立即被毀損大半。
“攔住此人!”
南城守將許耽,乃是陶謙鄉人,備受陶謙信重。
其人眼見典韋來攻,心中大為焦急。
數名徐州盾兵,匆匆上前,紛紛舉盾,試圖將典韋推搡出城。
典韋鐵戟橫掃,輕鬆破開盾牌,砸中後方的盾兵。
後者當即連退數步,吐血而亡。
徐州兵士見此,無不是滿麵駭然。
“殺!”
典韋一聲叱吒,周遭兵士,如聞天雷轟鳴。
望向典韋之時,麵上無不帶著怯意。
數十曹軍虎士借著典韋打開的缺口,不斷湧入,互相支撐。
其等逐漸占據一條陣線,並且嚐試朝兩側進攻,以求擴大。
在整座南城牆處,曹軍將士紛紛搭起雲梯,蟻附攀城。
夏侯惇、樂進兩將,更是披甲先登,部眾受其激勵,人人奮勇。
“擅退者死!”
“守住!守住!”
許耽駭然於曹將之奮勇,不敢親自上前與之交手,故在後方不斷勵戰,並以親信督戰。
若見徐州兵士有人膽敢後退,即斬殺當場。
“將軍,敵將俱皆勇悍,非似常人,恐是曹操那廝使了什麽妖法。”
一名親信駭然於典韋之勇,退至許耽身旁,滿麵驚慌道。
“將軍不妨在城中尋些黑狗血,先破了曹將妖法。”
“住口!”
許耽聞之大怒,罵道。
“汝違我將令,擅退至此。”
“如今竟然還敢胡言亂語,壞我軍心!”
大怒之下,其人當即一刀砍下親信之首級,而後咬牙將麾下原本作為預備的三千丹陽兵投入戰場。
入兗以來,徐州兵連連鏖戰,丹陽兵士死傷慘重,隻餘這最後的三千人。
許耽原本想將其留到局勢最危急之時用來救急,卻未料到,才開戰不足半刻,就隻得動用了。
丹陽兵士確實精銳,其等的參戰,使得徐州兵原本搖搖欲墜的防線終於穩固。
正當許耽心中略鬆一口氣時,發幹北門處,忽然火光大起,喊殺聲也是一時大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