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日前。
南陽郡。
袁術立於將台之上,望著麾下的六萬兵馬,心中豪氣叢生。
為北上奪兗,他僅僅在南陽留下三四萬守軍,用以防備劉表北侵,實難稱之為周全。
不過南陽城多地廣,三四萬守軍,在其看來,應足以拖到他擊敗曹操後迴援。
荊州兵馬,不耐久戰,更不擅出境作戰。
一旦其人領兵迴援,不需他插手,荊州世家豪強,自會說動劉表撤兵。
“元休。”
袁公路一指將台下的兵馬,笑與金尚道。
“卿乃朝中名士,見識甚廣。”
“似吾麾下這般威武之師,卿可曾見過?”
望著將台下方,軍紀散漫,交頭接耳,私語不止的南陽兵士,金尚神色一滯。
當初領著數千南陽兵馬北上,結果被曹軍兩千騎一次衝鋒,打的就隻剩下數十人潰逃的記憶再次湧現。
金尚違心答道。
“尚在關中,隻見過涼州兵及並州兵。”
“依尚之見,此二州兵士,論精銳,似乎並不及將軍麾下南陽兵。”
袁術大笑,對金尚的答複極為滿意。
自信滿滿道。
“這等威武之師,曹孟德如何能敵?”
“看來兗州,吾這番是勢在必得了。”
見金尚麵色有異,袁術遂笑道。
“元休放心,就憑你我的情誼,待我趕走曹操,這兗州刺史之位,依舊是卿的。”
“卿不必憂慮。”
金尚滿臉無奈,卻隻能順著袁術的話道。
“那尚就提前謝過將軍之恩了。”
“哈哈哈——”
袁術大笑,談興更濃。
就在其人要繼續開口時,主簿閻象終於忍不住道。
“將軍,吾軍將士,已在台下等了快半刻鍾。”
“今曹孟德已領兵馬北上,我軍當速過潁川、陳留,入得東郡,匯合徐州兵馬,擊敗曹操。”
“待將軍得勝歸來後,再令三軍將士一聽將軍壯誌,豈不更妙?”
袁術聞言,思索片刻,點了點頭。
“伯節之言,倒也不錯。”
“既然如此。”
其人拔劍出鞘,喝道。
“出發!”
南陽兵馬隨之啟程。
閻象與金尚不覺對視一眼,皆是大鬆了口氣。
……
潁川郡,位於南陽東北,毗鄰南陽。
袁術大軍自宛縣啟程,至潁川郡,不過兩三日路程。
陽翟縣。
南陽兵馬來勢洶洶,遠勝以前。
身為潁川太守的李旻,得探報迴稟,知曉南陽兵馬眾達六萬之數,且直奔陽翟而來後,一時大為驚恐。
其人聚集郡府諸吏,問策道。
“陽翟乃我郡郡治所在,朝廷卻封袁公路為陽翟候,其中挑撥之意,君等皆能看出。”
“今袁公路雖言兵馬乃是為曹兗州而來,隻肖我等不做抵抗,其人必不對我軍動刀兵。”
“但這等詭詐之言,縱是三歲小兒,亦是不信,我等又豈能輕信?”
“奈何我潁川,兵不過數千,將亦不過數員,究竟該如何禦敵,卿等可有良策?”
郡中諸吏,聞言皆是麵色愁苦。
以往麵對其餘諸侯兵馬,其等的良策便是坐觀。
李傕、郭汜打來,其等緊守陽翟,坐觀郡人遭受屠戮。
金尚北上,其等依舊緊守陽翟,坐觀郡人被征為民夫,充當牛馬。
如今袁公路再次北上,兵鋒直指郡治陽翟,其等便是想要坐觀的話,也沒辦法坐觀下去了。
主簿言道。
“明公,不若遷移治所?”
李旻尚未言語,諸吏便齊齊反對道。
“便是遷移治所,誰又能確保袁公路會真就此放過?”
“屆時非但不能避禍,反倒還使世人恥笑。”
李旻麵露讚同,又望向他人。
“可還有它策?”
“明公。”
郡功曹遲疑片刻後,言道。
“不如降之?”
“袁氏四世三公,世有清名,後將軍乃袁氏嫡脈,當今之英雄。”
“明公若是主動降服,以後將軍之為人,明公不僅可以保全性命,想來日後還能有主政一方之時。”
此言一落,諸吏便是齊齊麵露讚同之色,紛紛說道。
“此言極是。”
“以後將軍之為人,定然不會傷及明公性命。”
“明公若降,可使我郡免受兵亂,正是我郡中之福啊。”
李旻見堂中盡是一片言降之聲,隻能無奈撫額,歎氣道。
“昔年董卓尚在時,西涼兵馬進犯,卿等亦是勸我降之。”
“那時,唯奉孝一人力主一戰,我從其言,於是,我僅以區區數千老弱之卒,便在陽城下,大破西涼兵馬。”
“今日奉孝已效力於曹兗州麾下,袁公路來犯,卿等又隻能勸我降之嗎?”
“諸君之中,還有沒有奉孝這樣的智謀之士,能獻出擊敗袁公路的良計呢?”
潁川諸吏,麵色皆是愧然,更有人以袖遮麵。
李旻等待多時,見始終沒有人獻出一策,也隻能一聲長歎,旋即默默取下腰間印綬。
其人言道。
“不瞞諸君,近日我常做一夢,總是夢見我被董卓烹殺而死。”
“此夢甚是清晰,常讓我有身臨其境之感。”
“我思來想去,莫非當初我若未從奉孝之言,擊敗董兵,便是被烹殺的下場?”
“有此一念,我如何敢降於袁公路這奉孝親口所言的塚中枯骨?隻恐下場更是慘烈。”
“我當棄此太守不做,投往昌邑,但求保全一命。”
眾吏大驚,忙道。
“明公不可。”
“明公當三思之!”
“我意已決,諸君不必再勸。”
李旻神色一冷,顧視堂下,麵上少見的竟然帶有幾分威儀。
“離郡之前,我當再做一事。”
“君等好自為之。”
……
是日,潁川城中,大火忽起。
郡中數年囤積的糧草,被李旻付之一炬。
而後李旻帶上數年太守任上的積累,領著甘心北上的郡兵,投往昌邑。
袁術得知此事後,大怒不已。
眾將見之,紛紛出言,勸袁術劫掠陽翟,以做報複。
袁術不聽閻象、楊弘等人諫言,從之。
全軍遂在陽翟劫掠三日,南陽兵士盡皆喜笑顏開。
那些原本勸李旻投袁術,認為袁術是世之英雄的潁川府吏,家中女眷,亦未得免。
有的甚至連宅院帶女眷,都被袁術帳下將校全數接收。
潁川府吏想起先前所言,俱是悔恨不已。
南陽郡。
袁術立於將台之上,望著麾下的六萬兵馬,心中豪氣叢生。
為北上奪兗,他僅僅在南陽留下三四萬守軍,用以防備劉表北侵,實難稱之為周全。
不過南陽城多地廣,三四萬守軍,在其看來,應足以拖到他擊敗曹操後迴援。
荊州兵馬,不耐久戰,更不擅出境作戰。
一旦其人領兵迴援,不需他插手,荊州世家豪強,自會說動劉表撤兵。
“元休。”
袁公路一指將台下的兵馬,笑與金尚道。
“卿乃朝中名士,見識甚廣。”
“似吾麾下這般威武之師,卿可曾見過?”
望著將台下方,軍紀散漫,交頭接耳,私語不止的南陽兵士,金尚神色一滯。
當初領著數千南陽兵馬北上,結果被曹軍兩千騎一次衝鋒,打的就隻剩下數十人潰逃的記憶再次湧現。
金尚違心答道。
“尚在關中,隻見過涼州兵及並州兵。”
“依尚之見,此二州兵士,論精銳,似乎並不及將軍麾下南陽兵。”
袁術大笑,對金尚的答複極為滿意。
自信滿滿道。
“這等威武之師,曹孟德如何能敵?”
“看來兗州,吾這番是勢在必得了。”
見金尚麵色有異,袁術遂笑道。
“元休放心,就憑你我的情誼,待我趕走曹操,這兗州刺史之位,依舊是卿的。”
“卿不必憂慮。”
金尚滿臉無奈,卻隻能順著袁術的話道。
“那尚就提前謝過將軍之恩了。”
“哈哈哈——”
袁術大笑,談興更濃。
就在其人要繼續開口時,主簿閻象終於忍不住道。
“將軍,吾軍將士,已在台下等了快半刻鍾。”
“今曹孟德已領兵馬北上,我軍當速過潁川、陳留,入得東郡,匯合徐州兵馬,擊敗曹操。”
“待將軍得勝歸來後,再令三軍將士一聽將軍壯誌,豈不更妙?”
袁術聞言,思索片刻,點了點頭。
“伯節之言,倒也不錯。”
“既然如此。”
其人拔劍出鞘,喝道。
“出發!”
南陽兵馬隨之啟程。
閻象與金尚不覺對視一眼,皆是大鬆了口氣。
……
潁川郡,位於南陽東北,毗鄰南陽。
袁術大軍自宛縣啟程,至潁川郡,不過兩三日路程。
陽翟縣。
南陽兵馬來勢洶洶,遠勝以前。
身為潁川太守的李旻,得探報迴稟,知曉南陽兵馬眾達六萬之數,且直奔陽翟而來後,一時大為驚恐。
其人聚集郡府諸吏,問策道。
“陽翟乃我郡郡治所在,朝廷卻封袁公路為陽翟候,其中挑撥之意,君等皆能看出。”
“今袁公路雖言兵馬乃是為曹兗州而來,隻肖我等不做抵抗,其人必不對我軍動刀兵。”
“但這等詭詐之言,縱是三歲小兒,亦是不信,我等又豈能輕信?”
“奈何我潁川,兵不過數千,將亦不過數員,究竟該如何禦敵,卿等可有良策?”
郡中諸吏,聞言皆是麵色愁苦。
以往麵對其餘諸侯兵馬,其等的良策便是坐觀。
李傕、郭汜打來,其等緊守陽翟,坐觀郡人遭受屠戮。
金尚北上,其等依舊緊守陽翟,坐觀郡人被征為民夫,充當牛馬。
如今袁公路再次北上,兵鋒直指郡治陽翟,其等便是想要坐觀的話,也沒辦法坐觀下去了。
主簿言道。
“明公,不若遷移治所?”
李旻尚未言語,諸吏便齊齊反對道。
“便是遷移治所,誰又能確保袁公路會真就此放過?”
“屆時非但不能避禍,反倒還使世人恥笑。”
李旻麵露讚同,又望向他人。
“可還有它策?”
“明公。”
郡功曹遲疑片刻後,言道。
“不如降之?”
“袁氏四世三公,世有清名,後將軍乃袁氏嫡脈,當今之英雄。”
“明公若是主動降服,以後將軍之為人,明公不僅可以保全性命,想來日後還能有主政一方之時。”
此言一落,諸吏便是齊齊麵露讚同之色,紛紛說道。
“此言極是。”
“以後將軍之為人,定然不會傷及明公性命。”
“明公若降,可使我郡免受兵亂,正是我郡中之福啊。”
李旻見堂中盡是一片言降之聲,隻能無奈撫額,歎氣道。
“昔年董卓尚在時,西涼兵馬進犯,卿等亦是勸我降之。”
“那時,唯奉孝一人力主一戰,我從其言,於是,我僅以區區數千老弱之卒,便在陽城下,大破西涼兵馬。”
“今日奉孝已效力於曹兗州麾下,袁公路來犯,卿等又隻能勸我降之嗎?”
“諸君之中,還有沒有奉孝這樣的智謀之士,能獻出擊敗袁公路的良計呢?”
潁川諸吏,麵色皆是愧然,更有人以袖遮麵。
李旻等待多時,見始終沒有人獻出一策,也隻能一聲長歎,旋即默默取下腰間印綬。
其人言道。
“不瞞諸君,近日我常做一夢,總是夢見我被董卓烹殺而死。”
“此夢甚是清晰,常讓我有身臨其境之感。”
“我思來想去,莫非當初我若未從奉孝之言,擊敗董兵,便是被烹殺的下場?”
“有此一念,我如何敢降於袁公路這奉孝親口所言的塚中枯骨?隻恐下場更是慘烈。”
“我當棄此太守不做,投往昌邑,但求保全一命。”
眾吏大驚,忙道。
“明公不可。”
“明公當三思之!”
“我意已決,諸君不必再勸。”
李旻神色一冷,顧視堂下,麵上少見的竟然帶有幾分威儀。
“離郡之前,我當再做一事。”
“君等好自為之。”
……
是日,潁川城中,大火忽起。
郡中數年囤積的糧草,被李旻付之一炬。
而後李旻帶上數年太守任上的積累,領著甘心北上的郡兵,投往昌邑。
袁術得知此事後,大怒不已。
眾將見之,紛紛出言,勸袁術劫掠陽翟,以做報複。
袁術不聽閻象、楊弘等人諫言,從之。
全軍遂在陽翟劫掠三日,南陽兵士盡皆喜笑顏開。
那些原本勸李旻投袁術,認為袁術是世之英雄的潁川府吏,家中女眷,亦未得免。
有的甚至連宅院帶女眷,都被袁術帳下將校全數接收。
潁川府吏想起先前所言,俱是悔恨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