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聞朱靈、高覽所言,曹操微鬆一口氣。


    有了這六千冀州援軍,其麾下兵士,論數量已不遜色徐州軍馬多少。


    而徐州兵馬,先頓足於東武陽,後又兵敗於趙子龍,可謂損失慘重。


    如今陶恭祖既然一意退守發幹,其軍士氣已然大泄,若徐州兵敢出城野戰,曹操自信定能得勝。


    唯一所擔心者,乃是高覽、朱靈會自恃客軍,不服調遣。


    好在袁紹來時已特意叮囑,為他免去此憂。


    曹操言道。


    “陶恭祖已於兩日前,連夜退往發幹,據城而守,其意乃是待袁公路北上。”


    “如今徐州兵士氣已喪,依操之見,可率兵馬強攻此城。”


    “自徐州兵入境以來,兗內百姓無不深受其害,發幹縣民,亦是深恨徐州兵。”


    “我軍若奮力強攻,使徐州兵無暇他顧,屆時發幹縣民,必可為我軍之內應,發幹破之不難。”


    “不知二君以為如何?”


    朱靈、高覽對視一眼,俯身道。


    “將軍之言甚是,我等願從之。”


    於是,當日。


    曹操盡起大軍,並發聊城、博平、茌平三縣民夫近五千人,趕往發幹。


    路經樂平縣時,此縣中的徐州兵馬早已退盡。


    縣中之民,紛紛出城,主動以糧穀,肉食勞軍。


    曹操見之大喜,笑與郭嘉道。


    “奉孝,先賢有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今日始知此言不虛。”


    郭嘉笑道。


    “明公之言,卻是讓嘉想起一事。”


    “哦?”


    曹操略有疑惑道。


    “何事?”


    “昔日孫武言戰,認為兩軍交戰時,隻需權衡五種事物,便能知曉戰之勝負。”


    “即天時、地利、將領,軍法,以及——道。”


    “所謂道者,民意也,若民意屬於君主,則民眾能與君主同生共死,不懼危難。”


    頓了頓,見曹操仍是一副認真傾聽的神態,郭嘉方才繼續往下說道。


    “商湯伐桀之時,史載,民望之,若大旱之望雲霓。”


    “後武王伐紂、陳兵於牧野,商紂之師皆倒兵相向,以迎武王。”


    “我軍此戰,亦是如此。”


    “以我之有道伐敵之無道,民意隸屬我軍,故嘉戰前便敢斷言,此戰我軍必能得勝。”


    “由古觀今,將軍若想掃清寰宇,當以民意為上,如此,我軍縱有一時之難,隻肖民意不失,亦不足憂。”


    郭嘉言罷,曹操麵色一肅,說道。


    “奉孝此語,當真金玉良言,使操大有所得。”


    “吾人帳下,能進此言者,寥寥。”


    “能善進此言,使操樂於納之者,唯奉孝一人也。”


    ……


    兵貴神速。


    曹操親自出麵答謝了番樂平縣民後,大軍繼續趕往發幹。


    抵達發幹縣界時。


    夏侯惇也帶著千餘兵馬以及兩千民夫來此匯合。


    雖然如今東郡之內,唯有發幹一縣仍為陶謙所據。


    但夏侯惇依舊留了千人在東武陽中,以防不測。


    夏侯惇上前一拜,口中唿道。


    “末將拜見將軍,見過軍師。”


    望著眼眶深陷,麵容憔悴,雙眼血絲密布的夏侯惇。


    曹操郭嘉皆是一驚。


    沉默片刻,曹操緊緊握住夏侯惇之手,感慨道。


    “這些時日,委實辛苦吾弟了。”


    夏侯惇亦是感慨萬千,言語之間,盡是疲憊。


    “愚弟自知無甚兵略,遠不如子和、子廉。”


    “故弟自受命以來,未敢有絲毫懈怠。”


    “衣不解甲,食宿亦在城頭,隻恐有負兄長所托。”


    “如今終於等到兄長軍師來援,愚弟也終於可以卸下重任,好好休息幾日了。”


    “吾弟且安心休息。”


    曹操自信滿滿道。


    “我既至此,陶謙匹夫,今已無路可逃!”


    匯合夏侯惇部兵馬,曹操大軍已合計近兩萬人。


    兩萬大軍於發幹城下嚴整以待,誇耀兵威。


    而遠處的民夫,則在曹軍基層將校的指揮下,修建營壘,打造攻城器械,並深挖溝塹。


    兵法有雲,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戰之。


    如今徐州兵與曹兵兵力相差無幾,若是將發幹縣,四麵圍困,不僅會使兵力吃緊,還會激起徐州兵士的死戰之心。


    故而,郭嘉乃是將曹軍大部都集於南麵,東麵、西麵僅各分出兩千人馬別立一營,圍三闕一。


    騎兵則隨時待命。


    如此,若徐州兵當真敢出城,必定能在第一時間前往支援。


    好在徐州兵犯兵家之大忌,孤軍深入兗境,後路又被曹軍截斷。


    隻要博平未被攻克,曹軍便不需擔心徐州兵能從外界獲得任何補給。


    曹軍在城下動作不斷時,城樓上的徐州眾將,亦是在打量曹軍軍勢軍容。


    入眼所見,精甲、兵刃反射之光,極為刺目,堪稱甲光曜日,鐵戟如林。


    細細觀之,更覺曹軍軍陣極為齊整,陣中兵士無不是滿麵肅然。


    徐將掃視數次,竟然也未能從中發現有接頭交耳,隨口閑談者。


    如此表現,使得徐州眾將,皆是大生忌憚之心。


    “張闓當真該死!”


    陶謙默默觀察片刻後,卻是再次罵起了張闓。


    如今他哪能不知道,張闓所言的有萬人圍攻博平,力戰不敵方才逃走之言,盡是胡說八道。


    此後一連三日,曹軍皆是深溝高壘,並於營中打造攻城器械。


    待到第四日後,曹軍方才真正發起攻勢。


    隻見曹軍主陣之後,二十餘架最新造好的霹靂車,一字排開。


    另有民夫手推鹿車,從遠處運來一塊塊大小不一的石彈。


    “放!”


    曹軍兵士大喝。


    下一刻,操縱霹靂車的民夫,便奮力拉動繩索。


    二十餘塊巨石砸向發幹城樓。


    “轟!轟!”


    第一輪轟擊的效果並不算好,僅僅隻有一塊能夠砸中牆體。


    但僅其造成的聲勢,就已經讓徐州兵士盡皆驚慌。


    而很快,曹軍兵士調整後的第二輪齊射便至。


    這一次,木製的城門樓,被數塊石彈砸碎,立時倒塌。


    好在徐州兵將校,見勢不妙,早已躲入城下,這才逃過一劫。


    霹靂車的轟擊,一直持續到傍晚時分,將囤積的石彈徹底耗盡方才停止。


    此時發幹縣城,已是千瘡百孔。


    注視著腳下廢墟,陶謙滿麵凝重。


    若不能毀去此霹靂車,任由其轟擊下去,發幹小城,隻怕堅持不了多久。


    也不知袁公路還有多少時日才能抵達。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鬼才郭奉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蘇饃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蘇饃饃並收藏三國之鬼才郭奉孝最新章節